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200000009

第9章 厕所清洁工

西大滩,西大滩,

三十里地无人烟,

兔子不打窝,

牛马不撒欢。

——民谣

“张曼新!”

“到!”

“从今天开始,你的任务是负责清扫全队的所有厕所,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那你就留下,其他人跟我去田里干活!”

清晨,在位于银川正北方向的前进农场第八生产队第三分队第九组,中等身材的组长张棉传给全组分工,他那响亮的嗓门在广漠的黄土塬上如同拉鞭放炮,带着黎明的冷瑟传出很远。

站在九组行列最后一个的张曼新,身穿藏蓝色裤褂,在寒风中挺着胸脯,目光闪亮,精神勃勃。

这是他与浙江的三万多支边青年乘坐闷罐式火车,经过八天八夜颠簸,来到宁夏前进农场后得到的第一份差事——清扫八百多人使用的四个男女厕所。

清扫八百多人使用的厕所莫非就他一个人么?

不。

还有其他分队的一个五十岁开外的老汉,名叫魏保。

张曼新与魏保接触后发现,他整天穿得邋里邋遢,胡子不刮,走路总是眼睛盯着脚尖,似乎生怕踩死蚂蚁一样,见了人也不吭不哈,一天也说不上两句话,一副窝窝囊囊和谨小慎微的样子。

起初,张曼新以为魏保有些呆傻。后来才知道,魏保过去是军阀马鸿奎部队的无线电台的一个营级军官,解放后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在农场被监督劳动改造。可不,作为一个“历史反革命”,只能是老老实实,沉默寡言,焉敢乱说乱动?

张曼新被分配与魏保扫厕所,倒不全是因为他家庭成分不好。主要是队里的领导看他年龄小,个子矮,到田里干活顶不了一个壮劳力,队里又需要出一个人扫厕所,所以就把他派上了用场。

这一老一少负责清扫八百人使用的四个男女厕所,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可是,他们却干得很出色。

每天,他们要彻底清扫厕所两次。每天早上待到田里干活的大队人马出工后,他们要把每个茅坑里的粪便用铁锹推到厕所后面的屎池里,再把担来的黄土填在每个茅坑里。然后,到厕所后面的屎池里,把粪便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扔到屎池外面。八百多人使用的厕所,一人一天屙一泡屎和撒三次尿,加上与铺垫的黄土,搅合在一起,要装尖尖一马车。尤其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粪便与黄土冻在一起,生铁疙瘩似的。要把粪便铲出屎池,先要用镐刨。张曼新将镐高高举过头顶,随着“嗨”的一声,一镐下去,有时只刨出一个白点儿,有时粪便碎渣四射,溅在脸上和脖子里。一个粪池铲完,常常需要长达两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又脏又累,手臂酸痛。

然而,脏点累点,张曼新觉得还好忍受,使他最感到难以忍受的,是来自分队和班组里的一些人的歧视。

张曼新饥肠辘辘地走进食堂,一声大喝冲天炮似的响起:

“张曼新你狗日的浑身臭气烘烘的,还叫老子吃饭不吃饭?出去,等老子吃完了你他妈的再进来!”

张曼新每当听到这污辱件的喝斥声便胆战心惊地跑出食堂,尽管肚子饿得“咕咕”叫,也只得忍气吞声地等别人吃完了饭,他才走进食堂。这时,饭菜都凉了,有时连剩菜都没有了,只能好歹把肚子填饱为止。

这种受歧视的日子,不是有时有会儿,而是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不是张三骂,就是李四吼,还保不齐三天两头吃拳脚。张曼新常常一个人跑到没有人的野外,嚎啕大哭。哭毕,想起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那不折不挠的精神,想起母亲的叮嘱,一咬牙帮骨,用手抹去泪水,又昂首挺胸地回到班组里。

他已经做好了长期忍辱负重和艰苦奋斗的准备。

每当他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是光秃秃的贺兰山脉,四周是荒漠的大塬,硬戈壁似的地面上稀疏长有骆驼刺、红柳和沙枣树,一片“大漠孤烟直”的苍茫和萧瑟。

这就是张曼新所在的西大滩,正应了当地一首民谣:“西大滩,西大滩,三十里地无人烟,兔子不打窝,牛马不撒欢”。正因为这里地广人稀,解放后,才辟为农场。

在张曼新他们这批浙江支边青年到来之前,整个农场只有解放初期的当地驻军就地转业的两千来名老军工。张曼新他们这批四千多名分配到农场的支边青年一到,农场便忽啦一下子就膨胀到六七千人之多。仅张曼新所在的第八生产队,就增加了六百名支边青年。

那么,人骤然间增加了二三倍,房子却没多盖,怎么睡觉呢?

起初,每间屋子里靠南北墙各盘一个土炕,每个土炕睡十三个人,每间屋里的两个土炕睡二十六个人。

张曼新他们睡的屋子过去曾是一个牛棚,四面墙用土坯垒成,上面是芦苇棚顶。屋子里空间大,窗户小,休说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就是白天也是黑咕隆咚、这就给张曼新又增加了一个“差事”,即每天早晨倒尿盆。

倒尿盆不是领导的指派,而是班组有的人欺负他年小、出身差的另一种行为,他却敢怒而不敢言。

倒尿盆比清扫厕所还难受。一间屋子里睡二十六个小伙子,每个人按每夜只撒一泡尿计算,那二十六个家什冲着尿盆决堤似的“哗哗”猛喷射一顿,到天明一看那特大号尿盆撇撇溜溜的,只要稍微一歪尿液就往外溢。

张曼新在倒尿盆时,弯着腰,双手死死抓着尿盆两侧,两只脚擦着地一寸一寸地往外挪,既不敢直腰,又不敢迈步,生怕保持不好平衡尿液从盆里溢出来。就是这样,还时不时地将尿洒在地上。

“你狗日的下面那家伙没长眼,莫非脑袋上也没长眼睛?你没看见尿洒了一地吗?下次,你再不经心,看老子怎么叫你狗日的把洒在地上的尿用嘴舔了!”

一顿臭骂,接着不是拳打就是脚踢。

倒尿盆是每天早晨的事,而每天熄灯前张曼新的另一桩“差事”是给全屋子的人打洗脚水和倒洗脚水。

二十多个人洗脚,需要多少热水和凉水呀!

热水,要用水桶到伙房去挑。

凉水,要用水桶到外面去提。

如果洗脚水烫了,唾沫星子直往张曼新脸上飞:“你狗日的以为是在烫猪蹄子呀!”

如果洗脚水凉了,吼声雷似的在张曼新头上滚:“还不快加点热水,你想把老子的脚冻成冰糕吃呀!”

张曼新呢,从来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他倒是想还手还口,敢吗?

他觉得,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谁叫自己是“地主阶级的狗崽子”呢?自己不接受改造谁接受改造?自己不多受磨难谁多受磨难?

大概正是因了这种心态,张曼新在对待极不公平的工资报酬上也平静如水。

当时张曼新所在的班组,虽同为支边青年,又是同一天到的农场,但组长每月的薪金是三十元,一般的支边青年每月薪金也都在二十四元到二十七元之间,可张曼新的月薪却只有十八元。

可是,当他第一个月拿到十八元薪金时,觉得自己立刻变成了富翁。过去手里哪有过这么多的钱呀!在华表村时,劳动一天才挣一个半工分,一个工是十分,年终分奖金一个工才合三四分钱,一个半工分只合五六分钱,一个月才总共只有一元多钱,可如今一个月的工资要比在华表村一年挣的还要多,够知足的了!

当晚,他高兴得半宿没有睡着觉。

他躺在被窝里,往下哧溜一钻,躲在被子里一连把钱数了十几遍,又一会儿把钱放在枕头下面,一会儿掏出来攥在手心里,似乎生怕钱飞跑了。

转天,他清晨起来倒尿盆,白天清扫厕所,熄灯前给大家打洗脚水和倒洗脚水,干得比以往更欢。

张曼新从天亮忙到天黑,清洁了别人清洁了环境却没有时间清洁自己。因此,他身上长了不少虱子,脱下棉衣,在阳光下一抖,那肥胖肥胖的虱子像长了翅膀,明晃晃地飞舞。一次,他脱光膀子捉棉衣上的虱子,一连捉到二十多个。这事儿不知怎么叫远在浙江瑞安的母亲周雪影知道了,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张曼新呢,一面捉虱子一面还乐呵呵地喊抓住了个希特勒!又枪毙了个东条英机!一点儿伤感的样子都没有。

人们常说,那时候的人傻。

可张曼新谈起那时的情景,若有所思地说:恐怕用傻字概括不了那时人们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那么,那时人们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是怎样的呢?

张曼新谈到此,目光既凝重又深邃。

同类推荐
  • 名师风范:忆黄昆

    名师风范:忆黄昆

    《忆黄昆》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走近王羲之

    走近王羲之

    本书是一部从时代背景、家族源流和个人经历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研究王羲之的历史文化专著。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热门推荐
  • 甲乙日历

    甲乙日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丝路情殇

    丝路情殇

    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国“车师国”中有位美丽的公主,她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热爱臣民,由于精通医术,经常在城中为普通百姓免费行医治病,解除病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在一次战争中,公主救下一位邻国的勇士。勇士对其念念不忘并发誓要回来找公主,若干年后已成为国王的勇士又回到车师国,寻找公主,却发现公主已经死去了。他四处打听公主的死因,可是全城的人都避之不谈,国王悲痛欲绝,终日在车师国借酒消愁,不理国事。后来寺庙一位受过公主救治小和尚偷偷告知国王公主的死因。国王为了向公主吐露自己的心声,邀全国高僧念经,召回已经轮回千年的公主魂魄,以解相思之苦,妄想再续前世之缘。
  • 暗血行者

    暗血行者

    命运的号角已经吹起,黑暗之门后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巫师的魔法,魔兽的怒吼。杀戮和吞噬,到底什么才是活下去的意义?
  • 毕业了,怎么闯

    毕业了,怎么闯

    初涉职场的阶段,是决定你人生未来的关键阶段。为此,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结合了一些当代大学毕业生成功的案例,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读者的:如何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改变形象,在大学毕业后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教你如何面试,以及应聘的技巧;在大学毕业后如何获取更优秀的工作能力,因为在职场中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如何积累你的人脉,让你充分理解为人处世的哲学。此外,本书还有许多小细节和小建议,给需要达到此方面目标的人们一些行动指引,帮助他们早日踏入成功的殿堂。
  • 全面战争之三国演义

    全面战争之三国演义

    旌旗咧咧,铁骑扬尘,甲士列阵而战,这就是那三国,沸腾了一代代人的三国。全面战争对于每一个喜欢策略游戏的玩家都有很深的影响,江东看着虚拟版的全面战争游戏,再也转不开眼睛了……
  • 人生三道茶

    人生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中年是道甜茶”,“晚年是道回味茶”。这种情怀是经过几多历练后才有的一种通透、豁达。有茶的人生又怎能缺得了风景?“江南瓦”“江南柳”“江南岸”……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语言记录着诗一样的风景、茶一样的人生,不虚美、不造作,处处流淌着一种清新,一种唯美,渗透着一种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灭荼演义前传

    灭荼演义前传

    一个是安逸祥和的云端秘境,一个是猖獗可恨的凡间邪教。当秘境被邪教毁灭,凡间的众生又会怎么做呢?追求美好的人必然肩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无论自己能力如何,都要将那些妄图消灭美好的势力取缔,并求索于漫漫正道。本书尽管穿插了一些真实的历史时间点,但含有大量虚构,切勿当真对待。
  • 百花弹词

    百花弹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末世中崛起

    在末世中崛起

    新书《异星统治者》已经发布……游戏高手刁思在一次宣传活动中意外被召唤到异星。他在摇摇欲坠的圣殿带走了神物万灵之灵,又重新穿越到毁灭之前的异星世界。他被受牢底狱之苦,当过11和破男,却依然艳遇不断。看他如何凭借着跟精灵沟通的天赋和宝物运气,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最终征服这个被女人统治的世界,改变整个尼玛大陆的命运。新书期间每天三更,请放心收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