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400000002

第2章 译者序(2)

“棕色语法”一词源自西班牙术语gramaticaparda,表示一种大自然母亲的智慧,一种极具野性的、幽暗的知识。在《棕色语法》(TawnyGrammar)一文中,斯奈德重新思考梭罗在其散文《书写荒野》(WritingtheWilderness)中所提出的“棕色语法”之观点,讨论了文化在口头和书面传递之间的联系,并从民族文化独特性的角度来阐述生物区域实践的思想。他认为,口头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是通过长者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的。尽管数世纪以来,“图书馆”和“大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库,但在这庞大而又古老的西方文化中,智慧的长者都是书本。

基于这样的认识,斯奈德对自然书写进行了思考,认为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各种标记,但这并非是一个集注本档案馆中的固定文本。过于注重书籍作用的范式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假定:

在书写的历史出现以前不存在很有价值的东西。书写体系的确被赋予了优势:那些能写作的人认为自己比不能写作的人要优越;那些信仰圣经的人认为自己比信仰本地宗教的人要高贵,因而他们无视本地亦有丰富的神话和宗教礼仪这一事实。因此,语法不仅属于语言,也属于文化、文明和大地本身;这样的语法就如同森林中长着苔藓的小溪,沙漠中散落的砾石。

在《优良、荒芜和神圣》(Good,Wild,Sacred)中,斯奈德认为,通过对荒野之地、优良之地、神圣之地这三类土地的研究,人们能洞悉乡村栖居、生计维持、荒野保护等问题。我们对“优良之地”的理解源于农业。在这里,“优良”(如优质土壤)狭义上是指一小部分优势品种的土地生产力,故与“荒野”相对,指可栽培植物。对于前农业时代的人们来说,他们认为荒野是神圣的,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某些树林曾被视为“圣地”。纵观世界,在沙漠、丛林和森林里生活的原住民正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无情入侵。于是,他们抵制企业和财团砍伐树木、勘探石油或开采铀矿的行为。这里不仅是他们的家园,而且其中有些地方是其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圣地。对于美国印第安人来说,土地的丧失意味着传统生活的消失以及文化源头的枯竭。对于隶属于古老文化的这一民族而言,他们所共享的这片领地一直孕育着神圣的生命和精灵。

散文《青山常运步》(BlueMountainsConstantlyWalking)是斯奈德对日本著名禅师道元的经典著作《山水经》进行的精辟诠释,其标题源自北宋沂州芙蓉道楷禅师一则公案中的箴言。我国南宋时期,道元曾在中国南部海岸陡峻叠嶂的山峰居住与修行,并在这片山水之中行走了数千里。道元禅师据此而作的《山水经》表现了有情与无情的一体无二,用桑田变沧海的事实来否定青山无情不动的看法。这本书的英译本对一些西方现代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奈德在其诗作《留在雨中:新诗1947—1986》(LeftOutintheRain:NewPoems1947—1986)中就把山与水之间的联系视为生物圈里生命的持续过程,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要在自然的不同方面创造联系,进行诸如大山像血管、身体像河流这样的类比,而是要认识到非整体的自然只是自然化的一种相互作用与相互转换过程。山与水的确互生共存、浑然一体。斯奈德在这篇散文中把对山朝拜的历史知识和个人经历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远西原始森林》(AncientForestsoftheFarWest)一文中,斯奈德回忆起自己早年的伐木经历,叙述美国林业管理的历史、分析西部古树所具有的神奇生态功能、强调伐木应采取的正确方式、对林区规划应具备的敏锐见解,以及对树木砍伐应持有的审慎态度。同时,他警醒人们:太平洋西北部的沿岸森林是现在温带地区仅存的森林,而地中海和东亚类似的森林早已灭绝。斯奈德批评美国政府和各个部门的一些政策与行为给幸存森林所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并指出森林砍伐给孟加拉国和泰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洪灾,造成了成千上万动植物的灭绝以及全球变暖等恶性后果。他告诫人们:不久之前,森林还是一个深不可测、阳光斑斓的世界,一个不会枯竭、永恒长存的源泉。而现在,森林正在消失,原住民日益减少,我们也全成了濒危的“乡巴佬”

(Yokel)。在斯奈德看来,世界上的树木待在森林里自由生长远比被人类恣意砍伐成木材更具实用价值。

《道之上,径之外》(OnthePath,OfftheTrail)一文主要涉及中日文化,尤其是禅宗思想,具体体现为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行”

与“道”。文中两个小标题“以行代寓”(WorkinPlaceofPlace)和“行之自由”(FreedomatWork)中的“行”并非指普通意义上的“工作”。它隶属于斯奈德的一个特殊术语“therealwork”,指在这个现实世界中人们所做的一切真实之事,既包含身体在客观世界中的“行”,又包含心灵在主观世界中的“行”。它既是“身”(body)、“行”

(practice)、“心”(mind)的高度浓缩,又是对大标题《道之上,径之外》的具体阐释。关于“道”,斯奈德认为,整个人类世界就是一个密织交错的道之网。“道路”意为有迹可循,引领你去某地的“线路”。在中国,自然和实践过程是用“道”或“路”的词语来描述的。

汉字“道”本身就意指“路、径或引领/遵循”。就哲学层面而言,“道”

指的是真理的本质和方式。斯奈德强调禅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求真理、超越自我的途径。但是,修炼、训练以及奉献不应局限于寺院或禅修,因为有些真知灼见也源于非寺院的经历,如可从工作、家庭、爱情和失败中获得。我们不应忽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所存在的生态上的及经济上的关联。诚如道远禅师指出:“行即道”。登山运动员攀登顶峰的目的在于一睹壮美之景,享受合作之趣,体验爬涉之苦。

然而,“道”引你至山顶,让你亲临未知,邂逅惊异。真正的快乐源自不遵循常人所走之路。

《和熊结婚的女人》(TheWomanWhoMarriedaBear)一文是斯奈德根据美洲土著人中盛传的关于人与其他动物交配的神话而撰写的故事。这个故事大约有十一种版本。斯奈德在故事中不但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述了人与熊的婚姻神话,而且以现实的笔触告诫人们应正确认识熊的生活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此外,斯奈德还回叙了他在一九七七年亲眼目睹美洲熊在林中跳舞的场景,揭示了神话可以影响现实生活,有助于人与动物间友好桥梁的构建。通过《和熊结婚的女人》中人与动物的彻底融合,斯奈德的作品展示了传统与创新、神话与现实的交合。在斯奈德眼中,若想保护荒野和保持野性,就应力图消除人与自然环境及野生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融合。

在《生存和圣餐》(SurvivalandSacrament)中,斯奈德指出,现实中每一物种都如朝圣者一般,历经了四十亿光年的进化。因而,任一物种的灭绝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漫漫长路,有如此之多的动物曾伴我们同行,其生命的终结自然给我们留下无限的伤痛。斯奈德指出,人们只了解自己所认知的事物。在他看来,认知分两种:一种是主体置身于真实情境之中,对一切都熟知的状态;另一种则源于主体对荒野的追寻,一个人背井离乡,走进一片危机四伏、野兽成群、充满敌意的异族的原始荒野里去探寻;然而,正是荒野给了人们自由、扩展和释放的天地。从精神层面上来看,荒野要求个人拥抱他者,如同拥抱自己、跨过界线。这不是简单的与他者“融为一体”,而是在内心深处,精致微妙地坚持事物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人类自古以来就是通过剥夺其他动物的生命而得以生存的,但原始人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伤害”戒律。他们懂得,剥夺其他生命必须心存感激、真诚关爱。任何人都可根据他们自己的传统方式进行感恩,并赋予其真正的含义,甚至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感恩方式。

斯奈德感兴趣的是那种认为文化本身具有野性元素的看法。他认为佛教的教义主要关乎修行,而修行意味着进行深思熟虑、持之以恒、自觉主动的努力,更好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现实世界的运行方式。“世界”除了人类很少的一点干涉外,本质上还是一个野性的荒野。正是我们生命中天性(野性)的一面支配着我们的呼吸与消化,所以当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时,便会发现原来它也是深邃智慧的来源。

荒野常被“文明”的思想家视为野蛮和混乱而加以排斥,可实际上荒野既合乎规则又随性自在,呈现出十分真实的面目。荒野作为文明不曾涉足之地,濒临灭绝的物种能在此寻获栖息之所,心神疲惫的现代人能在此追寻自然与精神的家园。荒野有种神圣的价值,能在人与自然之间建构一种新颖、本真的对话,使人类对天然淳朴怀有敬畏谦逊之心。

《禅定荒野》是我们合作翻译的成果:“前言”、《自由法则》、《棕色语法》、《青山常运步》、《远西原始森林》、《和熊结婚的女人》、“致谢”均由陈登翻译;而《地方、区域和公用地》、《优良、荒芜和神圣》、《道之上,径之外》、《生存和圣餐》则由谭琼琳翻译。另外,各篇的注释、查证和统稿由谭琼琳负责。翻译此书时,我们两人分工协作,做到相互审阅、共同协商、互为修改,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和传达原意,且力求译作在行文风格上大体一致。译文几易其稿,字斟句酌,尽管如此,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衷心希望此书的读者能提出宝贵的批评与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完善。

最真挚地感谢斯奈德本人在过去十年里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我们二○○九年回国后每年仍不断收到他本人从美国邮寄来的亲笔签名的著作和相关评论的文章。同时,感谢国际知名学者墨菲(PatrickD.Murphy)教授的关心和解惑。此外,我们还特别感谢几位研究生帮助校对译稿并参与讨论,他们是仇艳、谢之昀、廖中慧、张子茉、张新宇、邓瑛瑛、廖志华、孙彦娜、毛琴、周宁。为了确保译文质量,周丹编辑和黄越编辑对照原文认真细致地进行校核,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他们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让我们肃然起敬,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陈登、谭琼琳

二○一三年三月于长沙岳麓山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研究李渔30余年,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
  • 记忆的颜色

    记忆的颜色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和作家,彭小莲长期关注老一代学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际,并不断间断地为他们撰写文章、拍摄映像、进行专访,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友和同道。这既源自于彭小莲个人的家庭影响,也是她在多年留学、导演生涯后的选择与志趣。本书以非虚构的方式,分别以赵丹与黄宗英、贾植芳、家族亲人和上海街头按摩店老板四组人物,撰写了关于“记忆”的长文,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更有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具体入微的言谈、选择、爱恨,整体上构成了一副关于记忆的长卷:既是彭小莲个人的,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份记忆。
  • 扑朔如雪的翅膀

    扑朔如雪的翅膀

    《扑朔如雪的翅膀》收录了王小妮从1985-2012年近30年的诗歌精选。她的诗歌审慎、隐秘,关注细节,反转内心,这不仅仅是一本诗歌精选集,更是诗人半生为人,注目世界、注目这个时代的方式。
热门推荐
  •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内心修炼气质女人

    内心修炼气质女人

    英国作家毛姆说:“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些不懂得如何使自己看起来美丽的女人。”现代女性早已抛弃了旧观念,学会了在忙碌与优雅中积极地生活。女人的真正魅力不是时髦,而是内在修养。通过修养打造一个气质不凡的自我,通过读书学习培养一种远离庸俗的品位,因为气质修养才是女人永恒的化妆品。内涵是现代女性最应该具有的品质。在如今这个高科技时代,美容健身和着装打扮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外表美丽已不再是梦想。现代社会中,人们欣赏女人的角度也已经从外表的美丽转向知性美和内在美。这告诉女性:想拥有丰富的内涵就必须读书学习,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实起来。
  • 梦境

    梦境

    一个多小时后,麦子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这个电话的区号已经显示不是0571了,是0575。也就是说这个电话已经不是杭州的了。但电话里的声音很熟悉,麦子能想起那张黑黑的爬满蚯蚓的脸,能想起这个人佝偻着身子的模样,能想起他的女人说话不多却声音嘶哑。麦子说,怎么了?麦子没有说后半句,麦子知道这个男人肯定很难过,她的下半句本来想说,你是不是反悔了。电话里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爬过来,从另一个城市爬到杭州,佝偻着身子沉重地爬到麦子的耳朵里,麦子,你给我们的钱我塞到你楼下的306信箱里了。只有一个多钟头的时间,相信不会有邮递员会去打开过,你去取了,赶紧收起来。我们从没想过要拿你的钱,你能给我们最后跟萝卜丝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已经很让我们知足了。
  • 金牌捉妖师

    金牌捉妖师

    渝城一中,晴空万里。唐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全神贯注地玩着狼人杀,今天她已经连输了七把,……
  • 绾青颜

    绾青颜

    红梅树下红梅果,倩影佳人勾魂来。第一次交锋:红梅树下,两厢而立她戏耍了他,从他的包围中逃出。我欲踏马而来,执一柄赤剑,斩断你我缠丝相绕第二次交锋:月光如冷,持剑相杀她伤了他,夺了他的物古老的传说,相传的密语,神秘的黑佩玉,隔绝此中万千。第三次交锋:他掳了她,她掳了他的心
  • 戎幕闲谈

    戎幕闲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全传:李鸿章回忆录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李鸿章全传》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
  • 帝神通鉴

    帝神通鉴

    [个人版]一杯清酒酬鬼神,半两赤心敬天地。蓬莱无情我无意,余生猖狂笑诸佛。入道途,炼道心,执道印,号令诸天,纵横三千世界,这长生之路,孤先走一步![群像版]旧神纪元的海世图九榜笼罩寰宇,众生莫不在其中,在这个诸道兴起.天才井喷的时代,谁能破榜而出,成就不朽圣威!慢热.无CP,正版企鹅道友群,满一千粉丝值可入:七二八五六六六零七。
  • 武道魔尊

    武道魔尊

    柳昊重生于元武大陆,觉醒神阶武魂,却被人误以为是低阶武魂,父母担心,族中长老失望,更是被人轻视,百般刁难。可柳昊的修为却在暗地里连连晋升,最终一雪前耻,走向巅峰。
  • 养脾食谱

    养脾食谱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