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700000010

第10章 听昆德拉谈乐(上)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9年第1期。

初读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捷]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孟湄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简直给吓了一跳。一个小说家居然能对音乐有如此精深、内行而独到的见解,令人难以置信。细读下去,心中释然。原来这位大师本来就是个不错的音乐家。此君会作曲,当过爵士乐手,“直到二十五岁时,音乐一直比文学更加吸引我”。难怪!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令专业从乐人也不敢小觑的高水平“文人乐迷”,远的如萧伯纳、普鲁斯特和罗曼·罗兰,近的如李叔同、丰子恺、傅雷和徐迟。不过,其中似乎应该剔除萧伯纳、李叔同和罗曼·罗兰三位,因为他们都有充分资格被算作专业音乐家。

昆德拉不知应算作从乐人,还是乐迷?看他对音乐的深入了解,足以和任何一个富有修养的专业音乐家媲美;但毕竟他的职业是小说家,而且还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所以应归为“文人乐迷”。和一般乐迷有些不同,“文人乐迷”自身是艺术家,具有艺术家的灵性和感悟,目光犀利,思路清晰,再加有如神助的一支妙笔,音乐在他们的谈吐中因而获得了别具一格的气息。甚至,“鸣响”出从未有过的“弦外之音”。

而与一般的“文人乐迷”相比,昆德拉又似乎是一个非常奇异的“另类”。他从不会像普鲁斯特那般,以音乐作引线,沉浸在恍惚的遐思或悠远的回忆之中;他也绝少像罗曼·罗兰那样,视音乐为人生圣事,并在音乐描写中极尽亢奋、夸张和激情的可能。他反感浪漫派,绝对排斥自我陶醉,因此别想在他的谈乐文字中寻找到风花雪月之类的花哨形容。就像他的思想和文笔的一贯作风一样,昆德拉对于音乐,同样一针见血,干脆、准确,直逼中心,很少不着边际地游移。但同时,他天马行空,让音乐在思想、哲学、文学、艺术思索、社会观察和人生体验的巨大网络中自如穿梭,时而浮出一丝敏感的听觉感触,时而又掉入深不可测的神秘玄思。跟随昆德拉的音乐旅程,令人觉得是在攀登一座险峻陡峭的山峰。我们气喘吁吁,但心旷神怡。

先来听听昆德拉怎么说贝多芬——这位几乎已经成为西方音乐象征的“头号人物”:

“贝多芬也许是最伟大的音乐建筑师……”

(此话属于音乐历史的专业常识,不过出自一个小说家之口,可以见出他的音乐体验和一般文人的“感受”有很大不同。)“他所继承的奏鸣曲是四个乐章的组成,它们通常是被随意专横地凑在一起,其中的第一乐章总是要比其他后面的乐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看似随意的评价,其背后是异常丰富的听觉经验和历史知识。这是有关奏鸣曲各个乐章关系在十九世纪之前状况的准确概括,尽管这个指责对于海顿和莫扎特稍嫌过分。)“贝多芬全部艺术生涯都被一个意志所影响,即要把这种拼凑变成一个真正的协调……”

(不容置疑的权威口吻!哪怕是在专业的乐史专论中,恐怕也难得见到如此地道和到位的音乐评论。)“所以,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他逐渐把重心从第一乐章移向最后乐章,他经常把奏鸣曲缩减为只有两个部分,有时候用一个间插乐章分开,如作品27之2和作品53;有时候直接并列,如作品111……”

(高屋建瓴的音乐观察,但又以极其具体的实例作为支持。对音乐作如是说,只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思维层次同时又对音乐作品有透彻理解的人。按:作品27之2即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作品53即又名“黎明”的“华尔斯坦”奏鸣曲;作品111是贝多芬全部三十二首奏鸣曲的殿军,两个极为不同的乐章恰好体现了贝多芬音乐的实质——豪放不羁的“酒神”性格与深沉宁静的“日神”性格。)“并在不同的乐章中创造相同的旋律……”

(令人遗憾的错译,不知所云!无法查对原文,疑应为“并在不同的乐章中使用相同的主题材料”?)再往后,昆德拉谈到了贝多芬在晚年将赋格放进奏鸣曲的勇气,以及作品131的七个乐章在时值比例上的多样性和协调性。没有深厚的音乐知识积淀和细腻的听觉感受,谈论音乐到这个份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昆德拉有过从乐经历,因而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具有绝不含糊的专业水平,这本身倒也不是什么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匪夷所思的是他观察音乐的文学家眼光,这可是非要在两门艺术中均是高手才能成就。如,他以音乐家的速率感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共有七个章节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的第六章是“柔板(和平与同情的气氛),后面接上来的是第七章:急板(被刺激的残酷的气氛)”。同时他又以小说家的思路总括说:“在这个最后的对照中,我想集中小说所有的感情力量。”让人感兴趣的是,昆德拉在小说布局中所体现出的这种精准的形式感觉,其来源是艺术音乐中乐章速度变化的惯例和伟大作曲家对这些惯例的超越。请听他是怎么说的:“一部交响曲或一部奏鸣曲乐章的顺序在任何时候都是由未写在纸上的快慢乐章交替这一规律所决定。这差不多就自动说明:它们是忧伤的乐章与快乐的乐章。这些感情的对照很快就成为一个可悲的框框,只有大师们才善于(并不总是如此)征服它。……我欣赏肖邦的那个奏鸣曲,即那个第三乐章是葬礼乐章的奏鸣曲(降b小调,作品35)……他把一个活泼的最后乐章(又是错译!该奏鸣曲的末乐章绝对不能用“活泼”来形容)接在葬礼进行曲之后。……第四乐章是非常奇怪的:极轻的,快速,简短,没有任何悦耳音调,绝对的无感情……这两个乐章(感情的—无感情的)挨在一起哽住了您的喉咙。它极其独特。”

昆德拉在这里以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有力说明了古典音乐大师是如何通过对形式惯例的把握和超越,来表达独特的个人意念的。昆德拉确是音乐的行家里手,他所说的这首奏鸣曲,不仅是肖邦作品中最深刻的杰作之一,而且其末乐章也是同时代音乐中最富“先锋”意味的极端探索。它没有旋律,有意排斥变化,从头到尾一种节奏(三连音)、一个织体(左右手相隔八度演奏同样的线条),调性和声极其暧昧、含糊,几乎接近无调性的边缘。当时,连舒曼这样心智开放的音乐家都对肖邦的这个末乐章感到大惑不解,说它“没有音乐”。倒是昆德拉以文学家的感觉,从根本上一下子抓住了这个乐章的精髓——它的力量正在于其本身的“无音乐、无感情”,以和前面那首脍炙人口、极富浪漫情调的葬礼进行曲形成强烈对比。肖邦奏鸣曲中这两个乐章间无与伦比的“黑白”对比,显然给昆德拉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他企望在自己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再造同样的效果。他感慨道:“构思一部小说就是把不同的情感空间并列在一起,对于我,这就是一个小说家最巧妙的艺术。”

文学作品的构思直接脱胎于音乐的体验,这当然并不是昆德拉首创。西方文学中,且不论法国的罗曼·罗兰和德国的托马斯·曼以作曲家为主人公的小说创作,就说对音乐形式结构的借鉴方面,爱尔兰现代小说大师乔伊斯和英国女作家伍尔夫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了非常成功和有效的探索。昆德拉可以说是这一行列中的又一个杰出分子。而且,由于他音乐感悟的深入独特,他对音乐的借鉴也往往更为具体、别致。

熟知作品、了解风格,准确无误地领悟作曲家的真谛所在,并能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汲取音乐的养分,昆德拉于是成为笔者所知的“文人乐迷”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位。他之所以能够企及如此高度,固然得益于亲身的音乐实践、欧洲丰裕的人文土壤,但恐怕更重要的缘由是他极端深刻而又非常个人化的艺术认识,犀利、尖锐、畅快、有力。借此,他才能揭示出现代捷克伟大作曲家亚纳切克的艺术企图是“永远直接地走向事情的中心……只有能表达出一些基本性东西的音符才有权存在”;观察到法国当代作曲泰斗梅西安的独特在于“他借助于增加或抽去短小节奏时值的技巧,发明了一个无法预见也无法计算的时间结构,一个完全自主的时间”。

然而,所有这些都还只是“前奏”——对于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而言。如果《小说的艺术》让从乐人“吓一跳”,那么《被背叛的遗嘱》的冲击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因为《遗嘱》一书在触及音乐时不仅更为系统(谈论音乐约占全书篇幅四分之一),而且也更为深入(详尽阐述斯特拉文斯基和亚纳切克)。跟随昆德拉的《遗嘱》进行一番“音乐心智攀登”,究竟能看到何等“无限风光”,且让我们暂等下次领教。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民国曲艺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该书系作者长期研究中国曲艺的成果精选,共收录文章35篇,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对民国期间繁荣的城市曲艺活动的观照,从艺人、艺术、作品这些代表性的方面入手,描绘了该时期曲艺的兴旺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涉及弹词与评话、鼓书与评书、相声的发展与传播、各地曲种的进一步发展、曲艺的战斗传统、少数民族曲艺的生存状态、新文化运动对曲艺艺术发展的影响等。附录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20世纪的鼓词研究、20世纪的弹词研究、曲艺传承中方言保护问题、曲艺音乐的腔词关系与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曲种的音乐分类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1520年4月7日,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
  •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阅读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自新时期以来的电影评论自选集,收录了近百篇影评与随笔。所论及的影片均是30多年来具有巨大影响或有强烈争议的国产影片,和部分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得奖的外国影片。作者努力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凭良心,说真话,有思想,有文采,有文化。作者之所以把书名定为《阅读电影》,是因为他把“阅读”看成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对于电影亦然。要对一部电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需要认真、反复阅读的。写电影评论的过程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唯如此,才能解剖与彰显电影的意义。和诸多随着风向转的藤萝状态的评论不同,它扎根在作者自己的土壤里,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汩汩流淌……
热门推荐
  • 温家女儿

    温家女儿

    有这样一个女子没有温柔婉约没有倾世容貌没有张扬性格却有万千宠爱她前世是先天心脏病,现世又是早产病儿她天生凉薄,无欲无求她就如一杯温水,不冷不热.情节一拍卖台上站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小姑娘很萝莉很可爱,眼泪汪汪的看着台下的衣冠禽兽,温水下手一挥,“买了,给温翔做童养媳。”某收到童养媳的孩子,涨红着脸想要拒绝,“四,四妹,你是开玩笑的吧,我,我。。。”温爸爸则在一边装墙壁。情节二对于江宁夏的滔滔不绝,温水直接无视。江宁夏看到自己说了半天,温水一句话都没搭理,心里委屈啊,这不连脸都鼓起来了。温水看看江宁夏的脸,“包子。”江宁夏一下子囧了,他是长的白白嫩嫩的,可是也不能直接就叫他包子吧。。。情节三“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不是温家,你以为你能这么草菅人命。”。。。“别以为生在温家就能无法无天,有本事你就弄死我。”。。。“看什么看,别以为你看我,我就怕你,我长这么大,还没爬过谁呢。”。。。“我告诉你,要不是看你是个女的,我早就揍你了,你信不信。”。。。“吵什么吵,安静点。”“嘿嘿,兄弟,你们老大什么时候放我出去啊。”“放什么放,看你这出息,也就敢对着镜子放狠话。”
  • 绝对叛逆

    绝对叛逆

    尚城唯一的女少爷,她抽烟、喝酒、打架、赌钱。应该是人人避而远之,却偏偏又让人情不自禁靠近。 她的青春,是纸上的婚约,亦或是天大的阴谋。 书友群:346407146,敲门砖为书中任意一个角色。
  • 爱你如明媚晴天

    爱你如明媚晴天

    她苏影湄,年纪轻轻,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带着拖油瓶的寡妇。他律昊天,冷峻邪异,魅惑至极的冷血总裁。第一次,她偶然出现他家,他戏谑她陪他一夜却被骂流氓!第二次,公司酒会他再一次遇上她,却惊艳那个不同的她!第三次,她终落入他手中,他冷眼逼视她:不记得我了吗?五年前勾引我设计我,不过我不计较了。原本一场游戏,谁曾想卷入那豪门恩怨,姐妹情仇中时……
  • 暖婚来袭:国民老公宠妻无度

    暖婚来袭:国民老公宠妻无度

    他是最至高无上的隐世豪门帝少,邪肆高贵又腹黑。她是被人抛弃的私生女。阴差阳错她被他误解成奴。她愤怒对视:“你以为你是谁?”他魅惑一笑逼近她:“如王胜神。”她气愤不已砸坏了他所有价值高昂的古董,他却将她带到了商城:“喜欢砸东西?整栋楼都给你随便砸。“权还是钱,只要你要的我统统都能给你。”他低低笑着,冷峻邪肆,拍了拍床,“一切都看你的表现……”魔性撒旦惹上身,扮猪装逼爽点无限。强欢霸爱放肆宠,你,还能往哪逃呢?
  • 出轨婚姻:谁为外遇买单

    出轨婚姻:谁为外遇买单

    又名:《伤婚—误嫁高干子弟》简介:林小可喜欢陆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顾父母反对嫁给这个被众人宠坏的高干子弟,在强势公婆的要求下辞掉风生水起的工作,居家做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她想让陆峰忘了沈琪,那个在陆峰生命里留下刻痕的女人。半年婚姻在柴米油盐里转瞬即逝,林小可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沈琪从外地归来,陆峰开始夜不归宿,在这最难过的时侯,林小可的初恋情人徐浩满载荣誉从国外归来……摘要:女人一旦受到伤害之后,沉睡在心里的那头小野兽觉醒,爆发出来的报复力也是无穷的,不过她林小可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报复,的确是想要让自己从困兽的笼子里挣脱出来……
  • 挽云辞

    挽云辞

    流光疏淡,只不知那衣上荏苒的是光阴还是他的清寒?只讲一个乱世中的故事,一个乱世中生存、挣扎,还有--爱的故事。
  •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侦探故事(影响你一生的名著)

    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侦探故事(影响你一生的名著)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模式研究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模式研究

    本书从体育需求的视角,试图探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中的相关规律及特点,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国外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研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影响因素、天津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个案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发展变化等。
  • 复仇葬恋心

    复仇葬恋心

    十年前,她们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生活的很幸福,可是命运捉弄,她们发誓等自己变强以后,会回来拿回自己的一切!终于,她们变强了,霸气回归,回来拿回属于她们的东西!“呵,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