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处于较缓慢的阶段,身高的增长速度为每年四五厘米,体重一般每年增加一二公斤。
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发现发育不良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如发育正常,则要注意纠正儿童挑食、吃饭不正常的毛病。定期普查身体发育状况,以防疾病。
1.骨骼系统的发展。骨骼系统在童年中期经历着最迅速的增殖生长。这种生长在四肢的长骨及颜面骨的发展上特别明显。如果营养良好,且没有疾病的干扰,身长的增加仍会放缓,从童年中期前半段的迅速生长,到后期减慢到每年增加5~6cm的样子。女孩的身高及体重开始超过男孩而且她们经常比男孩高一些,直到男孩进入青春期,才会在身高及体重方面超过女孩。
然而,即使生长速度减慢,长骨的生长比邻接的肌肉的生长仍要快一些,结果是许多孩子会感到“生长疼痛”,或者说,由于将这些软组织伸长了,而使肌肉及韧带产生痛感。这时,在家中我们做父母的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在夜间躺下时会诉苦,说全身发痛。虽然可以认为这种疼痛是正常的现象,但孩子如果一直感觉疼痛,或甚至痛得厉害,就应当求医,看看是否有异常现象。因为骨癌、童年关节炎、风湿热及其他疾患,在它们的早期阶段也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2.肌肉系统的发展。在童年中期,儿童每年体重约增重3~3.5公斤,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骨骼肌肉系统重量的增加以及体内一些器官的增大。肌肉的大小及力量都逐渐增加,身体的外观比较瘦长。
3.胃肠系统的发展。学龄阶段胃肠系统在功能上即达到成人水平。在学步儿童期胃呈“牛角”形状,到7至9岁期间成鱼钩形,在10至12岁时胃才变成成人那种风笛形状。胃能耐受各种食物。每日膳食应当配合儿童生长代谢的需要,不应当养成儿童偏好某一种食物的习惯。有时因为儿童摄食不当而常诉说腹痛,这可能是潜在的病理症状,应求医帮助,以便得到及时治疗。
二、生理保健
(一)形成一个良好进食习惯
学龄期儿童对蛋白质、钙、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量特别高,用来保证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得到适当的物质供应。如果孩子有了平衡的膳食,一般说来,维生素可能不会短缺。但是许多时候我们仍要注意对微量元素的补充。
据研究证明,童年期的肥胖症和成人后的肥胖密切相关。因此,建议父母将儿童的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之上。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儿童应有一个良好的进食习惯。在家庭中儿童易形成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及厌恶的习惯,这与父母的习惯及不同人对不同食物的爱好有关系。
学龄儿童常因贪玩以致连吃饭也忘记了。父母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进食制度,以保证儿童能有足量的饮食,防止疲劳与疾病。早餐对于一天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证实不吃早餐的孩子在上午的学习时间常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即使吃早餐,但由于家庭饮食习惯不好,早餐往往含有很少的热量,加之早上的时间比较仓促,即使进食,食量也很少。因此,目前有的学校安排有上午的课间加餐,这无论对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学习都是有好处的,但应注意饮食卫生,要吃新鲜熟热的食物。
(二)睡眠保健
睡眠不足,可导致孩子白天学习中出现烦躁不安、疲劳、缺乏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6~7岁的孩子每晚需要有12个小时睡眠,有的孩子需要午睡以保持下午的良好精力状态。12岁的孩子每夜需10个小时的睡眠。但目前由于家庭作业太多,还有电视节目的吸引,以致不能保证孩子这么多睡眠时间。做父母的要督促孩子按时睡眠。保证小学阶段儿童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有时夜里常有梦怔。关于梦怔,有人认为是由于受到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行为的影响,有人认为同能量的消耗过多有关,还有的人认为梦怔可能是儿童日常生活过度精神紧张,从而发出的警告信号。父母应仔细检查孩子是否适应于他周围的环境,同小朋友相处的关系,功课是否负担过重等。父母应注意孩子,在睡眠前不要让儿童看刺激性较强的电视、书籍等。可借助临睡前的一段时间谈谈各自生活中的趣闻,或用来讨论、解决产生的冲突。总之,应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
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童年期即学龄期,指儿童从6~7岁到12~13岁,一般刚好是小学时期。该阶段最为突出的特点:幼儿变成了学生,结束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开始背起书包进学校,变成了以学习为主的学生。这个时期学生具有很多潜在的发展可能性;也是一个人许多心理品质形成和奠定基础的时期。成年人的许多东西,如习惯、爱好、情绪等多来自于童年期。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最为突出的表现可反映在以下几个转折上。①由家中(幼儿园)转入学校,儿童进入学校后,改变了生活方式,扩大了活动范围和内容,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有较高的标准。在校要求他们能系统地学习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在家中应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②从无目的行动转向有意识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由于孩子变成了学生,因此要求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有一个目的性,根据自己的功课、学校的要求去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③由漫无目的东张西望逐渐转向有目的有系统观察。④由凭借兴趣爱好或受外界事物引起的注意和记忆转向集中注意力学习以及有意强迫自己记住一些课文和知识。⑤思维的形式由形象思维开始向逻辑思维过渡,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童年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虽然他们学习的科目少,但都是必须的科学基础知识。儿童内在的智力活动,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耽误了这个时机,以后想弥补就很困难。这个时期,他们仍然离不开成人的“监护”,依赖性较大。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学校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们,他们盼望早一天成为一个正式学生。进入学校是平生第一次,也是他们从父母的“翅膀”保护下解脱的标志。他们好学、认真,但仍保留有幼儿的特点。①坐不住、好动,浑身充满活力。②心情和动作一样,且多用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他们的行为常常会与学校、成人的要求不相符。③好奇、好问、好模仿、好玩,容易受新异和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而忘记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课堂上要求发言,一站起来又忘记了说什么。④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尽管知道应该按时完成作业,但有时抵御不了外界事物的诱惑,如果没有家长提醒会忘记写作业。⑤这个阶段儿童结交范围比较小,他们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依赖老师,一般不自私。经常会发现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小刀、铅笔、本子借给别人用。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仍保留幼儿的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常常不善于思考,因而显得粗心大意。
三四年级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大了许多,在生活学习中会表现出“自主”的意识。行为较任性,不愿依附老师或家长。不希望别人打扰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时间观念淡漠,控制不了自己,常常会在学校或街上玩得很晚才回家。在和人交往过程中,常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喜欢搞些恶作剧,但无恶意。女孩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喜欢养小动物。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英雄人物传记和科幻小说。
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的累积,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有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由于思维形式的改变,喜欢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自我意识明显提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二)小学生的心理表现
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除了了解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外,还要掌握儿童的几个心理特点的表现形式。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这三个“好”、四个“喜欢”表现出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家教中注意这些特点,及时给予满足。
1.好游戏。儿童生来是好动,好游戏的。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为游戏,进入小学之后,虽然他们的主要活动转变为以学习为主,以游戏为辅。但是,通过游戏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游戏和玩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的聪明才智。家长要注意利用孩子好玩的特点,和孩子一起玩,如棋类,开发儿童的智慧。通过玩有意识地激活学习动机。
2.好模仿。家长若细心观察都可以看到,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孩子在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且模仿地非常像。孩子进入小学后,常模仿个别同学的动作、言语。根据孩子的这一特性,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起到表率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在为人处事方面,总是与人为善,以礼待人,儿女在学校之中也会表现得彬彬有礼。相反,做父母的经常脏话在口,自己的孩子也会表现出脏话满嘴。
在有些家庭中,当到了孩子坐下来学习的时间,父母不是在旁边看着,就是经常对孩子说:“你给我好好学习”,“你怎么就是不愿意学习呢”,“你怎么光知道玩”,等等。不要说否定的话,要从正面积极引导和鼓励。这就需要父母自己先无声地坐下来去学习,在家庭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这种气氛会感染孩子,使他不知不觉地像父母学习一样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但是,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热衷于自己玩,对学习不屑一顾,对自己的工作不钻研。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模仿父母的表现,学习也较差。这已被大量的调查事例证实。
3.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动力。孩子对人类的一切都想知道,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大自然。家长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开发儿童的智力,引导他们学习新的知识。
由于好奇心,孩子常常会闯出一些“祸”来,如何对待这些“祸”,就成为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了。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从小肯动脑筋,好奇心极强。华盛顿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爱花草树木的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花园里的几棵樱桃树长得特别繁茂。为什么这几棵樱桃树长得这么好呢?小华盛顿对着树发愣,他突然想到:这树干里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我要弄清楚这个“宝贝究竟是什么,好让天下的樱桃树都长得这么好!”这时家里没有别人,为了探索“宝贝”,他拿斧头把一棵樱桃树砍断了,然后他握住一把小刀,急切地在树干里拨拉,但始终也找不到什么“宝贝”,他泄气了,心想:“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爸爸特别疼爱这几棵树,回来一定会狠狠揍我一顿。他怀着害怕的心情,等待着这场大祸的来临。果然,父亲回来后见到被砍倒的樱桃树,真是暴怒起来。在这种状况下,华盛顿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望着孩子真挚诚恳的面容,父亲的怒容渐渐消失了。他和蔼而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必害怕了,我不会揍你的。因为你这种对错误诚实勇敢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华盛顿的父亲在关键时刻能够节怒,实在是教子有方,他在华盛顿成为伟人的过程中是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的。
4.喜欢成功。无论是大孩还是小孩,成功能给他带来喜悦,增长信心,增加勇气,添加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做相对太难的事,太难就不容易有所成就,孩子容易灰心,下次不肯去做。反之,事情较容易,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到,孩子也会感到没什么意思。他所完成的任务,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做到,有成功感,也就有了自信心。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自信心强,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做家长的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不断取得成功。
成功是有多种层次的。将来有所发明创造,或取得了世界冠军,这是高层次的成功;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学习、文艺、体育竞赛中取得名次是成功;某一次考试得了100分或一次下棋取胜是成功;成绩经常是不及格的,但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及格的成绩也是成功;甚至学会洗衣服、做饭、织毛衣,受到表扬也是成功。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你夸奖他讲得好,他就会再给你讲一个。如果家长利用孩子喜欢成功的心理,帮助他取得成绩,并给以鼓励,他就有了自信心,从而不断取得进步。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带着一名研究人员到一个小学搞过一个实验。他们跟老师说,我们两人要在学校搞一项调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哪些人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然后给你们一个名单。老师听了很高兴。这两个人到班上去考试、谈话,搞了很多实验,然后把名单交给了老师,说:“这个名单上的人,就是经过调查研究,最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学生。”老师看后,有的说:“我看这学生也有远大的发展前途。”还有的说:“我怎么看不出他们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心理学家说:“我们说的不是指现在,而是将来有远大的发展前途。”老师们也不再说什么了。心理学家告诉老师不要公开学生的名单。过了半年之后,心理学家又来学校对这几位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名单上的学生,他们的相对学习水平都超过了名单以外的人。这时心理学家告诉老师他们提供的名单是随便写的。那么为什么名单上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超过别人?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应。因为这个班任课的老师都知道谁可能最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在和他们谈话、提问时的态度都非常好,相信他们能学好,对他们鼓励、表扬多。学生的心目中,总感到老师们对自己非常信任,他们的心情愉快,学习的信心大大增强了,从而就取得了好的效果。
5.喜欢野外生活。儿童不论年龄大小,男孩女孩都很喜欢户外生活。喜欢郊游,不喜欢总是被关在家中,做父母的要经常带孩子去公园、体育场馆,进行郊游、爬山等户外活动。这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6.喜欢合群。学生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使他们学会人际交往,获得知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友,要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谦让、友爱,关心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大家的朋友。
7.喜欢表扬。表扬是一种奖励的手段。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听好话,谁也不希望自己受到批评、惩罚。在家庭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每日总是斥责、打骂声,孩子在家中没有听过表扬,没有得到过赞许。这样的孩子自卑感较严重,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里,有一位普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这位母亲在儿子三岁的时候丈夫和她离了婚。从此她就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生活。当时她是一所医院的护士长。每天忙于工作的时间占去了大半,加上孩子的学习辅导以及家务,她不得不又当爹又当妈。这位母亲利用自己要强的个性,利用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不甘服输的争胜心,利用自己面对丈夫的抛弃,尽管内心痛苦无比但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那份坦然面对,传递给儿子一份刚强。面对孩子的可爱、懂事和善解人意以及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的早熟,她又每时每刻给予着儿子一份关心、信任和浓浓的母爱。每天晚餐后,儿子写作业,她也在一边看自己的业务书;儿子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她总会像朋友一样用讨论的口吻和儿子一起分析。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兴趣爱好广泛,曾多次在体育运动、绘画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获奖。每当儿子把不同的奖状拿回家的时候,她都会真诚的拥抱儿子,并对儿子说:“宝贝,你真的好棒!”或者“儿子:你是最棒的!”就这样,这位母亲多年来对孩子进行的信任和赏识教育,使儿子顺利到美国留学,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拥有积极向上心态的阳光男孩。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当代小学生“独特”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
现在许多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童年时,好像成熟早,心理较复杂,对这些“独特”的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儿童的这些“独特”的心理正是来自于“独特”的环境。
1.儿童被当成“独苗”被重视。他们和过去的孩子比较,有着独特优厚的物质条件。吃、穿、用样样俱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总想让孩子过得幸福些,家庭中给孩子雄厚的物质条件,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特别是为早期教育和发展儿童的智力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我们家长利用好这些丰厚的物质条件,引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朝向智力活动,随着孩子的成长,将会结出丰硕的智力结果。反之,只留心吃、玩、乐,对学习不介意,日子一久,求知欲望减弱,智力就会变的平庸。
2.“独特”的地位形成“独特”的心理。孩子在家中是全家的中心,是小“太阳”,是小“皇帝”,家中一切,往往让其参与和支配。所以容易形成自私,不关心人,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如果家长利用孩子的这种“独特”的地位,激发他们独立支配生活文化用品,“代表”家里去独立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件,孩子会提高自己独立自主的活动能力,而且也能养成礼让的好习惯。否则,会产生较严重的“占有欲”,导致不尊重别人,缺少同情心,在家中“权力”大于父母,“随心所欲”,“骄气十足”等不良性格,结果严重危害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
3.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许多家长感到自己就这一个孩子,千方百计地想让孩子成才。于是,牺牲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关心他们的一切。日常生活中一切由父母代劳,结果事与愿违。如果措施合理,方法得当,这些可为孩子形成良好心理、品德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