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6100000005

第5章 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1)

“当一个民族将它最内在的本质完美表现在艺术和文学中时,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代表这个民族的体验,代表深深扎根于这个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精神与人性的成熟,代表技术和形式方面精湛的表现方法,代表关于世界与生活的明确概念;这是一个民族对艺术价值的看法的最后概括。”

——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化中的音乐》

1.古典主义精神

“鞭策缪斯的骏马,宜多加引导,

激起他的速度,要约束其狂暴,

插翅的骏马,也像一匹高头大马,

你驾驭他时,他便显出英雄气概。”

——亚历山大·波普:《论批评》

词典中对“古典主义”有两种解释:一般情况,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和艺术作品中追求最完整的秩序;特指时,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在古典派看法中不言自明的是;最优秀的东西已经在过去产生了,坚持传统就有可能再获得最优秀的东西。

古典主义艺术家把自己作为传统的一个部分,意味着与身外之物的相互关系。他既不宣扬也不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他不把自己的个性和个人体验作为自己艺术的主要素材。因而,对他来说艺术作品只是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并不是自我的扩展。浪漫派倾向于把艺术看作主要是自我表现的手段,而古典派则强调它作为交流思想的手段。古典派艺术家的目标是思想的明晰和形式的美。实际上,其方法比浪漫派的方法要客观得多。浪漫派采用极有个性的表达,而古典派艺术家却代之以普遍适用的象征。古典主义坚持对艺术的控制和戒律,发掘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潜力,发挥理想的美的想像力。这种整体观点形成秩序、稳定与比例和谐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与古典风格联系在一起。

如我们在讨论浪漫主义时所指出的,无论是古典主义精神,还是浪漫主义精神都没有局限于任何一个时代,在整个文化史中,二者是交替出现的。但是,正像十九世纪的环境使浪漫主义在一个长时期内盛行一样,十八世纪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古典主义精神的出现。

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

十八世纪的文化是在贵族的资助下发展的。对他们来说,艺术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装饰。艺术是王公周围生活中复杂仪式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治阶级通过世袭掌握权力,因而传统受到了珍视,过去时代受到了尊敬。艺术生活的中心是宫廷,只有少数特权阶级才得以进入。在这些高层社会中,强调的是形式的优雅和风格的美。

十八世纪的艺术具有宽敞的宫殿和规整的花园的特征,有均衡的比例,在细节上精雕细琢,这构成了当时进步的专制制度的背景。在十八世纪中叶,路易十五主持了在凡尔赛举行的一些奢华的盛宴。弗雷德里克大帝统治了普鲁士,玛丽亚·特雷萨(MariaTheresa)统治奥地利,卡特琳娜女皇统治俄国。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面,迅速地积聚着破坏性力量。美国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王权神圣论。在十八世纪结束之前,法国革命也使欧洲受到了强烈震动。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欧洲,那种ancienrégime(法国革命前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已日薄西山,同时产生了新的政治——经济联盟的曙光;更为重要的是,权力从贵族手中转到中产阶级手中。中产阶级的财富是以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来自矿山、工厂,蒸汽机和铁路。工业革命使权力的转移成为可能。十八世纪中期,一系列重要的发明为工业革命积蓄了力量,这些发明包括60年代瓦特的蒸汽机和哈格雷夫兹的纺纱机到1785年卡特赖特的水力纺织机和1793年埃利·威特尼的轧棉机等许多发明。

在这几十年中,科学上取得了意义深远的进展。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2年发现了电,普里斯特利于1774年发现了氧,詹纳在1796年完善了种牛痘法,1800年拉普拉斯提出了天体力学的观点,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伏打(AlessandroVolta,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电学的先驱者。。在知识界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例如,温凯尔曼的《古代艺术史》(1764)、法国的《百科全书》(1751-1772)和第一版《不列颠百科全书》(1771)相继问世。在十八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产生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康德的《纯理性批判》,卢梭的《忏悔录》、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博斯韦尔的《约翰生的一生》以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因此,古典主义时期知识界的风气是由两股对立的潮流形成的。一方面,古典主义艺术体现了一种正走向衰亡的生活方式中的优雅、精美;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在斗争中诞生的新生活方式的到来。这种两重性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实质,渗透在这一时期所有的观念之中。例如,十八世纪被称作“理性的时代”,但两个相对立的阵营却以正好相反的方式运用理性。维护现状的辩护士求助于理性来为现存的制度辩护。十八世纪初,莱布尼茨认为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波普宣称“一切存在都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十八世纪的逐渐消逝,这种带有欺骗性的乐观主义越来越难以维持了。现行制度的敌对面,一些创作了《大百科全书》的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多塞,达兰贝尔及其同伴——以该书作为启蒙运动的工具,他们也乞灵于理性,但他们的目的是攻击现存的制度。这些上升的中等阶级的代言人以此成为行将到来的大动荡的先知。

我们知道,浪漫派把中世纪理想化了。但对十八世纪的思想家来说,中世纪是愚昧的一千年,这是黑暗时代(DarkAges)。“哥特式”一词代表的事物与他们认为是理性和优雅的事物正相反。他们的理想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哥特式教堂与希腊的庙宇不同,前者有染色玻璃窗、奇形怪状的雕刻像、具有热情神秘感的,高耸的、有涡卷形装饰的柱子,而后者则美丽、统一、均衡、明亮和优雅。

对古典兴趣的复兴,在对立的阵营看来意味着不同的事物。贵族及其代言人把希腊文化奉为一种理性和客观态度的象征,这种态度可以防止一个人过深地卷入生活的问题中去。他们把古代的神,国王和英雄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反映——他们自己崇高的,美化的形象。但对中等阶级的领导者来说,希腊和罗马代表了反抗暴君和抛弃专制主义的城邦。法国革命时期最重要的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即以这种精神用雅典和罗马民主政体的象征装饰自己的绘画。也是以这种精神,托马斯·杰弗逊赞扬大卫“用古典的古代共和政体的美德使当代面貌变得崇高”。杰弗逊仿照希腊和罗马庙宇的型式设计了国会大厦和弗吉尼亚大学,推动了古典主义在美国的复兴,这使得爱奥尼亚式、陶立克式和科林斯式的圆柱这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形式。爱奥尼亚式(Ionic)的柱头有涡卷形的装饰。陶立克式(Doric)是希腊最古的一种朴实型式。科林斯式(Corinthian)的柱型带有叶形装饰的钟状柱头。成为二十世纪美国公共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特征。

古典主义的观点支配了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文学界,以致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奥古斯都时期”(根据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名字而来,他是诗人弗吉尔的赞助人)。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界的主宰是塞缪尔·约翰生,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像他的朋友乔舒亚·雷诺兹在美术界的地位一样勿庸置疑。这二人都很推崇正规的与贵族式的艺术。但在这奥古斯都古典主义注重形式的潮流中,我们也看到了温柔情感的趋势。这是浪漫主义精神的早期迹象。塞缪尔·理查逊、亨利·菲尔丁。劳伦斯·斯特恩和托拜厄斯·斯莫莱特的小说中充满了朴实的资产阶级情感,托马斯·格雷、奥利弗·戈德史密斯和威廉·考珀的诗歌也是如此。“理性的时代”也是“情感的时代”,这是很奇特的。情感的潮流逐步发展,走向了浪漫主义。

从这点看来,理性时代让位给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始时间,比通常所设想的要早得多。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作品,它们明显地表露了对中世纪浪漫主义的新兴趣,如珀西的《英国古诗拾遗》。在同一年代,卢梭——“浪漫主义之父”——写出了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的名言“人,生来是自由的,却到处受到束缚”概括了这个时代人的心情。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也是这时出现的,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了一个运动叫“狂飙运动”狂飚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因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飚突进》而得名。它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这个运动中产生了由两个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写的两部独特的作品,一部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另一部是席勒的《强盗》(读者应该记得,歌德是浪漫主义作曲家所喜爱的抒情诗人)。到十八世纪末,气氛就完全变了。十八世纪末的两个最重要的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完全站到了古典主义潮流之外。这个世纪末最伟大的画家戈雅也是这样,他的热情的现实主义预报了下一个时代的来临。

因此,十八世纪后期的文化不是像以前我们认为的那样,它年轻时代的歌德、席勒和赫尔德等是其代表人物。既不完全是贵族式的,也不完全是古典主义的。它既吸收了民主主义的因素,也吸收了浪漫主义因素,它是由二者哺育的。正是它的二重性,使它具有微妙的魅力。

接受赞助的艺术家

十八世纪的艺术家一般是在贵族赞助的制度下发挥作用。他为那些社会地位比他高得多的公众创作,他的赞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的个性。他必然会被引向古典主义的客观性和自我克制。

接受赞助的艺术家是技巧熟练的大师,是直接受赞助人的委托而工作的匠人,他创作的作品是当时就用的。他靠和他听众的日常交往活动而维持生计。真实情况是,从社会地位上说,艺术家的生活比一个仆人好不了多少。这种情况并不像听起来那样令人沮丧,因为那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或那个王公的仆人。赞助制度使艺术家能获得经济保障和一个他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结构。这种制度使那些成功地适应了它的要求的伟大艺术家得到很大的好处,像海顿的一生充分显示出的那样。另一方面,莫扎特的悲剧结局又说明对那些不能适应的艺术家来说,这种制度强加给他们的负担是多么沉重。

十八世纪古典主义反映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这是旧世界正在消亡而新世界正在产生的时刻。在这两种历史力量的较量中,产生了高尚,纯朴的艺术,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是西方文化的顶峰之一。

2.音乐中的古典主义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

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

——约·弗·雷沙特(1774)

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1775-1825)是以四位维也纳乐派的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及其同时代音乐家的成就为中心的。他们的艺术是在进行伟大音乐实验和发现的时代中成熟的。当时,音乐家面临着三个挑战性的问题:第一,探索大一小调体系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第二,完善一种纯器乐的大型曲式,这种曲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些可能性,第三,区分已应用了这种理想曲式的奏鸣组曲的不同变体——独奏奏鸣曲,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及其它室内乐形式,协奏曲以及交响曲。

如果我们说“古典主义”一词,是指坚持传统的形式,那我们肯定不能把这个词安在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头上。他们在处理素材时,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实验。海顿早期的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与他后期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差别,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他们称为古典派,是指他们——像十八世纪中叶的诗人和画家那样——使情感的表现从属于公认的形式的“规则”,那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称为古典大师。海顿和莫扎特所写的一些慢板乐章充满了最深刻的情感。还有什么比贝多芬的音乐更热情,或比舒伯特的更具抒情的温柔呢?

甚至从时间这一点上说,古典主义的标签也并不很适合于音乐。文学和绘画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而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出现要晚几十年,出现在十八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到十九世纪前二十五年,在这段时间里,浪漫主义的力量已经显露出来。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他们的后期作品中,有大量的浪漫主义因素,这不足为奇。至于舒伯特,虽然他的交响乐和室内乐属于古典主义的范围,但他的歌曲和钢琴曲却显示出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一点我们已在本书的前一部分中了解到了。

因此,“古典主义”一词应用于四位维也纳乐派大师的艺术时,只有一个含义,但这个含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属于最完美的秩序。”他们及其同时代的作曲家非常出色地解决了面临的难题,使他们的交响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类似作品仍然是所有后来者的卓绝楷模。他们发展了一种器乐的动力性语言,对主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说是完美的手段。他们完善了由理性和逻辑产生出来的庞大构思,它的整体结构十分灵活,足以让最多样化的情感得以自由地表现。这样做使他们创造出了一个音乐思想和音响的新世界。

古典主义时期的声乐

歌剧院是古典主义时期进行实验的中心。歌剧是音乐艺术的最重要的分支,它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古典主义歌剧所根据的原则与浪漫主义歌剧中所盛行的恰恰相反。在古典歌剧中,音乐是出发点;它的形式影响了戏剧,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单元。分隔开的唱段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构思出来的,它们在一个经过仔细计划的结构中结合在一起。在宣叙调的快速台词与咏叹调的抒情旋律之间存在着最大程度的区别。人声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乐队也显示出了古典主义器乐风格的全部活力。

同类推荐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全书介绍了多国的电影,这些电影都是轰动过全球。有美国的电影,《党同伐异》、《美国往事》等,有前苏联的电影,《列宁在十月》、《白比姆黑耳朵》等,有浪漫的法国的电影《天堂的儿女们》、《最后一班地铁》等,还有日本等国家的电影。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适合大众阅读,阅读价值高。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热门推荐
  • 青少年知识博览4

    青少年知识博览4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快穿女配很厉害

    快穿女配很厉害

    本文1v1,男强女强。夜芊羽身为神魔位面超级大反派,人人诛之,又诛不掉的大魔女,可因阻止位面的自然运转,被女配逆袭系统557捉捕,后期可能发展为。。。那么请期待本文吧!作者是新人一枚哟。 [黑历史]
  • 魔兽战神6:众生战场

    魔兽战神6:众生战场

    九雷轰体,天劫噬魂。“我的痛,我的恨,只有天知,只有我知!这最后一世,我要以魂返虚,逆转时空,我要重活此生!或生或灭,只此一搏!”……少年战无命偶得前世的战神记忆,自魔兽森林杀出,手持天辰棍,座下玄冥虎,冲向那五彩缤纷的武者世界。他炼真丹,控魔兽,抓傀儡,败尽各界天骄,一步步走上武道巅峰。战无命将踏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自我。无论为人、为灵、为兽、为仙、为神,他定要突破天道,掌我运程,控我命魂。战无命发誓,即使拼却魂飞魄散,也要消灭一切曾经陷害自己、背叛自己、出卖自己的人。他一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纵横三界六道,成就最强魔兽战神!
  • 西洲恋

    西洲恋

    爱上你,因为缘分还是阴谋?爱情,于你而言是不是可有可无?一国朝政和一生挚爱之间,你怎么选择?
  • 重生之世家名媛

    重生之世家名媛

    身为药膳世家的长女,上辈子钟凡琳被家族放弃丢了性命,这辈子她掌控人生,颠覆世家。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对山医话

    对山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惹 火

    惹 火

    就算是大老远,还隔着层办公室的玻璃。白静歌还是看见了那个一身黑衣,体型微胖的男人。她名义上的哥哥,大帝国际设计中心的总经理白仕国。但是一想到哥哥这个词,白静歌胃里不由一阵倒腾。不能怪她没礼貌,因为打自小她只要一听到“爸爸,哥哥姐姐”这些词,就想吐!“静歌,你们部门那个卫生巾的广告词搞定了没?”连门也不敲,白仕国径直进了白静歌的办公室,并狠狠的关上了身后的门。无所谓,反正现在这……
  •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与校草的吻:若爱只是游戏

    曾经灰姑娘式的珊歌,如今华丽归来,在校园中立刻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她究竟能不能俘虏那个又拽又冷酷的校草王子呢?《富二代校草的灰姑娘》姊妹篇。
  • 江少每天都在求名分

    江少每天都在求名分

    【墙裂推荐超甜新文《我在娱乐圈带崽躺赢》】重生后,叶思白一心要虐渣打脸一路高歌走上人生巅峰,却偏偏被她最不想见到的人捡回家,当成了便宜‘弟弟’?面对长得乖巧却格外不听话的小魔头,江斯允严厉教育:“不许打架,不许逃课,不许谈恋爱!”当某天小魔王一袭长裙,惊艳出现在电视里,江斯允怒火滔天,当即将人绑了回来,深入教育!!……看着被揍得生活不能自理的追求者,她眼角抽搐,说好的不能打架呢?正上着课被某醋王强行拉出教室扛回家,说好的不能逃课呢?最后连哄带骗的被忽悠到了民政局,叶思白泪目,X你大爷,说好的不许谈恋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