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2300000006

第6章 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反思与选择

一、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整合你的角色

我们都知道,在电视和电影里演员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还要根据导演的指挥与安排进行刻画。在社会心理学中,也有“角色”一词。这个“角色”以社会为大舞台,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研究和实践,主要是指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群体中,包括家庭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说:真实生活情境和舞台上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

换句话说就是,社会角色是有着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使人们的表现对于别人来说,就像看电影一样,可以让别人借此了解这个人的情绪、动机,还有个性特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倘若没有这些规范,人们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就会感到不知所措,而社会机制也不能正常运行。

所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拥有自己和谐的生活、美满的事业。

比如,与异性朋友相处,就不能表现得像个恋人,那样会产生很多误会,在上级面前,就不能表现得像个领导,那是职场中的“越位”;在长辈面前,就要对他们尊重,否则就会被视为是不懂礼节,没有教养的孩子了。

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社会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身为父母,其职责当然是养育和教育孩子。古语道:“子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做得不好,那就是“不良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已拥有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与实践中把自己训练成合格、称职的标准型父母。

很多为人父母的,在荣升父母这个职位之后,深深感到父母不好做,比想象的复杂多了,事实的确如此。家庭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了掌握这门学问,父母有必要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各方面知识。如今信息传播飞速发展,很多书刊、电视、广播节目都涉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有助于父母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求和目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因此,父母只要扮演好以下几方面的角色,就可以称得上是合格、成功的父母了。

1.言行的示范者。要做好父母,当好家长,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父母做好自我教育。列夫·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利的方法。”也就是说,父母时刻都在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2.知识的启蒙者。这里所说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如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与人交往、承受挫折、聪明理财、心理调节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做这些方面知识的启蒙者。

3.称职的指导者。要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就必须根据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孩子的成长特点,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导孩子发展良好的性格心理品质,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指导,都不能算是称职的指导者。

4.心理保健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园地,它更广泛地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懂得相关的心理保健常识,以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疏导心理上的各种异常,问题严重的,则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5.孩子的贴心朋友。父母不仅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照料、指导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要像贴心朋友一样关心孩子,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支持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以平等的心态去关注孩子的想法与创意、失败与成功。

父亲和母亲由于各自的性别不同,在教育孩子的角色分工上也会不同。当孩子还处在婴幼儿时期时,主要由母亲扮演着哺育、照料、爱抚、保护孩子的角色,为孩子构筑了一个充满母爱的世界。如果在这段时期里,孩子缺少母爱,就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产生心理缺陷。孩子长到六七岁后,开始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时,父亲担负起重要的角色使命,代表这个世界的道德准则、信念、价值取向和生活规律,成为孩子认识另外一个世界的指导者。这时的孩子在社会准则、价值观、学习和兴趣爱好上更多地受到父亲的影响。

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男孩喜欢模仿和参与父亲角色的各种活动;女孩喜欢模仿和参与母亲角色的各种活动。这两种倾向不仅由生理特征所决定,还由社会属性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与模仿所形成。

二、家庭教育(父母的态度)要宽严相济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说:“幼儿时期是成长中的最主要时期。”因为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现如今,很多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但是有一些家长不会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由此产生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教育过于严格,给孩子划出很多条条框框,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能做,使得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变得畏畏缩缩;一种是教育过于宽松,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全部满足,结果导致孩子肆无忌惮,不懂规矩。

有一位母亲,从女儿安全的角度出发,从小对女儿的管教就特别严。有一次,正读小学的女儿带着一位关系不错的女同学回到家里,见那个女同学大大咧咧、说话张扬、不懂规矩、没有礼貌,母亲就非常看不惯。于是就逼着女儿不再和她来往。女儿不愿意,但还是听命了。后来,母亲还担心女儿会乱交朋友,在外面学坏,就给女儿定下规矩,放学后必须立刻回家,不许在外面玩耍,也不许随便去同学家。从那以后,女儿再没交过什么好朋友,放了学就回家,交际圈越来越窄,性格也变得孤僻、忧郁、寡言少语。

这就告诉我们,对孩子教育过严,条框过多,就会束缚孩子的性格与心理发展。每天放学就回家,无疑抹杀了孩子的交往欲望,封闭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使孩子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小,内心世界也因此而封闭,从而变得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这对孩子以后的事业和人生都将是不利的。

那么,究竟怎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合理的呢?教育学专家认为: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得游刃有余,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容易使孩子表现懦弱无能的“宽”,或者严厉指责甚至棍棒惩罚下的“严”,都是不可取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讲求科学性,讲求循序渐进。任何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都注定要失败的。所以对孩子既要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要对他们的一些行为和做法,给予控制。那么,父母究竟该怎样做才算是宽严相济呢?

1.严要有法。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无可厚非,但是要有方式和方法。根本不管孩子的自尊,侮辱孩子的人格;不考虑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一味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只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加重,由此产生自卑感,凡事不敢轻易去尝试,最终会成为一个平庸无为,没有个性的人。特别要注意的是,处罚决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因为偶尔的处罚也许对孩子很管用,但是若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处罚,则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反而与父母越来越疏远。

2.宽要有度。教育孩子的“宽”也不能毫无理智,没有限度。吃糖果的时候,孩子把自己喜欢吃的糖果都挑了去,而父母仅仅是看了一眼而没有任何责备时,他下一次还会这样去做,而且得寸进尺。当孩子吵着闹着要吃巧克力,做父母的就赶快去超市买,但买回来时,孩子却又说想吃香肠,父母依旧照做不误。这样下去,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恒久的威信。

3.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而不应该只是在一边立规矩、下禁令,总是指责挑剔,或过于迁就,放任自流。在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中,都把“父严母宽”看成是家庭教育的上上策,认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相辅相成,就可以使孩子顺从听话。而事实却绝非如此,试想一下,一个过于严厉,一个过于宠爱;一个要求过于严格,一个迁就有加,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在严厉家长面前,如同见了猫的老鼠一样,处处小心提防,什么都不敢做;而在慈爱的家长面前,则是大胆放肆,如此的家庭教育肯定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从而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严一宽”决不是家庭教育的上上策,正确的教育态度应该是父母双方都要有严有宽,宽严相济,这样在教育孩子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虽然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廷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但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权、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据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他要求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也这样做。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

如今,有些父母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自己游山玩水、挥霍浪费、嫖赌逍遥,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好好学习;有些家长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孩子的操行;有的家长打麻将、赌博通宵达旦,却要求孩子不能有太长时间的玩耍;有的家长满口的污言秽语,却要求孩子语言文明;有的家长对老人拒不赡养,百般虐待,却要求孩子尊老爱幼,等等。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子女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或者只注重他们的学习而忽视他们的德行。要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言行举止在任何时候都会被孩子所模仿,所以,当今的父母们需要像曾国藩先生那样,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塑造好自己。

(一)为孩子作出表率

在教子方面以身作则,父母要处处注意为孩子做出表率,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都要自己首先做到,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父母要重视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身教就是通过自己的有意义的言行来影响孩子,使孩子通过心灵内部体验达到信服家长或模仿的家庭教育方法。身教法之所以能够影响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效仿,关键在于这个方法是以行动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言教虽然也能影响孩子、启发孩子,但是孩子依旧会懒于行动。只有辅之以身教,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三)不要对孩子使用命令口吻

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讲话。如果让孩子帮自己去取什么物品的时候,应该说:“请你帮妈妈去拿样东西,好吗?”当他把东西给你拿来之后,一定要记得对他说句“谢谢”。通常情况下,孩子听到你的感谢后,都会表现得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它不会使孩子时刻对你产生一种严厉家长式的畏惧感,让他感觉到家长还可以做他的亲密朋友,从而喜欢和家长说话,愿意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反之,如果当时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吻说:“去,把××给我拿过来!”即使这次孩子帮你拿了,可天长日久,他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了。

四、爱孩子,但不要有求必应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普天之下没有哪一位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是却不一定每一位父母都明白“爱”的真谛。教育专家指出:“爱,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也不是给他钱满足他的物质需要,而是给孩子一种精神上的温暖和鼓励,让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和希望,同时改变自己目前的行为状态。”

睿杰发展理论创始人河南焦作职工医学院院长王发展先生既是一位好领导又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从来不溺爱孩子。他总是对孩子循循善诱。有一次,年幼的儿子从家里悄悄拿走100元钱,于每天下午放学后到游戏厅打电子游戏。按说,当时,他们夫妻二人的收入还算可以,少100元钱也不会导致生活的紧张。但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心里还是非常生气,可他们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情,面对儿子的行为,既没有对儿子大发雷霆,也没有对儿子进行体罚,更没有因为儿子是偶然犯错误而默许。而是把孩子抱在自己的膝上,同孩子和颜悦色地进行谈心。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首先认可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是对的,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话题一转,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讲解玩电子游戏对学习的影响,教育儿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并要懂得珍惜。最后传递给孩子一份期待,相信他今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这次谈话,聪明、懂事且善解人意的儿子,再没有重犯过去的错误。只是仍然于每天下午放学后路过游戏厅时,站在门口看别人玩电子游戏,半个小时后会主动离开,回到家里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王发展先生对孩子进行的良好家教,不但使孩子及时认识到并自觉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使得孩子拥有了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还有一位父亲,在他工作期间,年纪尚小的儿子看到爸爸出门经常坐汽车,于是自己也特别想坐。有一次爸爸要外出开会,上车以后,发现儿子已经坐在车里,叫他下来,可无论怎么说儿子就是不听,父亲当时十分恼火,但是他没有打骂孩子,只是自己下了车,走着去开会。儿子望着爸爸的背影,自知错了,乖乖地爬出汽车,从此再不敢闹着坐汽车了。

几十年后,父亲当上了祖父。正在上小学的孙女,看到别的孩子穿漂亮的衣服,还被家长车接车送,便吵着要新衣服,要坐车上学。而他没有给孙女买新衣服,也没有用车送孙女去学校,而是要她多想想其他孩子,并分析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条件车接车送呢?从此,孙女再也不要这要那了,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许多年轻的家长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高兴地逗着孩子玩儿,给孩子买各种食品和许多玩具的时候;每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哭、吵闹、软磨,迫使父母让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父母面前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实际上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孩子是全家关注的中心,全家人都要服从孩子的意志,孩子的愿望不受限制,孩子的行为不受约束。凡是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他都能得到;凡是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家里就行不通。父母的任何要求都是可以对抗,可以改变的,父母的权威是不存在的。当孩子不服从家长的正当教育时,这些好心的家长就以新的许愿换取孩子暂时的“听话”。于是,孩子最初的反抗胜利了,父母的管教失败了。

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律满足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嚣张的气焰,什么都想要,而且想要的东西必须满足。这样就会养成坏习惯,甚至步入歧途。作为父母,究竟如何做才算是爱孩子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对孩子要关爱与引导

绝大多数父母在有意无意之间都误解或错用了“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对孩子真是百依百顺。可这不是爱,这只是对孩子物质享受的一种满足。真正的爱应该是关怀孩子、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让他在感受亲情的温暖中学会做人,而这决非金钱所能代替的。哲学家卢梭说过:“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那样会使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爱孩子并不是对孩子过度宠爱,让他想怎样就怎样,要橘子不敢给苹果,要苹果不敢给香蕉,这样下去,稍不如意,孩子就会哭闹不止,最后导致孩子在家里说话最有权威,并养成其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的毛病,经受不起一点儿打击和挫折,终会酿成悲剧。

(二)严格对待孩子的要求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更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因此,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但是父母要理智地对待这些要求,正确的、合理的,可以给予满足;错误的、不合理的,哪怕孩子在耍脾气,也不能答应。爱孩子是有学问的,只有对孩子具有积极意义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家长一定要知道,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爱孩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五、做最好的父母

为人父母者,总是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美好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充满愿望的父母都能够培养出好孩子,无数事实向我们证明,只有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教出好孩子。

有一个孩子,头脑聪明,也很爱学习,上小学时,成绩在班里总是前十名。进入中学后,由于不太适应,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管他,导致孩子的成绩一路直下。父母看到成绩单特别生气,当即就把孩子训斥了一通。

孩子遭到父母的训斥后,自尊心受挫,反而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从此,整天逃课泡网吧、打游戏。到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所有功课全部不及格。父母没辙,便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学习资料、买营养品、请家教,经过一番忙活之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依旧不见起色。父母急了,动不动就对孩子进行打骂。时间久了,孩子不但没有管教好,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父母真是恨铁不成钢。

后来,父母经人指点后,意识到孩子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尊重与关怀。他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悉心教导,并希望孩子能够体谅父母的一番苦心。此后,孩子渐渐回到了从前的状态,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家长对孩子来说,既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怎样做好家长,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许多家长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其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期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在竞争的社会中比别人多一技之长。家长的愿望当然无可厚非,但究竟能否实现却是另一个问题。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从托儿班到成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是一位合格称职的好家长。因此,父母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对孩子的认知。

(一)父母要认识到孩子并没有好坏之分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盲目地给孩子下定义,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是表现得不够集中罢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赞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并给予改正的方法与建议。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不要在孩子遭到挫折时给以指责、打骂。而要多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让孩子渡过难关。

(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情感依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最先求助的对象一定是父母。因为,他把父母当成是自己的坚实后盾。如果父母不能从心理上走近孩子,孩子的感情就会无所依托,还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作为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孩子在遭受挫折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就是父母,而不是闷在心里而茫然无助。但有些家长的做法确实非常不可取。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或在其他场合挨打回家向父母哭诉时,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反而又挨了父亲的巴掌和拳头。父亲边打边说,“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没用的东西!”……可想而知,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三)父母要善于赏识自己的孩子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是轻视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的想法与做法荒唐可笑,而是要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赞赏与支持,对孩子的勇于探索给予鼓励与指导。但是对于一些高不可攀、实难做到的事情,需要采取适当的言行打消孩子的念头,因为那样不但不能成功,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管怎样,父母只要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就能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育出出类拔萃的孩子。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孩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六、家庭教育切忌自相矛盾,父母教育方针要统一

著名的教育家尼采说过:“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示: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不知所措,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一片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同样,一个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不一样的教育观念,否则他也将无从选择,甚至陷于矛盾之中。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梭子鱼、虾和天鹅共同谋划要把路边的一辆小车拖下马路,可是他们三个一个往东拖,一个往西拉,一个往北托,结果使出全身的力气,小车依然停在路边动也不动。生活中也是一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如果存在分歧,力量不往一处使,那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会彼此抵消,得不到进展。

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是把孩子培养成哲学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不管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对孩子自己来说,他最需要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建立唯一的目标与价值观。

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总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孩子两只甚至是两只以上的手表。

他们忙于工作与家务,不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他们的言行很多时候与学校教育相悖。老师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父母却说“用头脑挣钱才是真本事”,这样就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引起孩子认识上的无所适从。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观念不一致,方法不相同,常常是各执己见,各行其是。有时候出现妈妈责备,爸爸打骂,奶奶袒护,爷爷训斥爸爸的混乱场面,使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话。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孩子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准时间的信心。他会使孩子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相信哪一个。因此,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切忌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是非标准的模糊。对此,家长要做到:

(一)要协调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教育的现行模式,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同时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反映给学校,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父母还要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参与各种社会交往。

(二)要形成协调一致的家庭教育合力

时代不同,观念也会不同,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思想也会不一样。因为,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必然存在着不一致,即便一致,可能已经陈旧落伍,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那么,父母以及祖辈就需要补充学习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转变观念、交换想法、统一观点、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一定要避免教育方针上出现分歧,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使有矛盾,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当孩子不在身边时再进行沟通,采取合理的策略。

七、钢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棍棒之下无天才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从他懂事开始,就已经对身边人的评价非常敏感。而此刻,父母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准。父母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进行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都会使孩子将其内化为某种情感,进而萌生自豪感、正义感,或者是自卑、自责、后悔等情绪表现。一旦父母误导了孩子,就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发生扭曲、变形,使孩子产生不正确的道德评价,不分善恶、是非、美丑、荣辱,进而产生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会受到表扬;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会受到批评。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基本的准则。

有一位父亲愧疚地说:“儿子小时候太淘气,有时候用弹弓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有时候把房间里的东西弄得一团糟,然后随处乱扔。我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平时工作压力也很大,于是一看到儿子捣乱的行为就非常气愤地打骂他。”父亲又说,小孩子淘气是天性,但是作为家长应该给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暴力压制,孩子小小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挫伤。

这位父亲的儿子曾经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发誓要考上国家名牌大学,但实际上他的成绩并不怎么好,他的自信心被打碎;回到家里,父亲给他的总是一通接一通的打骂,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渐渐地,他的内心世界开始封闭,任何人都无法顺利打开。

孩子都是有志向、有抱负的,关键看父母如何引导,不能是非不辨就打击孩子。这位父亲的儿子想学技术,但买来的书没有看几页,想学电脑但是学会的仅仅是上网聊天,想做生意但每次都是以亏本收场。对于儿子的这些幻想,父亲的态度一直是给予“粗暴地打击”。父亲泪眼模糊地说:“现在想来这样做是多么的不应该,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关心与呵护啊!”

孩子不是成人,所以他会经常犯错误。作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道道关口,而对于这些错误,我们不能动不动就棍棒上阵、拳脚相加、轮番打骂,即使再聪明的孩子也会被打傻的。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要知道钢是“炼”出来的,而不是“恨”出来的。父母应该收起你们的棍棒,给孩子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爱心。

现代教育不提倡“体罚”,然而总是有一些家长用棍棒和打骂管教孩子,这是不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不是也一样会遭到领导批评吗?更何况孩子呢?孩子不是成人,因而就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要远远优于打骂孩子的方式。那么,面对做错事的孩子,父母亲应做的是:

(一)耐心倾听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父母不应该立即发火,对孩子大吼大叫,而是要冷静下来,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这样能够避免自己在愤怒之时,采取过激行为。一般情况下,愤怒的情绪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过不了多久,怒气自然就消了,矛盾也很容易得到解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问题冷处理”。

(二)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时,就会在大脑皮层出现强烈的兴备点,进而会促使父母忍不住采取暴力行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刻,父母应该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暂时离开,或者做深呼吸,等心情平稳了再解决孩子的问题。

(三)换位思考

孩子犯错误通常都不是有意的,顾及不到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所以,只是他受好奇心的驱使,或者根本是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父母与孩子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面对问题时,思考的角度和立场也不一样,如果父母不能理智地考虑孩子当初的动机与目的,矛盾就会被激化;而经过换位思考,父母理解了孩子的最初想法,并给以正确的引导,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因为一点小错误就要打骂孩子,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武力”解决问题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与天赋,哪怕你的孩子原本是个天才,最终也会变成庸才的。

八、用讲道理代替责备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就对父母责骂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过研究,他把父母责备孩子的不良态度分为以下几种,并且列举了一些会使孩子变坏的责备方式:

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非难:叫你不要做,你还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的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就不理你了!你就给我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行吧?

贿赂: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或者只要你考到一百分,我就给你一百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烂碗;真能干,将来还要成大事哩!

这种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都是一个年轻母亲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它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

它们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孩子不良的影响。至于央求和用金钱来诱惑,更是只会把孩子引上邪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管教孩子,如果管得过于严厉,久了,孩子就成了唯命是从,成为缺乏主见的木头人。没有创新精神,总是处于被动,不能自力更生,更谈不上创一番事业了。在竞争强烈的社会中,是无法适应竞争要求的。因此,要松紧适度,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在重复出现的失误、危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对道德品质上的、带有原则性的是非问题等要适当地管严些,但绝不是严厉、严酷、声色俱厉。

斥责是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斥责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伤害孩子自尊心。在父母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但斥责的语言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父母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孩子会渐渐习惯这些词语,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这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己自尊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

2.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斥责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对立情绪,孩子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由于严重的情感障碍而拒绝承认错误。

3.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在父母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父母的话去做,否则,就开始声讨。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事只会等待大人的指令,不敢自行做出判断,唯恐做错事情遭到斥责,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也极其不利。

4.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表面看,遭到斥责的孩子很快表示服从,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孩子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自我反思,因此斥责反而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父母要尽量少用斥责,确有必要进行斥责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受斥责。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讲讲道理,同时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他自我反省。

(2)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斥责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父母在斥责孩子的同时还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最好是暗示,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进。

(3)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大人眼里,往往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待他们,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高度自尊心和责任感的人。因此,斥责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切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孩子的话。

同类推荐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由林格编写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一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千家诗(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千家诗(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闻一多经典

    闻一多经典

    本书精选了闻一多的《红烛》《死水》《一句话》《太阳吟》《七子之歌》等经典诗作,以及《青岛》《最后一次讲演》等散文代表作,满纸凛然,直指脊骨,集中展示了闻一多开创性的语言风格和厚重的人格精神。同时,由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白坤峰老师,从审美、阅读和写作等角度进行详细导读,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政府新闻发言人教程

    本书共分三篇:观念篇、技巧篇与专题篇,每篇包含三章。每章之前均有对该章重点内容的概括,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将配有不同形式的案例,有的案例附在一章之后,有的融进正文之中。
热门推荐
  •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一场精心设计的订婚宴让她失去最深爱的男友与闺蜜,为了自尊,她醉酒大闹民政局娶了无辜的隐身权贵。当所谓的复仇结束后,她几次想逃,却发现假婚老公的势力大得惊人。“虽然是假结婚,但本本却是真的啊,来,我们探讨探讨人生!”五个月过,刘伊心扶着有些隆起的肚子哭泣:“我要吃冰淇淋,烧烤,火锅!”“吃那些多没营养,来,吃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Army of the Cumberland

    The Army of the Cumber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bsessed (Book #1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Obsessed (Book #1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大自在修仙传

    大自在修仙传

    一个少年在修仙路上的成长故事,人生即是一场修行。卓然独立,道在我心,无关身外萧瑟,心中一曲长歌。
  • 初唐一道人

    初唐一道人

    唐,一个不朽的朝代,看一道长在初唐,是还俗,入朝堂搅动风雨,还是出世,静看云卷云舒……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光打在教室的墙壁上,影子有些斑驳和怀旧的感觉。墙壁上的反光,依稀映出下面坐着一个个身影。陈江苏就坐在其中,看了一会儿,她悄悄起身,从有些昏暗的教室里走了出去。这是摄像课的观摩时间。几个月前,陈江苏报名参加了一个纪录片拍摄计划,现在这个摄像课,就是专门为她们这些毫无拍摄经验的人准备的。每周两堂课。周日上午是观摩时间,大家一起观看学员拍摄的生活片断,有时也要进行讨论。站在二楼的栏杆边上,陈江苏发现,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雨了。台北的春天多雨。其实这算是个明媚的春天了,校园里的草坪养护得绿油油的,像是油画系学生失手打翻的绿漆。
  • 重生之嫡女风华

    重生之嫡女风华

    上天有眼,她凤若桐又睁开眼睛,重生为人了!不是都当她结巴懦弱好欺负吗?那就继续扮猪吃老虎,撕破二妹的美人皮,揭破姨娘的伪善真面目,报复恶毒心上人的卑鄙行径,为自己、为娘亲讨回公道!嫡女重生,锋芒渐露,绝色女子才艺无双,惊艳天下,谁与争锋!她傲然笑对天下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苍天,她只想报仇而已,风流王爷阅人无数,为何偏对她不依不饶,戏弄起来没完没了?
  • 绝处逢生:靳少慢点追

    绝处逢生:靳少慢点追

    一朝情仇,一世爱恨。我化作飞蛾追逐闪烁的灯火。却哪知,狂风乍起。火已灭,翅已折。希望,爱情,又在哪里?“小黎,给我生个孩子吧。我想要个孩子。”“好!”泪水蜿蜒,你用最美的理由留下我生命最后的年华。今生,我负了你。就让来生的我,以心相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医宠妃

    毒医宠妃

    前世太子戏、嫡姐欺,死而复生无奈嫁残废。一朝穿越,惩后母、整后宫,妖孽狂妃惊艳震山河。嫁个残废又如何,辱我夫者,我必除之!意外的是,残废不废,腹黑霸道独爱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