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活力骨干
火炮自问世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用途的火炮体系,成为战争中火力作战的重要手段,大量地装备了世界各国陆、海、空三军。
在现代立体化战争中,火力仍然是战斗力的核心。火炮——战场上的活力骨干,以其火力强、灵活可靠、经济性和通用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战斗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左右战场形势的重要因素。火炮既可摧毁地面各种目标,也可以击毁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因此,作为提供进攻和防御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规兵器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火炮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光电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使火炮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系列变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换代的步伐。现代火炮早已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而是与先进的侦察、指挥、通信、运载手段以及高性能弹药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不断发展的战略、战术思想出发,在新技术推动下,逐步提高包括精度、威力、反应速度和机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能,是火炮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高新科学技术在兵器领域的应用,引起火炮技术的大变革。液体发射药火炮、机器人火炮、电磁炮、电热炮、激光炮等新概念火炮的出现,揭开了火炮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动力抛射弹丸,口径等于或大于20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
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火炮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坐力炮。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大,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在这段时期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因为当时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战时,很难移到新的位置上开火。到了近代,火炮才成为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火炮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19世纪末期,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这种火炮的炮架被称为刚性炮架。刚性炮架在火炮发射时受力大,这时的火炮笨重,机动性差,发射时瞄不准,发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1897年,法国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的75毫米野炮,后为各国所仿效。弹性炮架火炮发射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发射速度得到提高。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19世纪末期,各国相继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20世纪初,火炮广泛采用了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各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在增大火炮射程方面,主要采用高能发射药,加大装药量,加长身管,增大膛压,提高初速,相应采用自紧炮身以及发展新弹种等措施。在提高弹丸威力方面,采用增大弹体强度,减薄弹体壁厚,增大炸药装填量等措施,并改装高能炸药和采用预制破片弹。在提高火炮机动性方面,许多国家采取新结构、新原理、新材料等以减轻火炮重量,并重视发展新型自行火炮,均附有辅助推进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火炮的机动能力。为提高炮身寿命,许多国家采用电渣重熔等精炼工艺,以提高炮身钢的机械性能和抗热裂纹能力。自紧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炮身的有效强度和使用寿命。炮膛表面镀铬,改善了炮膛的耐热耐磨性能。使用高能量低烧蚀发射药或新型缓蚀添加剂,减轻了炮膛烧蚀。为了提高火力的适应性,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
军事链接
火器西传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用于杀伤人马。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开始使用榴弹炮。18世纪中叶,英、法等国经多次试验,统一了火炮口径,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属重量比例更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