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600000014

第14章  从民主斗士到“闲适文人”

回到阔别四年之久的祖国之后,年仅29岁的林语堂就经胡适引荐而成为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主讲文学批评和语言学。

1924年11月,鲁迅创办了《语丝》周刊,因为“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不久,对《语丝》非常喜欢的林语堂很快便成了《语丝》的固定作者之一,经常对当时的北洋政府毫不留情地抨击。同时,他和鲁迅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和鲁迅成为好友之后,林语堂也成为了一名追求自由与民主的斗士,除了在《语丝》周刊上与一帮腐朽文人展开笔战之外,他也经常走上街头参与学生游行,号召青年们站起来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抗争。有一次,林语堂在参加学生游行的时候还与反动军警发生了冲突,当时喜欢垒球的林语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不停地向军警扔石头并且打得特别准,不过最后他也受伤了,不知是谁扔过来了一块小木头,正好砸在了他的额头上,最终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伤疤。

伴随着时代大潮的汹涌向前,中国的文化中心也由古都北京转移到了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这里既是激进革命作家的发祥地,又是旧派文人的大本营,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呈现出异样的光彩。

1927年,当萧瑟的秋风席卷神州大地的时候,林语堂却辞去了自己在北京的所有教职携带家人定居上海,以写作维持生计。不过,此时的林语堂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么年轻气盛了,他开始由一名激烈的社会评论家转变为一位提倡幽默、喜欢探讨人生哲理的“闲适文人”。

难道林语堂是对残酷的现实妥协了吗?他此后将不会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了吗?

都不是。林语堂之所以要做一个“闲适文人”,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人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同时,更应该从民族性格上做出改变,在他看来中国人一直都显得刻板、固执、不懂幽默、体味不到生命中的愉悦感,而这样的中国人即便真正掌握了自由与民主也未必能够幸福起来,因为这个民族是一个不会笑的民族,也是一个内心深处严重缺乏幽默感的民族。所以,林语堂辞去教职,下定决心做一个靠写文章赚钱的“闲适文人”的真正目的就是——他要用幽默来滋润国民。

林语堂的这一选择马上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甚至有人直接当着林语堂的面斥责他。他的好友鲁迅更是对他的转变表示出了十分的不满。

1929年8月29日,林语堂夫妇和几位上海文艺界的好友应郁达夫的邀请前往南波酒楼吃饭。当时鲁迅和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因为版税问题产生了纠纷,作为“调解人”的郁达夫便请了林语堂等朋友前往“活跃气氛”,却没料到这顿饭竟成为了林语堂与鲁迅正式决裂的导火索……

那天,酒过三巡之际,林语堂和其他的几位好友聊天到了鲁迅的学生张友松,由于张友松曾经对林语堂和鲁迅说过自己想开办一家书店,并要以李小峰为戒,绝不拖欠作者稿费。所以,林语堂一提起张友松之后,李小峰和鲁迅的脸上就均显露出了不满之色。等到大家再喝了几杯酒之后,听到林语堂还在跟别人谈论张友松的鲁迅立马忍不住了,直接起来对着林语堂大喊:“我要声明!我要声明!语堂,你这是什么话!我和北新的诉讼不关张友松的事!”鲁迅说完,还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震得桌上酒盅里的酒都洒了出来。莫名其妙被鲁迅斥责的林语堂也站起来大声喊道:“分明是你神经过敏,我怎么可能会有那个意思呢?”结果,林语堂和鲁迅越吵越凶,所幸最后还是被朋友们给劝回去了,原本还气氛热烈的酒宴就此不欢而散。

当晚,鲁迅在他日记里写道:“二十八日……晚霁。小峰来,并送来纸版,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鲁迅就正式宣布与林语堂决裂了。但是,林语堂反倒在内心深处认为这是朋友的“爱之深、责之切”。1935年4月20日,鲁迅在《太白》上发表了《天生蛮性》一文,全文只有三句话:“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当时,郑孝胥是伪满洲国的总理,鲁迅直接将林语堂和郑孝胥相提并论,就是想表达他对林语堂的鄙夷之情。因为双方政治观念存在严重分歧,双方的文学立场也是泾渭分明,鲁迅已经地不再把林语堂当作朋友看待了,林语堂的名字,也从鲁迅日记里完全消失了……

别人不理解自己也罢了,可是连好友鲁迅也这样讽刺他,这让林语堂黯然失落了好一阵子。不过,林语堂很快就释怀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只是别人看不明白而已,正如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所说的那样:“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所以,在面对别人的批评之时,内心十分淡定的林语堂并没有反驳,他只是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我的东西确实不合时宜,我的东西是给40年以后的中国人看的。”

1936年,惊闻鲁迅病逝的消息之后,林语堂在纽约写下了悼念文章《鲁迅之死》,他写道:“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从民主斗士转变成为“闲适文人”之后,林语堂并没有比之前闲适多少。定居上海之后,他先后写出了数十部经典之作,他那幽默轻快且富有中西方哲理的文字很快就赢得了上千万读者的喜欢,而他的稿费收入也是大幅度提高,成为当时中国版税收入最高的几个作家之一。而这,又使得他陷入了新的舆论漩涡之中了,很多人都认为林语堂为了赚取高额版税才写一些对时局影响不大的“酸文章”,他是为了金钱才会从民主斗士堕落为“闲适文人”。对此,林语堂做了一番十分精彩的辩驳:

向来中国文人之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在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一句老话,叫作“诗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诗人。我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文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以极,故其文亦算已工。好像古来文人就有一些特别坏脾气,特别颓唐、特别放浪、特别傲慢、特别矜持,因为向来有寒士之名,所以寒士二字甚有诗意,以寒穷傲人,不然便是文人应懒,什么“生性疏懒”,听来甚好,所以想做文人的人,未学为文,先学疏懒。再不然便是傲慢,名士好骂人,所以我来骂人,也可以成为名士,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都不是好习气。

一直深陷各种不利于自己的舆论漩涡,但是林语堂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相反,他已经开始蜚声国际文坛了。

1935年9月,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吾国与吾民》一书在美国出版,短短的四个月之内就加印了七次。当然,《吾国与吾民》在为林语堂带来丰厚的稿费收入之时,也让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中国人在西方人的眼里不再仅仅是留着辫子和裹着小脚的“异类”,他们和西方人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与文明,那个遥远的东方国家也不再那么神秘。所以,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在欧美的热销,马上就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阵“中国热”。

《纽约时报》的著名评论员科尼迪说:“阅读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心里特别感激他,因为他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与中国人。只有一个中国人才会如此的坦诚、如此的诚信而又不失偏颇地向我们论述他的同胞。”

而另外一位以公平稳重而蜚声国际新闻评论界的书评家鲍勃则在《星期六文学评论周刊》中对林语堂大加赞扬:“林语堂先生在欧洲和美国都居住过,他能够用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去评论西方的习俗。他对西方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他的文笔温和而又幽默。林先生的这部用英文写作的《吾国与吾民》可算是中国题材的最佳作品,有着对中国的真实论述和精辟的见解。我相信每一个对中国感兴趣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我向他们推荐这一本描写中国的好书。”

1939年8月,旅居巴黎的林语堂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这部用英文写的小说一经上市就成为了当时最火爆的书籍,当年数次加印,被国外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的《红楼梦》”,美国《时代》周刊更是称其为“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而在这部凝聚了林语堂无数心血的作品的封面上,印着“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当时,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林语堂通过这部讲述近代中国社会风云变换的小说呼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希望让全世界人都进一步了解这个多灾多难却从来都顽强前行的国家。这个身居国外的游子正在以另外的一种方式挽救这个国家……

同类推荐
  •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众所周知,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管理者,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要想让许多问题简单化,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授权,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授权是一种技巧,授权更是一门艺术,本书阐述的这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授权交办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层管理者掌握这些管理智慧,可以让自己的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说自己不懂IT,却成为了中国公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说自己不懂管理,却一手缔造了市值数千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云并没有说错。即使是今天,他可能也不会编写一行代码。即使他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企业领袖,他也没有太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什么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又如何做一个天一样大的企业呢!很多人把马云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仅仅因为把握住了历史时机而成为富翁,不过想凭借幸运做一家超级企业,却几乎不可能。真正能做成一家超级大企业还需要智慧。
  •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与适应并不矛盾。适应,是为了改变,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改变,是为了优化自己,进而成就绚烂的人生。良性互动二者,平凡的你将走向不平凡,优秀的你将变得更加优秀。既能适应又善改变的人,“不管风吹浪打”,都能“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命运之舟的最可靠舵手。
  • 办公室升职术

    办公室升职术

    《办公室升职术》讲述的是办公室处世之道,告诉你在办公室做人做事一定要机智灵活,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把握晋升的机会和规律性,使自己的事业达到巅峰。办公室人士都想升职加薪、步步高升,直至出人头地。然而,世事总是难如人愿,不知多少人不得不在职场生涯中匍匐潜行。无论是谁,压力就像一张网,让你无所遁形。眼看你的同事,升迁的升迁,加薪的加薪,你却原地不动。这是怎么回事?也许你因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怨声不绝。出现这种情况,你有没有想过从自身来寻找原因?也许,你对“谋略”一词过于敬畏,也许,你对办公室的氛围过于陌生。但是,你必须承认这就是你一直是一个小职员的重要原因。
  •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细节全书

    创业并不容易,它需要承担义务、做出决策和努力工作。即使你具备这些素质,创业仍然不是毫不费力的!企业家们经常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成功的企业家是那些不管有多少困难仍继续前进的人。
热门推荐
  • 凡仙传

    凡仙传

    一生带着难言说的追求,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方方明悟,修道一生,不若凡人一世!
  • 灌篮之翔阳斗魂

    灌篮之翔阳斗魂

    灌篮同人,主角藤真健司,系统文,嗯...就这样吧。PS: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去留随意。
  • 冷情boss:娇妻来袭

    冷情boss:娇妻来袭

    你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吗?你了解什么叫做无法控制的心动吗?有谁的爱情会苦到发甜,却又遍体鳞伤?……她第一眼动了情,是因为他出现的刚好及时,不多一分,不少一秒!她第二眼动了心,是因为她从来不知道会有一个男人,抽烟打架的样子如此迷人,哪怕他只是随手救了她这一念就是一年,一年后,当真相被解开,她才知道,他们两个之间,有着一条永远无法跨越的深渊,她才明白,有多爱,就会有多恨,有多恨,才能有多疼!可是再疼,她还是爱!
  • 凋谢

    凋谢

    焦江市的女模特傅果红自杀身亡。这个消息在焦江市引起一阵不小的震动。傅果红本是一个服装模特,曾因为参加全国模特大赛得了第二名,从此在焦江名声大噪,两年前她更是一脱到底,做起了人体模特,那苗条而不失丰满的身材,引爆了多少人的眼球。这样一个人气火爆的美女突然自杀,自然引发人们泛滥的猜测。各种传言不胫而走,令人难辨真假。许多人对傅果红的自杀感到惋惜。这包括林树新。说起来,林树新也算是傅果红的朋友,只不过现实中的来往很少,真正的交流在网上。傅果红建有一个QQ群,群里的人都是她的粉丝,林树新是唯一的男性。
  • 最牛微信朋友圈

    最牛微信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上通天庭下通地府,齐天大圣跟我称兄道弟,文武财神对我有求必应,
  • 贤者监视者

    贤者监视者

    魔法师是高贵的存在,而贤者是魔法师巅峰的存在。主角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贤者,却被告知赋予了监视其他贤者这一使命。为了不让其他贤者知道他们之中出了一个叛徒而小命不保,主角只能隐藏自己贤者的身份。一边以普通魔法师身份贤者实力装,一边悄悄完成监视者的使命。
  • 荣耀从军录

    荣耀从军录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他,是一名留守少年,通过网友介绍的穿越大法,来到另一个类华夏的古时代。无意中发现,《王者荣耀》寄居在脑海里,也跟着穿越了。于是,别人发梦的时候,他可以躺在床上玩游戏,好像还可以……(封印中)异世界,一样的刀光剑影,不一样的儿女情长。温情脉脉的背后,透着冷酷与铁血。原以为穿越者无敌,谁知世上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他,叫王明东。
  • 网王之越前果果

    网王之越前果果

    初见得时候他无缘无故听见她吐槽青学校服难看而且还说小不点得队长不讲人情味
  • 我当太子那些年

    我当太子那些年

    书友群:772462439 穿越成为李承乾,初次上朝便“情不自禁”的卖弄了一下自己“渊博”的知识,结果理想中的纨绔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 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那些弟弟妹妹全都给培养成跟自己一样“优秀”的人才,自己好好享受腐败的生活,可谁曾想这下就出事了 “李承乾,这个皇位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由不得你!”李二满脸愤怒的嘶吼着!“高明,你为长子,又是太子,皇位本该由你继承,为何你却如此不愿接受呢?”长孙无垢满脸无奈的劝解着 “大哥,小弟的志向是星辰大海,这个皇位还是你自己坐吧,不要害我啊!”李泰满脸嫌弃的摆着手 李承乾满脸无奈的仰望天空,然后指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屁孩道:“就你了,这个皇帝你来当!”
  •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