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500000002

第2章 做的东西可以不值钱,但是它必须“酷”(1)

人们常常认为,那些很难做出改变的人,是出于懒惰和抗拒心理。恰恰相反,心理学家却认为,这些人看上去懒散,是因为他们已经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他们在无休止的分析中耗尽力量,以至于无力向前。事实上,一个清晰的目标就足以解放他们,使他们步出困境。

目标要保有吸引自己向前的动能,就必须是我们真心感兴趣的,因为情感才是生活的动力之源,理智最终要听凭情感的驱使。目标的实现也自有技巧,长远的目标遥不可及,短期的目标才激励前行的脚步。

先做决定,并相信你能

北京时间2012年2月2日,Facabook正式提交首次公开招股的申请,计划融资50亿美元,这将创造互联网史上最大的融资纪录。全世界的聚光灯又一次倾注在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身上。

69亿美元的身价、1800亿美元的公司市值、8亿以上的用户,这些天文数字和他1984年出生的年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纵观人类历史,能够和他比肩的,唯有另外一位年纪轻轻就产生巨大影响的伟人--亚历山大。

这些成就固然会为扎克伯格赢得无数艳羡的目光,但是深深打动人们内心的,却是数字无法表述的传奇,这是关于梦想的传奇。诚如扎克伯格在融资书中所言,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实践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这不是心口不一的宣传,而是扎克伯格内心的真实写照,在Facebook的成长路上,扎克伯格始终恪守这一理念,并因此放弃了一个又一个挣钱的机会。但是,越是忠于理念、远离外界诱惑,命运反而越是垂青于这个年轻人,Facebook有如被附上了神的祝福,迅猛攀升,从哈佛寝室一路走上世界的最高舞台,直到今天走入你我的视野之中,让全世界共同见证这一奇迹:凭借看似简单的坚持,心中的一个梦想,化身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震惊世界的大公司。

注目于传奇的缔造者,我们没有看到乔布斯那样半人半魔半神的形象,却看到了一个样貌普通的邻家青年形象:深棕的卷发,浅蓝的眼睛,脚蹬露趾橡胶凉鞋,身套宽松T恤和牛仔裤。

巨大的反差再次挑战了人们的想象力,人们无法想象扎克伯格的成功是一种必然,他们宁愿把它简单地归结为“偶然”,归结为“运气”,一本名为《纯属巧合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业故事,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传说》的关于扎克伯格的传和一个以该传记为依据的电影《社交网络》将这种心态表露无疑。

传记也好,剧本也好,其实都是诞生于他人想象中的一些东西,在这些想象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态孤僻的天才,这位天才做事多出于阴暗目的,他勤奋编程,不过是为了发泄失恋的痛苦,为了泡妞、赚钱、获得派对邀请函。

传记取材于扎克伯格的对头爱德华多·萨瓦林(扎克伯格的哈佛同学),扎克伯格曾自己掏腰包买票,邀请公司里的人观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他无奈地说,“电影的细节考据做得挺棒,主角身上每件T恤都能在我自己的衣柜里找到,”但是除此以外,他和主角之间的共同点实在不多,“编剧觉得促使我创建Facebook的动力是一些明确的诱因,比如‘前女友’,或者进入某个哈佛高端秘密社团,但实际上,创建Facebook的唯一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件伟大并且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扎克说:“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去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现实生活中的扎克伯格,早在创立Facebook之前,就认识了女友普里西拉·陈,他们的感情至今已有8年。扎克伯格既没有遭受过锥心的失恋之痛,也不是性格孤僻的人。相反,他一生都处于充满温暖和被支持的社交环境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大学宿舍,或是在他自己的公司。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他人和扎克伯格的心理对比,传记和电影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疑,对成功的怀疑,对理想的怀疑,他们宁愿相信,扎克伯格成功纯粹是走了狗屎运,而他做事的动机是报复、嫉妒,而不是出于改变世界、助益他人的美好理想。

这种怀疑的心理,想必我们并不陌生,它像瘟疫一样埋伏在我们生活的各种角落,随时准备跳出来腐蚀你的壮志。如果你谈到实现理想,马上会有人笑话你,“放实际点吧”,如果你畅想伟业,一定会有人来提醒你,“别做白日梦了,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

是的,如果要和他们保持一致,你就得听从他们的劝诫,老老实实地蜷缩在那个叫做“现实”的与扎克伯格们暌隔的悲惨世界中。这种心理是一堵墙壁,永恒地挡在匍匐者和大写的人之间,挡在路人乙和扎克伯格之间,如果不祛除这堵墙壁,梦想于我们将永远定格为神话而非传奇。而你打开这本书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听一听神话故事。

心理学家早就对这种心理进行过细致深入的剖析,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命名为约拿情结。

约拿是圣经里的一个人物。身为虔诚的基督徒,他一直渴望为神效力。有一天,当神终于委派给他一个光荣使命,让他去赦免本该被摧毁的城市尼尼微时,约拿却不敢接受这个使命。他四处逃跑,逃避神,也逃避神的使命。神却没有放弃,他找寻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在神的教化下,约拿终于幡然悔悟,接受了自己的使命,去尼尼微传达神的旨意,使这个城市免于毁灭。

把逃避伟大的情结和约拿联系起来,源于马斯洛的一堂教学课。

在一次研究生课上,马斯洛问他的学生:“你们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个圣人?谁想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出乎他的意料,一向自信的学生都不敢回答,他们不是拘谨地笑着,就是红着脸、不安地蠕动。马斯洛继续追问,“你们正在悄悄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著作吗?”学生还是表现出很尴尬的样子,支支吾吾地不敢作答。

马斯洛认为,学生的这种表现就像约拿一样,是对成功的恐惧,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他遂用“约拿情结”来概括这种恐惧。

躲避自己的低谷,躲避自己的最低可能性,是人尽皆知的心态,但除此之外,人的内心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隐秘心态:躲避自己的高峰,躲避自己的最高可能性。这种心态发展到极致,就是一种自毁情结,一旦生活中出现荣誉、成功、幸福等美好事物的可能,人们的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我不配”这样的念头,以至与美好的事物擦身而过。

约拿情结不仅表现在逃避自己的伟大,还表现在拒绝接受别人的伟大,一旦别人表现出伟大或成功的地方,自己就会嫉妒,忍不住打击他人,如果别人倒霉,自己还会幸灾乐祸。

心理学家分析,约拿情结的产生,是因为在童年时期,由于自身条件局限等原因,我们曾接受过别人对我们做出的消极评价,如“你不行”、“你做不到”等等。这种评价伴随我们,并转而成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日后,即便自身条件完善,情况改善,我们依然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格,做不到,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严重偏差的自我评价。

自卑使我们不敢迈步,同样,惰性心理也胶着着我们的脚步。要抓住成功的机会,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既有状态,付出诸多努力,面对未知变化,很多人宁愿蜷缩在熟悉的习惯的环境中,也懒得做出点滴改变。

这就是约拿情结,只要不打破它给我们下的咒语,我们就永远无法迈出梦想之旅的第一步。

从来都没有“偶然”的成功,只有人们无法理解的成功。细细了解扎克伯格的创业经历,我们将会发现,成功需要诸多要素,这就是本书在后面将要逐步介绍的内容。但是,所有的因素都需要有一个前提--相信自己,摆脱约拿情结。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灵魂里潜藏着伟大的因子,你就无法将内心的力量唤醒,也无从迈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扎克伯格深谙这一点,事实上,这个看似普通的男孩子,与自己的伟大信念始终共生,并且从不忌讳表现出这一点。早在草创Facebook的时候,扎克伯格就对同伴们说:“让我们共同建立持久的文化价值,并且为了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

这句话很容易被当成大话招致别人的嘲笑,幸运的是,扎克伯格没有介意外界声音的腐蚀,他始终相信并履行自己的理念,并最终让人们看到了理念的伟大作用。

Facebook于扎克伯格,与其说是一个网站,一个企业,还不如说是履行这种理念的方式。Facebook坚持实名制,因为扎克伯格崇尚透明、信任、联系和分享。他认为,在一个透明度很高的世界,其组织会更好,也会更公平。过去,人们从来不指望商业公司能够善良,但是扎克伯格认为这种观念正在改变,因为公司置身于越来越透明的环境中,你如果不善良,就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

扎克伯格谈到,Facebook的出现,帮助人们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人们越是互相理解,就越是能够互相关心。这就是扎克伯格为接管这个世界所做的努力。

如果说当初还有人认为,扎克伯格的豪言壮语只是忽悠,如今,再也不会有人这样认为,Facebook正在从一个社交网站变成点燃新传播方式的革命性社区,并最终走向改变世界形态的伟大征途。

扎克伯格明白,信心是梦想火炬的点火器,所以,2011年6月,在门罗帕克社区学校的毕业典礼上,他的演讲主题就是“不要说‘你不行’”,他说,“要建立一个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和产品,许多时候只是决定,并相信你能。”

他知道,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相信自己”不啻于阿里巴巴的那句“芝麻开门”,装满宝藏的精神洞窟因此而打开,成就事业的征程由此被开启。

不要说“你不行”!

爱你所做的事,你就能穿越逆境

1984年,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州的多布斯菲利,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心理学家,扎克伯格有三个姐妹,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排行老二。父母懂得教育之道,以鼓励等正面手段呵护孩子的成长。

在温暖和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不会把精力用来防御伤害,而是尽情地敞开天心,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扎克伯格和他的姐妹就是这样,尤其是扎克伯格,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任何未解的事物,他都有一股子不弄清楚绝不罢休的劲头。他和姐妹们都喜欢向父母提问,姐妹们往往得到“是”或“不是”的答案就满意了,扎克伯格却走得更深,如果得到“不是”的答案,他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父母可别想敷衍他,他们必须打起精神,和他进行一场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辩。

这可真是把法庭搬到了家里,父母还因此预测扎克伯格长大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把陪审团说得心服口服。

不过,让扎克伯格感兴趣的不是论辩本身,论辩是他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编程也好,心理学也好,是他了解世界的另外一些方式。他的心对世界敞开,并且执意探究其运行规律,采取哪种形式倒是次要的。

谁年幼的时候,没有这份好奇和兴趣呢?哪怕是树底下的一群蚂蚁,也能吸引你兴致勃勃地盯上半天。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多人的心渐渐蒙上尘埃,对生活熟视无睹,唯有少数保持童真的心,继续向着新鲜世界敞开,发现了别人看不到的新的可能。

1984年,扎克伯格出生,1985年,随着微软视窗的使用,电脑走入个人生活。几乎和个人电脑同时出生的扎克伯格,自然而然地把他好奇的触觉,延伸到这一高新科技载体上。

10岁那年,扎克伯格得到了第一台电脑,12岁那年,他自学会了编程,他创立了一个家庭网络,取名叫扎克网。这是他早熟的编程生涯的开端。中学的时候,扎克伯格写过一个掷骰子的电脑游戏;高中的时候,他和同学合作开发过一个名叫Synapse的音乐推荐程序,这个程序引起了微软和美国在线的注意,他们要以100万美元买下该程序。继续开发这个程序,扎克伯格就不得不辍学,他选择了继续读书,也放弃了这100万美元。放弃100万美元,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更何况是一个高中生,但扎克伯格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却十分轻松。这样的选择在他的生命中还会一再出现,而扎克伯格的决定始终一致:只做正确的事情。

进入哈佛之后,扎克伯格选修了心理学专业,若要极大地满足对人对世界的好奇,心理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不过,他也没有放弃对编程的兴趣。他时不时地创建出一些在网上运行的小程序,就在Facebook诞生的那一年里,扎克伯格就做了12个小项目。

最伟大的创建总是诞生于兴趣之中,Facabook的创立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有一些词汇,因为被提起太多次,反而让人忽略了它的深层含义,兴趣就属于这样的一个词汇,来自心理学方面的解析,则可以把它的深层含义揭示出来。

人们通常把高成就和高天赋联系起来,但是心理学家却发现,和天赋相比,兴趣才是高成就真正的推动器。心流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曾对近百名高成就人士进行过研究,他发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与之相比,好多天赋非凡的人倒是没有做出什么成绩。“门萨协会”、“四S协会”里坐着的那些人全都是高智商精英,他们往往都是不适应环境的人,没有其他职业组织可以参加,智商测试的高分是他们唯一自负的资本。

对此,心理学家唐纳德·坎贝尔这样解释说:“许多有天赋的人找不到值得干的事情,我却觉得自己有幸对鸡零狗碎的小问题都感兴趣。”没错,天赋确实是一种恩赐的资源,但是除非你把它们利用起来,否则它们没有任何意义,而兴趣正是一种极好的利用天赋的方式。

如果把天赋比作散漫的光,拥有兴趣的人才能够把这光芒聚拢起来,如果把天赋比作流水,兴趣才可以充当沟壕,使这水汇聚成流。聚拢的光可以烛照黑夜,甚至可以如X光那样穿透重重障碍;聚拢的水会朝向一个目的地奔流,会转化为电能。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即使没有超人的天赋,只要他拥有兴趣,时长日久,他也能够做出惊人的成绩,精力唯有在聚焦之后,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

    名人传记丛书——伽利略——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生命的火花:“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

    《图说世界名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介绍了,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擅长塑造被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文学造诣仅次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计划以《人间喜剧》为题,撰写描绘和分析法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系列小说共137部。至其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主要分为三组:道德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每一组又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及乡村生活等场景。
热门推荐
  •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本书精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给学生做的思维游戏,挑战读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让读者和全世界聪明人一起思考,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激发无限的大脑潜能,掌握前卫的思考模式,赢得更多改变人生的机会。
  • 给女孩看的公主故事(下册)

    给女孩看的公主故事(下册)

    故事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也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本书是一本专为女孩量身打造的故事书,编者精挑细选了数十余个适合女孩阅读的、温馨动人的公主故事,在满足女孩那些美妙奇幻的公主情结之余,让女孩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让阅读与“悦读”在女孩的世界中共舞。
  • 安少宠甜妻

    安少宠甜妻

    有人说,所谓的一见钟情,只不过是见色起意。所谓的日久生情,只不过是权衡利弊。安景深说,一见钟情,终身钟情。陆宁儿想,日久生情,情深不悔。安景深,A市的商圈宠儿,家世,外貌,均是尊贵无比。陆宁儿,A大的有名校花,陆家的掌上明珠。只一眼,安景深就确定她就是自己想要的人,撒下网只等小鱼儿上钩。陆宁儿却想说就是这一眼,从此自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PS:这是一个很甜很暖的宠文,男女双洁一对一。
  • 踏梦朝歌

    踏梦朝歌

    世修臣,为朝歌,怨君不渡黄泉门;墨灵修,化隐弦,为伊消尽满园春
  • 十七史蒙求

    十七史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校草多半是傲娇

    校草多半是傲娇

    啊咧,自己在酒吧里算计的帅哥,竟然是所谓的未婚夫!此男不仅脾气臭,还看不起她!问题是,她居然要跟他同居,美其名曰培养感情——她扔下一张金卡:“一百万,你给我滚!”“一千万,你滚。”好啊,用钱砸不死你,就直接扑倒吧!“宝贝,我冷!”他玩味的目光锁住她。“是吗?”她坏坏一笑,将手中的贵妇猫丢到他怀里,“那这只喵星人给你,拿去暖被窝吧,想用多久就用多久!怎么样,我够体贴吧?”他调笑着一把将她捞过来,“不,我需要的是你。”【世界上最长情的等待,是你走了,我还在。】
  • 我的末世犬妖征途

    我的末世犬妖征途

    意外变成动漫《犬夜叉》里的大妖怪,犬大将·斗牙王。本以为自己已经无敌了,没想到地球突然降临末日变成了生化危机,然后生物纷纷出现进化。人类也觉醒了异能。
  • 千生轮回

    千生轮回

    这是属于中国的一千零一夜我将书写一千个故事每个故事可能不那么精彩,但是我一定会尽心的去打造每一个故事。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但是请您在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故事的时候,别急着下车,因为前方的某个车站上说不定你会遇见非常喜欢的故事。说不定,那个故事里,有你的影子...…
  • 巫庙

    巫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