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1700000002

第2章 生命与人类的自然寿命

出于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几乎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然而,千百年来,不正确的养生观、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战乱、瘟疫、灾害的影响,使得人类长寿的愿望始终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于是,60岁便视为大寿,70岁更是人生古稀。

今天,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让我们真正发现了科学养生的规律与生命长寿的奥秘。如果掌握并运用其中的方法,你会发现:100岁的你仍然很年轻。

1.生命的特征与活力

什么是生命?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特征中国古代文献,有很多论述。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产物,“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与此同时,《管子》这部书更进一步指出:“人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关于人的生命形成,《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而《内经》说得更为具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的形体一旦形成,就呈现出人类生命活动特有的机能。这一机能,中医把它概括为形、精、气、神四个方面。古人也认识到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新陈代谢”的机能,这种代谢过程,是靠升降出入的气化功能完成的。《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种升降出入,正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一切生命都具有共同的主要的生命特征,即遗传与代谢。按近代观点来看,生命的遗传与代谢表现在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的数量惊人。以大脑为例,至少有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遗传与代谢,就在这一个个独立的小生命中进行。而它们的本质是表现在于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据估计不下100,000余种。每一类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质,不同种类生物体内完全相同的蛋白质分子实属罕见,所以各类生物体的功能活动表现得千差万别。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因为组成人体的蛋白质与组成动物的蛋白质不同。动物之所以区别于植物,也是因为构成二者的蛋白质各异。生物既有共同的特性,却又彼此千差万别,原因就在于所有生物体都由同一类型的东西(蛋白质)所构成;而这类蛋白质相互之间又是有所区别的。

代谢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它的全部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迄今已知的酶有1000余种,它们都是蛋白质。此外,对代谢起调节作用的许多激素,也是蛋白质或其衍生物,代谢过程的顺利完成,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具有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过程。过程的长短是由各类生物的进化程度、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适应环境能力而决定的。

生命的过程,可以说是生物个体不断建造修复与分解破坏两个过程的对立统一。外界的物质被生物个体有选择地吸收后,在体内同时进行建造修复活动和分解破坏活动。当建造修复作用超过分解破坏作用时,生物个体就可以生长、发育、繁殖;当分解破坏作用超过了建造修复作用时,机体就逐渐衰老,趋向死亡。死亡意味着机体已失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起码条件——代谢停止。随着代谢的停止,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遗传是生物体有别于非生物的另一突出的生命特征。什么是遗传基因?蛋白质去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缀合蛋白质就是遗传基因。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去氧核糖核酸(DNA)两类。它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RNA在细胞质中的含量较多,约占细胞总RNA的90%左右。它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98%以上),它是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它与遗传信息的传递、翻版息息相关。正是这个神奇的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传宗接代,繁殖衍化。人类能世代相传,也靠的是遗传基因。通过对蛋白质的考查、研究,现在我们认识到“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参与了生命的一切活动:构成细胞,代谢,运动(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躯体运动),运载,免疫,创伤以及遗传信息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记忆,识别等等。我们研究蛋白质不仅为了认识生命活动,还为了最终能够改造生命活动。

尽管生物都有着生命活动,但生命的长短在每个生物说来则是不一样的,“有生就有死”,这本是支配一切生物的自然规律。人类可以深入研究生命活动的奥秘,是为了使生命适当延长。

为什么生命具有活力?祖国医学认为“真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益寿的主要动力。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

真气由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化生而来。先天元精化生,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后天精气来源于水谷和天气。《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人在生活过程中,元精之气不断消耗,因此尚须不断地给予补充。后天之精气是由口鼻摄取韵氧气和养料(古称阳精**),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部,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为人体提供生命动力。

真气在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活力也不一样。明朝名医张景岳说:“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曰胃气,在脾曰充气,在里曰营气,在表曰卫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阴元阳之气”,还有人管在经隧的气叫经气。可见真气的功用是多方面的。

真气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从胚胎初具到发育成长,由壮及老,所有生命活动,都以真气为根本动力。若能保、持真气充足,生物就能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真气消耗而得不到补充,身体就要逐渐衰弱。真气消失,生命随之终结。

在生物界,不论是单细胞生物、动植物或人类,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巨大生命力。古人对此有不少精辟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一百年前在苏联瓦舒次库出版的《圣彼得堡大观》一书里,曾有这样一段记载:1755年在费登司基村,有一个农夫叫克利洛夫,他当时已经60岁,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受孕过21次,一共生了57个孩子:四胞胎四次,三胞胎七次,双胞胎十次。第二个妻子受孕过七次,一共生了15个孩子:三胞胎一次,双胞胎六次。1782年2月27日莫斯科尼古拉修道院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苏伊司克州有一个农民叫瓦西利叶夫,曾结过两次婚,一共生了87个孩子。第一个妻子生产了27次:四胞胎四次,三胞胎七次,双胞胎16次,共生了69个。第二个妻子一共生了18个孩子:三胞胎两次,双胞胎六次。瓦西利叶夫在他7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87个子女,当时还活着的有83个。此外,人体也表现出相当大的生命活力。例如,切除一叶甚至一侧肺脏或切除了一侧肾脏的人,仍能很好地生存。肝脏功能更是惊人,有些人75%的肝脏受到损害,肝功检查结果却可以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生物界(包括人类在内)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如果我们用科学方法,一方面排除妨碍其生命活力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强化促进其生命活力发展的因素,则每一种生物的生命活力将会是无限的。

2.生命的限制与寿命

从进化论观点出发,如果任何一种生物个体寿命无限延长,那对该种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猴子生活在森林里,食果子为生。如果它们一个个都长生不死,同时又不断繁殖,那么,要不了多少世代,地球上所有森林都将挤满猴子,果子被吃得精光,最后各个个体将同归于尽。而森林的灭亡又将破坏着生物圈的其他环节,引起连锁的恶性反应。这种灾难之所以不会发生,是因为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都获得一种遗传特性,这特性规定出一种极限,一旦到达这种极限,生物就停止生长,衰老死亡,从而把各个体的寿龄限制在一定限度内。这就是每种生物都有一定自然寿龄的根据。

寿命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固有的生存过程。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自然寿命,其寿命长短因类而异,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中医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在母腹中即已决定。如张景岳说:“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全,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徐灵胎也说:“当其寿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形成之时,已有定数。”

中医文献在肯定存在天年、定分、定数之类客观规律的同时,也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如张景岳对《灵枢》所云“天年有定数”的解释是:“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也”。人之所以能胜天,关键在于养生有道。

最近有的科学家提出设想:人的寿命好似一个平面三角形的面积,而影响人寿的因素,就是“寿命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把一个人的寿命比作是三角形的话,它的底边就是父母遗传因子(先天所赋予的),另外两条边则是后天环境的因子。三角形的三条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如果一个人有父母赋予的长寿遗传因素,其“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就长;如果后天衣、食、住、行、精神、气候、地势等环境因素也都对他有利,则两条邻边也长,他的“寿命三角形”面积就大,这就意味着他会长寿。反之,“寿命三角形”面积越小,寿命也就越短。

“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很重要,人类中存在着长寿家族和短寿家族,其遗传因素是很明显的。比如,在我国广西巴马县的53位长寿老人中,有31人的亲属是长寿者。同样,在短寿家族中,遗传因子也很明显。如有一种魏纳尔综合症,其症状为头发灰白(或脱落)、白内障、硬皮、呈早衰状。此症具有遗传性,能带来短寿,一般发病后两?三年人就会死亡。当然,遗传因子并不是寿命长短唯一因素。三角形的两边——后天环境、调养等因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说,先天禀赋因素对人的寿龄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养生有道,也可弥补先天禀赋的不足。因此,在研究长寿过程中,先天因素、后天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

3.人类的自然寿命

一切生物,有生必有死,人当然也逃脱不了这一条规律。人的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中医古代文献中的“天年”一词,指的就是人的自然寿命。《素问·上古天真论》:“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百岁……形骸独居而终矣”。百岁,《礼记》又谓之“期颐”。但也有的文献认为,人可以活一百二十岁,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等。可见,我国古代对天年的限度是百岁到一百二十岁之间。这个论点,与弗罗尔基斯所说的:“人类潜在的生命期限,有一定幅度,应有一个上下限。115至120岁是十分符合其真实上限的”这一论点基本吻合。美国学者海弗利克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人体约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分裂50次后便趋于死亡。从这个界限来推算,人类的寿命也该是120年左右。西德弗兰克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要到120岁才会出现生理性死亡”。

根据规律来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来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10~150岁。此外,生物学研究还发现,按照自然发育的法则,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其成长期的5~7倍。哺乳动物四肢骨骼中的长管状骨骨端软骨钙化就标志着该动物成长期的完成。例如:

马,成长期5年,寿命30~40岁;

牛,成长期4年,寿命20~30岁;

骆驼,成长期8年,寿命40年;

猿,成长期12年,寿命50岁;

人,成长期20~25年,寿命100~175岁。

以上资料证明,人类应该活到100岁以上,才符合自然规律。既然人类潜藏着长寿的因素,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类因素起作用。这个任务就落在从事长寿研究和实践的人的身上。从目前全世界各国的长寿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看,尽管妨碍延长寿命的原因以及增长寿命的途径还未得到科学的阐明。但是,人类延长寿命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实现的。

4.人类的平均寿命

世界上最早记载人口平均寿命的国家是古希腊,当时该国居民平均寿命是19岁。其他国家亦陆续有所记载。16世纪欧洲人平均寿命是21岁;17世纪平均寿命是26岁;18世纪增至34岁;20世纪初已达到50岁。由此可以证明,人类寿命的延长,主要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人类文瞬的进步。

有关资料表明:外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是随着生产力酶发展而逐渐提高的。18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虽有较快发展,但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得并不多。这是由于传染病的蔓延以及劳动人民受到的残酷剥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到了20世纪40年代,免疫学的发展和磺胺药、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问世使细菌性流行性疾病基本上得到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可以说明科学进步与发明对提高人类寿命的巨大作用。过去,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威胁着广大儿童和青年的生命。近年来科学长足进步,不断发明并推广特效药物,祛病有术,人类的平均寿命理所当然显著地延长了。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卫生条件的不同,各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也各不相同。据文献记载,1999年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9岁。其中不发达国家如非洲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则在70岁以上。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平均寿命男性超过70岁、女性超过75岁的国家已有七个,都是工业发达国家。当前世界人口平均寿命较长的国家是瑞典、日本、荷兰、挪威、冰岛等国。

古代社会自然灾害难以抵御,虫蛇猛兽侵伤,食物不足,生产工具落后,患病后缺医少药等,人的平均寿命肯定比现代短得多。据考古学家推断了中国猿人的死亡年龄,14岁以下的占69.2%,15~30岁的占11.7%,40岁~50岁仅占5.1%。这就说明当时猿人大半未及成年即死亡。还有人根据新石器时代出土人骨的估计年龄进行一次统计,统计了六个遗址共166人。从所得结果看,大多数(64%)人也都只活到三四十岁,五六十岁的老人仅占全体的6.6%。这就说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的。

解放前,据我国部分地区统计,农民平均寿命是34.8岁。1929至1931年有人调查过某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男性为34.85岁,女性为34.63岁。内蒙古1939年至1940年间平均年龄仅19.6岁。1935年南京市居民平均寿命,男性为39.8岁,女性为38.22岁。1944年四川某农村平均寿命为21.56岁。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以北京市为例,1950年全市人口平均寿命为52.1岁,1960年为67岁,1973年则增加到70岁。从福建省1975年的调查资料来看,福州市平均寿命男性为69.01岁,女性为73.49岁。中央卫生部1978年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比解放前延长近一倍,男性达66.95岁,女性达69.55岁。而根据1998年卫生统计学术会议的资料,我国多数地区人口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5.人类长寿的事实

各国对长寿老人都有调查统计。据我国古书记载:彭祖活到800岁;黄帝活到110岁,唐尧活到118岁,虞舜活到110岁,梁唐时代高僧慧眼活到290岁,清康熙年间姚江人孙见龙活到159岁,嘉庆年间广西宜山县兰祥活到142岁。以上都是我国见于古书记载的长寿者,当然,上古传闻近似神话,但总的说来可以证明人类寿命是可以达到100岁以上的。

据1952年的调查报告:广东乳源云门山大党禅寺虚云法布已经113岁。新疆乌鲁木齐的吾古尼沙汗老妈妈。已经103岁。195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吉林省有个老人叫傅财的已经125岁。1956年10月12日《健康报》又报道,张家口有一位119岁叫张全的老人还很健壮。

据1953年我国人口调查报告,80~99岁的老人有1,851,312位,10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个,其中寿数最高的为155岁。国际自然医学会把中国新疆列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该学会把新疆列为长寿区的理由是,在中国3775名百岁以上寿星中,新疆占于865名,约占全国百岁以上老人总数的32%。1980年广州市做了一次长寿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全市有1790多人超过90岁。其中百岁老人近30名。据了解在52名9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性14人,女性38人。

国外也有不少长寿记录。奥地利的克查尔夫死于1724年,享年185岁。坚钦士死于1670年,享年169岁。挪威的顾灵顿1797年死时为160岁。匈牙利有位农民于195岁去世,当时他的儿子为155岁。匈牙利有一对夫妻一道过了147年的幸福生活,丈夫死于172岁,妻子死于164岁。

根据1939年莫斯科人口调查资料:99~100岁者有611人,其中55人超过100岁。阿布哈兹有212人超过100岁。乌克兰超过100岁老人有2700人。同年,据全苏人口调查,60岁以上的有11129290人,占全苏人口的6.6%。在美国,据1930年人口调查,在一亿零九百万白种人中,年过100岁的有1180人,其中最老的为107岁。据欧洲1902年的统计资料,德国;100岁以上者膏278人;法国有218人;西班牙有401人;英国有146人。

以上资料进一步证明,人类的寿龄是可以超过百岁的。既然人类潜藏着长寿因素;我们就应该去努力促其实现。从目前世界各国长寿研究进展的情况看,实现人类延年益寿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同类推荐
  • 纳米研究

    纳米研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 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 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谢芾主编的《海洋的现实和未来》为丛书之一。《海洋的现实和未来》内容涉及海洋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 气象百变魔图(探索发现漫游记)

    气象百变魔图(探索发现漫游记)

    《气象百变魔图》本书为您讲述关于气象的各种秘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飞碟百怪之谜(天文科学丛书)

    飞碟百怪之谜(天文科学丛书)

    多少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捕捉飞碟,却只获得一圈飞逝的光环。让我们跟随飞碟的轨迹,寻找它们的家园,触摸它们的身影。《飞碟百怪之谜(天文科学丛书)》包括发光的草帽状飞碟、救生圈形状飞碟、脸盆形状的飞碟、夜晚的篮球型飞碟等内容,能够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宇宙的金钥匙。
  •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
热门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稿是针对我国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和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的社科读本。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我的世界主集一之探索四大古迹

    一个出色的探险小队,必定会经历许多冒险。它们有的平淡无奇,有的却不可思议。四大古迹,就是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一切的一切,从Notch与Herobrine开始,又在冒险家的脚步下结束。然而,这场冒险结束之时,就是第二场冒险开始之日……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 冰火交织,龙凤共舞;天雷破地,地魂入天。 梦幻之内,虚境皆食;真实所见,亦非真实。 作者联系:2174302614(标准号)3521314795(小号)QQ群:426980926(一群)
  •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

    《中粮命运》这本书通过中粮这家老外贸企业的再造和转型历程,表达出一种有新意的观点,即未来国企正在进行一种“分化”:一种是以市场导向为主并从产权制度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两个层面上寻求突破,从而成为新的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新国企;另一种是以公益导向为主以市场导向为辅,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相对垄断资源基础上的战略性国企。在本书著者看来,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权制度突破和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当是竞争性国企的路径选择。而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战略性国企将出现进一步“分化”,其中的一部分将转变为竞争性国企。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打破垄断和突破固有的产业格局。这种探索是有益的。
  • 所以,学神大人初恋了

    所以,学神大人初恋了

    【Z大十大校草系列之一】“我我我……喜欢你!”叶初筱因为太乖,被塞了个手机向大校草陆梓弈表白,替广大女生们探口风。可是,那个传说中的高冷男神立即出现在她的身边,阿拉灯神丁都没有这么灵!大校草陪她吃喝玩乐,还附带各门功课开外挂,简直没有比这更好的……哥哥!于是某晚,叶初筱不安地对陆梓弈请求:“你可以做我的哥哥吗?”大校草却不干了,附在她耳边说:“做男朋友不行吗?”
  • 冷王的倾城狂妃

    冷王的倾城狂妃

    她是21世纪的超强女特警,却在一次任务中被陷害穿越到了天圻国,成为了“柔丝”的杀手。为了活命她接受了刺杀睿和王的任务,替嫁进入了王府。为了杀他,她用尽了计谋,却被他一一化解,当身份被拆穿时,他却没有杀她,反以温柔待之,捧她如手中珍宝。可她却不知,这是他的真心还是他的假意。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寒武纪

    寒武纪

    姜小邪前世是一名实习押运员,接到一次奇怪的任务,押送一批普通物资,可是其中暗藏着一个铅盒。途中遇不明势力抢夺,发生枪战,押运小组伤亡惨重,暗中保护押运组的军方特战队也没能扭转战局,特警队长临死前让姜小邪毁掉铅盒中的物品。姜小邪打开铅盒,发现里面竟是一枚三叶虫化石。无意中姜小邪将血液喷到化石上面。异象发生,姜小邪昏迷过去,醒来发现穿越到混元大陆……
  • 离婚倒计时

    离婚倒计时

    身为上司的季莫泽最近有点捉急,自己的部下苏辞近来有些小忧郁,偷觑多年的小白兔终于有了离婚的念头,萝卜要挪窝,第一时间当然是要搬到自己家。身为部下的苏辞最近似乎与八卦结了缘,前夫闹复合,室友闹分家,上司要同居,大星期五的还有人送玫瑰,嘿,这婚还离不离了?
  • 掠婚:笼中雀

    掠婚:笼中雀

    她知道娱乐圈没有阳春白雪,从答应和那个人合作,就会有很多身不由己。但她没有想到,背后隐瞒的真相竟然是那样……
  • 月下美人来

    月下美人来

    青阳镇是一个不问过去的地方,因为过去太过沉重。任你正派大侠或魔道祖师,厌倦江湖还是躲避仇家,只要能守住青阳镇的规矩,便可在此隐姓埋名安享余生。花朝也是,她忘了噩梦,满心满意要做青阳镇的小媳妇,却发现选择良人,也是个技术活——良人一号:“去去去,不许混说,坏了花朝的清誉我跟你没完。”袁秦扬了扬拳头,作势要揍人。“得了吧,整个青阳镇谁不知道花朝是你袁家的童养媳啊。”良人二号:那人怪笑:“向来冷血无情的指挥使大人……好像竟真的变成了一个情痴啊……”平日里性子腼腆、容易脸红的赵屠夫此刻面色一冷,眼中戾气乍现:“你要如何才肯放了她?”良人三号:傅无伤正要发怒,却见司文冷不丁伸手从他身上的伤口处沾了一些殷红的血,举到他眼前,一脸犹疑地道:“少爷,您的晕血症已经没事了吗?”傅无伤猛地一僵,本就已经力竭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双眼一闭,干脆利落地昏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