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0200000002

第2章 皮影戏的起源与传播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这就是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形式之一。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是将灯光照射用牛皮镂刻成的人物,再把剪影投射到挂起的白幕布上,艺人一边操纵皮影表演,一边用戏曲唱腔演唱戏中人物对话,由二胡、锣鼓等乐器组成的小型乐队伴奏,是融文学、戏曲、音乐、美术等于一炉的民间综合艺术。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中国皮影艺术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皮影戏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因此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包括唐剧、华剧、陇剧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影戏曲调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新剧种。皮影戏还启发戏剧舞台上创造出了风趣幽默的“皮影步”和皮影造型技巧,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红军桥》、《济公斗蟋蟀》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关于皮影的起源历来有着种种说法,最为流行的就是皮影渊源于古代方士巫术招魂,晋代的《搜神记》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早夭,汉武帝思之甚切,齐人少翁言能为其招魂,“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皮影起源于唐代,唐代的木偶戏与皮影很相似,当时唐明皇曾作一首《傀儡吟》(一说是梁鲤所作):“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一人在梦中。”从这首诗可见木偶在当时的制作和表演技巧是相当成熟的,诗中关于操纵木偶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皮影的演出。但是对于皮影戏是否在唐代出现,却没有史料的记载。也有人认为皮影之所以起源于唐代跟当时的俗讲有联系,俗讲类似于说唱形式,是将佛经改编为说唱体格式,在讲演时,利用图像或者活动的纸人来照图解说,以吸引听众,佛教正是利用了这种民间的演艺形式来宣扬教义,称作“纸影演故事”。但是,皮影在民间的表演活动不得而知,也没有文字的确切记载,在唐代小说、杂文以及唐诗中都未有关于影戏的记载。再者,唐代虽然已经兴起城市,但是没有夜市,唐代有禁夜的规定,而皮影的演出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下才能借以灯光在屏幕上显影,既然唐代实行禁夜,那么可想而之,皮影戏在当时是没有表演条件和市场的。

皮影的起源在民间亦有不少传说,山西晋中一带的皮影艺人,供奉黄龙真人为祖师爷。据艺人们讲,早在殷商时代,黄龙真人与他的外甥剪兽皮呈人形在窗前自娱,后人据此剪成纸窗影人,随之才有后来的纸窗影戏。按照湖北皮影艺人傅金龙的说法,皮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末的楚汉之争,传说张良为了“策反”,利用皮影戏在城楼上丑化项羽,韩信则以玉箫吹奏楚曲,楚兵因此引发思乡之情,纷纷弃项羽而去。民间的这些流传大都是各地不同特色皮影、不同流派的传说,都是出自当地艺人们之口,不足以佐证。

因为时间久远,史料稀缺,皮影的真实源头众说纷纭,但是皮影艺术成熟于宋朝则取得了一致的共识。皮影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当时兴盛的市民文艺形成之一。这方面的史料很多,如北宋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记载:“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讲三国者,或采说加缘饰,作影人史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焉。”又如北宋张耒所著的《明道杂志》所说:“京师(指汴梁)有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缓之。”由此可以确认,影戏在北宋时已经形成。

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东移至河南开封,影戏便在开封兴盛起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影戏之类。影戏出现后,随着商品的交流,必然流传到各地,尤其是邻近京都的地方或省份会早一些。南宋时期,皮影戏向东南亚诸国传入,可能与海上国际贸易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宗教的传播。皮影戏得到传播发展,一方面是受和平时期的文化交流活动影响;另一方面是强迫性的传播,在极其残酷的战争中,胜利者将影戏艺人掳为奴隶供自己享用,并随军带往各地,虽极不人道,但毕竟使影戏艺术在新的土壤上生长和发展起来。金人攻破开封时,一部分皮影艺人随偏安一隅的朝廷南迁到了临安(今杭州)。杭州处于长江中下游、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交通便利,文化繁荣。影戏作为一项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在此很快扎根并发展形成以浙江皮影、苏南皮影、上海皮影为主的杭州影系。影戏艺人南渡经过两湖、安徽、江苏、江西等地,也播下了影戏的种子。而金人掳走皇室贵族时,也掳走了弄影戏等倡优伎艺150余家。中原影戏一部分随北归的金兵传播到山西、河北、东北。宋代徐梦萃编著的《三朝北盟会编》,真实地记录了北宋灭亡的资料,从中也可以了解到汴梁各种珍宝、文献、各行工匠、艺人被金兵掳掠的情况,被掳的工匠、艺人,有的留在金朝皇室、贵族和军中,有的被转卖,有的在押送途中因疾病和饥饿死于荒野,还有部分工匠和艺人可能被押解到平阳,甚至关外各地。同时,伴随着艺人们苦难的历程,皮影艺术也传播到各地。从此,中国影戏分南北两派发展开来。

金元影戏承袭宋代发展脉络,使影戏发展、传播得更广。1980年在山西省孝义县榆树村发现的金正隆元年(1156年)墓里,有皮影头像壁画。这是金代影戏传到北方边远地区的写照。元灭了金朝,金兵掠夺的财宝、工匠和艺人便另易其主。山西省孝义县旧城东1955年发现的元大德二年(1298年)墓,在墓口两侧绘有纸窗大影的壁画,并写有“乐影传家,共守其职”的字样。这里供蒙古族享用的影戏,或许是宋京影戏的后裔,也说明当时影戏艺人的伎艺是在家庭内部代代传授的。

元代统治者把影戏作为宫廷和军中娱乐,蒙古族南征和西征,随军带有皮影戏,蒙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皮影也随之陆续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等欧亚大陆的广泛地区以及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这些东南亚国家。

明代影戏继续在都市和村镇流行,只是它渐渐失去了在城市瓦舍勾栏里立足的社会根基,并受到日益繁盛的戏曲的排挤,但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的发展并未衰退、断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引瞿佑《看灯诗》,还能看到影戏在瓦舍勾栏的影子:“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而且在此时期,影戏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传播局面。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甘肃东部地区和陕西南部地区,将皮影艺术传播到临近京都的涿州,又从涿州传到北京的西郊和北郊。那时用的是大影人,唱高腔,用打击乐器伴奏,有西北高亢的风格,后称为涿州影。在这之前的明正德二年,北京城内举行“百戏大汇演”时,也有皮影参加。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辈出。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在这一历史时期,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其影响波及全国。滦州皮影后来在隶属滦州管辖的乐亭县兴盛起来,所以又有“乐亭影”之称。它的创始人是滦州安各庄人黄素志,他精通绘画和雕刻,喜爱流行于民间的“大影”(古典影戏),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并改进“大影”,后来他用羊皮制成了经久耐用的皮影人。现在的“唐山皮影”即为滦州皮影的后裔。“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代奸与恶。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就是这一民间艺术的真实写照。

18世纪天主教传教士把中国皮影介绍到法国,1767年曾在巴黎剧场做过表演,后来又传入英国伦敦。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德国大诗人歌德曾于威蓝博览会上介绍中国皮影戏,1781年他曾主持过以德国故事为内容的皮影演出。法国的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称中国的皮影戏为电影的先驱。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悬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于是当时严缉影戏艺人,迫使北京城内的影戏班子全部解散。嘉庆帝曾五次颁诏禁戏,令烧毁戏箱,驱杀艺人。直至1821年道光即位后,影戏在全国才渐渐恢复起来。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又获新生。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又遭“破四旧”的历史劫难。十年浩劫,使广藏于民间的皮影艺术毁失殆尽,传艺断代。改革开放后,皮影戏濒危的处境开始扭转。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社会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同类推荐
  •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批首推47卷。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热门推荐
  • 借魔成神

    借魔成神

    新书《树大好除妖》正式发布,敬请新老朋友支持!
  • Chastelard

    Chastel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仙没有姑

    何仙没有姑

    短篇集。一次更一个短故事,我慢慢更,你放心看。更新随缘不定时,长篇请看隔壁《眸中客》。摸摸哒————————我叫何仙。对,何仙没有姑的那个何仙。可我特么不是仙人,我只是个萝卜。哦不,萝卜精。————————一笔沟壑万山河,百笔生仙花漫天。赠尔故事百篇。
  • 七绝刀神

    七绝刀神

    由于他的刀法出神入化,于是有人说他是刀魔,他便自称为七绝刀魔,天绝、地绝、绝仁、绝义、绝亲、绝情、还有他的绝刀、虽称为魔,但所杀之人却皆为大恶之人,虽说绝仁,绝义,却没有做出一件违背道义的事,虽说绝情,却为了一个个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以身犯险,不思图报,也从不给人承诺。虽说绝亲,但他的朋友个个都甘愿为他以性命相拼。渐渐的,人们都称他为---------“七绝刀神”。
  •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地未开皆为混沌,天地初现为太初,世间演变万物及为天地,直至天地衰竭成为世末……天地万物无时无刻在生和灭,这就是轮回。轮回既是一切的结束又是一切的开始,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体验世间、渡劫重生、万事因果等必经之路,但他们不知道这也是天地对大千生命的考核……
  • 全职女特助

    全职女特助

    备孕期间渣夫搞事,出门捡漏遇男神怼前夫的小姐姐逆袭之路;But,男神不一定是真男神!
  • 影坛骄子:谢晋传

    影坛骄子:谢晋传

    谢晋,中国最杰出的导演,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等影片均出自他的手,这些电影印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说明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也可能出现以生命历程组接成的大手笔,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可由此开启。我们在阅读谢晋的生平时,有如也一起阅读了一部中国电影史。
  • 大领导的小妻子

    大领导的小妻子

    安雪被另结新欢的丈夫郑余所抛弃,偶然与邻居雷从光发生了交集,她的命运就此改写的故事。高干家庭出身的雷从光开始根本看不起安雪,但在一个个啼笑皆非的遭遇里,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并爱上了安雪。一个是步步高升的高官,一个是扎在人堆里半点不打眼的离婚女人,排除高干与寒家的贵贱、高级知识份子与普通工人的家庭背景、雷家长辈的不接受、未婚青年童远和多金总裁樊达对安雪的追求等曲曲折折,他们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谁说领导就天天开会、检查工作了?谁说领导就不能恋爱了?雷从光这个领导就恋爱了,还跟一个“弃妇”!
  • 芸芸众昇

    芸芸众昇

    就是能在一眼之中看见你,芸芸众生,唯你闯入我的眼。
  • 通天主宰

    通天主宰

    大千世界,众圣撕天,天地动荡,群雄乱战。乱世之中,生死一线,楚鸣身怀镇天宝塔,胸藏癫狂之心,不服命,不屈运,唯有心中一执念,踏足九重天,碾碎万重仙!破败的大地,楚鸣以血为墨,以臂为笔,刻下两个猩红大字——族禁!天上地下,诸神万界,只能留下我的名字——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