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3300000002

第2章 诗人小传:象征派诗人瓦列里·勃留索夫

普拉什克维奇作谷羽译

诗人瓦列里·勃留索夫是俄罗斯象征派的领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他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勃留索夫是才华卓著的艺术家,他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于人类的精神活动领域兴趣广泛。他的学术视野开阔,曾经说过:“假如我能够活一百次,一百条生命也难以满足我烈火一样的求知欲望。”

卢那察尔斯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阅读勃留索夫的作品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他迫使你拨响你的全部心弦予以回应,不然他就会陷于沉默,他让读者尽可能自己呼唤人物形象出场,最好能达到如痴如幻的境地,让人物在你和你的听众面前闪耀出火一般的光彩。只要你打开勃留索夫的作品浏览几页,随时就能感受到这些形象的丰富多彩,宏伟的场景万花筒一样奇幻。”

勃留索夫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这赞誉源于他的诗行严谨,源于他的诗歌所蕴涵的完美,源于作者渊博的文化修养,源于他对历史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艺术细致入微的了解。勃留索夫的作品表明他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无怪乎高尔基称赞诗人说“他是俄罗斯最有文化素养的作家”。他是诗人、翻译家、历史学家,精通希腊罗马、俄罗斯、法兰西、亚美尼亚等民族的诗歌及诗歌理论。进入苏维埃时代,他热心文化建设,是出色的教育家,筹建了莫斯科文化艺术学院,并且为学生开设了几门很有特色的课程,可以说,他的创作和活动领域极其广阔,并且每个领域,都并非泛泛的了解,而是深入其中,钻研精微,把握规律,开拓出暂新的探索道路。

诗人勃留索夫从来不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积极向上,充满创造激情,是他的性格特征。他探索生活,力求理解全新的事物。他的创作道路符合发展逻辑。勃留索夫被公认为象征派领袖,十月革命后,他第一个态度鲜明地站到获得政权的人民一边,1920年还加入了共产党。从卢那察尔斯基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词句:“他向我们伸展开双臂,对我们说:‘接受我吧,把我当作一个普通工人,当作一个泥瓦匠,我喜欢劳动,会在你们的大厦上添砖加瓦’。”1920年他以诗句表现了内心的想法:

也许我最终看不到

远方闪闪发光的结局,

但是我幸福,因为度过了

大地上最为辉煌的节日。

对权威和教条保持独立不羁的立场,对生活保持清醒客观的目光,勤劳刻苦,相信理性和创造力——所有这一切都在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年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的大学生,1894至1895年在三本《俄罗斯象征主义》诗集中发表处女作的年轻人,最终踏上了一条坚实的创作道路。诗人年轻时曾经迷恋魏尔仑、兰波、波德莱尔,这使得他一度倾心于法国象征派。不过,与其他象征派诗人不同,勃留索夫对人世间的生活具有炽热的情感,对“朦胧虚幻的彼岸世界”相当冷淡。他对“日常生活锻造出来的粗鲁语言”情有独钟。有关劳动和劳动者的主题(如《人的颂歌》、《工作》,1917)在他的笔下展现出心灵的健康和创造力的旺盛。耐人寻味的是,还在20世纪初期,诗人就歌颂了人类飞向宇宙的梦想。今天,当宇宙飞行已经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勃留索夫的先见之明。

历史题材在勃留索夫的文学遗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历史学家的渊博学识与艺术家鲜明生动的想象力相结合,使诗人驾驭题材得心应手,来自古希腊罗马、来自东方、来自埃及、来自古代的斯堪底那维亚半岛、来自中世纪、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来自中世纪的一个个人物形象,经过诗人的描绘刻画,全都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诗人热爱生活,展望未来,怀着热切的信念,相信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写于1922年的诗句表现的正是这种心情:

未来岁月:

长篇小说中最有趣的一部!

我不必阅读的一本书!

笼罩着层层云雾的国土!

宏伟殿堂,刚刚开始建筑!

《石匠》(1901)是勃留索夫城市题材诗作中的名篇,这首诗在流传中变成了民歌,也是当年地下革命者最为喜爱的作品。诗人欢迎新生力量摧枯拉朽,涤荡陈腐的旧世界。不过,诗人在这种扫荡旧世界的力量中看到的仅仅是毁灭性的自发力,是野蛮的“匈奴人”的铁流,这种力量摧毁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切阻碍,“用燃烧的血浪激活老态龙钟的肌体”。勃留索夫亲眼目睹了革命的成功,接触现实为诗人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言:“每次听到革命的召唤,他的心都会颤动,就如同接触到亲切的自然力一样。黑暗时期,他在政治上有迷茫的时候,但是只要他看见一线光明,他的心立刻就会燃烧。那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热爱革命,热爱英雄主义的革命,坚定不移而又具有创造性的革命。”

诗人勃留索夫在苏维埃时代创作的《我在喑哑的时代成长……》、《第三个秋天》、《惟独俄罗斯人》、《给知识分子同志》、《列宁》等诗歌作品都成了俄罗斯抒情诗的瑰宝,成了现代俄罗斯诗歌的经典。勃留索夫与马雅可夫斯基、勃洛克、叶赛宁都是苏维埃诗歌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24年10月12日,为诗人举行葬礼的日子,出版了他的最后一本诗集《赶快》。

1923年,勃留索夫荣获亚美尼亚人民诗人光荣称号,因为他精通亚美尼亚诗歌史,把上起古代下至20世纪的亚美尼亚诗歌作品翻译成了俄语,提高了亚美尼亚诗歌的地位,扩大了它的影响。勃留索夫对普希金作品研究有素,《我的普希金》论述深刻,见解独到,受到专家和诗歌界好评。他的诗歌理论著作《诗歌创作基础》曾经是年轻诗人的必读教材。诗人叶赛宁说过:“我们全都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在俄罗斯诗歌发展史上他的地位和作用。”

《勃留索夫文集》(七卷集,莫斯科,文学艺术出版社,1973—1975.由诗人安托科尔斯基作序)是迄今为止最全的文集。读者从中不仅能读到他的最有影响的作品,还能看到他写的文学批评,其中对普希金、丘特切夫、勃洛克、巴尔蒙特、谢维里雅宁、别雷、瓦洛申等诗人都有精彩的分析与评论。(参见《遥远的与亲近的》)。

马克西莫夫撰写序言的《勃留索夫抒情诗与长诗》(列宁格勒,苏联作家出版社,1961.910页)收入大型的《诗人书库》丛书。诗人的作品集收入各种丛书出版,比如《经典作品文库》(诗集,序言由巴宁可夫撰写,莫斯科,现代人出版社,1972.400页)。《俄罗斯——我的祖国》(诗选,莫斯科,文学艺术出版社,1967.79页)等。

批评家肯京的书评《瓦列里·勃留索夫的诗歌》(莫斯科,1973.64页)对诗人的创作给予了中肯的评价。马克西莫夫的著作《勃留索夫。诗歌和立场》对于深入分析诗人的作品很有帮助。卢那察尔斯基在他的回忆录中论述了勃留索夫创作的一般倾向(文集第一卷,莫斯科,1963.430-463页)。雷巴科娃在其著作《女委员》(列宁格勒,1971.170-185页)中论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分析了勃留索夫1907—1909年期间一系列诗歌作品的创作过程。作为出色的女演员,她曾经与诗人几年保持密切关系,这本书不仅对诗人的创作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诗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2004.2.9日译

同类推荐
  • 文学大师林语堂作品典藏版(全18册)

    文学大师林语堂作品典藏版(全18册)

    本套书是林语堂逝世40周年纪念典藏版,共18册,分别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风声鹤唳》、《红牡丹》、《京华烟云(全2册)》、《孔子的智慧(2016年纪念典藏版)》、《赖柏英》、《老子的智慧(纪念典藏版)》、《美国的智慧(上下册)(2016年纪念典藏版)》、《奇岛(纪念典藏版)》、《生活的艺术(17年湖南文艺版)》、《苏东坡传》、《唐人街》、《啼笑皆非》、《吾国与吾民(17年湖南文艺版)》、《武则天正传》、《印度的智慧》、《中国的智慧》、《朱门》。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秦牧散文

    秦牧散文

    秦牧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本书精选了作者散文佳作57篇,包括《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叭儿狗与仙人球》等,全面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概貌。
热门推荐
  •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怀孕全程专家指导

    未来时代,也许生孩子的重负不再由女人来承担,而在这个角色反串的过程当中,男人女人又扮演着什么呢……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深刻的剖析,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独辟蹊径,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读出了新鲜的内容。
  •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箓资度早朝仪

    玉箓资度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

    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 孤胆少年行

    孤胆少年行

    一本奇书,几经风雨,误入平凡少年手,一段人生,历经坎坷,终至康庄大道旁。亲情,爱情,友情,当我们无奈的失去它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痛苦的仇恨中走向灭亡,还是在繁华的名城中迷失自我........
  • 被夸大的使命

    被夸大的使命

    企业家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都紊乱的处境?双重认知的紊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对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对自我的使命认识上的错位所造成的。企业家被“不自觉”地赋予了他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其使命因而被放大。在这一情形中,有的人不堪其重,有的人迷失了职业化的方向,也社会有的人以使命为旗而行不义之私,进而让整个企业家阶层遭遇质疑, 我们需要梳理一个现代商业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需要梳理各个阶层在商业伦理秩序中的角色扮演,需要梳理所有对国家和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们应得的权益分配。任何价值都不应该被低估,任何使命也不应该被夸大。而梳理,必须从现在开始。
  • The Argonauts of North Liberty

    The Argonauts of North Lib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ECAMERON

    THE DECAMER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爹地给钱,妈咪送你

    爹地给钱,妈咪送你

    推荐层层新文,戳上面↑《无耻小妻,染指腹黑总裁》传闻她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传闻她性格诡异,阴晴不定,卑鄙无耻,爱财如命。传闻她心狠手辣,有仇必报,阉了兄长灭了继母。传闻她有个聪明可爱,机灵活泼,爱好睡觉,特长睡觉,无聊也睡觉五岁宝宝。等等男人猛的眯起眼,五岁的宝宝?该死的女人,这根本就是六年前……六年前一场由她亲生父亲和继母继兄导演的戏码,让她误上C市黑道半边天的他的车上,她拿他当了解药,事后挥挥衣袖消失无踪。六年后,她顶着毒医的称号强势回来,身边带着嗜吃嗜睡臭显摆的宝宝横扫C市,当她和他再次相遇,当他知道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时,C市的天,变了,曾经欺负她的人,怕了……天才宝贝卖娘求钱之路:爹地给钱,妈咪送你推荐层层完结文,戳上面↑《恐怖宝宝无良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