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000000002

第2章

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今天常用来比喻敌我双方,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作为典故,它最早的出处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所着的《九歌》。他在《楚辞·九歌·国殇》中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时,就使用了“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诗句。汉朝的司马迁是最早把“短兵接”作为成语来运用的。

作为成语,它最早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说的是,秦末楚汉相争的初期,汉王刘邦乘楚王项羽大军在山东一带作战的有利时机,亲率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项羽见自己的后方告急,立即领精兵三万从山东挥师南下,迅速包围了彭城,打得刘邦措手不及。汉军仓促迎战,被驱入谷水、泗水,死伤二十余万人。项羽的部将丁公率军穷追不舍,他是项羽手下猛将季布的舅舅,是一个很有心计,也很会带兵打仗的将军。追到彭城以西,穷途末路的刘邦不得不回头迎战,两军在战场上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古代作战使用的兵器,弓箭称为“长兵”,刀剑称为“短兵”。近身作战,弓箭无法展开,必须使用短兵器,所以叫做“短兵相接”。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双方自然是奋力搏击。汉军人少,又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形势非常危急。刘邦自知很难脱身,便勒马回头对追上来的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便卖了个情面,引兵退去。刘邦这才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带着仅存的数十名残兵败将,脱身而去。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短兵相接”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刘邦、季布和丁公的结局。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曾多次与刘邦交战,让刘邦颇为忿恨的季布先是被通缉,刘邦为其人头悬赏千金;后来,刘邦听取了谋士建议,为收买人心,赦免了季布,还拜他为中郎将。而丁公呢?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后,他自恃救过刘邦一命,主动前来投靠。没想到刘邦不仅不感激他,反而说:“你作为项羽的部属,是不忠的。使项羽最终丢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随后,刘邦下令将丁公推出斩首,告示三军,做人做事不要学丁公!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列传》。原文的意思是: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包裹尸首,还葬故乡。

马援是后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他生在前汉末年,12岁时父母双亡。哥哥马况让他学诗,学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起色,马援便要求到边疆去放马。哥哥怕弟弟灰心,就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你的才能很大,可能成熟得晚些。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大器晚成”。

马援果然应验了哥哥的话——“大器晚成”。王莽末年,他被任命为新城大尹,就是汉中的太守。王莽败后,隗嚣拜他为绥德将军,后来,马援与隗嚣反目成仇。刘秀大军西征时,马援受到重用。刘秀让马援与群臣共商讨伐隗嚣之计。马援顺手将一袋米倒在席上,按地形堆成山川河谷,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沙盘模型。当时,刘秀高兴地大叫,敌军全在我眼中了!随后,刘秀大军便进占第一(今宁夏固原县),隗嚣军大败。建武九年,马援被拜为太中大夫,建武十一年拜为陇西太守,是刘秀帐下有名的常胜将军。

光武帝刘秀基本统一中国后,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极力避免战争。

建武二十年,马援班师回京后,刘秀赏赐给他一辆兵车,职务仅安排在九卿之后,封为新息侯。许多朋友都前来祝贺,其中有一个人叫孟冀,他跟马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言谈中不免有些溢美之词。谁知马援却说:“男子汉就是应该在战场上逞雄,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醉卧床上,缠绵于儿女之情!”言辞之间表明了自己立志战死疆场的雄心壮志。孟冀敬佩地连连称道,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男子汉就应当如此!”

虽然马援在花甲之年请战出征,为国尽忠,最后病逝军中,但他的“马革裹尸”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传颂,在历朝历代的将士中影响深远。

毛主席也曾在大悲大痛的时候,引用过这个典故。抗美援朝期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光荣牺牲,***希望能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毛岸英烈士的遗体是留在朝鲜还是运回国内,当时毛主席没有立即答复,等到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主席的桌子上有两句诗,写的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席的批示就在诗中。毛岸英烈士被安葬在了朝鲜的国土上。

兵不厌诈

此典出自《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后汉书·虞诩传》中的这段文字,就是“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用兵打仗,要尽可能地多采用一些迷惑敌人的办法。不过,关于这个成语的最早文字记载,还有一处是在《韩非子·难一》中:

战阵之间在,不厌诈伪。

这两处的文字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兵不厌诈”。

东汉安帝年间,由于天灾不断,兵火连年,加上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内忧外患迭起,各地农民起义不时发生,少数民族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始颓败的后汉王朝。永初四年,活跃在青海一带的一支羌族反叛,切断了陇道,割断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当时临朝听政的是邓太后,她使用了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策略,但未能奏效;几次征讨又都不胜而还,益州、汉中太守先后被羌族所杀。不久,这支羌族部队又进攻武都,邓太后得到这个消息后,想到了当时担任朝歌长的虞诩。邓太后召虞诩进宫,改任他去当武都太守,即日从洛阳到武都赴任。

羌军得到虞诩就任武都太守的消息后,便派一支精兵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面),羌人准备在半路上拦截。虞诩当时只带了几千人马,见羌军是有备而来,当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他故意让将士们散布说羌军兵多,我们打不过。太守已向太后奏请援兵,等大军到来后,再继续进发。羌军探听到这一消息后认为,虞诩一两天内不能进军,也不可能向他们发起攻击,就分兵进攻邻县去了。虞诩见羌军中计,急忙命令军队不分昼夜火速前进,并且下令部队每天都要增加行军用的土灶数量。这时,他的部下中有人不解地问:“从前孙膑打仗时,每天减灶,为什么你倒要增灶呢?兵法上规定行军每天不过三十里,为的是要防止意外,为什么我们每天要走一百多里的路呢?”虞诩说:“敌军人数多,我们人数少,走得慢了,会被敌人追上;走得快,每天又增加灶数,敌人以为我们部队多,就不敢追了。”他又说:“从前孙膑减灶是‘见弱’,我增灶是‘示强’,彼此情况不同,对付的办法当然就不能一样了。”

这一说,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虞诩不过三千人的部队和羌军一万多人对阵时,虞诩下令不准使用射得很远的强驽,只用射得近的弱弓。羌军认为虞诩的部队战斗力很弱,就下令猛攻。虞诩等到羌军逼近时,下令集中强驽射击,把羌军打得大败。虞诩又派出人马,埋伏在羌军的退路上,进行袭击,最后终于打败了羌军。之后,他在辖区修筑了一百八十座营垒,赈济贫民,武都郡从此得到了安定。

虞诩带兵打仗灵活机动,“通权达变”,不为前人兵法所束缚,值得学习,但他镇压羌人起义却是应该给予批判的。虞诩一生多次沉浮。最终,他在永和初年,就是公元136年升为尚书令,不久就去世了。临死之时,他对自己镇压农民起义,杀害无辜进行了反省,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今天,我们讲的“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最初叫“兵不厌权”。“权”,就是权宜、权变,因时因事而变通办法,“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是“从兵不厌权”演变而来的,其军事思想就是为了迷惑敌人。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一首燃情千古的悲情之作。因为它是在七步之内作成的,所以叫《七步诗》。这首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大文豪刘义庆所着的《世说新语》。不过,这首诗原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据宋朝的《漫叟诗话》记载,今天我们见到的《七步诗》,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到底是谁修改的,已无从考证。当然,修改后的《七步诗》更凝练、简洁、集中。

这首诗从表面看,说的是豆子和豆萁相燃相煎,隐喻的却是兄弟手足相残。说起这首诗呀,还有一段故事呢!

这首诗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病死洛阳后,他的儿子们便开始争夺王位。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王后卞夫人亲生的有四个:他们是老大曹丕、老二曹彰、老三曹植、老四曹熊。由于曹熊早早就死了,因此,王位争夺基本上是在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之间展开。而三兄弟中,最有心计和手腕的是曹丕。

曹丕虽然文才、本领都不如三弟曹植,但他贿赂了一大批重臣,曹操一死,曹丕赶紧把先王的灵柩运到自己坐镇的邺城,急着以卞王后的名义,立自己为魏王。等曹彰带着兵马从长安赶到后,为时已晚。

曹丕掌权后,最惧怕的人就是三弟曹植,因为曹植文韬武略都在自己之上,老二曹彰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当时,前往邺城奔丧的兄弟都到了,惟独曹植没去。曹丕终于找到了杀人的借口,他立即下令猛将许褚带兵到临淄,将曹植捉到邺城,质问曹植为何不来奔丧。

曹植暗想:“你早有杀我之心,来是死,不来也是死,我又何必送上门来?”不过,他嘴里还是说:“臣罪该万死!”

卞夫人在一旁直落泪,她一向疼爱曹植,就求曹丕念在兄弟情分上,饶他一命。曹丕见母亲反对,也不敢硬来,就心生一计说:“先王在世时,你不是常炫耀自己的才华吗?限你在七步之内,吟诵一首诗出来。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我们兄弟为题赋诗,但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样。”

曹植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爬起来,未到七步,诗已作成。曹丕一听,泪水夺眶而出。曹植明明是把哥哥比做豆萁,把自己比做豆子,燃萁煮豆,这不正说明哥哥要杀弟弟吗?曹丕幡然省悟:我能容得天下,如何容不下一个亲弟弟呢!当场赦免了曹植。虽然对曹植的封地进行了削减,但仍然将曹植封了个安乡侯。

《七步诗》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皖南事变”时,周恩来总理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愤然作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一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首诗被登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举国震惊,由此掀起了反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的高潮。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据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派出使臣前来朝拜。

苻坚此时飘飘然起来。他经常大宴群臣,极尽歌舞,朝廷上下渐渐兴起豪华奢侈之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苻坚决心兴师讨伐东晋。

一天早朝的时候,苻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谁知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秘书监朱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忙上前奏道:“陛下威震四方,今御驾亲征,是应天顺时之举,大军所到之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必然是有征无战……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建万古不朽功业!”

朱彤话音刚落,百官中走出一个人,高声奏道:“臣以为现在不能伐晋!”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仆射权翼。苻坚很不高兴,就说:“你讲吧!”权翼正了正朝服,说:

“臣听说,国王无道,诸侯才共同来讨伐。如今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并且朝中还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人才,因此出兵伐晋还不是时候。”

苻坚听了这番言论,心中更是不高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诸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话音未落,太子左卫率石越应声奏道:“臣以为,权翼之言讲得有理。晋国不但君臣一心,而且据有长江天险,百姓也乐意为朝廷出力。出师伐晋必然凶多吉少。愿陛下保境安民,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苻坚早就不耐烦了,听了太子这番话,便驳斥道:“全是庸人之谈!从前吴王夫差,吴主孙皓,他们虽有长江天堑,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今我带兵百万,若将马鞭投入江中,即可断其流水,(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

同类推荐
  • 再见,青蛙1:勇敢的蝎子

    再见,青蛙1:勇敢的蝎子

    本书作为儿童成长文学系列之一,主要描写了一只厌倦了沙漠恶劣环境的蝎子大黄,长途奔波,找到了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湿地,并结交了青蛙青儿,为了青儿的安全,大黄用计除去了准备消灭蛙族的毒蛇、老鼠等天敌,但是,青蛙居住的绿洲依然因为环境恶化,而最终湮灭。
  • 青少年地理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地理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小鱼漂流历险记

    小鱼漂流历险记

    一条小鱼,生性好奇,住在山间小溪里。一天她顺着小溪游进河里,最终历尽艰辛顺着河水一路游到了大海。它在大海里看到、听到、遇到了什么?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万物有灵的故事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万物有灵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神迹仙踪的故事》、《妖魔鬼怪的故事》、《鱼龙精灵的故事》、《荒诞不经的故事》、《奇异自然的故事》、《万物有灵的故事》、《鸟兽灵异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故事》和《风俗源流的故事》10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
  • 四季的风(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四季的风(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四季的风》一书是原来的《四季的风》《狮子大王》《大雁行军》三本小书的合集。《四季的风》以书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三小书组合版)书名。新版《四季的风》一书共有十四篇作品,分别是《四季的风》《蚯蚓同蜜蜂》《红嘴鸦的歌唱》《狐狸请客》《仙鹤治病》《狮子大王》《橡树折腰》《小兔英雄》《黄蜂受罚》《老虎和狗熊打架》《大雁行军》《小红小白奋斗史》《大老财和三个长工》《农夫的妙计》。
热门推荐
  • 正联大战漫威

    正联大战漫威

    故事发生在正义联盟电影故事后、复仇者联盟3故事发生时,一个突然出现的黑洞正吞噬着太阳系,为了寻找阻止它的方法,超人穿越黑洞,却不想来到了漫威世界,正好赶上了Q形飞船入侵纽约市。出于正义感,超人参与了战斗……一场跨越世界观的较量,欢迎观看
  • 过客尤为望之归人不复回

    过客尤为望之归人不复回

    当她再次回到这个她长大的城市,她不知道,她要迎来的不止于亲友的团聚,集团人员的追杀,还有一段她从未料想过的桃花劫。当他决定跟从心里的想法将公司分部建在S市时,也绝对没想到会在那里遇上令他倾心一生的爱人。霍怡凛,知名科学家,为了逃脱被BP集团牺牲为试验品的命运,独自逃离A国,回到C国开始她的第二次人生。由于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成为了N市知名编辑。在她出差到S市的那一天,她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次回来,就再也无法逃离。骆吟风,S市骆氏软件开发公司的总裁,身家无数,令万千少女为之倾倒。。。1.骆吟风:怡凛,我有钱,可以养你一辈子霍怡凛:不好意思,我的总资产是你的几十倍不止,用不着你来养。骆吟风:。。。
  •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三个女人,三朵花。一个热情如火,敢爱敢恨;一个文静温柔,善解人意;一个开朗洒脱,与众不同。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她们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今后的生活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是临时工被人欺负,被人刁难,被世俗的眼光所不容,甚至因此失去工作和爱情。面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们迷茫过、退缩过,但是最终她们还是重新振作起来,毅然选择走上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充满风风雨雨的艰难创业道路上,她们还能重新收获自己的爱情吗?
  • 轮回拾荒者

    轮回拾荒者

    你以为我只是捡破烂的?其实我什么都能干的六边形战士哒!
  •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152篇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隽永篇章,代代传承,凝成经典,在时光的长河中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本书收录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要生活得写意》、《人淡如菊,菊淡似人》、《每一刹那都是新生》等文章。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慢话教育

    慢话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但因为“急”,因为想“快”,造成失误、酿成重大损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杨士军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须直面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世间既有早慧的孩子,也有“开窍晚”的孩子,培养孩子要多一些等待、理智和宽容,不拔苗助长,不越俎代庖。“良好的教育是在细腻与沉静之中。”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孩子慢慢走,慢慢等待和欣赏孩子成长之乐,何尝不是一种睿智、气度?事实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绝非眼前一时进度之快慢,或许这才是更大气的教育。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来”,把沿途美丽的“风景”看个够!
  • 镜子

    镜子

    本书讲述了一种计算机模拟技术,文中提到的超弦计算机运算能力强大到可以模拟出不同宇宙创生及其以后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们所在的宇宙的模型也被模拟出来,利用该模型,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暴露在控制计算机的人的面前,世界终于透明下来,一切黑暗都将无处躲藏。可是!!伟大的镜像时代到来了,罪恶真的就结束了么?
  • boss深度宠:甜妻不预售

    boss深度宠:甜妻不预售

    陪朋友参加酒会,妹妹要加害于她。害她不得已失去了第一次再次碰面时,“怎么是你?”男人嘴角勾起邪魅的弧度,“哦?没想到江小姐你还记得我。看来你对我的第一印象很深。”阴差阳错进军到了娱乐圈,她的总裁大人竟然是他?"让她当他女人?!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