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0500000002

第2章 给生命加点盐(2)

一天,孔子问子路:“你为什么过一段时候就请假回家?”子路见先生问起这事,忙向前行礼回答:“先生不知,学生的二老最喜陬邑的白米饭,学生过一段时间就得去陬邑背米,孝敬双亲。”

孔子听了,深为感动,并夸赞他说:“子路真是个大孝子啊!”

子路常对人说,背着沉重包袱走远路的人,休息时从不选择地点,因为太累呀!双亲年迈家里又很穷的人,找工作会不管挣钱多少,因为急需钱花啊!

二位老人去世以后,子路去了南方到了楚国,受到楚国重用,曾高贵一时。跟随他的车子达到一百多辆,积攒的谷子有几十万担,坐车铺的垫子,一层接一层,吃饭的时候,摆着多少个鼎看着吃。

穷贱之时,子路孝顺双亲尽心尽力,富贵之日,子路更时刻怀念双亲。他说,我真愿意回到同父母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刻,可是不能再得到了。“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弗及”,二位老人寿数有限,孝子想要孝敬老人,可是二位老人不能等啊。就像草木想着不凋谢,可是霜露不允许啊。我没能及时孝敬老人,时机一过,后悔也没有用了。

贫亦孝,富亦孝。子路孝顺父母的深切情感,打动了多少孝子的心啊!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乐正子春闭门思过

乐(yuè)正子春,春秋时代鲁国人,曾参的学生。

一天,他从高台阶上走下来,刚好有一群大雁从头上飞过,望着远去的大雁,乐正子春陷入了对人生的沉思之中,忘了自己正在下着台阶,一下子踩空了,跌倒了,崴(wɑi)了脚脖子,疼得直叫。

家人闻声跑来,将他扶起,搀到屋里,让他倒在床上,便跑去请医生。看着乐正子春满是冷汗的面孔,母亲心疼得直掉泪,埋怨儿子毛手毛脚,不知爱惜自己,这么大了还让父母操心。儿子崴脚,母亲流泪,真是十指牵心啊!乐正子春好后悔,为什么自己思想溜了号,崴了脚,让父母跟着操心。

经医生的推拿,又吃了两副药,脚很快就好了。人们奇怪的是乐正子春还是不出门,而且见了家人脸上还现出惭愧的脸色。一问才知道,他是在闭门思过呀。他说:“我听老师讲过,当子女的应当爱惜自己的身体,父母生下完完全全的身体,就应完完全全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才能说是孝敬父母,不该无缘无故地毁伤自己的身体。这是孝敬父母的起码要求啊。我想,凡是能够做到恭敬谨慎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使自己的身体无故受到损伤。我没做到处处事事恭敬谨慎,走路还把脚崴了,辜负了老师的教导,也忘记了对父母的孝敬啊!”

乐正子春走路不小心崴了脚,竟一连几个月没有出门,在家闭门思过,悔恨自己没做到处处事事恭敬谨慎,忘了孝敬父母。人们听说了都很感动。他的老师曾子知道了这件事也赞扬他能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孝敬父母,处处恭敬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修养自己。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卞庄子采蜜伺母

卞庄子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卞邑,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壮士,而且还是一位德行很高的人。

没有出外做官的时候,卞庄子家住在卞桥东北十几里的蜂王山下。蜂王山上有一窝非常大的蜂群,它们经常成群地到窝外袭击人畜,人们惧怕蜂蜇,都不敢上山打柴、打猎。

一次,卞庄子的母亲得了重病,疾病折磨得老人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母亲得病后,急坏了卞庄子,他天天伺候母亲,在病榻前喂水喂药,端屎端尿,从不厌烦。还想尽一切办法为母亲做好吃的。老人在卞庄子的精心照料下,病减轻了许多。

一天,卞庄子到母亲床前问安:“母亲,今天您想吃点什么?”“娘的嘴总是觉得苦,想吃点甜的!”母亲有气无力地说。卞庄子为难了:“方圆数里,只有蜂王山蜂巢里的蜜是甜的,别的食物都不甜,怎么办呢?”

“既是这样,我儿就不必发愁了!”母亲躺在床上安慰儿子说:“我只不过说说而已,其实不吃也行。”

卞庄子立即从母亲床前站起来说:“娘,您放心,孩儿一定给您割来蜂王山的蜂蜜,让您老人家吃到!”说罢,扭头就走了。

“不!孩子,你不能去!”母亲从床上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来制止儿子。“我听说,蜂王山的蜂可毒啦,你要被蜇坏的!”

卞庄子安慰说:“母亲放心,孩儿晓得,我一定要弄来蜂蜜!”说完,就背上筐子,拿起柴刀,不顾一切地向蜂王山冲去,荆条划破了他的手指和衣衫,他全然不顾。进了蜂王山,一个硕大的蜂巢附在山石上,群蜂铺天盖地向卞庄子袭来。卞庄子扑通跪倒在山坡上:“尊敬的蜂王啊!请可怜可怜我病重的母亲吧!她想吃点蜂蜜!”

群蜂像是听懂了卞庄子的话似的,向四面八方飞散而去。卞庄子连连道谢:“谢蜂王殿下赏蜜!”他从腰间拿出柴刀,从巨大的蜂房里割了一块蜜,然后离开了蜂巢。

卞庄子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母亲正惦记着儿子的安危,没想到他平安回来了。

卞庄子一进门就说:“妈!我去了蜂王山,向蜂王为您讨了蜜,您快吃一点吧!”他用汤匙为母亲舀了一勺蜜,送到母亲嘴里,母亲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蜂蜜滋补了母亲的身体,母亲的病渐渐好了。

卞庄子不顾危险为母亲割蜜的故事在泗水卞桥一带流传下来,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孟子提倡孝悌

孟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思想家。受业于子思。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孔孟学派,代表孔门正统学术思想。

孟轲提倡孝悌。

在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孟子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孝悌和修养的关系问题,爱提问题的公孙丑首先提问:“老师,您为什么那么重视孝悌呢?”

孟子解答:“因为要实行尧舜的仁政,必须立足于孝悌。”

公孙丑接着问:“那么,什么是孝悌呢?”

孟子解释说:“孝顺父母为孝,尊敬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只要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的兄长,天下就可以太平。”

孟子谴责不孝顺父母的人,他认为不孝有五项内容。

学生公孙丑问他有哪五项内容时,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的事情有五件: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喝酒,不管父母生活,二不孝;好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管父母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因此受耻辱,四不孝;逞勇敢,好斗殴,危及父母,五不孝。”

孟子还认为,父母死后,应当厚葬久丧。孟子老母死了,孟子给以隆重的送葬,棺和椁,都选用上等的木料,还专门派学生监督工匠制造棺椁。事后,他的学生也觉得选用的棺木太好了,便带着疑问对孟子说:“前几天,大家都很悲伤、忙碌,我不敢向您请教,所以今天才提出来。您看,用的棺木是不是太好了呢?”

孟子解释说:“对于棺椁的尺寸,上古时没有一定的规定;到了中古,才规定棺厚七寸,椁要与棺相称。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都这样做了,才算尽了孝子之心。古人都这样做了,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我给你们讲孝悌时,不止一次地对你们说过:在任何情况下,可不应当在父母身上省钱啊!”

公元前325年,滕国的国君滕定公死了,太子(即滕文公)派然友去请教孟子怎样办丧事。孟子主张厚葬久丧。他对然友说:“父母的丧事,尽心竭力去办就是了。曾子说过,当父母在世时,应按照礼节去奉侍;他们去世了,应按照礼节去埋葬和祭祀,这就是尽孝。诸侯的丧礼,我虽然不曾学习过,但也听说过,就是实行三年的丧礼。从国王一直到老百姓,三年中,都要坚持穿孝服,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办的。”

然友回到滕国,把孟子的话向太子汇报了,太子觉得孟子说的有道理,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是,命令下达后,滕国的父老和官吏都不愿意,有人说:“三年丧礼,连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国君都没有实行过,我们何必去实行呢?”

又有人说:“这样做,耗费太大了。”

当时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太子也觉得难办,又把然友找来,对他说:“我过去不曾搞过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今天,我要实行三年之丧,百姓和官吏都不同意,恐怕这一丧礼我难以实行,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夫子吧!”

然友受太子的委托,又匆忙坐上马车去请教孟子。孟子听了然友介绍后,严肃地说:“唉,这么一件事,太子何必老问别人呢?孔子说过:‘国君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交给相国,在孝子之位痛哭就是了。这样,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的,因为太子亲身带头的缘故啊!’国君的作风好比风,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自然向哪边倒。这件事,太子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太子听了然友的汇报后,坚定地说:“对,这应当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丧棚里住了五个月,不曾亲自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这样一来,官吏们和同宗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

五个月过去了,到举行殡葬的那天,各国都派使者来吊丧,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礼,太子面容悲哀,哭泣哀痛,参加吊丧的人也都哀之。

后来孟子宣扬的厚葬久丧,已没有人尊奉了,但他提倡的尊敬父母兄长,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已成为美好道德风尚。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缇萦上书救父

缇(tí)萦是汉文帝时太仓长淳于意的小女儿。他父亲淳于意,是个精通医道的有名医生。后来他回家专门行医后,治好了不少疑难病,有钱没钱,他都给细心地瞧脉看病,因此,远近患者,应接不暇。

一天,淳于意要出门办点急事,就在大门外贴了一个告示:“这两天有事出门,暂不看病,请谅。”不巧有个地方上的大官得了个急病,老远的慕名而来,竟不在家,便立即派人去找,差人刚走不久,那官人就在淳于意的大门外病死了。这可吓坏了那官人的几个手下人,为了推卸责任,他们竟编了一个故事,回禀说:“看错了脉,耽误了病,不然不会死的。”这可气坏了病人的家属,他们仗着官势,也不问个青红皂白,第二天便领着县里的公差登门抓人。

淳于意到家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妻室,就被公差抓走了。公堂上不容申辩,硬说他行医害人。判为“刖刑”(古时肉刑的一种,割去脚)。

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长,是朝廷命官,判罪需有皇帝的批准,才能最后定罪行刑。这样就得把淳于意押解到京师去。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名叫缇萦。别看她年纪小,又是个女儿身,可从小就与众姐妹不同,特别刚烈,又有心计。她想,这不是以势压人,颠倒黑白吗?病人来看病时父亲不在家,有墙上的告示为证,怎么谈得上行医害人呢?我要到京师去说个明白。她把自己的想法和众姐妹说了一遍。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可想到小缇萦的倔强,谁也没出面阻拦,大家只是说了些一路上要十分小心的话。

父亲被押解进京那天,小缇萦早早地便起床了,洗了把脸,找齐了必备的用品,打了个小包,辞别了众姐妹便上路了。

在一个十字路口,她等待着父亲。终于看到父亲了,几天不见,父亲苍老多了,又戴着刑具,小缇萦心疼地哭了起来,一下子扑在父亲身上,抽泣着说:“我护送您上京去,路上我一定照顾好您!”父亲愣住了,忙说:“你还小呢,又是个女儿家,怎能受得了路途的艰苦呢?”小缇萦坚持要去,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是要去替父亲申冤。”说完便径直朝前走去。

解差们明明知道淳于意是冤屈的,本来就抱有同情,小缇萦的孝心和勇气更使解差感动,一路上没有为难他们。小缇萦又聪明机警,一路上照顾父亲确实是很周到,父亲少遭了不少的罪。

到京后,小缇萦就给皇帝写了信,诉说父亲的冤屈,要求免除父亲的“刖刑”。信中说:“我父亲为官清廉,行医有术,现被人诬告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残废,有罪,则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无罪,则无法弥补了。我甘心情愿卖身为奴,替父亲赎罪。请皇帝明察。”

汉文帝见缇萦人不大,对父亲的孝心却不小,说的道理也挺深刻,一时动心,就赦免了淳于意,让他领着小缇萦回家了。

后来,汉文帝也发现使用“刖刑”的坏处,常常冤枉好人,而无法纠正,就下令废除了“刖刑。”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薛包对继母的孝行

薛包,字孟尝,汉安帝时汝南人。

他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对人厚道,懂得礼貌。母亲常年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薛包求医煎药,端水送茶,问冷问热,伺候得非常周到。于是他孝敬老人的名声,便传遍了乡里。

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房妻子。为了讨个好名声,继母对薛包大面上总还过得去。但时间一长,就容不得了,开始在父亲面前说薛包的坏话。天长日久,父亲信以为真,就叫薛包出去自己过。薛包不忍抛下父母自己另过,就日夜哭泣。这下可惹恼了父亲,竟用棍杖把薛包赶了出去。

薛包无奈,只好在院外搭个棚子,晚上睡在那里,早晨起来还是回到家里,洒扫庭院。父亲还是逼他走,他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在庄外搭个小棚,住在那里,早晚还是回家来洒扫院子,干些伺候父母的零活。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飞扬,一年多来从不间断。薛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亲和继母,又准许薛包搬回家住了。

薛包回家住之后,更加孝敬继母,关心体贴,竭尽孝心。在继母病重时,他问病求医,煎药送水,时刻不离。白天,渴不思饮,夜晚,衣不解带。直到继母去世,从无倦怠之意。

父母双双过世之后,继母生的弟弟要求分家。薛包一再劝阻,仍是无效,便主动把好的房屋、田地、器物、能干的佣人,留给了弟弟,自己把老得不能干活或无家可归的佣人领去,他说:“这些老人和我同事多年了,你不能使用他们啊,跟我去吧。”田地,他拣荒芜贫瘠无法耕种的要,房屋,他拣破旧要倒坍的要,他说:“这是我年轻时所经营的,我很留恋这些土地和房屋啊!”器具物品,他捡破烂的要,他说:“这些器具物品是我平素吃穿用的东西,适合我的身体和口胃啊!”

弟弟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不久,就把分得的家产全卖光了。薛包就经常周济他,不袖手旁观,也不埋怨挖苦。乡里人有的说:“你弟弟游手好闲,对你又不好,也不是一母所生,有钱也不能给他呀!”薛包笑着回答说:“兄弟团结友爱,也好让九泉之下的老人放心哪,这也是尽孝心呀。”

汉建光年间,薛包的孝行,传到了京城,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公车特召他当侍中官。

父母者,人之本也。

孔奋孝母

孔奋,汉代扶风(陕西凤翔)人。他从小就懂得事理,听从父母的教导,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从不惹父母生气,不叫父母为自己操心。少年时就以孝敬父母闻名州里。

父亲去世之后,他为了减轻母亲的思念、悲痛和孤独感,侍奉母亲更加周到,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更加谨慎,以免母亲为自己操心,或觉得生活不便。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屋里去请安,问寒问暖,问睡问食。直到母亲说:“忙去吧!”才肯离去。之后,他便和妻子一起安排好母亲一天的饮食。总不忘嘱咐妻子一定要把饭菜做好,香甜可口,好好让母亲吃得高兴。每天晚饭后,不论忙或闲,都要到母亲房里去坐坐,谈谈家务,说说见闻,为母亲解闷,听母亲教导,了解母亲起居和身体情况。邻里们常在孔母面前夸孔奋孝顺,孔母听在耳里,乐在心里。孔奋对母亲的孝心在当地影响很大,他在当地的名望越来越高。

同类推荐
  •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

    《感恩、敬业、执行》:提升职业精神的工作哲学,通向职场成功的行动指南,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执行是成败的关键,学会感恩,懂得敬业,完美执行,你的生活将大放异彩。
  • 中华励志故事

    中华励志故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日事日清工作法2.0

    日事日清工作法2.0

    今天,你日事日清了吗?日事日清代表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效执行、完美复命;日事日清代表的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智慧做事;日事日清强调的是完美的工作结果,贡献结果、创造佳绩。
  •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本书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说解深刻隽永的道理,涉及了职场、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待人接物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进退取舍的依据,令人醍醐灌顶,回昧绵长,恍然大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运作起来才能变成财富……这里有生存的技巧,也有生活的方式,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智慧。
  •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书)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书)

    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狼道,实际上就是今天的优秀者、成功者可贵的人道,是那些敢于向命运挑战,永不服输,安身立命者不可或缺的人道,也是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人道!没有其他动物能像狼一样让人敬佩,值得学习。狼性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博和竞争精神。本书从多方面对狼道、人道进行诠释,既是一本个人生存的智慧之书,又是一本关于团队管理之书,更是一本企业发展应奉行的准则之书,你可以从其中找到你最需要的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r. Bonaparte of Corsica

    Mr. Bonaparte of Cors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品女仵作

    一品女仵作

    身为女仵作,许楚为了家计只能验尸破案。直到有一天,她扑到了大周朝三法司跟内廷的头,且看女仵作如何携手位高权重的王爷,以女子之身解开一宗宗迷雾重重的悬案。钱家少夫人暴毙案,隐藏二十年之久的李代桃僵案,芙蓉巷美人骨案,大周边疆大吏失踪案,甚至涉及朝堂的铸假案,还有内廷之中宝库消失案......纷繁复杂之中抽丝拨茧,看诡异人心,离奇真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抵制日货,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
  • 呆萌世子妃:竹马夫君咬一口

    呆萌世子妃:竹马夫君咬一口

    本文一对一。甜宠文。他是天朝贵胄,生来便尊贵无比。她是江湖侠女,从小就受尽宠溺。初逢时,他狼狈不堪,她笑如暖阳。他为她一笑倾心,从此明白何为相思入骨。她对他容貌深刻,如此便知何为郎艳独绝。旁人眼里的她,骄纵却不跋扈,纯粹却不单纯,成熟却不老成,活脱脱一个祸水红颜。而在他眼里,她撒泼耍赖信手拈来,调皮的叫他头疼……这是一个调皮小青梅和腹黑小竹马的互宠日常,且看他们如何玩转江湖与庙堂!
  • 小姐的前世今生

    小姐的前世今生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他和她更是千年的纠缠吧。一朝重生,天下风云突变。
  • 快穿女配之男神你挡道了

    快穿女配之男神你挡道了

    沐辞有些崩溃的看着面前长相帅气的男人,尴尬的开口:“boss,你挡道了!”男人邪肆的笑着说:“就是在堵你!”1v1宠文,男神稍微变态,女主强大逗比
  •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本书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了九对优秀教师父母成功育儿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
  • The Trail of the White Mule

    The Trail of the White Mu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妃的淡定生活

    王妃的淡定生活

    穿越后要淡定,可是,眼前这位美人吸引力太大了,她没抵抗力怎么办?她被一捆报纸砸中脑袋掉入架空的夏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民”意嫁进王府当王妃,有吃有穿有住,唱唱歌、搓搓麻将安分守己日子过的潇洒惬意。一场血染的婚礼,她莫名其妙的跌入别人的圈套。一段当年的往事,毁灭了多少人的幸福和快乐。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他最悲痛的过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想找回最纯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