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200000006

第6章 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人文内涵

仅比莫扎特年长七岁的德国大作家歌德终生崇敬莫扎特。在歌德看来,莫扎特是创造神力在人间最奇妙的化身。每当这位文豪在晚年谈论“天才”这个话题时,挂在他嘴边的例证总是莫扎特。“莫扎特应该为《浮士德》作曲。”歌德面对自己穷毕生精力写就的呕心沥血之作,曾发出如此感慨。显而易见,歌德本能地感到,只有莫扎特音乐在风格上海纳百川般的全面包容性,才能与《浮士德》精深的复杂内容相匹配。在说起公众对自己舞台作品的反应时,歌德提到,尽管一般的戏剧观众仅仅满足于舞台上的娱乐因素,但有经验的行家却不会错过剧中更深刻的含义,“就像观赏《魔笛》时一样。”

歌德针对《魔笛》的这番话,不免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妙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约所有文艺经典都具有这种随环境、时代和欣赏者的改变而变化的特质。就歌剧作品而言,德奥歌剧由于偏好探索人生重大命题和哲学意念,尤其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瓦格纳的乐剧是这种多解歌剧的集大成之体现,但始作俑者应该算莫扎特的这部《魔笛》。

从严格的艺术角度看,《魔笛》(首演于作曲家去世前两个月)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尽管其后莫扎特还写了《狄多的仁慈》,但这部意大利正歌剧属于违心的“应景之作”,有不少敷衍之笔)。莫扎特自己非常看重《魔笛》,因为在此他实现了终生梦寐以求的“德语严肃歌剧”。当时的莫扎特已病入膏肓,经济拮据,常常依靠举债度日,生活陷入一片昏暗。困顿之中的莫扎特,却沉浸于《魔笛》晶莹透明的神话世界,在其中呼唤和向往理想的人类天国――博爱、宽容、平等和自由。届时,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已近终结,莫扎特的《魔笛》因此成为启蒙精神在音乐创作中的总结性表现。

在故事的层面上,《魔笛》并不复杂:年轻王子塔米诺钟情夜后之女帕米娜,以为意中人陷入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魔掌,于是在魔笛的帮助下,由捕鸟人帕帕根诺陪伴,前往营救。后来才发现萨拉斯特罗是善良的智者,夜后才是邪恶之源。经过种种考验,塔米诺和帕米娜终成眷属,帕帕根诺也娶帕帕根娜为妻,而夜后最终得到公正的惩罚。

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神秘故事究竟意味着什么?两百余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莫扎特留给后人一桩谜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解释是莫扎特和台本作者席卡内德均为共济会(一个强调道德、慈善和坚信灵魂不朽的秘密宗教组织)成员,因而他们有意将共济会的理想、象征和仪式(当然还有音乐)写入《魔笛》。共济会的活动在启蒙运动时期达到高潮,因为两者在世界观看法上有诸多共识:发现真理依赖科学和理性,表象与真谛之间并不吻合,人必须通过启蒙和考验才能认识世界和自己。

从“共济会”的视角观察《魔笛》固然能自圆其说,但这一家之言并不能穷尽《魔笛》的丰富人文意义。我们完全也可以将《魔笛》视为一个讲述性格成长和探索心路历程的隐喻故事:剧中人物其实是复杂个性、多重人格的象征,他们最后的和谐共处标志着人格的健全和成熟。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魔笛》看出著名心理学大师容格理论中所谓的“原型人物”:如萨拉斯特罗代表智慧长者形象,而夜后则为险毒女性的原型。也有人发觉,《魔笛》是对当时奥地利政治的隐射(夜后隐射去世不久的马丽亚·特蕾西亚皇后,而塔米诺隐射刚刚登基的利奥波德二世)或是对法国大革命的隐喻(夜后代表旧王朝,帕米娜代表自由,祭司们代表国民议会,塔米诺代表人民,等等)。还有人以为,所有上述“挖空心思”的复杂诠释未免是“自找麻烦”,不妨简单地就将《魔笛》看作是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或是干脆将其视为一个令孩童愉悦的童话歌剧。

但是最有效的理解途径,在我看来,依然是抛开所有这些先入之见,以观(听)者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智去直接体察莫扎特。《魔笛》尽管戏剧内涵具有多解性,但奇妙的是并不晦涩而造成费解(与瓦格纳的乐剧形成对照),如同《魔笛》在音乐形式语言建构上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成就:组织元素极其多样,但经莫扎特妙手锤炼,最终结为类似水晶般的透明体――初看光洁如水,一经阳光折射,方显七彩本色。

莫扎特去世前在音乐上进入到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神界”: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协奏曲、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最后三首交响曲等著名器乐杰作均是无与伦比的代表。但这种“晚期风格”在《魔笛》的音乐中达到了最完美透彻的体现:安祥明净、高洁单纯,旋律的纯粹与晶莹的配器交相辉映,温暖的和声以丰富的对位作为支持。《魔笛》的体裁渊源本是出身并不“高雅”的德奥民间歌唱剧,但莫扎特在此将其提升至令人目眩的审美高度,同时双脚仍不脱离民间的泥土――剧中占据相当份量的说白和帕帕根诺(娜)这样的“丑角”人物是为明证。所有人物,无论地位尊卑、智力高下,都有可能获得智慧和美德,并企及人性的觉醒――这种博爱和平等的启蒙精神不仅反映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中,而且也用音乐的风格和语言予以直接展现。莫扎特在《魔笛》中敢于将当时所知的几乎一切音乐风格要素悉数纳入囊中,并以松弛自然而晶莹剔透的笔法让它们井然有序地和平共处。正歌剧的咏叹调(如夜后的著名花腔)和喜歌剧的重唱,排箫的音阶(帕帕根诺的音乐特征)和赋格式的主题(如序曲),共济会的庆典与巴赫式的路德教众赞歌,维也纳的街头小调和威严庄重的萨拉斯特罗音乐――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大杂烩”,通过莫扎特个人化的语言加工和融汇,最终达到了奇迹般的色调统一。

“此曲只应天上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评价也许莫过于此。莫扎特的《魔笛》以神话隐喻人生,又将观众带至一个超越人间的理想世界。他的歌剧和音乐为芸芸众生而作,但缭绕余音直接飘向神的天国。根扎在泥土中,但参天树干高耸入云――《魔笛》因此不仅属于“上天”,而且同时更属于“人间”。

同类推荐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热门推荐
  • 妖后别爬,朕在修墙

    妖后别爬,朕在修墙

    一朝穿越,她成了众人嗜之的目标,连老天都看她不顺眼,给她来几道雷,劈她回原形,看着那白绒绒的爪子,是什么动物来的?而他却恰好出现在她面前,救她于水火,她痛哭感言后,随他一起走。他的细心,他的贴心,曾经令她感动,而他的爱,却让她如履薄冰。穿越一个月,莫名其妙就怀孕了,孩子他爹是谁?她懵了。被‘请’到宫里,可是这一个月的身孕无疑是给皇帝带绿帽。于是背着硕大的包袱爬宫墙,结果撞崩了墙角,压坏了墙,天上乌云一大片的飘过她的头顶,真是流年不利,转身赶紧回到后宫去装无辜。风声一过,她蹭手蹭脚的接着路过那道宫墙,搭起梯子,继续向上爬。墙的那一边传来了砌石声,和一个令她泪奔的声音,“别爬,朕在修墙。”【错别字就像是田园菜地里生出的虫子,怎么也避免不了,望友友们不要介意】
  • 星际战皇

    星际战皇

    意外得到一枚神秘的神丹,使得无法修炼出真气的罗候命运发生了转折。从此以后,战百族,决异国,在浩瀚星海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史册上留下万古最为浓重的一笔,是为皇者一怒,群星俱灭;刀狂啸天,万世臣服的辉煌篇章。
  •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展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 血族亲王:鸢尾未落

    血族亲王:鸢尾未落

    她是血族世界年龄最小的亲王,但不过二十岁就遇上了血族世界最强大腹黑的私生子。他们隔了一千多岁的代沟,压力空前巨大。他大骂她是骗子,浪荡成性,却又爱她入骨丝丝入扣天下无双。他翻遍世界去找她,她走在他面前,却说她死了。她说,我不相信神灵却祈祷此刻和你在一起。他说,我从不相信人类这些无聊的传说,但遇见你我无比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她因为家族一次又一次放弃他,他却可以为了他什么都不要。她是自私渣女他是腹黑暖男,一生只爱她一个。不过她真的好喜欢他,喜欢到每次看见都忍不住笑出声。我是不是很笨啊。是。那怎么办?某女抓狂中。你有我。
  •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朴实实用的人生箴言。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世间浅显平实而又深邃奥妙的智慧,教你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的意义。这些口口相传的金玉良言,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是纯粹的智慧。
  • 丑后祸国

    丑后祸国

    为保他登基为帝,三年来她费尽心血与汗水。不料待他帝位稳坐,他竟毫不留情的将她推入万丈深渊。废后杀子,毁容禁闭,用尽了世间最残忍的手段让她放弃余生。而她的重生,让这个被人视为卑贱,丑陋的生物,再次卷土重来。为了苟活,她敛尽锋芒,谨微慎行,终于走出皇宫那个阴冷的牢笼。昔日姐妹,赶尽杀绝,却让她跌落谷崖,差点身亡。他是无忧城主,初见她时怜她,惜她,曾誓言护她一生。
  • 游绝

    游绝

    曾创过无尽诸域辉煌纪元,也曾见无数文明自取灭亡。放弃不该放弃的,去追求乃至沉迷于不该选择的。吾曾为亡国覆灭,而如今终归游绝。伴随着悠扬的乐声,“系统激活成功,欢迎来到《地域纪》的世界。”游绝:原来,“地域”是指空间,“纪”是指时间。
  • 女人受益一生的情商课

    女人受益一生的情商课

    这本书并不是想教大家多么精明,而是让大家别太不通人情世故。这个社会上不缺聪明人,人人都想表现聪明,不想自己看起来很平凡,但是真正的聪明人是懂得让自己进退的。我们面对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能从容应对,不要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整天辛苦打拼的女人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读读这本书,相信它会帮助你们更早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穿越之农女要翻身

    未婚先孕,火台高架。一朝睁眼,江卿月懵了,五花大绑是几个意思?好歹老天爷怜悯,没有让她一穿越就死翘翘,独自撑着小蛮腰走进了山沟里。家里不容,村人不喜。穿越前万人追捧香饽饽,穿越后世人唾弃避瘟神。艾玛,这落差难以想象!啃草根,偷红薯,暗敛锋芒养身子。采百草,集雨露,一朝出世潋芳华。世人道:百花楼里莺燕语,千金坊里千金方,万亿金子都不换,只问一声老板娘。一双活色生香的手,一颗睿智勇敢的心,在这乱世里卷起阵阵风尘,仅为护自己与娃儿周全。小日子倒是舒坦了,这攀上来认亲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还有那自称是娃儿爹的男人。--一身白衣倜傥的男子坐在紫檀木雕的椅子里手上拿着一根如意腰带含笑看着她:“凤娘若是对我没有意思,这等贴身之物又如何会日日夜夜的揣在怀中?”江卿月默,她根本就不知道这腰带是这个祸害的,要知道,早八百年一把火烧没了才好。“现如今,本人就在眼前,凤娘却能如此按捺得住,唉,不知道是不是借物思人久了连真人都辨不出来了……”江卿月太阳穴跳了跳。“娘亲!”一对粉雕玉琢的娃娃走了出来,小女娃眨巴着眼睛,看了看男人,又回过头去看了看自家哥哥,“咦,为什么大美人跟哥哥长得这么像?”……
  • 圭塘小稿

    圭塘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