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7200000004

第4章 打破囚徒困境

一、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灭亡后,幸存的皇族纷纷准备渡过长江逃避战乱。其中,琅琊王司马睿实力薄弱,在渡江之前只想着如何避难自保,并没有考虑渡江之后的计划。可是王氏家族的精英人物——王导和王敦却准备扶持他做渡江之后的皇帝。因为作为皇族的幸存者,对社会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号召力的。

王氏兄弟和司马睿接洽之后,说出了自己想要辅佐司马睿做皇帝恢复西晋基业的意图。司马睿自然是大喜过望,甚至有点英雄落魄得遇知己的感动,与王氏兄弟一拍即合。

渡江之后,王氏兄弟马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司马睿的声望和气势。三月初三这一天,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顾荣等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这样一来,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提高了。

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发生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106个人,在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十分感激王导。他对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经过这样的一番经营,王氏兄弟最终联合各大家族,推举琅琊王司马睿做皇帝,是为晋元帝,从此建立了偏安东南百余年的东晋王朝。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还有一幕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事的。王导忙不迭地推辞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

王导的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晋元帝也不再勉强。但是他总认为他能够得到这个皇位,全靠王导、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被封了重要官职。

从此,虽然是东晋皇帝司马氏做名义上的天子,但是掌握实权的反而是拥立他的王氏兄弟。司马睿对王氏兄弟极为尊敬,甚至上朝时宰相王导没有入座自己都不敢坐在龙椅上。

历史上把司马睿与王氏兄弟的这一对政治组合称为“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司马氏和王氏共同主宰朝政的意思。

现代社会,人们在强调一个名词,叫做“双赢”。

什么是双赢?就是双方通过合作,都获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是此消彼长或者两败俱伤。实际上,双赢这个名词里面就包含了最基本的博弈论精神:合作,而且是属于正和博弈的合作。

王氏兄弟和司马睿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正是在外界压力造成的困境下,双方合作打破囚徒困境的一种合作博弈。

王家兄弟拥有在政治上的实力和在社会上的地位,司马睿则拥有一个“高贵”的皇族身份,在当时北方战乱、胡族强势的时候,他们单靠哪一方都无法建立一个与北方少数民族抗衡的政权,所以,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尽管不做皇帝要失去应有的威严,王氏兄弟也要屈居人臣之位。

双方都付出代价,失去自己不愿失去的东西,但只有这样才能共存并且摆脱囚徒困境,这有如壮士断臂,不得不为,也必须为之。

博弈各方最终追求的还是永恒的利益最大化,盟约是手段,却不是最终目的,它必然随实力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西方所说的: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盟约是假的,实力是真的,利益才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官差与犯人合作

古时候,一个官差押着一个犯人,犯人脚上带着重重的脚镣,每走一步都费很大的劲。官差则拎着重重的两个行李箱,行李箱几乎快把他压扁了,他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他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还得时时盯看着犯人,以防他逃跑。

官差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串在扁担上,让犯人抬一头,他抬一头。这样一来,官差轻松了很多,可是犯人苦不堪言,终于犯人累得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任凭官差怎么打骂都不肯起来了。

官差打开犯人的脚镣,一边锁犯人的脚,一边锁自己的脚。这样,犯人顿觉轻松很多,两个人抬着行李箱同时加快了步伐,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许多时候,对手不仅仅只是对手,正如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一样,对手也可以变为助手和盟友。有对手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当困境出现时,还可以选择与竞争对手组建统一战线来应对。

作为图谋大计的人,往往不限于只与一个人或者一种势力合作,而是在不同的境遇下选择不同的合作者和合作方式。

有的时候,他们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同时与几种力量合作,来达到他们在几个方面的目的。

或者,在完成一件大事的过程中,在各个重要步骤上,寻找不同的合作者来顺利完成自己的计划。

有对手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才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挪开圆木墩

有一户人家正在举行婚礼,很多亲戚朋友都前来祝贺。主人叫来家里的仆人,吩咐道:“你去看看,今天到底有多少人参加了婚礼。”

仆人领命而去。他搬了一个圆木墩来到院子的门口,然后坐在院子旁边的一棵树旁,耐心地看着究竟有多少贺喜的客人从里面走出来。

婚礼快接近尾声,贺喜的人们陆陆续续往外走,每一个走出来的客人都或轻或重地被圆木墩绊一跤,这些被绊一跤的人都是骂上一句难听的话之后就继续走他的路,没有一个人想去把那个绊人的圆木墩移开。

到最后,出来一个老妇人,也被绊了一跤,她爬起来之后,没有像其他客人那样咒骂,而是把圆木墩挪到院门的角落里。婚礼结束后,仆人去向主人汇报。

“今天来的客人很多吧?”主人问。

“不多,只来了一个人,而且还是个老太婆。”仆人回答道。

“不会吧,怎么可能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主人非常惊讶。

“是这样的,我把一个圆木墩放在院门口,所有被绊倒的人都只顾诅咒这个该死的东西,却没有人愿意把它移开。只有一位老太婆担心别人再被绊倒,主动把圆木墩挪到院门的角落里去了。因此,我认为只有她一个人才配得上叫做‘人’。”

挪开一个圆木墩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去做呢?因为这些人总是存有这样一种想法:天塌下来,有高个头的人顶着,关我什么事呀!

说到底,就是缺乏公德心。只要不至于危及自己的生命和利益,就会置之不顾。缺乏公德心的人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很难避开一己之私。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社会,他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人们都不会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自私自利的人和自私自利的行为都会被别人嗤之以鼻。

在一个居民小区,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闻臭味的是全体住户,带着细菌病毒的蚊蝇更不会认窗户。

如果大家都注意保护环境的清洁卫生,那么受益的将是每家每户;如果大家互相谦让、尊老爱幼,人们就有可能在排队、乘车等公共场合受到礼遇,那么受益的将是每个人;如果人们都诚信经营、诚实待人,也就不会有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了,那么受益的将是每个人。所以,有公德心,既方便了他人,也方便了自己。

拥有公德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构筑人格“长城”的根基。公德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且影响到人们的一言一行。诚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本身心存私利,缺少社会公德这缕“阳光”的人,是很难给他人、给社会带来“阳光”的。

本身心存私利,缺少社会公德这缕“阳光”的人,是很难给他人、给社会带来“阳光”的。

四、让他们自己去修堤坝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

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

等到雨水一多,渠水上涨,这些农民为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条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水灾,水利变为水害了。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们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决口。

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

他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自己把决口的堤坝修好。”

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如果在执行一项政策之前就把这当中的利害关系对执行者讲清楚,他们也许就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出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了。

当制度都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只有利用李若谷的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利益人发现这样做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他损失的多的话,他自然也就不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所以说,不管具体用什么方法来执行,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当利益人破坏制度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他损失的多的话,他自然也就不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五、应该去报账

春秋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中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可以垫钱把这个奴隶赎出来,回国后再到国库去报销。

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花钱赎出一个已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事后并不到国库去报账,以显示自己追求仁义的决心与真诚。

孔子知道此事后,对子贡说:“我知道你追求高尚,也不缺钱花,可是这个补偿你一定要去领。

“因为你自己掏钱救人,会受到社会的赞扬,但今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垫不垫钱去赎人?

“如果垫钱赎了人,回国后去不去报账?不去报账,岂不是白白丢掉一大笔钱;如果去报账,岂不是在行为上要遭旁人讥笑,显得自己的品格不高?

“于是就会装作没有看见,这样一来,你的高尚行为岂不是阻碍了对至今仍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解救?”

如果德行善举得不到报偿,那么它就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而不会成为社会公德。

在社会中,一个有效促进“双赢”的方法是教育人们关心他人的利益。

家长和学校花了很大的努力去教育年轻人关心其他人的幸福。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这意味着这些长辈试图使孩子们形成这样的价值观念,即这些新一代的公民的偏好中,不仅有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其他人的利益。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关心他人的社会里,即使遇到“囚徒困境”,成员之间也容易达成合作。

利他主义就是描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的利益效用是与另一个人的福利相联系的。因此,利他主义是一个人行为的动机。

但是必须认识到,有一些看起来是宽宏大量的行为可能有其他各种原因而不是利他主义。

例如,慈善行为往往不是出于对不幸者的关心,而是为了它所能带来的社会赞赏。

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赠送礼物可能是交换过程的一部分。它的动机更多的是使受惠者承担某种义务,而不在于改善受惠者的福利。

人们之间的利他主义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来维持。但是,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自私者可以从其他人的利他行为中得到好处而不给以任何回报。

我们都遇见过一些令人讨厌的人,他期望其他人宽宏大量,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必须把这种人与关心他人的人区别对待,免得被他占便宜。

毫无疑问,在一个人人关心他人的社会里,即使遇到“囚徒困境”,成员之间也容易达成合作。

六、朋友和熊

两个朋友一起去深山里面游玩,结果遇到了一只熊,他们都十分害怕。

其中的一个人弯下腰去把鞋带系好,作好逃跑的准备。

另一个人对他说:“你这样是没有用的,你不可能跑得比熊快。”

那个准备跑的人回答说:“我不需要跑得比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那个准备逃跑的人面临的选择有以下几个:

选择A-—不逃跑,被熊吃掉;

选择B-—逃跑,被熊吃掉;

选择C-—逃跑,得以生还。

在这些选择里面,如果选择逃跑,会有生还的机会,而他的朋友也有同样的几个选择。

对于选择逃跑的人来说,只要他选择了逃跑,就会有生还的机会,而他的朋友选择不逃跑,生还的机会自然属于他。

朋友选择逃跑,就需要一个附加的条件——跑得比自己的朋友快,这样才会生还。

当人们处于困境之下,自私的本性会导致人们不惜牺牲同伴的利益以保全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囚徒困境”下可能最好的处境,这就是淘汰最差者原则。

所以,在这一博弈过程中,无论他的朋友作出什么选择,只要他自己拼命去跑,就会有机会生还,这是一个标准的囚徒困境模式。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这种思考并且作出选择的模式十分常见,并且不断出现。

处于囚徒困境的时候,只能尽量做到使自己不受侵害,正是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同类推荐
  • 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

    《温州悬念》作者再度出手,百分百独家调查,本书告诉你: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炒房团风潮”是一个天大的、被操纵着的谎言, 迄今最详尽的温州炒房团真相,谁是温州炒房大戏的主角,他们的炒房资本到底有多少?炒房团是否“有组织有预谋”,“炒房路线图”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人导演了这场合谋的财富游戏?“温州炒房秀”透射出了中国社会经济哪些危队的脉象?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

    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

    本书致力于从经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思想史作个详尽的梳理,以期通过这种研究,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化对经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为在我国学界刚刚兴起的经济哲学研究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通过致力于经济学视域与哲学视域的辩证统一,来深化对哲学思想史,尤其是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研究。
  •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工作中我们处处与经济打交道,生活中时时刻刻与经济发生着联系。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常识并善于使用一些经济学原理,让工作更加井井有条,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如果你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步步为营,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在经济学的指引下获得更完美的工作和生活。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热门推荐
  •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本书是油画家杨飞云第一部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谈艺录。本书以与美籍华人作家范学德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杨飞云艺术生涯的点滴:从童年的生活;少年时期的学画过程;青年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尤其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就油画学习、创作、风格的思考;担任中国油画院院长之后,组织的一系列促进油画发展的展览活动,对青年油画家的提携和推荐,对中国油画的期待和展望等等。在这部对话录中,杨飞云对自己六十多年生涯作了详细的叙述,第一次历史地、系统地、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艺术见解。这既是一部艺术对话录,也是人生对话录;既能给年轻的艺术家以艺术上的指导,更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启发。
  • 重生喜乐小日子

    重生喜乐小日子

    出生的第二天把她抱走,她认了,谁让她是爹地的孩子,父债女还。对她不是打就是骂,还到处抹黑她,也认了,谁让她是自己的阿姨呢。将亲生女儿换去做了豪门千金她也认了,反正她有手有脚,自己能挣钱。可素你丫的不能坏事做尽还赶尽杀绝吧。怒……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小敏一直都不是一个乖乖兔……重生后,抢回她的爸妈,抢回她的身份,再抢回属于她的男人。哼,哼……看你们谁还敢唧唧歪歪……
  • 淡云停流水息

    淡云停流水息

    ●云逸:如果我是云,我会为你这条小溪停下。●水君兮:我不愿违背我的心,我想,是时候后放下了……●寒桀:爱你,我愿意放下。愿你幸福长久,我一直在。『一世家女,一纸上告,整个家族一夜之间轰然倒下,而她因为天生凤脉,勉强留下一命。乾坤大陆中鼎盛家族之子,高高在上的存在,个个少女的仰慕者,为之倾心。两人恰好被命运安排到了一起,可道路险阻,障碍一个接着一个,可二人从未放弃。直到真相被查明的那一刻……』【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渡此生。】“我何其有幸,能入你心中。”
  • 那个医生我爱你

    那个医生我爱你

    面前的男人乍一看,可口;化身为娴熟的主刀医生后,印证了那一句,男人认真的时候真美貌;可是傲娇起来,怎么那么像深井冰。
  • 谋情之王爷诱妃成瘾

    谋情之王爷诱妃成瘾

    【宠文一对一,若有爱,是深爱,若有虐,是暖虐。欢迎入坑~~】他是南羽国的五王爷,大婚前一月,未婚妻突患重病,他衣不解带没日没夜的榻前照料,真是不离不弃,情深似海。————乱说,他分明恨不得亲手剁了他那未婚妻。他也是浮玉剑宗的掌门大弟子,他薄情寡义,为了娶另一个女子,竟亲手逼得爱慕他的女徒弟跳崖自尽。————瞎说,他分明爱她入骨,视她如命,怎么舍得。*****【事实是】她八岁那年家中被灭门,他救下她,阴差阳错,收了她做徒弟。从此宠她入骨,爱她如命。桃花灼灼之时,也曾许诺要百里红妆迎她进门。*****【实际是】醉酒之夜,他抱住她声声唤着“绾绾”,声声婉转动听,缠绵悱恻。她泪如雨下,心如刀割。那日,她一身红衣,他勃然大怒,从此不许她再穿红衣。那日,她和那女子同时被刀架着脖子,只能活一个时,他毫不迟疑舍弃了她。那日,他将她与刺客一同射杀,逼得她跳崖自杀。*****【真相是】他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为她,忍辱负重,受制于人。他为她,敌军城下,弃甲投降。他为她,遮雨挡风,此生不负。*****一曲红尘几重泪,再回首谁是谁非。若使相遇便相知,省却多少曲折事。*****【小剧场】浮玉剑宗后山上云雾缭绕,楚慕问白若,“你想要的浪漫是什么样的?”白若回答说,“很简单,就是我们去抢劫,成功后携款潜逃中,你不幸被捕,宁死不招,锒铛入狱……留下我一个人黯然神伤,挥金如土的度过余生。”楚慕,“……”这南羽没人敢抓他吧。————一日,楚慕拿来棋盘要和白若下象棋。白若说:“我不会。”楚慕说:“没事,我教你。”棋盘摆好后,楚慕拿着‘士’问白若:“知道这是什么吗?”白若说:“干!”从此楚慕再也不和白若提下棋了。————浮玉剑宗新弟子年度考核的时候,陈玉刚好给白若监考。快交卷时,白若的卷子和她的姓一样,一片空白。陈玉走过她桌旁时,趁人不注意,偷偷给她塞了张纸条。白若那个激动啊,各种紧张,各种激动,各种藏,最后终于颤抖着打开,上面赫然写着:“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啊?”“……”————
  • 灾难来了会自救

    灾难来了会自救

    逃生,是和时间的赛跑,是一场心理的较量。掌握逃生知识,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和负责,刻不容缓! 《灾难来了会自救(不看会死的紧急避害逃生术)》由赵柱所著,《灾难来了会自救(不看会死的紧急避害逃生术)》涵盖了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突发状况:抢劫、跟踪等各种类型的灾难及危机事件,用鲜活的例子向你讲述避险之策以及逃生 的宝贵经验。教你全面、科学、理性地应对险情及其他人身伤害,危机状态下第一时间采取自救的行动指南。作者简介
  • 新反经【上下】

    新反经【上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染墨三生之相思成疾

    染墨三生之相思成疾

    ----只为逃离宿命,却偏偏对你动心。----二十一世纪鬼才尚木棠,一手医术遮天下,一曲悠扬震乾坤。踏光阴而行,折一笠风,一袖月,寻找三世情缘。她一肩扛着大剑,霸气道:“云冥溪,你泛滥我也泛滥,谁喜欢你我就砍你!”(新人新书,不喜勿喷???)
  • 搜诡录

    搜诡录

    世界上有太多离奇古怪的事,而我偏偏可以很容易撞见,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每一次都是胆战心惊,每一次都是荒诞无稽,好吧好吧,与其说出来别人不信,我不如写下来权当纪念罢了。那个……有偷窥者,发现我的秘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