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5500000002

第2章 佛与佛的故事

公元前6-前5世纪,古代印度有一个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国。国王叫净饭王,夫人叫摩耶夫人。他们结婚许久却一直没有孩子。有一天夜里,摩耶夫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六牙白象驮着一个人从右肋撞入她的腹中。醒来以后,她觉得很奇怪。不久,夫人就怀孕了。国王非常高兴,精心地呵护她。按照当时的习俗,妇女生产时必须回娘家,所以,待到临产的时候,摩耶夫人便起程回自己的父母家去。半路上,突然一阵剧烈的腹痛袭来,她知道孩子要出生了。摩耶夫人走进路旁的无忧树林,双手抓住了树干。这时,奇迹发生了,一个漂亮而健康的男儿从她的右肋下出生了!天空飘飘洒洒降下芬芳的花雨为他沐浴。他在花雨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第二步……就这样一直走了七步,每走一步,他的脚下便生出一朵洁白的莲花。然后,他站在那里,伸出右手指着天空,左手指着大地,大声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人们都被这情景震撼了。

摩耶夫人带着孩子回到王宫,国王为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会间,有一位老者预言王子将来不会继承王位,而要出家。国王听了大惊。从此,他瞒着王子,将王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离起来。他为王子挑选年青俊美的青年男女作为侍从,将王宫变成一个乐园,让娱乐和快乐整日陪伴着王子。就这样,王子渐渐地长大了,国王为他娶了妻子,他们夫妇还有了自己的孩子。王子始终不知道在自己的宫廷外面,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有一天,王子坐着花车游玩,人们都向他欢呼。当走到东城门时,突然,在拥挤的人群中,王子看见了一张从未见过的脸,那是一张老人的脸,布满了皱纹。王子非常吃惊,于是他向南门走去。没想到一个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病人正在那里呻吟,吓得王子急忙往西门跑。但是,西门正在为一位死者举行葬礼。他继续向北门跑,这时,他看见了一位悠然飘洒、仪表庄重的僧人。这一天,他看见了人们衰老、病痛和死亡的不同的状态,感到震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他下定决心离开家门去寻求解脱这些苦恼的办法。国王知道了他的打算,为了防止王子出走,他派士兵将城门把守起来。夜里,王子趁士兵睡觉时,悄悄骑着白马逾城而走。从此离开父母妻儿,开始了他的苦行生活。

王子首先来到苦修林中修炼苦行,整日不吃、不喝、不睡,渐渐变成了皮包骨头的样子,但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来到尼连河边,洗去了往日的尘垢,昏倒在那里。这时,一位女子为他送来了乳糜,喂他喝了下去。他苏醒过来,谢了女子,重新开始寻找解脱的办法。

王子来到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打坐,沉思冥想了七天七夜,战胜了风雨、魔王、魔女、魔军,终于悟出了“四谛”、“十二因缘”的道理,获得了觉悟,成了佛。当时他仅有35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感悟,王子首先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为跟随他的弟子讲述这些理论。这一活动,佛教史上称为“初***”。此后,跟随他的人渐渐多起来,不仅收下了五百弟子(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弟子),还组成了佛教的僧团,并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尊者”;或被尊称为“佛”,意思是“觉者”、“获得觉悟的人”。

这些颇具传奇性的记载,常常使佛经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在佛教雕刻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就像一幅幅活动的连环画,更是常常被淋漓尽致地雕刻在石窟中、佛教器物上,或被绘制在寺院的墙壁上。历史也就这样被记录出来。

事实上,佛教的产生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关联的。公元前6~前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印度大地上出现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城邦国家。这些国家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包括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军事贵族)、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与首陀罗(雇佣劳动者、奴隶、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婆罗门居于当时的统治地位。各种姓的社会地位、权利、生活方式等都有明文规定,不能随意超越。而且,在婆罗门教所信奉的法典《吠陀》中还大肆宣扬这种等级制度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因为造物神“梵天”是用口创造出婆罗门的,用肩和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膝盖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只有前三个种姓可以在死后再次转生为人,他们有权阅读《吠陀》经典;而首陀罗则只有一次生命,无权阅读《吠陀》经典。人们必须严格遵守种姓法规,才能够转世为较高一等种姓,并能最后归于宇宙的最高主宰——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提高,祭司的地位下降,婆罗门的地位也随之动摇;由于各城邦国间连年不断的战争,刹帝利的地位逐渐提高起来;吠舍阶层的一部分人沦为奴隶,另一部分人则成为工商业奴隶主或社会的占有者,随着他们在经济上的富有,进而要求相应的社会地位;首陀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断进行反抗。这样,印度的社会便动荡不安起来。佛教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面对着社会上日益尖锐的政治、经济问题,在思想领域也形成了两种主要思潮:一是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支脉,一是反婆罗门教的各派别,统称为“沙门”,主要包括顺世论、佛教、耆那教、生活派和不可知论。虽然有这么多的沙门派别,但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否认《吠陀》经典的权威,反对婆罗门的特权统治。

佛教是沙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它针对婆罗门教主张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的三大纲领,提出了自己的纲领:不承认《吠陀》的经典地位,宣传人人都可入教,不主张祭祀,并认为不需要祭司的引导,人人都可靠自己的修行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只要乐善好施,就可获得幸福和升入天堂。它还针对婆罗门教主张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提出众生平等的主张,反对特权统治,因而受到除婆罗门外的其他一切种姓的拥护。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在阐述“苦”、“空”二字,集中体现在“四谛说”、“十二因缘”、“三法印”和因果报应、轮回说的理论中。

所谓“四谛”也叫四圣谛,是指四条真实不虚的真理,包括苦、集、灭和道谛。这就是释迦牟尼得道后,在鹿野苑为侨陈如等五人初***时所讲述的道理。

苦谛是讲现实人生中所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最基本的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五盛阴)。前四苦本来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寻各种方法以求长生不老,由此而产生种种痛苦。后三种苦是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造成的,仇人总相见,相爱、相好却不能守在一起,需要的东西偏偏得不到,由此造成种种痛苦。但这诸种痛苦的原因却是“五取蕴”,也就是五盛阴苦。五蕴是指构成人的五种成分:色(物质)、受(感情、感觉)、想(理性活动)、行(意志活动)、识(统一前四种成分的意识),他们与“取”即一种固执的力量联结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贪欲。因此就产生了苦。

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或根据,也就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业”与“感”。一切众生贪嗔愚痴的行动,造成了善恶行为的业因,这种业因能感召将来的生死苦果。

灭谛是指苦的消灭,这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也就是所谓无苦的涅槃境界。

道谛是指出达到涅槃境界的道路,即必须遵循的佛教理论和方法。

十二因缘说是佛教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都因一定条件而产生变化,但各种条件的形成却是偶然的,一切事物的现象也都是由偶然的条件凑合而产生的,世界上并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变幻无常的。既然一切都变幻无常,当然也就一切皆空。这就是佛教的缘起说。十二因缘说就是通过这种缘起说来解释社会的人生现象。它把人生划分为十二个环节:无名、行、识、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的相互因果联系是:对佛理的无知(无名),引起人们世俗的意志活动(行),由意志引起精神统一体的“识”。识由名、色两部分组成,名指精神,色指肉体,有了精神和肉体,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心)等六种感觉器官(六处),有了感觉器官就引起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触),由触而生感受(受),由感受引起贪爱(爱),有了贪爱就有了对外界事物的追求(取),由取引起了各种思想行为,这些思想行为是能产生未来果的善恶业,故名为“有”。由以上的爱、取、有所生起的迷惑和所造的善恶业,必然产生果报,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生)。有了生就必然有老、死。这十二个环节,辗转感果,所以称为因,同时又互为条件,所以称为缘,合称十二因缘。佛教认为人们若要解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应从去贪爱着手,不要追求变幻无常的东西。

三法印是佛教针对人生的“无常”、“无我”而提出的三个命题。首先是“诸行无常”,认为世间一切变化物都是变幻无常的,没有永恒的事物;其次是“诸法无我”,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起主宰作用的实体、我或灵魂;第三是“涅槃寂静”,个人应该远离烦恼、解脱生死,进入超脱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

释迦牟尼在初***之后,传教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在当时印度众多的城邦国家中,他不断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在历时40年的传教生涯中,他走遍了摩揭陀、拘萨罗、拔沙三个王国以及其他更远的地区。佛教初传时,得到摩揭陀国频婆娑多及其子阿阇世王的大力支持,后来,又赢得了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皈依,势力渐渐扩大起来。尤其到了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约前273-前32年),阿育王用武力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佛教也随着阿育王的胜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阿育王南征羯陵伽国时,杀害了十万人,但他感到仅仅依靠杀伐是不行的,还要依靠佛法来征服人心。因此,他便在帝国境内宣布佛教为国教,开凿岩壁,或树立石柱,上面刊刻诏令,宣传和推广佛教。他还特地召集佛教高僧在华氏城举行结集,编纂、整理了佛教经典的经藏、律藏和论藏三藏,以期解决佛教各派的争端,更好地推广佛教。与此同时,他不断派人到邻国去宣传佛教,使佛教的传播超出了印度国界,远及今日的斯里兰卡、缅甸、巴基斯坦、马来半岛、叙利亚、埃及等国家。

此后,到贵霜王朝时期,迦腻色迦王在中亚西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效法阿育王,在征服别国时,提出的首要条件是让他们必须信奉佛教。当他在揭陀罗定都后,立即建造了大庙和佛塔,如号称百丈浮屠的“雀离大塔”就是由他建造的。他还开始雕刻佛像、菩萨像,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开创了佛雕艺术的先例,对后世的佛像崇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元1世纪时,佛教分化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大派别。所谓“乘”即是“乘载”或“道路”之意,大乘是大道,小乘是小道。意思是将众生从生死此岸运载到欢乐无忧的彼岸,也就是涅槃境界。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主要在四个方面:首先,小乘把释迦牟尼看成人,小乘之“佛”专指释迦牟尼;而大乘则把他绝对神化,认为佛是全智全能、先知先觉、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最高人格神,有许多化身,如二身、三身以至十身。其所言的“佛”泛指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不仅指释迦牟尼,而且还包括了三世十方的无数佛,如过去七佛、燃灯佛、未来的弥勒佛等。

其次,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认实有的我体,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而大乘主张“我法两空”。

第三,小乘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主张修戒、定、慧三学(意即通过持守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和八正道,以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超脱生死,成就阿罗汉果位为最高目标;大乘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主张普渡众生。在修行上偏重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四摄”(布施、爱语——对众生以慈爱的语言和态度加以劝慰,利行——做利于众生的事,同事——与众生同处,随机教化)的菩萨行。

最后,小乘认为要实现修行的理想就必须出家;大乘则认为出家、居家均可。

佛教发展到7世纪后,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派——密教,从此佛教便渐渐在印度衰落了。到13世纪,伊斯兰教从中东地区传入印度,大量的佛教僧侣被杀,众多的佛寺及佛教文物遭到毁灭,使本来已经衰落的佛教又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更加一蹶不振。此后,经过漫长的时期,佛教才从斯里兰卡返回印度,重新得到复兴。

同类推荐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地球版神话

    地球版神话

    (无敌于次元都市)多年后,陈雨辰在平行时空地球中醒来,神话中的人物也开始一一的出世...........。陈雨辰来到了一个混合版的玄幻武侠科技神话的世界,这里有次元版都市:有着写轮眼的忍者,吃了恶魔果实的恶魔人,吸血鬼,赛亚人,天使.....。 华夏国一个城市之上,有一道巨大虚影围着一座城市,这道虚影上半身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与闪电,高达上百万米高的燃烧着金色火焰的巨猿,那是一头黄金毛发披身,身上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仿佛身披着黄金战甲的神明。 近似人脸,金色的猿目中流露出凶残暴戾的光芒,仿佛漠然世间一切的生命。那双瞳孔,更是金色。“在一瞬间,这黄金巨猿的神力指数瞬间跳到了百万点、千万点、亿、十亿…。 “一人守一城!” 当一个普通的青年突然来到神话版地球会这样呢。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
  • 死亡证明

    死亡证明

    一份非正常的死亡证明将120急救中心的医生罗序刚,有着英模光环的110警察万广辉,为人师表的老师程丽英,无冕之王的女记者万卉卉等人卷进了一桩桩深不见底的黑色旋涡,他们的灵魂在金钱、法律、爱情与道德良知的矛盾中备受煎熬,这群青年人如何直面人生的非常考验?这是青年实力派作家津子围继《平民侦探》后的又一部力作。作品在交织的现实矛盾中深刻关注了当今社会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力与职业道德底线的问题。
  • 公子无色

    公子无色

    一只腹黑的大尾巴狼栽在一只老实兔子手上的故事。对于这桩事,大尾巴狼的感想是: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腹黑太久了总会栽跟斗的。
  • 爱情不过你有病我有药

    爱情不过你有病我有药

    【已出版上市】(全本完)我没有遇到猫在潜水,却遇到你。没有遇到狗在攀岩,却遇到你。我没有遇到夏天飘雪,却遇到你。我没有遇见所有的不平凡,却遇见了不平凡的你。刚刚好,你有病,我有药。我想,这就是爱情吧。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风雨沧桑闯关东

    风雨沧桑闯关东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二伯父就一直叮嘱我:你一定要把咱们家的家史写出来,那可是非常精彩的故事啊,不写出来可惜了。因此,二伯父就陆陆续续向我讲述了我们家的一些事情。这些七零八落的碎片经过我多年来的沉淀和完善,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正像我二伯父说的那样,不写出来真是可惜了。当我费尽周折废寝忘食地不知伏案笔耕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总算是写完了。撂下笔的时候,我的心头很轻松,一向不喝酒的我,喝了半斤老白干。醉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就走进了小说的情节里。
  • My Memories of Eighty Years

    My Memories of Eighty Ye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机器人男友别乱来

    机器人男友别乱来

    2011年某半夜“啊,流星!”躺在山坡的草地上欣赏夜空的某女,激动地跳了起来,张臂大呼:“天啊——请赐给我一个美男吧!!!”“嘭——”星光投射而下,原本兴奋的某女华丽丽的晕了过去,请注意,不是兴奋晕的,而是被砸晕的……从那之后,某女的生活中多了个不同于人类的物种,机器人,而且是面容俊美到极致的某只!怎么说呢,此种机器人身体里有高级芯片,几乎与人类无异!学习能力超强!比如说,某女正忙着往洗衣机里扔衣服,某男勾起粉色内衣,不耻下问,“这是什么?”某女咬牙,“…衣服!”某男不解:“穿给我看看!”再比如,某女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准备晚餐,厨房外某只悠悠荡荡…衣服乱飞,某女终于受不了大吼一声,“别脱了!”再再比如,某女加班晚归,倒床大睡,迷糊间某男游荡过来,“这是什么?教我怎么用?”某女睁开困倦的眼皮,看清了那手中的东西顿时一脚踹了过去,“给老娘滚!”混蛋!居然敢拿安全套让她教!?再再再比如,周末两个人窝小客厅的沙发上,看着肥皂剧,画面呈现唯美的亲吻镜头,某女忽然感觉到一道目光凝聚在她的脸上,顿时恶寒阵阵…再再再再比如…【YY,搞笑,种田,或许会狗血……】………………………………………………………………………………………………………小炎最新文文《-壹夜风流-》号外号外,百花宫宫主被人迷X了!此八卦流言一出,横扫江湖…传闻百花宫宫主风流成性,宫内除了他自己之外皆为女子。传闻百花宫宫主美艳如妖,所到之处经常引起交通堵塞,场面混乱,一度失控。传闻百花宫宫主不仅留恋女色,甚至是男色,又人称或有断袖之癖。传闻百花宫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处。只是,是谁色胆包天的迷X了江湖第一艳公子?是谁?究竟是谁?号外号外,龙门镖局老大终于归西,留下孤女一名,老弱病残无数,成为天下第一富城栖霞城最穷住户。传闻龙门镖局老板烈云龙早年丧妻,终生为再娶,只有一女,烈飞烟。传闻此女自小胆小,唯一擅长的就是哭,充分说明了一个亘古真理,女人是水做的。传闻烈云龙死前的唯一愿望便是希望看到龙门镖局后继有人,随之便有了后来的事情。传闻龙门镖局开创两百多年,即将在这一代凋零,一个弱女子如何支撑一个镖局?其实,事情是这个样子的…一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柔弱爱哭,一个是二十一世纪警局的无敌霸王花,强势牛x,灵魂转换,人生逆转…片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