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就像一堆散乱的音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五线谱,谱出的不只有动人的音乐,也可能有无限烦恼。因此我们的生存状态能否成为一支优美的乐曲,而不是节奏混乱的杂声噪音,就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个好心态。
微笑值千金
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一面镜子,映出你内心的真实。保持微笑的同时,改变了你内心的节奏,让人生轻快起来。这时,微笑生活,甚至是一种财富。
一位老太太走进一家日杂商店,她在那里购买了许多日常用品。
老太太在店里遇上了日杂店的老板,对他说:“我已经12年没有到你的店里来了。”
老板很专心地听着。
“12年前,我每周都要到你的日杂店中买东西,可是,有一天,一位店员满脸冰霜,态度实在糟糕,所以我就到其他店里购物了。”老太太说。
老板听完,赶紧向她表示道歉。
老太太走后,老板拿出笔开始计算,如果这位老太太每周在日杂店里消费25美元,那么,12年就是1郾58万美元。
老板开始计算利润,12年间按照最保守的估算,他至少损失了1000美元。而这仅仅是因为缺少了一个微笑。
心灵钥匙
努力回忆几天前、几星期前、几个月前你对别人的不够友好的态度。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秉承着“微笑值千金”的信念积累我们的财富。微笑吧,不要让自己损失得太多。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祝福
我们时时在寻找快乐,渴望幸福,却没有发现,那些美好愿望都在你抱怨的时刻从身边擦肩而过。
有个人向自己的一个心理学专家朋友抱怨:“这个世界真是烦透了!女儿天天练小提琴没进步,早上出门又踏到水坑里,在单位还得看老板的脸色行事……我怎么就不能成功地干成一件事呢?”心理学专家沉默了一会儿,给这个人讲了他的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同时发出50封E-mail给不同职业、年龄的朋友,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恭喜你啊,看到你成功我真高兴!”事实上他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发生了真正值得祝贺的事。
有趣的事发生了,心理学专家在发出E-mail之后不久,陆陆续续地收到了这些朋友的回信,都是为了这封“祝贺信”而道谢的——“知道吗?昨天我鼓起勇气向她求婚啦!她答应我了!我真幸福!”“老板说这个策划我做得不错,下个礼拜让我代表公司去和外商洽谈!”“小兵成绩进步了,头一次进了前10名,我真欣慰!”……
看来,生活中的烦躁并不是源于事情本身,而是忙碌的生活以灰色蒙住了我们的双眼,它让我们吝啬于发出对生活的赞美之词。停下匆匆的脚步吧,来发掘生活中小小的美和善,你会发现值得你庆祝的事还是挺多的。
心灵钥匙
请不要吝啬你的夸赞和祝福,不要认为自己缺失幸福。张开你的心怀,拥抱你身边的美和善,赞美你的所见。
融化自己心中的冰点
冰点,是生死的分界线。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这便是人心中的冰点。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被“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同样会死于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心中的冰点。
心灵钥匙
生活中,我们要突破自己的各种心理障碍,让自己的心态不断宽松,容下一切负面情绪以及意外之事,乐观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化自己心中的冰点。
做快乐的主人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压力,都会面临厄运。但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而有什么样的心情又带给你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杰里是饭店经理,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杰里,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杰里被三个持枪的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救护车及时赶到,杰里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杰里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体内。
6个月后,他的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他当时想了些什么。杰里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杰里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杰里就这样活下来了。
心灵钥匙
在面临不幸时,抓住不幸不放,那么痛苦和消沉就会侵害你的灵魂,所以我们应敞开胸怀,学会释解不幸的压力。在紧急情况中,特别是当死亡的大门即将开启的时候,这一点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困境中微笑
即使面临绝望境地的人,只有他脸上尚存一丝微笑,命运就没有完全抛弃他。
这里有个关于微笑的故事:
有一名犹太籍的心理学博士叫约翰·内森堡。在二战期间,约翰幸免于难,然而他却没能逃脱纳粹集中营里的惨无人道的生活折磨。他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人像野兽一样疯狂地屠戮着,无论是怀孕的母亲,刚刚会跑的儿童,还是年迈的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约翰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逃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约翰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是在前去演讲的路上。他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他精神饱满地在发表演讲。
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约翰知道,这是久违的笑容。当他知道自己也会笑的时候,他也就知道了,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会活着走出去。当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时,约翰显得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在魔窟里保持活力。
心灵钥匙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也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最佳武器。每天都微笑会使心情愉快,缓解各种压力。尤其是面对困境时,还能以微笑视之,这才是一种直面人生的坦然和勇气。
因祸也能得福
有人抱怨上帝,因玫瑰有刺;有人却赞美上帝,因刺中有玫瑰。
一位国王的众多大臣之间,有位大臣特别有智慧,而这位大臣也因他的智慧,格外受到国王的宠爱与信任。
智慧大臣拥有一项与众不同的特长,他保持绝对积极的想法。不论遇上什么事,他总是愿意去看事物好的那一面,而拒绝消极观点。
也由于智慧大臣这种凡事积极看待的态度,的确为国王妥善地处理了许多犯难的大事,因而备受国王的敬重,凡事皆要咨询他的意见。
国王热爱打猎,有一次在追捕猎物的意外中受伤弄断了一节食指。国王剧痛之余,立即召来智慧大臣,征询他对这件断指意外的看法。
智慧大臣仍本着他的作风,轻松自在地告诉国王,这应是一件好事,并劝国王向积极方面去想。
国王闻言大怒,以为智慧大臣在嘲讽自己,立时命左右将他拿下,关到监狱里。
待断指伤口痊愈之后,国王也忘了此事,又兴冲冲地忙着四处打猎。却不料祸不单行,竟带队误闯邻国国境,被丛林中埋伏的一群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献祭给他们的神,于是便抓了国王放到祭坛上。祭奠仪式正要开始,主持的巫师突然惊呼起来。
原来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的食指,而按他们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会受天谴责的。野人连忙将国王赶下祭坛,驱逐他离开,另外抓了一位同行的大臣献祭。
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到智慧大臣所说,断指确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将他由牢中释放出来,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保持他的积极态度,笑着原谅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国王不服气地问:“说我断指是好事,如今我能接受。但若说因我误会你,而将你关在牢里受苦,难道这也是好事?”
智慧大臣笑着回答:“臣在牢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一想,今天我若不是在牢中,陪陛下出猎的大臣会是谁呢?”
心灵钥匙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者对任何事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即使遇上困难和挫折,他也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样的人生当然常常会有意外的惊喜。
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可能是来自于你对生活的看法。如果你只看到生活的好,去享受其中的快乐,那么烦恼自然也就不存于心了。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个非常凶悍的妻子,当时人尽皆知。
有一天一名学生来向他请教说:“老师,我打从心里想要成家,但实不相瞒,看到您的处境,我实在是没有勇气结婚,您说这该怎么办呢?”苏格拉底说:“无论你是想结婚还是抱独身主义观点都无所谓,只要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路去走就对了。”这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后满意地点点头,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又听到苏格拉底从背后传来一句:“反正不管走哪条路到最后都是会后悔的。”这位学生一听立即又转身回来,不解地问道:“老师!您不如明说好了,究竟是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因为我实在弄不懂您刚才所说的话。”苏格拉底说:“那么你究竟想不想结婚呢?”学生回答说:“我当然想啦!但是,您刚才……还有因为师母……”苏格拉底神色自若地说:“结婚是绝对必要的,假使你娶到贤妻会得到幸福,如果不幸讨到一个恶婆娘,则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有人说婚姻是坟墓,有人说婚姻是一种赌注。其实,结婚也许会让你后悔,但不结婚会让你更后悔。因为,你总是要找到你的另一半,无论你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人,你都应该以包容的心态面对。
心灵钥匙
在生活中,只要包容了一切不如意,只因其中的幸运和快乐而动容,也就不会为你的选择而后悔、苦恼。
跟生活赌气要不得
人的一生谁都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不公正的批评,或是不易完成的工作,那就难免烦恼易怒,就会跟自己过不去,实在压不住了甚至于迁怒别人,迁怒于生活。
一位气质极好、一看就属白领阶层的青年女子来找同事。正巧同事不在,她留下了姓名。等同事回来,我把情况作了通报,还意犹未尽地说了一通“不去当演员,可惜了”之类的惋惜话。同事笑道:你怎么知道她没有去当演员?事实上她不仅做过演员,而且还曾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失之交臂呢。”说着他报出了那个角色。旁人不免惊叹:那可是个令一名当年原本无名的女演员一夜之间红得发紫的角色啊!
而她是怎样错过的呢?
当时,慧眼识珠的导演挑女主角,挑来挑去,最后只剩下两位候选人:她与日后走红的那位。论外形和气质,非她莫属。然而她脸上几颗隐瞒不了的青春痘造成了导演的犹豫。导演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偏向于她的。不料这时外界传出了她与导演有染的流言,一贯高傲的她一赌气,退出竞争。
10年来,她远离机会频频、可以尽展才华的演艺界,成了一名普通的白领。偏离了自己真正的轨道,从事着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的职业,其中郁积的遗憾和委屈又岂是一口气能赌掉的?况且,她的婚姻也因之而并不幸福。
类似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提着网去打鱼,不巧这时下起了大雨,他一赌气将网撕破了。网撕破了还不够,他又因气恼一头栽进了池塘,再也没有爬上来。大多数人会想世上哪有这样的傻子,这一定是个哄人的故事。现在看来,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意义的。
心灵钥匙
当一个人把一生的宝贵精力和时间放在与生活赌气之上时,生活就会用所有的不如意来报复你;反过来你用包容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生活同样会回馈你意想不到的赠品。
笑对失败,赶走悲观
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失败,你不但要碰上鼻子就转弯,而且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生的转折点,选择新的目标或探求新的方法,把失败作为成功的新起点。下面这篇文章是戴尔博士对自己婚姻破裂后,心理变化过程的自述。
《你容易犯错的地方》的作者弗恩·戴尔博士在他30岁第一次婚姻痛苦的裂变后,他就是这样做的。
“每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好像是一次机会,虽然它看起来也可能是障碍。我想我生命中最悲惨的时候,可能就是我经历离婚、又和女儿分开的那段时期。她回到密西根,我留在纽约。那真是我生命中的低谷,我认为自己不会恢复,也不知道未来要往哪儿走。
“我独自一人,因为婚姻破裂,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剧变。我开始跑步,以便让自己的身材变得更好。我开始写作,过去我也一直挣扎在写作之中,因为当时夫妻关系很紧张,效果一直不好。我很担心如果不和惟一的孩子在一起,失去那些创造快乐生活的重要事物,我将如何处理。那时真的很难熬。
“当婚姻告终,而内心也知道它已经真的结束时,我得以重新调整生活,用过去觉得不可行的方式写作。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走过那段低谷,我就不可能发展新关系。今天我有七个孩子,有美满的婚姻,漂亮的妻子,和前妻的关系也非常好,那扇关闭的门令我们俩都很痛苦,同样也为她开启了一扇新窗。她遇到另一个男人,结婚,他们也快乐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想任何有过负面人际关系体验的人——不管是婚姻还是其他什么关系的破裂——必须知道这种体验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将它视为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我真心认为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当我和第一任妻子结婚时,我做了许多不得体的事,经历了那次失败的婚姻后——虽然这是个痛苦的教训——我学会了对人更体贴、更关怀。我也和女儿发展了一种新关系。离婚的时候,我以为我们的父女关系会恶化,甚至会结束,但事实上并没有。”
心灵钥匙
当失败来临,你可以面带微笑,因为它可以是一次人生的转折点。不过,我还要告诉你——如果你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接着试几次,如果再不成功,最后就放弃——当个执著的傻瓜无济于事。
看清真正的人生之路
这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故事:
一座泥像立在路边,历经风吹雨打。他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他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他十分羡慕人类,觉得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好,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处闲游。他决定抓住一切机会,向人类呼救。
这天,一个神仙路过此地,泥像用他的神情向神仙发出呼救。
“老人家,请让我变成个人吧!”泥像说。
神仙看了看泥像,笑了笑,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你要想变成个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马上可以把你还原。”神仙说。
于是,青年跟随神仙来到一个悬崖边。
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这座铁索桥又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环串联而成。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神仙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
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链环的边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他一下子跌进了一个铁环之中,顿时两腿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链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好痛苦呀!快救命呀!”青年挥动双臂,大声呼救。
“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神仙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之环中解脱出来。“你是个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飘然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链环死死卡住。
“救……救命呀!好痛呀!”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
可四周一片寂静,没人回答他,更没人来救他。
这时神仙再次在前方出现,微笑着缓缓道:
“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脱了出来,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小憩。
“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经过一阵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链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着又掉进了贪欲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待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脱出来,青年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去了。抬头望望,前面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他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老人家!老人家!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还是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
神仙出现了,手臂一挥,青年便又回到了路边。
“人生虽然有许多的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之后的欢乐和轻松,你难道真愿放弃人生吗?”神仙问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太少了,我决定放弃人生,还是去做我的泥像吧!”青年毫不犹豫。
神仙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一尊泥像。“我从此再也不必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泥像便被一场大雨冲成了一堆烂泥。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痛苦,但是,战胜了病苦、灾难,就会迎来快乐。
心灵钥匙
面对人生,要作好应对痛苦的准备,才能走好每一步。心中给痛苦留下空位,感谢痛苦之后带来了善和乐,就会觉出生活的意义。
面对祸福要淡然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年轻人,愿上天能赐予他最大的幸福。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向神佛祈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他听到敲门声,当他把门打开时,赫然发现门外站着一位美丽异常的姑娘。这时,这位美丽的姑娘开口了,她的声音非常美妙,犹如黄莺出谷一般:“我是负责管理幸福的女神,是吉祥天。”
年轻人不禁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她进屋里坐,吉祥天含笑地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跟我是形影不离的!”随即将站在其身后暗处的妹妹介绍给年轻人。
当年轻人看清她的面孔后,不禁大惊失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人?
他疑惑地问吉祥天:“这位姑娘真的是你的妹妹吗?”
吉祥天严肃地回答:“她就是我的妹妹,叫黑暗天,是掌管不幸的女神。”
年轻人听了连忙恳求:“只要你进来就行了,叫黑暗天留在门外好吗?”
她回答道:“你的要求恕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和我的妹妹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年轻人听了深感苦恼,而迟迟不能决定。
这时,吉祥天说话了:“如果你还是难以决定,那我俩就告辞了。”当年轻人还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时,她们很快就消失了。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祸相随,是不可分割的。有时福祸只在一瞬之间,一念之差。我们在生活中,应不因福喜,不因祸忧,因为福中有祸,祸后有福。
也许你正遭受挫折、伤心、难过;也许你在质疑自己,也质疑环境;也许你在大声咒骂,愤愤于这个世界的不公。
这些都没有什么,也都是正常的情绪,因为不如意事,往往是十有八九,这是事实。
但你想总是如此吗?你想改变吗?你想总是让自己陷入这样不快乐的情绪吗?
你绝对可以让自己快乐,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上司的咆哮、隔壁的狗叫、混乱的交通、忽晴忽雨的天气,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是不能改变的,可是,让自己变快乐,绝对是我们能做到的。
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快的方法,那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晴天可以令人高兴,雨天当然也可以令人愉悦;成功可以令人欣喜,失败当然也可以令人快乐。
晴天令万物得以活动,雨天令植物可以滋润;成功令一切的努力有了代价,失败令错误的决定可以重新调整方向。
心灵钥匙
一切的事情都会发生,只是看你的心态如何调整而已。
你改变不了天气,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完全可以改变你自己的心情。
保持高兴的心态
契诃夫《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说: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起火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要是你有一颗牙疼起来,那你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疼。”
契诃夫在文章最后写道:“依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契诃夫的这篇文章是向企图自杀者进言,这大概是作者的幽默用语,我想所有的人都可在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面对生活,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应该高兴。
一日,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道:“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者不解地问道:“佛陀是解脱人的,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又问道:“若我修行得度了,佛陀还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者更迷惑了,说:“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还是不开窍:“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禅师回答:“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最后问道:“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众生的烦恼,是从无名妄想中生出;而佛陀的烦恼,是从慈悲心生出的。从自己的心性上说,佛陀并无烦恼。从慈悲上说,佛陀是有烦恼的。
心灵钥匙
有无烦恼,全看你的心态如何取决。只是我们并非佛陀,我们要做的有限,要烦恼的也无非是自身而不是众生,既然如此,为何不高兴起来呢?
正眼看世界
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须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时也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生活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那些能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使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失去而痛苦不堪。
有一个年轻人与情人约会,来得很早,就在树下转来转去。这时候,一位老禅师来到他身边,拿出一枚纽扣对年轻人说:“你将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跨越时间,要多远有多远。”
年轻人试着将纽扣一转,情人出现了,正向他递送秋波。他心里想要是现在就进行婚礼,那该多好啊!他又转了一下,眼前出现这样的场景: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情人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醉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双眸,又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俩该有多好。他又转动了一下纽扣,立刻夜阑人静……
他飞速地转动纽扣,他有了儿子,后来又有了孙子,转眼间已是儿孙满堂。然后儿孙们又四处为官,到处受人追捧。纽扣转到最后,年轻人已是老态龙钟,独卧病榻,几个不孝儿孙把家产挥霍一空,还狠心地把他扔到荒郊野外。又饿又累的老人仰面跌倒,被乌鸦老鼠咬成了一堆破烂。
年轻人看得头皮发麻,直冒冷汗,像泄了气的皮球。正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禅师收回了纽扣。于是,年轻人又回到了那棵枝繁叶茂的树下,继续等待着他那可爱的情人。
正如年轻人所看到的那样,在世俗的快乐中绝对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变得无常。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些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也要想这些不是永恒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意时不忘形、不贪恋,失败后也不灰心、不气馁。
心灵钥匙
世上没有永远的幸福,也没有永远的厄运;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活,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就是美丽的,生活的艺术就是学会在失去一切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容纳一切的本领。生活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它是祸福的容器,就看自己把它变成什么。
淡然看世界
俗话说:“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折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是没有藩篱的,无比宽广,任你驰骋。
有一个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你有什么可高兴的?”这个人说:“跟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又有人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呢?”“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这个人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而底层是这座楼里环境最差的,楼上总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乱七八糟的脏东西。可是,这个人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这时,又有人好奇地问:“你住在这样的房间里,也感到高兴吗?”“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好处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也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尤其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些花,种一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这个人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这个人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自己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又有人问:“你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他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举几个例子吧,每天上下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有人问道:“你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你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这个人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可见,具有包容心的人,心宽得能够容纳一切,自然能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是包容心的高层次境界,它不是消极的回避,也不是看破红尘,而是远离名利、远离喧嚣的一种坦然,一种从容。
心灵钥匙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切都应当以看淡看轻来化解。不要过分感叹失去,因为走过的路不能倒退;也不要过分庆幸获得,因为前面的路还要面对,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瞬间,并满怀热情地去面对下一个。惟有人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人情的执著和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才能感受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美妙意境。
换一个角度去看
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认识到“包容”的重要性,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为人处世,绝对不能犯偏执和狭隘的错误。有人问某人:“你对最近公布的这个法律草案有什么看法呢?”此人回答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那人追问道:“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我赞成我朋友的看法。”
乍看起来,此人似乎什么也没说,但实际上这就是心灵开放的一种表现,即承认和容纳相互对立的观点。我们要想更好地与人相处,并从这种相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就必须具有这种开放性,包容人们不同的观点。包容所需要的正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
某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他能谈谈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一处金矿,人们一窝蜂地跑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绕道走,就是费点儿时间。”有人说。
“干脆游过去。”
但是他却含笑不语,等人们议论声过后,他开口道:“为什么非得去淘金呢?为什么不去买条船搞营运呢?”
全场愕然。
他接着说:“在那样的情况下,你就是宰得人们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呀!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这就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的结果。就是因为眼界不宽,使得你不能包容那条河的存在,或者对那条河“恨之入骨”。为什么它会阻挡你的发财之路呢?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绝对不会想到买一条船搞营运的。
有一人家中失窃,损失惨重。朋友们写信安慰他,他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快乐。感谢上帝,因为:第一,窃贼偷去的只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他们只偷去我一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这种换一个角度去看不仅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智慧。人生就是这样,有许多事,仅仅换了一个角度去分析,你就能看到希望,收获快乐。
其实,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心灵钥匙
有时候,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只是我们的心总是陷入偏执和狭窄之中去了。
以包容心对待万事万物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一条毒蛇爬到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了,然而那个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询问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我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他的饭菜了。”
婆罗门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他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去是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凡人看来,故事中的父母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儿子死了都不在乎。然而,细细品味他们的话语,确实有一番道理。佛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了生脱死,用包容之心去看待世间一切。不过,佛陀除了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以外,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
表面上看来,明智和愚蠢,博大和浅薄,纯粹和芜杂,这些无疑都是截然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东西,但是,对于这些截然相反的东西却不可以用截然相反的心态去对待。若不然,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与人共事,都会陷入一种尴尬而且是负面影响的境地。聪明的人要做到宽容愚笨的人,博学的人要做到宽容浅薄的人,能做到精纯的人要宽容杂驳的人。让我们看看蔡元培的做法。
蔡元培到北京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北大师生列队欢迎,老师们都会向新来的校长鞠躬敬礼,在他们看来是很平常的事,也是对校长的一种尊敬,但是,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蔡元培也立即给大家鞠躬敬礼。蔡元培作为校长,对北大所有师生都一视同仁,从无贵贱尊卑之分。
当然,蔡元培真正对北大作的贡献就是他提倡“兼容并包”的为人和治学思想,这一思想源于蔡元培为人处世的包容性,他对北大当时的教师们,没有太大的要求,不管是辜鸿铭那样扎着辫子的老学究,还是西装革履留洋回来的有各种新思想、新认识的胡适,都一概聘用,对于当时来讲是不容易的。
正是因为蔡元培自身的包容性,才创建了北大新的学术思想,他对北大的贡献是巨大的。无独有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教授在悼念恩师启功先生的文章《启功先生的佛缘与境界》里讲了启功先生的二三事。
启功先生不打假。启先生到卖假字的地方去看,据说有位卖字的老太太说:“这老头儿好,不捣乱!”笔者曾就“不打假”的事问过先生,先生说:“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鄙事。像我年轻的时候,学写字、学画画儿,不过是想有点儿挣钱的本事,养活我的老母亲。这些人弄几张假字,卖几个钱,也是谋生。何苦跟他们过不去啊!”
启功手写的书稿让人借走了,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人,多年后又流回内地。启先生不但不生气,把它买下来,还打趣地题了诗。说到这件事,启先生淡然地说:“他那时需要钱。”
启先生一笔给人写字的酬劳钱,被一位朋友“中饱”了去。事发了,他说是给先生买书了,可书一本也未到先生手。别人很生气,先生只是呵呵一笑:“嗨!他这人没出息你又不是不知道。”与这位朋友,以后该怎样还怎样。
这才是慈悲,才是博爱和宽宏大度。以恬淡和包容的心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种境界。
心灵钥匙
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凡事都随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跟忧郁说再见
忧郁的人往往把自己关在内心的角落中,看不到天空中的云散日出,自然界的花开花落,只是自怨自怜地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中。
告别忧郁则要打开心灵的窗子,去聆听世间的乐曲,去体味生活的美丽。就像下面故事中的男孩一样。
谢辉可能患有青春期忧郁症,一点小小的失意都会在他心里激起伤感的波澜,追求完美的少年心性对于纷芸复杂的现实世界不免常常感到不如意的痛苦和失落的惆怅。他十分孤独,找不到知心朋友,对集体活动也不热心,既然无人理解他的忧伤,那他情愿顾影自怜独往独来。
课余时间,他总爱骑车到一所师范学校,学校一面临江,另三面都是大片大片的竹林。
长长的江堤绿草如茵,他或坐或卧,有时看看书,书无非是三毛、席慕容之类的带感伤色彩的书籍;有时看看水,水流无声,于是他感到空旷和忧伤。有一次他坐在一张石椅上,看池塘里零落的枯荷,忽然听到一阵琴声,往复缠绵,回肠九转。他起身寻去,只见几株夹竹桃边,有个女孩正在拉小提琴。女孩拉琴的姿态优美舒展,就像是美丽的彩蝶在花蕊上微微振翅。女孩沐浴着斜阳,她的长发泛着柔和淡黄的光泽,她的提琴也闪着光。女孩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目光幽远,仿佛在看着遥远的某个地方。那个地方一定非常美,要不然女孩的唇边为什么浮现淡淡的微笑?
那之后他每天傍晚都去那个地方听女孩拉琴。女孩长得很美,她的琴声也委婉动听,所以看她或者听她拉琴的人不少,可持之以恒的只有谢辉一个,他没有发现还有谁像他这样听女孩拉琴,听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也许女孩的心里并没有半点谢辉的印象,她是那么专注于她的琴,但他并不惆怅,他感受到了一种美,这本身已经非常幸福了。
六月过后,女孩不再来拉琴了,她毕业走了,是去当一名音乐教师了吧。
谢辉觉得自己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女孩的琴声里他告别了忧郁,感受到了大自然和人生的美,是女孩在琴声里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感染了他。
心灵钥匙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走出自我的角落,去体味世界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自然就告别了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