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8900000007

第7章 关于宇宙起源的发现

1929年,哈勃定律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它们离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一定律被随后的进一步观测所证实。哈勃定律展示了宇宙在退移,也就是说,现在的宇宙在膨胀。从宇宙中任何一点看,观察者所见的天体都在远离观察者而去,就好比站在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上看气球上的任意一点。

红移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从离开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线红化。可见光即是电磁场的起伏或波动,它的频率(每秒的振动数)高达4~7百万亿次,对不同频率的光,人的眼睛看起来为不同颜色,最低的频率出现在光谱红端,而最高频率在蓝端。

如果恒星光源固定,星系的引力场不会对其有足够强的明显作用,那么我们接收到波频率和发出时的频率一样。如果恒星向观察者运动,当光源发出第二个波峰时,它离开我们更近一些,这样波峰到达我们所用的时间会缩短。两个波峰到达我们的时间间隔变小了,那么我们接收到的频率比恒星固定不动时的波频率要高。如果光源离观察者逐渐远去,我们接收到波频率就变低了。

因此,恒星离我们不断远去时,其光谱向红端移动,接收频率减弱,称之为红移。反之,恒星离我们越来越近,光谱则会出现蓝移情况。

哈勃发现的就是红移律。不仅如此,他还发现,离我们越远的恒星其退行速度越快,这不像正在膨胀的气球吗?

这种发现,使宇宙大爆炸理论显出优势地位。宇宙论成为实验科学是由于微波背景的辐射。

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是哲学和神学最关注的问题,科学家们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但是20世纪中后期,宇宙学的研究却成为显学,这是由于理论与技术设备的共同发展而导致的。两种互相争论的宇宙论也就应运而生了。

通俗的宇宙大爆炸论,简言之,就是假定宇宙在原初状态时,温度高到无穷大,密度大到无穷高,只有辐射和基本粒子存在,随着“乒乓”一声,宇宙开始膨胀的冷却降温,星云、恒星、星系就诞生了,宇宙现在正在膨胀。稳恒态理论认为,宇宙自始至终就存在,目前观察到的宇宙膨胀所引起的物质分散,由不断产生的物质来补偿。

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天论》中,论证了地球为球形并且处于宇宙中心,整个宇宙环绕着地球,由7个同心球组成。直到托勒密体系,空间位置是绝对的。

哥白尼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伽利略最早指出相对性原理。地球说被否定了,绝对空间也不存在了。

到了牛顿,他认为宇宙是无边无限的,宇宙的体积无限,也没有边界。宇宙空间是三维欧氏几何空间,在各个方向上延直线可以延伸到正无穷,在这个空间中,星体密布,无论怎么测量,任何方向上都存在星体。

从哥白尼到牛顿,推翻了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念,但是牛顿的时空观也是一种绝对时空观,直到爱因斯坦,才根据相对论创立了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的宇宙模型,既不是亚里士多德的有限有边说,也不是牛顿的无限无边型,而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体质。即空间体积有限,也就是说宇宙体积是有大小的,在这个大小之外任何物质都不存在,这就是无边。

1823年、1894年分别由奥尔勃斯和塞里格尔提出光度悖论与引力悖论,都是对牛顿宇宙模型的责难。

光度学悖论是:如果宇宙无限,那么空间中均匀分布的恒量也应无限,即人们在任何方向上看到的星星应该是无限多,但是实际不是这样。

引力悖论是:如果宇宙中的恒星是无限的,那么任何一个物体就会受到无限多恒星的无限大的引力作用,产生的加速度也会无限大,但是实际上也不是这样。

宇宙没有开始的时候。星系看上去在远离我们并不一定代表物质的变稀,而是新的物质正在连续不断地产生,产生的速度正好足够补偿从可见宇宙消失的物质。这种新的物质最终会形成恒星和星系,因此,观察者会在任何时刻都把宇宙看成一样的。

在大爆炸与稳恒态的争论中,一种意见认为物质无中生有违背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但反驳意见是,大爆炸也是违反的,而且物质是在开始时刻突然产生,开始时刻无法研究无法解释,只能从开始时刻的第1秒内开始研究,始终研究不了那个“零”时间。

霍伊尔认为背景物质中还会不断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弥补由于不断凝聚成新的星系所引起的耗损。

不断创生的物质从何而来呢?这是不断创生的关键。霍伊尔认为:物质就是出现了——它们被创造了。在某个时刻,组成这些物质的各种原子并不存在,而过了一些时候,它们就出来了,在霍伊尔等人的观点中,从事实出发有两种可能。事实是宇宙在膨胀,那么两个结果都是可能的,要么是宇宙消失,要么是物质创生,他们理所当然选择后者。

后来,霍伊尔又提出了重力能产生物质,这样保证了质能的守恒,但也引发别的困难。总之,稳恒态理论认为:“当宇宙不断地膨胀时,新的物质便接连创造出来以填补空隙。新形成的物质就是构成星系团的氢。每个星系团将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而逐渐衰老以至死亡,但又形成了新的星系团。新星系形成,老星系衰亡,但宇宙的总密度始终不变;并且总是存在有各种各样年龄的星系。因此,宇宙不论在任何时候检验都是一样的。尽管个别星系和星系团有变化,但整体图像是始终如一的。这就是所谓无论年龄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稳恒态宇宙。”

相比来说,大爆炸理论认为太空温度开始很高,现在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度;稳恒态理论认为是零度(无辐射)。从宇宙年龄上说,大爆炸可以计算出宇宙年龄;而稳恒态理论认为是无限的。大爆炸理论认为物质突然产生;稳恒态认为物质连续自始至终创生;大爆炸认为元素是爆炸后马上形成的;稳恒态理论认为元素自始至终出现在恒量中。

可是自20世纪70年代后,稳恒态理论变得没有支持率了,因为一系列的观测事实被大爆炸理论预言并解释:

第一,宇宙年龄问题。

大爆炸理论认为,天体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起初有计算为20亿年的,但都被观测所否定。继而,当代大爆炸论认为150亿年这是宇宙年龄,基于此,目前发现的天体可以纳入演化轨道。

第二,微波辐射。

大爆炸理论预言了残余爆炸的辐射,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结果约3K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

第三,宇宙中氦的丰度。

天文学中,一直不能解释为什么天体中有相同的氦丰度,并且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恒星的氦丰度(也就是氦含量)是30%左右。在英格利斯的著作中是这样解释的:“大爆炸宇宙学可以定量地解释氦的丰度问题。因此,在宇宙早期高温的几十分钟里,生成氦元素的效率很高。根据宇宙膨胀速度的测量,以及热辐射温度的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出宇宙早期产生的氦丰度。这个数值恰好是30%。这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不同天体上都约有30%的氦,这可能正是100多亿年前的一次事件所留下来的痕迹。”

第四,河外星系的普遍退行,也就是红移现象。

以上事实有些地方还有争议,但是比起稳恒态宇宙论预测的事实来看,大爆炸理论已十分占优势。

1965年以后,稳恒态理论迅速退让,但是大爆炸理论受到的严重挑战依然很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比如说,微波辐射是否真的各向同性,星系红移分布的周期性等等,严峻的形势不容乐观。

科学探索是不惧怕严峻的。

科学家们自我询问:宇宙会永远持续膨胀吗?会最终坍塌成黑洞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深入研究,而宇宙论这门学科的性质也变为了实验科学,当然主要是因为微波辐射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书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厚爱。近十年间,作者在继续探索新闻精品形成的规律、特点过程中写就了26篇文章,共计约10万字,经整理补充进书中,并删去原书中不够精练的部分文章。
  •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奇迹缩影。涉及到影响世界文明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重大历史文明。以从历史中所启迪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创造人类历史的崭新未来。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医庶成狂:盛宠世子妃

    医庶成狂:盛宠世子妃

    21世纪的天才医生苏小小,因为一场催眠事故,不小心重生在苍蓝大陆西凉国成为药学家族意外身死的天才庶女身上。没事儿,医经在手天下我有!姐过目不忘,毁了看谁敢抢!医也好,毒也好,药这东西就和女人一样是把双刃剑,用对就好。医术么?简单!催眠术么?更简单!各国皇子,她桃花不断,唯一有挑战性的,大概只有眼前这冰块儿将军了吧?“娘子,咳咳,为夫有隐疾,这……”“放松,我帮你检查检查,治愈治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

    该书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线,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职业教育的主体性教学体系进行了架构。这是国内职业教育界一本颇具原创性的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专著,既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论建设作出了贡献,又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职业院校一线的同仁们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借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 都市种子王

    都市种子王

    来自天外的种植传承,能培育超凡的种子。种田何必乡间农田,养鸡无需山林野地。想在客厅的天花板上采摘葡萄吗?想在床头种一棵冰淇淋果吗?想足不出户,每日收获天然美味的蔬菜水果吗?请寻找都市种子的提供者——都市育种师〔申明,不要说俺老司机了!取名的时候,真的没有想歪,都是被你们带歪了!〕【超级种植群:182183658】【种子vip群:576342767】
  • 大波(全集)

    大波(全集)

    李劼人著作《大波》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1937年的老版本。一个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作者的重写本,两个版本的内容相差很大,几本没有重复的内容。本书是作者1937年版本《大波》,作为1937年版本完整呈现,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内容为为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筑路权,夏之时、林绍泉等人组织了保路同志会,遭到血腥镇压。保路运动由请愿发展为武装反抗。作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大波》这部小说,在其浓郁的地方色彩之中,反应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动荡时代,它描摹了一个轩然大波时代的众生面相,对于研究方言文学和记事文学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D君之墓

    D君之墓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篇纪事性题材的小说。因为D君真有其人,她是我的朋友,也是许多人的朋友;她曾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悄然而悲壮地走了,早早去了那本不该她去的地方。岁月流逝,我常思索以某种方式纪念她,以表达我和很多人对她的哀思。思来想去,还是以文学的方式比较好,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当然,我不想写成一篇哀悼文章,那样太沉重,太刻板,太故作,她泉下有知也会不乐意。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小说。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表达起来随心所欲。但我深知,写小说不是我的强项。
  •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让自己成为下一个CEO。本书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并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深度解剖,试图借此来激发企业家和经理人去思考中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能力。
  • 明星时代之幸而遇见你

    明星时代之幸而遇见你

    因《偶像练习生》这档节目,顾梓柒认识了他们,也遇到了自己爱的蔡徐坤。外界的传言、行程的繁多……一次次的经历,顾梓柒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心。“蔡徐坤,这颗早已挂在你身上的心,你还要吗?”
  •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天才公主轩离山河

    天才公主轩离山河

    一场宿命的轮回,将你又带回我的身边,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在放你离开。
  • 真武仙魂

    真武仙魂

    殷择天因为梦见花雨蝶心中慌乱,真气涣散,此时几只嗜血狼慢慢靠近,那是沙漠里特别残忍的远古巨兽,随便就可以杀死几个人,可是现在,面对嗜血狼的靠近,他手里只有一把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