登陆注册
2459100000003

第3章 爱生活就要爱自己

史迈利·布兰敦说:“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无可非议的。”

布兰敦医师的理论是正确的。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喜欢自己,并不是“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它仅仅是意味着“自我接受”——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动机与个性》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把它列入了心理学的最新概念:“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成熟的人不会浪费时间比较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不会担忧自己不像比尔·史密斯那样有信心,或是像吉姆·琼斯那么积极进取。他可能有时会批评自己的表现,或觉察到自己的过错和效率低下,但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是对的,他仍愿意继续克服自己的弱点,向前奋进,而不是裹足不前。

成熟的人会适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适度地忍耐别人一样。他不会因自己有缺点就痛不欲生。

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阴暗和自我厌恶。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亚瑟·贾西教授,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据调查,目前全美国医院里的病床,有半数以上是被情绪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所占据。有资料表明,这些病人大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谐地相处下去。

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并不是我要讲的内容,我只是认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凡此种种,都容易使我们的精神产生疾病。我还坚信,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宗教信念,更使人们的精神无所依靠。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中提到,现今有一种观念极为流行,那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说,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等。但其采取的行动是否成功,则须看其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 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说到底,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具有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怀特博士的论点十分令人赞赏。我们很少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社交或经济族群的影响,如衣、食、住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与邻居差不多。假如周遭环境与我们的个性有差异,有抵触,我们就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就会感到失落和迷惑——就会虐待我们自己。

卡耐基成人训练班上的一位女学员便曾碰到这种情形。她的先生是位成功的律师,有野心,做事积极,也相当独裁。这对夫妇的社交圈子当然是以先生的朋友为主,也都是相同典型的人——都以声望和取得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这位太太个性十分安静、谦逊,这样的生活环境常常使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她所具有的品质美德,也常常被忽略、被藐视,因此她愈来愈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为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渐渐地,她变得不珍爱自己。

这位女学员能够适应环境,但却不能适应她自己。她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期望能变成另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她不明白的是: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都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作用必须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是模仿他人。什么时候明白了这点,她才会把失去的自我找回来。

她自我认同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同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开始生活。她也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不要常常批判自己、贬低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人,外在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要求进步极有必要。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

在卡耐基成人训练班上,有位女学员在下课之后跑来找老师,抱怨自己的演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她向老师诉苦说:“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突然显得很胆怯、很笨拙,而班上的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很有信心。我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了勇气,无法再讲下去了。”

她还继续分析自己的弱点,并说明得十分详细。

等她讲完之后,老师便告诉她原因的所在:“并不是你演讲不好,而是你老想着自己的缺点,没有把长处发挥出来。”

其实,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但谁会去注意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是因为它们成就远远大于缺点,以至缺点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爱我们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践。当然,我们也要随时改正错误,但不必一直念念不忘。

耶稣遇到身体或精神受折磨的人后,他不会先去查问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也不会只给予简单的同情说:“可怜的人哪,你的运气真不好,环境处处与你做对。告诉我,你是如何落难的?”

耶稣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切入问题重点。他说:“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了。”

人们常因以前和现在所犯的种种过错,加之自己心灵的罪恶感,而显得自惭形秽。我们不应该尊敬或喜爱这样的自己。为了让自己跳出这样的情境,我们必须忘记过去,轻装上阵。

为了学习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出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努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更是愚蠢荒唐的。

有一位女士是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她对每件事都力求精确,因此凡事不肯相信别人,而必须自己亲自去做。她连做个小小的报告都要费去许多时间研究;至于演讲,就更要准备得精疲力竭为止。她讨厌不速之客去打扰她,每次请客都要事前计划得尽善尽美——这一位女士费了这么大的苦心,终于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完美——一种冷酷的机械性的完美——没有欢乐、自在或温情。这样的完美,只能令人敬而远之。

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其实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其深一层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弄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独特地位。

作为一个凡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因此会变得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这样苛待自己是错误的。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认识到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习喜欢自己。

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有人喜欢在晚上休息时反思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思冥想的习惯,显然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好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才能期望与别人也能好好相处。哈里·佛斯迪克曾经观察那些不能独处的人,形容他们好象“被风吹袭的池水一样,无法反映出美丽的风景来”。

独处是使自己的心灵憩息的港湾,是反省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安妮·马萝·林柏在其著作《来自海洋的礼物》中曾说过:“我们只有在与自己内心相沟通的时候,才能与他人沟通。对我来说,我的内心就像幽静的泉水,只有内省时才能呈现其独特的魅力。”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圣经》里有一句忠言:“要安静,便可知道我就是神。”这话乃至理名言。

独处对我们的心灵运动十分有益处,就好象新鲜空气 对我们的身体极有益处一样。

有人希望依赖别人得到快乐与满足,这无疑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同类推荐
  •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更是一种工作动力。在本书中,我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现代职场为什么需要感恩精神,以及如何践行感恩,从而将自身塑造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满意足: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

    薪资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好找到一个最佳的时机,自然地切入进去,从而推动薪资谈判。与老板谈工资,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一定要敢于要求高工资,既让他了解你的想法,又有协商的空间。 我们应该知道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然后尽力提升自己,成为老板高薪聘用的人。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薪水,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快乐和更高的成就感,条件成熟时你可以考虑开创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既要会工作,又要会享受生活,前提条件当然是要安排好你自己的薪水。如果你能领会和运用本书中的优裕生活的33个薪资攻略,你将拥有一个快乐充实幸福美满的人生!
  •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本书涉及现代人所关心的幸福感、家庭、事业、感情等方面,通过贴近生活的各种心理学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现代都市人进行心理调控和情绪疏导。文字清新精致,风格更易让大众接受,让人从知识的学习和自我的实际调整中获得美感与幸福感。既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也是一本心灵指引书!
  • 海的那一边

    海的那一边

    平凡而又有梦想的姑娘张未兹凭实力考上美国文理学院,以优异GPA、高分LSAT和精彩面试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知名学府offer,如今在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她的西游记。
热门推荐
  •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本书共八章,内容有: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概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问题研究、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分类改革研究、我国公共体育场馆配套制度改革研究、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政府监管研究等。
  • 或许只有你懂我

    或许只有你懂我

    “于绅,我们在一起吧?”成林语一脸傲娇地说道。“啊?我们不是约定了三年后解除婚约吗?”“作废了,违约金已经打到你卡上。”可甜可盐型女主VS双标男主
  • 西游后纪:战天斗地

    西游后纪:战天斗地

    天地如囚笼,众生蝼蚁活,仙佛神台座,生灵轮回苦,圣人若不死,大盗永不止;西游后五百年,一个放逐的灵魂,一具卑微的身躯,誓要颠覆六道,逆天伐圣,战天斗地。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春去春会来

    春去春会来

    热烈欢迎参加云州蓝焰燃气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的贵宾!红色的电子字幕,渲染着热烈的气氛。而陈旭,亦是一团炽火在胸,像加足了燃料的蒸汽机车,呼隆隆地就闯进了宾馆。步幅大,频率也快,就显出急匆匆的样子来。不料,脚下一闪,身便打了个趔趄。低头看看,虽未有异常发现,还是往虚空处狠踢了一脚:“操!”刚“操”罢,丝绒旗袍就过来了:“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他眼一斜:“你帮得了吗!”旗袍竭力把笑容留在脸上,声音却低了下来:“对不起!”来到餐厅,周光伟热情地招呼道:“快坐吧,就等你了。”
  • 随身而没

    随身而没

    1976年,“文革”结束了,大上海的一批青年职工却被送往位于内地深山的“小三线”。他们的青春与不安分,统统都被锁在深山里。男男女女,惹是生非,渴望脱离,却一再被折翼。这是一段真实的过往,许多人至今没有从当年的“发配地”回到生身之地的上海。最终成功离开的徐长卿,见证了他的师傅朱紫容在人心险恶中泥涂没顶的悲剧;被他崇拜有加、几乎无事不能的老叶,却落了个颓死医院,孤孀任人欺。是谁夺走了他们的希望?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再强悍的人,再有才的人,却只能空让一身抱负随身而没。这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它从一个出色的故事被揭起。
  •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魔王的宠妃,楼主,别害羞

    安雪的师父在将独孤楼交给她时曾说,身在江湖,就要对得起江湖。然而,当安雪走进皇城,走进墨王府,与凌墨煜一起并肩九州时,她也只余得满腹自问——所谓的江湖,所谓的道义,到底是什么?直到这一次,她和那个男人共同走向纷乱复杂的江湖,她仿佛真的有机会明白,这江湖的水有多深,路有多难,而这一次,她发誓,她要九州安乐!哪怕九州大陆风起云涌,也必将陪他勇往直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女皇之夫君请休息

    霸道女皇之夫君请休息

    他是这个世界所有人心中的帝王,他说,帝王身边怎能不是帝后?第一次见面,他就知道她是她的帝后,从此踏上遥遥追妻路,却不曾想,她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帝王!
  • 不好,有外挂!

    不好,有外挂!

    古代杀手来现代。家贫、年幼、孤儿、养父?!这也太惨了点吧!好在莫名得了个木牌,竟能变身。楚辞撸撸袖子:开干!—————————-脑洞向,四十万字以后有感情戏,不多,介意慎入
  • 北山小学逸事

    北山小学逸事

    刘志铁,男,辽宁凌源人,1987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曾当过多年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凌源市史志办公室。从1999年尝试文学创作至今,已在《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教师报》《经典美文》《华夏散文》《辽西文学》等省市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百余篇。一五月节快到了,总校从外地弄了几车粉条,打电话给各村小学,让每个学校派一个人来领粉条。北山小学校长老陈把这事交给了保管老魏,并嘱咐说:“每人十斤,咱们十七个人,总共一百七十斤,你找个小车吧,快点整回来,趁今天是星期六午后没学生分利索得了,省得下周一耽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