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600000002

第2章  是信仰苏联还是信仰美国

和《新青年》脱离了关系后,胡适除了一直在燕园中忙着做学问之外,他还一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当前的中国是应该选择陈独秀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应该像美国一样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这个问题整整困扰了胡适好几年,他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他非常希望踏上苏联那个令全世界无产阶级顶礼膜拜的“革命圣地”去看一看。令胡适感到幸运的是,这个机会很快便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1925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关于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为了处理这笔退还的赔款,中方组织了一个“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胡适被聘任为中方三委员之一。次年7月,作为“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三位委员之一的胡适,从北京启程经哈尔滨乘坐西伯利亚铁路的火车前往英国,出席中英庚款委员会全体会议,这是他从1917年由美国返回国内九年后,第一次走出国门,这趟行程中第一站就是他一直渴望“一探究竟”的莫斯科。

当火车穿过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田野驶进莫斯科之后,第一次站在“红色主义之都”的胡适在第二天就去参观了苏联革命博物馆,详细地了解了这个令全世界都瞩目的国家的革命历程,此后他又随着两名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参观考察了莫斯科的监狱和大学……

由于胡适的此次行程的终点站是英国而不是苏联,所以他在莫斯科只停留考察了三天。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三天之内,这个红色国度的变革精神给他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同时,也让他深受震撼,让他觉得苏联“真是用力办新教育,努力想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离开之际,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情不自禁地写道:“此间的人正是我前日信中所说有理想与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们的理想也许有我们爱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赞同的,但他们的意志的专笃(Seriousness of purpose),却是我们不能不十分顶礼佩服的。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已足使我们愧死。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

到了此次行程的终点站伦敦之后,胡适仍然沉浸在考察莫斯科之时的激动情绪之中,他又马上给好友徐志摩写了两封信,在信中称赞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是“很有学问经验的人”,对苏联的教育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大加赞扬。

胡适的这些信在寄回国内之后,不但在朋友间传阅开来,也被一位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朋友发表在了报纸上,立即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1926年的中国正处在北伐战争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思想的碰撞甚为激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正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革命政策。所以,曾经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胡适所写的这些赞扬苏联的信件一经发表,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当然,也有许多对苏联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在读到胡适的些信件之后,纷纷指责胡适“赞成苏俄的论调”不合时宜,有的人劝他不要匆忙表态,更“不必急于提方案”。

事实上,胡适早在抵达苏联的一个多月前就在报纸上发表过称赞社会主义的话:“18世纪的新宗教信条是自由平等博爱,19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是社会主义……劳动是向来受贱视的,但资本集中的制度使劳工有大组织的可能,社会主义的宣传与阶级的自觉又使劳工觉悟团结的必要,于是几十年之中有组织的劳动阶级遂成了社会上最有势力的分子。十年以来,工党领袖可以执掌世界强国的政权,同盟总罢工可以屈服最有势力的政府,俄国的劳农阶级竟做了全国的专政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的大运动现在还正在进行的时期。但他的成绩已很可观了。”

那么,此时的胡适是不是真的完全赞同社会主义了呢?答案是没有,或者说他并不是真正的赞同社会主义。其实,他真正所赞同的社会主义,是像他所想的“自由的社会主义”——当时,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对他心目的社会主义做出了描述:

认真说来,我是主张“那比较平和比较牺牲小些”的方法的。我以为简单说来,近世的历史指出两个不同的方法:一是苏俄今日的方法,由无产阶级专政,不容有产阶级的存在。一是避免“阶级斗争”的方法,采用三百年来“社会化”(Socializing)的倾向,逐渐扩充享受自由享受幸福的社会。这方法,我想叫他做“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或“自由的社会主义”(Liberal Socialism)。

在探讨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胡适又一次踏上了美国这片土地。这一次他不再是来求学,而是想观察一下美国的社会情况——到底是选择信仰苏联还是选择信仰美国?

不过很快,主张“自由的社会主义”的胡适就作出了他的决定:信仰美国。

1926年的农历除夕日,胡适乘坐“American Banker”号海轮,横渡大西洋顺利抵达纽约。再次回到纽约,繁华的街景依稀可以看出当年临走时的模样,但是所有的一切看上去却又显得那么的陌生。而让胡适感到最为不可思议的就是纽约街头往来穿梭的汽车,不论是在热闹的街头还是在静谧的乡间大道上都随时能看见汽车的身影。几天之后,他又在纽约的《国民周报》(The Nation)上看到了这样一组统计数字:

全世界共有汽车27500000辆。

美国的汽车22330000辆。

美国的汽车数量占全世界81%。

美国人口平均每5人有车1辆。

1926年,美国造的汽车总计450万辆,出口50万辆。

再次回到美国的胡适整天都忙着与老朋友们会面。一天,胡适受朋友的邀请前往费城做演讲,演讲结束之后随朋友到郊区去闲逛。当他和朋友走到一座教堂门口的时候,发现教堂门口的草坪上竟然停着几百辆汽车。看到这一场景,胡适一时感到很不可思议,虽然这些日子他经常看到汽车从他面前飞驰而过,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辆汽车停在一座不起眼的乡间小教堂前。于是,他转过头来问身旁的朋友:“这里是在开一场汽车比赛吗?”那位朋友听完后,笑着用手指了指远处的工地,说道:“你看那边不是在盖房子吗?这些车都是那些盖房子的工人开的汽车。”

在美国,胡适每天看到的是收入丰厚的工人开着汽车去工作,夜晚住在乡村木屋里的大学老师们一大早开着汽车去上课,孩子们上学之时都有公共汽车接送,新鲜的牛奶、鸡蛋、蔬菜等物品每天都用汽车运进城里来,有的人家周末全家坐着私家车出去度假旅行。对此,胡适在给朋友的信中发出这样的感慨:“美国是汽车上的文明,而中国还处在轿子文明和人力车文明的阶段”。

此后的几个月内,美国社会的繁华和文明程度令胡适为之倾倒,他直接选择“信仰美国”——汽车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让汽车走进了美国居民的家庭;所得税成为了这个国家的第一大税收;普通民众都可以以购买股票的方式成为企业的股东。他接受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次“两周讨论会”(Fortnightly Forum),讨论的题目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叫做什么时代?”会上的一位普通蓝领工人站起来说他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而这句话让胡适很有感触……

凡此种种,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胡适得出了美国不会发生社会革命的结论,他说:“我可以武断地说,美国是不会有社会革命的,因为美国天天在社会革命之中。这种革命是渐进的,天天有进步,故天天是革命。”

所以,胡适选择了信仰美国。与此同时,他也找出了“何以中国这一二百年的进步远不如西洋之大”的原因,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提出几个答案:

(1)中国在统一的帝国之下,没有竞争的必要,没有“政治的殖民政策”的必要,故每种进步到可以勉强应用的时期就停止了。欧洲的列强竞争甚烈,有意的增加国际贸易,有意的发展工业,有意的提倡殖民政策,皆是中国缺乏的因子;

(2)鸦片之害。中国吃了印度的两种麻醉剂:先吃了一服精神上的鸦片——佛教;后吃了一种物质上的麻醉剂——鸦片。三百多年之中,鸦片把中国变成了一个病夫国;

(3)19世纪初年,嘉道的学风还在,到阮元林则徐还不曾表现大弱点。19世纪中叶的洪杨之乱毁了国中最富庶、最有文化的几省。这也是一个大原因。

在成为美国牌“自由主义”的忠实信徒之后,胡适却并没有在美国逗留太久——1927年春天,胡适从美国的西雅图出发转道日本回到了国内……

同类推荐
  • 华为:领导只从基层来(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25)

    华为:领导只从基层来(蓝狮子速读系列-管理025)

    华为公司选拔领导的机制是从员工内部去发掘适合的人做领导,这是华为的优秀品质。任正非在致华为新员工的信中也说,不干基层就别想当官。
  •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店员培训必备手册

    通常来讲,顾客到你的店铺去购买产品或者去享受服务,他们首先关注的往往并不是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你的人,也就是你这个店铺的店员,随后他们才会决定是否要消费。这是因为顾客只有先对店员产生了好感,然后才会去喜欢你的产品和服务。而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准,是能否在这个环节上打动顾客的关键点所在。
  • 责任与忠诚

    责任与忠诚

    本书是一本关于企业职工职业道德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责任与忠诚——择业的奠基石,工作着就意味着责任,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工作精神直接映射忠诚度等。
  • 必要的改革

    必要的改革

    这是一段辉煌而传奇的改革历程,思路和理念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中国的改革涉及领域之广、局面之复杂,堪称波澜壮阔、前所未有。20年的理论与实践锻造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的改革一定是一场必要的改革。多位堪称影响了中南海的经济学家们分别从国际经济秩序、老龄化社会、医疗改革、宏观调控、克强经济学、中国式创新、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20年的思想变革、政策制定和社会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这是一本足以唤起你对中国改革和发展20年五味杂陈的思索和回忆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凝练、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中国20年的改革进程。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员工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为专业员工。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
热门推荐
  • 武圣门(上)

    武圣门(上)

    大唐开国,以武立宗,武风盛行,太宗赐姓,各大世家在数百年间争雄江湖。直至唐宋,开国四大武者绝学现世,以致天下群雄纷争,酿就乱世……一位自幼身中剧毒的少年,在求助各派宗主无望之下,终以生命为赌注,跃下华山之顶。然而上天却没有遗弃这位无助的少年,机缘巧合,万毒自解,红颜相助,智武并存,阴阳互调,共悟魔经,由魔入道,终至大成。
  •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闪小说成长篇)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闪小说成长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商标、专利纠纷处理

    商标、专利纠纷处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不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学艺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人们的智力成果给予法律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音符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断出现,急切需要法律对这类行为加以规制。本书主要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本书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本书简称《商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本书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本书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等几部与商标、专利密切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
  • 倾国倾城之雪琪雪珍

    倾国倾城之雪琪雪珍

    “什么,穿越!妹怎么办?”倾国愁眉苦脸道,倾城微微一笑"随其自然"家城破碎两姐妹该怎样解决!!!凌澈身重剑却笑着对雅雪珍(倾城)说:“原来你要不过是我的性命!”说着把剑插得更深了!司徒杨环抱着雅雪琪(倾国)说:“真希望就此隐居山林”两姐妹穿越到不为人知的国度,遇上这辈子不会忘去的两人是去还是留?敬请期待,寒水的新作,求支持!!!
  • 扶贫

    扶贫

    司里决定派庄建敏参加部里的扶贫工作组,到很远很穷很偏僻的南方山区去当副县长。听到这个消息时,庄建敏正用报纸卷公家发的鸡蛋,等他晃晃脑袋清醒过来伸手摘听筒要给司长挂电话问凭什么的时候,发现掌心的鸡蛋已碎成一片黄汤。庄建敏并没有给司长挂电话,而是匆匆地上八楼人事司找了一趟去年刚从母校分来的小学弟。消息得到证实:自己司里提的名,人事司同意,部主管领导也点过头,回旋的余地恐怕不大了。庄建敏心中的怒火被泼上一瓢凉水,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烟火混杂,又闷又燥。扭身咚咚咚跑下楼直奔司长办公室,顾不得敲门请示,一头闯进去。
  • 渣渣请走开

    渣渣请走开

    她是乱世里的月色,末日里的曙光,盛世里的糜烂。她与世界格格不入,却又是这样的世界造就了这样的她。矛盾,又和谐。她高傲,又自卑。她堕落,又清醒。她驻扎在每个人心底,却又游走在世界之外。不合理的存在,即为合理
  • 吸血鬼殿下娇妻往哪里跑

    吸血鬼殿下娇妻往哪里跑

    “你想跑哪去呀?嗯?”思诺看着躺在床上的吸血鬼,心想“我当初怎么惹了这个”
  • 我只是个管理员

    我只是个管理员

    陆羽莫名其妙的被选中当上了所谓的管理员,从此走上了又当爹又当妈的缺钱之路
  • Five Tales

    Five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兽之爪

    神兽之爪

    西肋副警督晚上八点多钏才回到自己家里。“王先生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听到迎候在门口的妻子秋子的这句话后,西肋这才想起自己和王仁铭约好当天晚上两家人一起搓圈麻将的事。西肋住在神户市北町文化住宅的一楼,而楼上的住户便是这位名叫王仁铭的中国人。据说王仁铭是在新加坡华侨对外贸易买方办事处里供职。王仁铭——修长的身材,宽阔的眉宇,尖尖的下巴。虽然已经36岁,但平日里总是嬉嬉哈哈,脸上常常飘荡着一股孩子气。小两口真可谓天造地配的一对,其日本人妻子真沙子也是,虽然早就过了豆蔻年华,却同样的活泼开朗天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