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700000009

第9章 传子不传贤,染“天花”获皇位

继承人的选择对一个家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社稷的稳定,家族的兴衰。而在那些统治者看来,家族的利益更高于国家的利益。为了保证权力的一脉传承,他们的选择范围是狭小的,能力是次要的,血缘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凌晨,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因患天花逝世于养心殿。遗诏指定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

据史书记载,顺治帝思考后事的安排可能是从正月初二日开始的。因为那一天早晨,当学士王熙到养心殿问安时,顺治帝把他留在身边,直到晚上才出宫。他们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已不得而知。然而,第二天,他又主动召见王熙,并让他靠近自己的床边说话。王熙在日记中写道:“是日,奉天诏面谕者关系重大,并前此屡有面奏,及奉谕询问密封奏折,俱不敢载。”王熙在自己的日记中都不敢把这些“关系重大”的内容记下来,可见君臣之间所谈论的内容除了继承人和其他重大的人事安排之外,就是对自己政务得失的反思和对后事的担忧等。

清·五彩鱼藻盘病榻上的几天,也许是顺治帝一生考虑问题最多的几天。尽管他已厌弃无聊的后宫以及繁杂的政务,但他可不敢拿祖宗浴血奋斗打下的江山来开玩笑。执政17年来,无论是叔王多尔衮摄政,还是自己亲政,凡有闲暇,他便读书写字,已有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他在史书中得知,在绵延几千年的各代王朝史上,为争夺皇位的惨杀和流血,既不讲什么君臣大义,也不顾什么骨肉亲情。宫廷和皇位的上上下下早已浸透了斑斑血迹。从自己的父亲皇太极即位和自己被推上宝座也都莫不如此。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慎重地、妥善地利用自己的权力做最后一次安排。至于自己死后如何,他当然不愿往坏处想。

初六的半夜,顺治帝感到自己不行了,急忙将学士麻勒吉、王熙召至养心殿,对他们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王熙泪如雨下,话都说不成句。顺治帝又说:“朕平日待尔如何优渥,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数。群臣遇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王熙垂泪从命,在床前匆匆写下遗诏的第一段。此时顺治帝已疲惫不堪,由于于心不忍,王熙便请求顺治帝照以前所谈,等把诏书全部拟就再行进呈。顺治帝只得点头同意。麻勒吉、王熙二人赶紧到乾清门西朝房内起草了皇帝的遗诏。随后三次进呈,三次改动,直到第二天红日西坠才算最后定稿。几个小时后,顺治帝就去世了。

正是在这个长达千余字的遗诏中,皇三子第一次有了一个汉文名字:玄烨,并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然而这却并不是顺治帝的本意。清朝初年,还没有像以前的中原王相那样建立起一种稳定的立储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因此,顺治帝最初考虑的人选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在顺治看来,只有立一位年长的继承人才可能避免幼主临朝所产生的种种危机,而当时他的儿子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所以他排除了传子而决定传贤。但他的兄弟中也没有一个可以委之重任的人,因此便想到一个能干的堂兄弟——安亲王岳乐。

顺治的安排,遭到孝庄皇太后的断然否决。在孝庄看来,帝系的转移所引发的问题比幼主临朝还要错综复杂。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母子之间依旧不能沟通。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争论了,孝庄皇太后立即派人把传教士汤若望请进紫禁城进行磋商。

顺治帝当时已有8个儿子,长子和四子已夭折。剩下的6个儿子是:9岁的二儿子福全,8岁的三儿子玄烨、5岁的五儿子常宁、3岁的六儿子奇授、两岁的七儿子隆禧和八儿子永干。有人说皇太后原本指望继承人能仍出于自己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因此不仅连续给顺治帝册封了两位这个家庭的皇后,另外还把四个姓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子册封为妃子。不过,值得深思的是,不仅两个皇后不为顺治帝所喜爱,连遭挫折,且六位女子都没有为顺治帝生下一男半女。那么,皇太后如果确实有这种打算的话,现在也是全部落空了。皇帝既然没有嫡子(皇后所生之子),就只能在庶出诸子中选择。常宁以下不是咿呀学语,便还在襁褓之中,只有福全和玄烨两个尚堪择取。玄烨聪明好学,早为皇太后所垂爱,福全虽年长一岁,但却有一只眼睛失明。因此,皇太后最终选择了玄烨。

汤若望建议册立已经生过天花的皇三子为继承人。当时为促成这样一个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皇子,在髫龄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位年龄较长的皇子,却尚未出过天花,时时都得小心着这种可怖的病症。

清代皇帝朝服加图《二十四史》的667的S2334“玛法”的意见值得重视,“玛法”的理由更使顺治帝折服。自己即将被天花夺去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理由更能打动他呢?就这样,清朝入关后最高权力的第一次移交,竟是因一位皇帝死于天花,一个不会再得天花的、本不受父皇关注的皇子立即身价百倍,小玄烨脸上的麻点顷刻间竟成了他得为帝王的资本。

在有生之年,顺治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违心的,他的传贤不传子的主张不仅遭到皇太后的反对,也遭到两黄旗大臣以及汉族官员的反对,就连他一向尊重、信赖的“玛法”(满语老爷爷)汤若望也站在了太后的一边。

已经没有体力争辩的顺治,颁布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册立八岁的皇三子为皇太子,赐名玄烨,同时挑选最为忠诚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作为辅政四大臣,以明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于是,那位三岁时因患天花而不死的皇子——玄烨,在继位后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勘与唐宗宋祖比肩而立的皇帝。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在位61年(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1697),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这些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与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雄才开盛世,伟绩铸丰碑。

同类推荐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真实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师

    真实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师

    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阿尔贝特·施佩尔拥有好几个名号:“好纳粹”,“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未来总理”,甚至是“纽伦堡审判中唯一悔过的被告”。他向世界展露了很多不同的面目,但究竟哪个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呢?审判期间,传记作者们对施佩尔的生活非常着迷,曾试图去了解这个谜一般的男人。他们着迷的原因是,在战争结束前,越接近希特勒和纳粹党,他的行动就越多。这些行动是正当的吗?施佩尔最大的缺点是他的野心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回避吗?还有,是否施佩尔最终利用他蛊惑人心的伎俩,设法说服了法庭,他从头到尾都是受到压迫才不得已向纳粹党效忠的?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推理门徒之玻璃原理

    推理门徒之玻璃原理

    时近新年,街道两旁的商铺已经开始张灯结彩。我们一路走过,偶尔停下看看街边小贩廉价的年货,周帆就站在我的身后沉思不语。我挑了几个福字,付完钱转身,发现周帆有些失神,我便询问道:“还在想那个案子?”周帆这才意识到我已经买完,伸手拉紧围巾,笑了笑,说:“嗯,都调查了一周,可是新兰公司的一切表现都很正常,我有些无从下手了。”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周帆总是习惯于把案子和生活混为一谈,拍了拍我可爱房客的肩膀,说:“还是先去找陈茵吧,案子下午再说。”
  • 情深不问归期

    情深不问归期

    她和他本是两个平行世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仇人。在时光中辗转,在辗转中反复……两颗相爱的心,该如何靠近?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星丹

    星丹

    地球上世界末日,霍启,一个基因克隆的完美的人,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融合道、佛、儒三家,结合现代物理量子理论、天体理论,创建出与其他门派完全不一样的修真之路且看霍启与众不同的道法,堪比核弹爆炸全文情节波澜起伏,且看霍启在龙笑、蓝雨、寒山雪三个美女之间如何抉择……
  • 冻雨

    冻雨

    长桂坐在屋檐下的石凳上看杀猪,脑壳里突然冒出起床前做过的梦。初春的一个清晨。门哐啷哐啷地开了,接着是吱吱呀呀的叫唤。长长的,像小村里习惯了的哭泣。猫的,狗的,驴子的,乌鸦的,寻死女人的……有人走动。先是在屋子里,而后在院子里。响动渐渐密集。磨刀,生火,倒水,唤鸡,招呼人。响动开始在长桂的梦里,与漂流直下的木筏和两岸的青山纠缠在一起,而后便从梦境分离开来,传到长桂的耳朵里。“水煮啰!”长桂婆婆在灶屋里喊,“杀猪啰——”想到杀猪,长桂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 快穿:有你,已足矣

    快穿:有你,已足矣

    唐雨霏是唐家的千金大小姐,为了家族,她将会与另一个世家少爷联姻,她可以拥有权利与财富,可她却有一个愿望: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度一生。可惜,这个愿望是天方夜谭。但是,就在那天,她与一个自称是“岚”的系统绑定,收集积分,实现愿望。“从我遇见你的那刻起,我就知道我这辈子都是幸福的,因为,我的生命中有你。”——唐雨霏
  • 草民野事

    草民野事

    花落,花又开,悠悠五十载,飞尽篱旁人家欢合与愁哀。 日西沉,灯火明,燃起世间冷暖人情。 叶飞黄,又吐新,朝名暮利,难抵水碎月影。 婴初啼,鬓华见,生生死死,其意谁曾明辨?
  • 雨巷:戴望舒诗选

    雨巷:戴望舒诗选

    本书节选了戴望舒各个时期最著名的诗。其中以《雨巷》为代表。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先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历程。
  • 权宠悍妻

    权宠悍妻

    国公府的嫡女,嫁与将军为妻,助他成为一代名将,却被夫君婆婆厌弃,怀孕之时,他宠爱小妾,以克星为由剖腹夺子,更拿她顶罪屠之。杀身之仇,涅槃重生,她杀心机姐妹,诛恶毒继母,夺回母亲嫁妆,渣男和小妾都一一死在她的剑下。重活一世,她不再痴恋,可偏遇那不讲道理的霸道元帅。“我这个所谓国公府嫡女说白了只是个乡野丫头,配不起元帅,不嫁!”“嫡女也好,乡野丫头也好,本帅娶定了!”“我心肠歹毒,容不得你三妻四妾,元帅若不想后院血流成河,最好别招惹我。”
  • 我是仙凡

    我是仙凡

    此生尘缘早已尽,我本尘世一仙凡。起于微末傲红尘,修得《蜉蝣》忘江湖。-----PS:大概就是,仙侠和种田结合。一名少年无意打开灵台,识海发现方寸灵山。从此种仙稻,养灵药,开洞府,开辟一片桃源仙境,踏上修仙之路。-------------------百里玺官方粉丝群:3328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