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上“工作狂”屡见不鲜,如果说是内外的压力迫使职场中人不得不拼命工作的话,那么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而引起的“过劳死”,则是对这一违背科学、危害健康的工作方式,作了最严厉的警告。若要科学地防范因过劳引发的职场亚健康现象,劳逸结合,保持心理健康则是一个先决条件。
1.过劳是职场人健康的慢性杀手
在我们的周围,不乏这样的“工作狂”:他们早上班,晚下班,整日整夜地工作,连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休息。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严重损毁健康,甚至因“过劳”而失去生命。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剧恶化,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累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代职场,人们的疲劳感正在蔓延,最流行的问候语由十年前的“吃了吗”变成了如今的“吃力吗”。不少35~50岁的职场精英每天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打拼,却不知一种名叫“过劳死”的疾病正向自己袭来。
“过劳死”并不是一夜间发生的,而是长期职场中过度劳累工作的结果。这种病症一般容易在中年职场人士中发作。这是因为中年正值人体的转轨阶段,是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发生的危险时期。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积累的疾病已“冰冻三尺”,逐渐产生影响,但人体自身的补偿机制尚需等到老年时期方能形成。这一时期,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只要遇到过度疲劳等诱因,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特点是从生物学上查不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自我感觉很累,工作时无精神,生活中缺少乐趣,而且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也就是处于一种似病非病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疲劳、营养不良、运动不当、心理不健康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可以肯定的是,在亚健康人群中,如果长期疲劳得不到消除,就会过劳,而过劳往往是疾病的前奏。
有专家认为,亚健康的许多问题其实是身心问题。有资料指出,亚健康状态起于心理因素的约占85%。因疲劳、压力、挑战或挫折等心因性原因引发,以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身心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似病非病状态,可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亚健康状态,进一步发展为过劳,或进入亚临床状态,直至引起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内科和医学心理学教授杨菊贤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年亚健康长期不纠正,将来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死于肿瘤,1/5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1/10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过劳”现象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年知识分子阶层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科学家、艺术家、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领导、工厂技术骨干、民营企业家以及“灰领”等人群身上潜藏着。这些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精英,恰恰也是“过劳”肆虐的集中地带。
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的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的亚健康率是73.49%,广东的亚健康率是73.41%。过度疲劳如果长期不纠正,就易引发“过劳死”。
2.警惕劳心伤神的职场慢性疲劳症
职业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角色、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连续进行的社会活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都与职业发生着密切联系。职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能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心理疾病正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1)慢性疲劳症的表现
多年前,美国发现了第一宗与感冒症状相似的病例,后来,把它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症”。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此病是由于过度工作或运动,造成严重疲劳的病症。一般来说,正常人产生疲劳后,休息一宿就可使精力恢复正常。如果你不是这样,而是隔天起身,还是觉得十分疲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状态就是慢性疲劳症。“慢性疲劳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职业病。上班族忙忙碌碌,加班加点地工作,时间长了,很容易得慢性疲劳症而自己却懵然不知,还在不断地为生活而拼搏,因为你认为自己还能撑下去。
在济南一银行办公室工作的龚小姐最近感觉特别心烦意乱,注意力无法集中,干什么活都提不起精神,而以前她一直很努力地工作。龚小姐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与龚小姐一样对自己的工作状态不知所措的还有在合资企业工作的杜先生。27岁的年龄,正是拼命干事业的时候。有一天他却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没有希望,泄气得一点工作热情也没有了。
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精神状态不对劲,他也努力地想控制自己,让自己的状态好转,但无论怎么努力,效果甚微,他仍然提不起工作干劲,再也无法安心干工作。无奈之下才来到医院,想让医生想想办法,进行药物治疗。
据有关专家介绍,像杜先生这样的还只是轻度的,稍加调治就能恢复,但若不加以治疗、引导,会发展成为心灰意冷、见什么都烦、自闭的状况。
到那时治疗起来就更为麻烦。患慢性疲劳症的人一般在单位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希望事事完美,一旦事情的进展不够顺利,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时就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疲劳状态。而一旦陷入这种病态,就会逃避现实,今后再在工作上出现不如意的地方,就很容易不由自主地拿“心理疲劳症”来为自己开脱。
(2)慢性疲劳症产生的原因
慢性疲劳症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1]快节奏的工作
快节奏的工作不仅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也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当然,这种生理不适并不表示身体存在着某些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类似于“神经病”之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
[2]长期的紧张
长期的紧张工作易导致慢性疲劳症,这是因为,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身心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从而会造成体内荷尔蒙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力减低,同时也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以及咽喉痛、淋巴结肿大、集中力降低、全身无力,等等,感染疾病的概率也会提高。
[3]免疫力降低
有部分医学界专家认为,慢性疲劳症跟免疫力有关。一个人的免疫力增强,患上慢性疲劳症的概率相对减低;而免疫力降低,则容易患“慢性疲劳症”。
[4]某些身体疾病
一些病症也会诱发慢性疲劳症,这包括恶性肿瘤、肾脏、肝脏等方面的疾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不足,等等。酗酒者和服用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以及忧郁症患者等,也会出现慢性疲劳症。
3.认清形形色色的办公室综合征
患办公室综合征的人员主要是白领一族,白领们每天要与办公室打交道。除了高校中的教师会在家中完成自己的科研及学术外,其他行业如编辑、IT行业从业者、管理者、经理人等都需要将所有工作在办公室中完成。所以办公室成为白领们生活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了“办公室综合征”的症状。这种“办公室综合征”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亚健康。
(1)造成办公室综合征的原因
[1]环境的因素
随着现代化的办公楼及新式办公设备不断投入使用,一部分白领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反而出现许多过去没有的不适症状:容易疲倦、头晕眼花、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呼吸不畅、食欲减退等。医学专家们称之为“办公室综合征”。这些异常与办公室环境中的理化污染因素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密切相关。“办公室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建筑物本身也可能释放某些有害物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常残存微量放射性物质,如镭、铀等;涂料、黏合剂、油漆等装饰材料则释放高浓度的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气体;常用的塑料制品也会缓慢释放有机物。
复印机、电脑、激光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在工作中产生大量有机废气。它破坏人体皮肤中维生素B,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它还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
新建的办公楼一般均安装空调。空调能给人提供比较适宜的温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弊端。空调环境下是一个密闭的虚拟小气候,90%的空气被重复使用,温湿度很适宜霉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孳生和繁殖。
[2]自身因素
办公室综合征的定义广泛,表现形式也多样。有关专家指出,导致这一症候群,造成人体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人的本身:
长期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现代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精英往往容易用脑、用心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人体自身老化。社会精英常常疲劳过度,但是又极度缺乏运动,加上防护不当、外界污染,机体的老化速度加快;
人体生理周期中的低潮期。即使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周期内经历生理和精神上的高潮和低谷。在低潮期,人往往会感到身体不适、容易生病,精神也相对消极、不安。
(2)办公室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办公室中对身体损害的环节很多:灯光太亮,时间一长会引起视神经疲劳;室内缺乏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加老年性骨折、佝偻病的发病几率;荧光灯发出的强烈光波,会导致体内大量细胞遗传变性;长时间的开灯会扰乱生物钟,造成生物钟的紊乱……而最常见的综合症状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夜餐综合症
夜晚,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比白天强。晚上经常吃高热量食品,容易引起肥胖、失眠、记忆力衰退、早晨睡醒后不想饮食等症状。夜间睡眠不足,人体生物钟被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容易诱发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这对于那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的知识分子如编辑、记者等来说,情况更为突出。
[2]信息污染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偏头痛、头昏脑涨、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思维和判断力下降以及神经性呕吐和厌食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的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引起紧张性休克。此症常见于每日接触大量文献资料及反馈信息的科技人员和沉浸于电脑、游戏机等娱乐者。经常与大量信息打交道的知识分子,如文秘、IT工作者等,应尽量把工作、学习调整好,避免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抵御污染的侵害。
[3]盒饭综合症
盒饭常常使用浓重的调味品,经常食用容易上火,出现咽痛、口腔溃疡、牙痛、腹胀、便秘等症状。另外,对一些不新鲜的肉制品常采用炸、煎的方法烹制,长期食用易患肠胃不调。而对于记者和IT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生活没有规律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则,实在饿了就随便找点盒饭来填饱肚子。这样的结果就是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身体。
[4]时间综合症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白领感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对事业的专注使他们对紧迫的时间感到焦躁不安、紧张过度。过分关注时间,会引起情绪波动,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
[5]疲劳综合症
临床证实,长期超强度的工作,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6]空调综合症
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昏、神经痛、关节痛、胸闷、心慌、失眠、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等。空调综合症的产生多与室内外温差太大、负氧离子少、病菌增多等有关。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劳动方式由体力向脑力转变,职业病的患病人群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而一些工作环境密封过严的新型写字楼也就成了致病的诱因。在这种办公环境里,新鲜空气的补充量不够,办公室的设施没有达到标准,满室的电脑、复印机不停地工作,它们产生的废气极易引起人头痛。
[7]大楼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胸闷、气喘、感觉迟钝、流泪、身心疲惫、免疫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等。此症常使一些人的平衡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运动幻觉,重者可诱发冠心病,甚至出现晕倒。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空气污浊、负氧离子浓度低、上下楼乘电梯、缺少阳光等。患者除了对症治疗外,可多下楼走动,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
[8]计算机综合症
上班族们几乎每天都要与计算机进行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忽视调节便可能出现相关症状。计算机综合症主要包括一些眼科症状:出现临时性近视、眼睛易疲劳、额头部位疼痛、眼睛发干、对光线过于敏感等征象,一些人还会感到浑身倦怠、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厌食、恶心等,严重者还伴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抑郁等心理问题。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和眼压检查,并进行自我心理测试,排除其他疾病。
4.心理疲劳——不应忽视的职场病
心理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症之一,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在心理方面:患者首先感到自己容易疲劳,再像以前那么猛干好像力不从心,每天早上也不像以前那样乐于出门工作,总想多躺一会儿,晚上也想早些回家,不想加班。再往后,总感到自己记忆力差,以前很容易记住的数字有些容易忘记。又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别人与自己说什么总是听得模模糊糊。慢慢地,变得爱发脾气,也变得敏感:轻轻的开门声,远远传来的猫叫声都能放大成烦心的振动和咆哮。由于敏感、焦躁、爱发火,使大家都会敬而远之,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身体方面:咽炎、发低热、头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都出现了,但实际上躯体检查又没问题。疲劳综合征常发生在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身上,学生也可见到。自然,患者持久地工作、学习强度大和不善于劳逸结合是其病因。疲劳综合征轻者伤害心、身健康;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及人际关系;重者造成猝死。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等。其特点是症状持续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也不能解除。
据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组织的心理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城市人群心理疲劳综合征发病率在10%~25%之间,其中深圳的情况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25.6%,白领是心理疲劳综合征的“高危人群”。
根据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深圳地区职场人士的心理疲劳综合症发病情况呈以下3个特点:
发病率高,达到25.6%;
发病人群集中,主要集中在IT、科研、金融、新闻、公务员、广告、出租车等行业,其中很多企业员工的发病率竟高达50%以上;
患病时间长,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其中30%左右的人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心理疲劳综合症的生理机制一直了解得很少,心理疲劳一直被认为是“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
但最近有部分研究证实,心理疲劳存在生理机制上的原因。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色氨酸是引发心理疲劳综合症的原因,并且合成了有助于防止这种疾病发生的物质。据当地媒体报道,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能够在体内转换成与调节睡眠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基。
日英两国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色氨酸过多地被摄取到脑内后,就会抑制全身的行动,使动物陷于昏睡般的疲劳状态。
Newcastle大学的几位教授将一种毒素注入到大白鼠体内。该毒素本身就能导致实验动物发烧和疼痛,但如果同时用某种药物来阻断毒素的作用,这些大白鼠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有关专家指出,尽管目前这还只是一些前期工作,但该发现很可能会促进有关新疗法的研制,诸如采用抗生素攻击那些能够产生这类毒素的细菌。
研究者还通过加强另外一种氨基酸的部分化学结构,合成了名叫“BCH”的物质,它能阻止色氨酸进入脑内。但他们也发现,过早地限制色氨酸的摄取量会影响发育。研究者们说,如何有条件、适量地使用“BCH”治疗心理疲劳综合症还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如果正在职场中奋力拼搏的你有以下症状时,要留意了: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黏、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这都需要及早重视并加以有效化解才是。
5.对职业倦怠症不可掉以轻心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方非是一家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他毕业后进到这家公司不到两年,马上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被提升为项目组长。据上司透露,公司到年底的时候会外派他到日本工作一年,日本是他们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按公司培养员工的体系:有过这样外派工作经历的人,回来后会给予更高的职位、更大的发展空间。按说,方非工作起来会更加充满干劲。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他对工作始终提不起兴致,经常有很累的感觉,经常坐在办公桌前什么也不想做,内心深处疲倦的感觉在不停地滋长。在别人看来,他仍是那种战之能胜的骨干。但他自己清楚自己内心的挣扎——以前,他能够每天愉快地面对工作;但现在,他对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和倦怠感,时常有一种想摆脱工作的念头。
某集团公司的李先生参加工作还不到4年,就感觉自己无法像过去那样投入到工作当中了。他说:“刚到公司时,我有使不完的劲,还干出了不错的成绩,公司重用我,前途光明,每天早上我都是盼着上班。但不知为何最近我却对工作失去了兴趣,有一种说不出的厌倦。不只是工作效率下降,有时还感到莫名其妙的绝望,这是怎么了?”
其实,他们这是产生了职业倦怠,很多人对此往往不清楚。
(1)职业倦怠症产生的原因
现代人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8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而工作一年以上的白领人士有高于40%的人想跳槽。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进行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表明:中国有70%的职业人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另外也有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低者,具体的则显示在教师、警察、医护人员、保险代理、高科技研究者、新闻工作者等人群中。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的疲惫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而心理上疲累的感觉远远多于生理上的疲累,这就使得职业倦怠在现代社会广为“流行”。
(2)职业倦怠症的具体表现
职业倦怠表现在新人参加工作后,最初是工作不上心、对顾客爱理不理;中期是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而晚期则显示频繁跳槽、自暴自弃。一般把职业倦怠分为三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
[1]情绪衰竭
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不少职场人士,尤其是中高级白领长期处于高压下的紧张状态,很容易情绪衰竭。
[2]玩世不恭
是指会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其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
[3]成就感低落
是指个体会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组织和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这种情绪主要出现在部分公务员、老师以及公司普通职员身上。
造成工作倦怠的诱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不能获得提升;
所从事的工作不具有挑战性;
工作负担太重;
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对直接上司的管理方法和风格不满;
组织不够公正;
与单位所强调的价值追求格格不入;
对单位内部的沟通状况不满意;
分工不明确;
与家人的关系不融洽;
组织不能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建议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人际关系很伤脑筋;
规章制度不够合理。
面对职业倦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职业倦怠本身虽然不是病,但是产生倦怠的人往往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抑郁症,是心理上的一种“亚健康”状态,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你的身心带来不可预期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