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8200000002

第2章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古印度文明形成的天然条件

印度之名源于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为海洋、江河。在古贷,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领土在内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次大陆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印度是一个半岛,状如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有人就形象的将印度形象地比喻成一只硕大无比的牛乳,并相应将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比做从这**流出的一滴**。正是这只**和**孕育了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次大陆全境大体可以温德亚山脉和纳巴达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所以人类文明离不开水,古印度文明当然也不例外。印度北部有印度河和恒河两条大河。印度河发源于冈比斯山以西,全长约3180公里,流入阿拉伯海,流域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所形成的印度河流域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蓝。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约2580公里,流入孟加拉湾,它所流经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诞生于此。印度河和恒河流经的区域有土地肥沃的冲击平原。这里先后产生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文明,成为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印度次大陆南部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平均高度为海拔600米。南部沿东西海岸分别蔓延着东高止和西高止、两条山脉。沿海岸地区气候潮湿,土地肥沃。印度次大陆地形特点是,平原和河谷盆地辽阔,可耕地面积大,发展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

印度次大陆北部潍热带和亚热带干旱气候,南部为潮湿的热带气候。季风在印度次大陆很盛行,每年4至12月多刮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3月则多有东北季风。由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好像一道屏障,使来自印度洋的季风雨返回而降于恒河流域,所以恒河流域的与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要小些,但来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量充沛。

印度次大陆资源丰富。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产各种木料。铜矿和铁矿的储量很大。铜矿主要在拉贾斯坦和比哈尔南部。早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的铜矿就已被开采。铁矿分布在卡纳塔卡、比哈尔南部等地区。约公元前8世纪,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在南部的安德拉地区,有很多锡矿。金矿和银矿则主要分布在喜马旺特和卡纳塔卡一带。印度还盛产各种宝石和珍珠。金钢石的产量和质量均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古印度文明就是在这样一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兴起和不断发展的。

哈拉巴文化的发现

印度河流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因为这里的水源充盈,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带来大量的富有养分的淤泥,覆盖沿河地带,土地十分肥沃。农民不需要复杂的生产技术就能收获庄稼。不过,河水泛滥也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面对来势凶猛的洪水,靠小村落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农民逐渐在较大范围组织起来,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平原地区出现了一些大的村镇,古印度也随之开始了向城市文明的过渡。约公元前2300年,这里产生了早期印度最早的文明——哈拉巴文化。

虽然现在看来古印度文明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它的光芒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古印度文明的发现,与欧洲人对印度的侵略密切相关。14、15世纪时期,欧洲列强看准了印度的黄金、珠宝,对印度展开了侵占和掠夺。其中在印度河谷拉维河的冲积平原,绵延2.5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的泥砖。尽管英国人已经占领了这块地方,但没有人去注意这些破碎的泥砖下埋藏着什么。

19世纪初年,一个叫詹姆斯·刘易斯的英国人怀着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应征来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开始了他非同一般的印度之旅。他生性散漫,喜欢漂泊,对如何镇压当地人以及个人的仕途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寻古与探险。不堪军队刻板生活的他索性开了小差,从军队逃了出来,开始了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国王——祭司像他的探险考古生涯。詹姆斯·刘易斯伪装成一个美国工程师,化名查尔斯·迈森,打算漫游印度实现自己的长久以来的愿望。1826年,刘易斯在穿越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时,被这里的一片山丘上的废墟深深吸引。在这里一块不规则的多岩石的高地上,尽管岁月侵蚀,仍然依稀可见砖石城堡的废弃的城墙,到处散落着的东方风格的壁龛,以及建筑物的遗迹。在夕阳的照耀下,这一片废墟闪烁着神秘之光。他仔细查看这些断壁残垣后,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古城,并猜想这可能是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曾经提到的东方之城桑加拉。他在日记中对古城遗迹作了生动的描述,并为此地取名叫“哈拉巴”。正是他的发现和记载,人们才知道了哈拉巴的存在。但是,刘易斯毕竟不是考古学家,他对哈拉巴的造访,也就到此为止了。令人遗憾的是,迈森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11年后,又一位年轻的探险家亚历山大·伯恩斯再次造访了哈拉巴。除了那些裸露的断壁残垣,他也没有新的发现。此后,英国在印度的考古队在1853年和1856年两次勘察了这一地区,他们一致认定,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古代城市,但对它的年代和重要性的探究,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迈森以及伯恩斯等人的考察,给后人的考古发掘提供了重要线索。直到19世纪70年代初,当旁遮普成为英帝国统治下最繁荣的农业省时,英国政府意识到印度的地下文化宝藏可能价值连城,于是,便将印度古文明的考古发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随着对印度宝藏探寻热情的升温,英国殖民当局于1873年成立了印度考古研究院。亚历山大·坎宁安被委任为考古局长。他首先探访了迈森日记中提及的哈拉巴。但是,当他来到这片废墟时,已经再也无法找到城堡的任何遗迹了。原来,英国当局为了修建纵贯这一地区的铁路,将哈拉巴遗址那些做工精致的砖石大部分用来铺做路基了。坎宁安得知后痛心疾首,为抢救这个遗址,他决定进行发掘。由于遗址破坏严重,发掘独角兽印章工作进展缓慢,被迫停工。他的唯一收获是发掘了一枚石制的印章。印章用黑色的皂石制成,上面刻着一头公牛和六个无法释读的文字。这是一枚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河文明的典型物件。

遗憾的是坎宁安也与哈拉巴文化失之交臂。当时坎宁安作出了一个错误结论,认为这枚印章是从外国传入印度的。尽管如此,前人的发现特别是坎宁安发掘的黑色印章,仍为后来的考古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902年,踌躇满志的约翰·马歇尔来到印度后,继任为印度考古勘察总监。他根据坎宁安等人留下的线索,指挥各支考古队在哈拉巴等地继续进行发掘,但一直没有进展。

研究员J·H·弗利特给马歇尔的事业带来了转机。弗利有印度河文字的印章特仔细研究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哈拉巴出土的印章文字,正确地判断到:印章文字绝非婆罗迷字母系统,也不同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它的年代必定比人们的想象更为古老。

在马歇尔和沙尼在哈拉巴发掘的同时,R·D·班纳基也发掘了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两地都发掘揭示出一种相同的古代城市文明,即学者们所谓的“哈拉巴文化”。

至此,马歇尔可以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他与同伴们发现了一种极为古老而独特的伟大文明,而且它是在印度河流域自身独立发展起源的。

哈拉巴文化的失落

哈拉巴文化存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公元前1800年前后,曾经辉煌的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了,昔日繁华的城市成为了一片废墟。在遥远的过去,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人到底遭遇到摩亨佐·达罗残留的屠杀景象什么?接下来的千年中发生了什么事?哈拉巴文化是如何毁灭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无法从那时期的文献中寻找确切的证据,为了回答以上问题,考古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外族入侵说。持这一观点的先驱者是英国考古学家惠勒。他的主要论据是,在摩亨佐·达罗遗址的最上层有格斗和暴力厮杀场面的遗迹,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比如在一个街区,发现的9具尸体堆在一起,像是被匆匆扔进一个坑里;而在另一所房屋,里面的尸骨显示出被武器砍伤的痕迹。惠勒认为,在距今三千多年前,这些城市遭到了外族的入侵,而入侵者就是来自西部的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他们打败了摩亨佐·达罗的居民,消灭了当地的文化,哈拉巴文明因此衰落。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是外族部落的大规模入侵毁灭了哈拉巴文明。

地质和生态变化说。这一假说认为,文明的衰落是由于地质以及生态变化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洪水、河流改道等等自然和生态的变化,慢慢地或倾刻间毁灭了哈拉巴文明。比较有力的论据是,在摩亨佐·达罗晚期存在着大量淤泥,在旧址上层新建的建筑杂乱无章,显然是人们试图在洪灾过后,重拾城市的繁华,但巨大的损失,又使他们无力做到这一切,只能建一些简单的房屋,容纳那些不幸的无家可归的人。无疑,洪水泛滥和河流的改道同时威胁着生存,许多人只好远离家园,寻找新的生存地。久而久之,城市便逐渐成为荒芜之地。但将一个盛极一时的哈拉巴文明的毁灭归因于地质以及生态变化,证据还嫌不足,这个假设还不足以定论。

大爆炸说。这一假说大胆而又新奇,由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提出。他们推测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不慎在印度河流域上空爆炸,以致给地面的居民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他们的论据是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佐证。在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确实有类似爆炸这样的记载:

空中响起了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把天空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起来,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四周是死一样的寂静……

以上几种假设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关于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虽然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了,但对后来印度文化发展却有很大影响。它的许多成就通过后来文化的继承而流传下来。如哈拉巴文化的农业传统对雅利安从游牧转向农业定居生活起了促进作用。雅利安的早期陶器、度量衡制度等都与哈拉巴文化的类似。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对手饰等装饰品的喜爱,影响到后来印度人的社会生活。印度河文明的宗教的某些因素,如女神崇拜、类似湿婆神的崇拜、生殖器崇拜等都被婆罗门教吸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河流域文明没有因这个哈拉巴文化的毁灭而泯灭。相反,它还是印度文明史的起点,其流传下来的因素,构成了后来的印度文化的渊源之一,它还是整个古印度文明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同类推荐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成长需要不断回味历史,一个人要进步,不学历史简直无法想像。本书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历史,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不断完善自我而编写的。书中精心挑选了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适合小学生自己阅读的精彩历史常识,力求用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帮助小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历史。在目录的编排上,本书按时间顺序为小学生展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体会到民族大义和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
  •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本书讲述了上起公元前 9世纪的行吟诗人荷马,下迄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领袖毛泽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开国元勋的王者风范,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政治家的宦海浮沉,文学家的沧桑人生,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科学家的智慧灵感及施行探险家的神奇经历……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热门推荐
  • 长嫂当嫁

    长嫂当嫁

    萝莉外表汉子心的林多鱼穿越了,家徒四壁,田无两亩,冲喜当天还冲死了丈夫留一堆弟妹给她。什么?都这么惨了,致富路上还有牛鬼蛇神来捣乱?亲娘带着龟儿子来,想再卖她一次?后婆婆巴巴盯着那点小家产?便宜小叔贪财又好色?还有玻璃心绿茶婊想踩着她越位升级?林多鱼表示,挨骂我从不站着,坏人我从不惯着,揍他们!面白如玉不辨雌雄的小侯爷往炕上一躺:“娘子!我被你骂了揍了也救了!你得负责啊~”林多鱼咬牙:“我克夫克亲克全家。”小侯爷斜眼:“我克你就够了,娘子咱们就寝吧~”窗下两小只嘀咕:嘘!爹爹说了这叫妖精打架!旧文,三月种田:傲娇将军农门妻圣手农女:忠犬王爷娇宠妻
  • 巨星经纪人

    巨星经纪人

    他不是大明星,却是捧出各大明星的点金神手!他引领全球的时尚风潮,被各大巨星尊称为教父,他轻轻跺一跺脚,整个国际娱乐圈,都要震上三分。“我不想当演员,更不想当歌星,甚至不想当舞王。那样我会抢了许多人的饭碗,我良心上过不去。”面对时代周刊的访问,某人很低调的说道。
  •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余生与你一世情深

    他,自律、完美、强大,哪个词完美便是形容他。他说:“我需要一位符太太。”他说:“有我在,谁欺负你都不需要忍。狠狠的报复回去。”他说:“这婚,没有离一说。”谁说“余”字便多余?在我这,你便是我的余生。
  •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玫瑰之翼

    玫瑰之翼

    艾麦缇转学到贵族学校璀璨碧汐后,因为来自小城市而受尽欺负,常被同学用“满清十大酷刑”伺候,无论是她有理还是同学们狡辩,按照国际惯例,她总是错的,被罚关小黑屋更是每天的必修课……
  •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胡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中篇小说《鸡鸣山》、《重阳风雨》等。《胡正小说散文集》是他的小说、散文精选集。
  • 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狐狸总给人“狡猾”之意,但是书中给狐狸的定义是具有智慧的。学学像狐狸一样的为官、做人。《老狐狸经》不是在教读者诈,而是为读者介绍了为官之道、做人之道、创业之道、说话之道,是在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太子的私房菜

    太子的私房菜

    与皇家联姻,新娘不是嫡长女,而是庶出的二小姐,这让东越国所有人大跌眼镜,羡慕左二小姐山鸡变凤凰。然,身为准新娘的左云曦表示,很郁闷。谁说太子会欺负她的?谁说她会生不如死的?哼哼!左云曦冷笑出声,先勾住你的胃,再勾住你的心。陈苏落:听说除了本太子,你还跟别人接吻过?左云曦:跟我家的狗咋滴?TMD,变着法儿的说他不如狗,那就让她看看自己的生猛。
  •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赢得一个意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成功人士奉行的人生准则。
  • 不能说出去的秘密

    不能说出去的秘密

    王朝阳和万如洁是大学同学,那时候他们谈了恋爱,因为万如洁性格多疑,王朝阳提出了和她分手,她不依,内心比较脆弱的想到了自杀。她割了腕,因为抢救不及时,有了意外。万如洁父母找到了他,要和他拼命······在那个时候,万如洁的父母和万如洁的妹妹万小雅都恨上了王朝阳。在万小雅大学毕业之后,她找到了王朝阳,一开始她只是想报复,后来却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