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000000003

第3章

尽管包括阳平公苻融在内的群臣们极力反对,但苻坚还是决心伐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最早的文字记载于《晋阳秋》。原文是这样的:

(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豪雄着名,年二十四与琨同僻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

这段古文的大意是:祖逖和刘琨少有壮怀,立志为国尽力,半夜听到鸡叫,便起身操练武艺。此典故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祖逖是东晋南朝时期第一个举兵北伐,决意恢复中原的着名将领,曾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祖逖出生于公元265年,卒于321年,是今天的河北涞水人。24岁那年,他乔居阳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认识了一个叫刘琨的人,并一起被官府任命为司州主簿,就是掌管文书簿籍的小官。说到刘琨这个人呀,也非等闲之辈。我们今天常说的“枕戈待旦”一词,就出自刘琨之口。

祖逖和刘琨两人均胸怀壮志,意气相投。他们经常住在一起,作彻夜长谈,相互勉励。

他们深知,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必须做到文武双全、才华超群。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祖逖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十分重视习武。

有一天深夜,祖逖在梦中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他展望未来,浮想联翩,再也睡不着了。

于是,他叫醒刘琨说:“此非恶声也。”意思就是说,鸡叫正是对我们的提醒,为报效国家,应勤学苦练武艺。于是他俩便披衣下床,仗剑相对而舞。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闻鸡起舞”典故的起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轻时的勤习苦练,终于使祖逖成为一名精通兵法、善用韬略的将才。后人常以“闻鸡起舞”以作自勉。如谭嗣同在《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中写道: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又如辛弃疾在《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词中写道: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还有很多古今名人引用这个典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天的军营中也流行着一句话:“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说的就是要爱军习武,立志报国,与闻鸡起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流击楫

此典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统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这段文字说的是祖逖率兵讨伐苻秦,当船行到江中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道:“我祖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后来人们往往以“中流击楫”这个典故赞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当晋室南渡偏安江东一隅后,祖逖听说朝廷有意北伐,便毅然入朝,向元帝进言说:“藩王自相残杀,胡人乘虚而入,中原生灵涂炭。陛下如果能发布一道圣旨,让臣带领兵马前去剿虏,北方的豪杰就会望风归附,四方百姓也会群起响应。中原一定能光复,国家的耻辱也就可以雪洗了。”元帝见他态度诚恳,义正词严,不便推辞,便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了一千个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让他自己想办法。祖逖领了圣命也不再要求别的,连夜赶回了京口。

京口百姓听说祖逖要招募义兵,北伐中原,都纷纷赶来报名。祖逖从南渡的乡邻中挑选了一百多家,组成部属,又购置了十条大船,择日渡江北上。

渡江那天,秋风轻拂,祖逖依舷而立。船到江心时,有位随征的壮士唱起了《易水歌》,就是当年荆轲在易水边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祖逖听罢,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父老乡亲们,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来南渡,当葬身于大江之底!”这壮怀激烈的誓言,令部众无不感慨激奋。

祖逖渡江后,驻扎在淮阴。他很快便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经过一番训练和准备,便开始了慷慨壮烈的北伐战争,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晋书》中称:

“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请匈孽,邻丑景附,遗萌载说。”对祖逖的宏大志向与不朽功业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评价。

我们今天常说的“中流鼓楫”、“击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击楫誓”、“祖楫”、“击楫”等,引用的都是这一典故。

1925年,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着名的词——《沁园春·长沙》,词的结尾有这样的句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在词中用了“中流击水”这个词,与“中流击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城汤池

“金城汤池”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金属铸造的城廓,滚烫的护城河。形容城防坚固,极难攻克。

这个典故说的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打下陈县(今河南淮阳),派武臣为将军,带领三千士兵,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攻打河北各地。

武臣过黄河后,传檄文到各地,痛陈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河北地区的广大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痛杀贪官污吏。不久,便有数万人参加了这支农民起义军,武臣被拥为武信君。

义军占领了十多座城池后,仍有部分秦军在负隅顽抗。东郡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是义军进攻的下一个目标。范阳令徐公胆寒心惊之余,下令日夜提防,加强守备。

当时范阳有个辩士叫蒯通,前去拜见徐公。还没等徐公发话,蒯通就没头没脑地说:“你快要死了,我来为你吊丧;但又祝贺你,你能见到我就能获生。”范阳令很不高兴,面带怒容问蒯通:“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一脸严肃地说:“你做了十几年范阳令,断人手足,杀人父子,积怨太深!过去老百姓害怕秦法,不敢杀你,而今天下大乱,秦法已废,百姓争着拿刀要挖你的心,剖你的腹,难道你还能逃脱不死吗?”

这一席话,击中了徐公的要害,他忙请教蒯通,怎样才能免去一死。蒯通说:

“现在武信君的大兵已临近范阳,年轻人都要杀你,迎接武信君。你赶快派我去见武将军,早日投降,方可转祸为福。”

徐公言听计从,立即派蒯通去见武信君。蒯通见了武信君后说:“将军不是要占领河北吗?你现在每得到一块土地,夺取一座城池,都要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叫你不必苦战,就可以大功告成。”

一番话说得武信君心动起来,忙让蒯通快讲。蒯通说:“你知道吗?范阳令所以不肯投降,是因为怕像前十几座城池的守官那样被你杀掉。”蒯通进一步指出:“如果范阳令投降被杀,其他城池守将就会说,战是死,投降也是死,还不如据城死守。这样一来,就好像金城汤池一样难以攻下了。如果你能善待范阳令,其他城池的守将自然就会投降。”

武信君接受了这个建议,给范阳令送去了官印,还带了很多礼物相赠。其他城池的守将见此情景,纷纷仿效。于是武臣没伤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三十多座城池。后人往往用“金城汤池”、“固若金汤”、“金汤之固”、“金汤”、“汤池铁城”来形容防守之坚固。

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个典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原文是这样的: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那么,郭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这还得从袁绍说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凭借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在战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冀州牧,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当时,袁绍辖区北面的辽东、辽西、右北平(今河北省东部广大地区)散居着少数民族乌丸的许多部落联盟,其中以辽西单于蹋顿的势力最强。袁绍用和亲政策加以笼络,使三郡乌丸成为自己的有力后盾。

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的军队在官渡发生大战。曹操用计袭击袁军的粮道,把几千车粮草烧了个精光。袁绍被打得狼狈不堪,军心涣散,不久就发病吐血而死了。

袁绍共有三个儿子,小儿子袁尚最受宠爱,一直跟在袁绍的身边。袁绍死后,袁尚乘机自立为冀州牧。长子袁谭由于受排挤,和袁尚发生矛盾,两兄弟之间摩擦时有发生。

公元203年,曹操出兵讨伐袁谭、袁尚,准备统一北方地区。袁氏兄弟在曹操的进攻面前,曾经多次联合对敌,但是等到曹操大军一走,兄弟俩又自相残杀起来。

公元204年秋天,袁谭夺取了河北的安平、勃海、河间等郡,袁尚被迫投奔二哥袁熙。

曹操就乘机出兵,攻打袁谭。

公元205年,曹操大军攻陷渤海南皮,杀死袁谭。袁熙的部将焦角、张南等人也起兵反叛袁氏兄弟,袁氏兄弟只好远走北方投奔乌丸的蹋顿。

蹋顿想到从前袁绍待自己不薄,决心支持和扶持袁氏兄弟。他经常派兵入塞,骚扰边境地区,使曹操深感忧虑。公元207年,曹操决定亲自率大军远征三郡乌丸,以彻底消除北方的边患。

由于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很慢,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这时,曹操身边的谋士郭嘉就对曹操说:“兵贵神速。我们应当把大量辎重留下来,派出轻兵兼程前进,深入敌境,才能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自率领几千精兵日夜兼程北上。他们越过险峻的卢龙要塞,穿过五百多里的田间小道,直奔蹋顿的大本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南)。曹操的军队在离开柳城一百多里的白狼山,同前来迎战的几万名乌丸骑兵展开了遭遇战。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曹操不慌不忙。他站在高处,看到敌军队形不整,就立即命令先锋张辽带领全军猛打猛冲过去。

曹军将士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因此无不斗志昂扬,以一当十,英勇杀敌。乌丸军在曹军凌厉的攻势下,被打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蹋顿和部下许多将领都死在了乱军之中。

袁氏兄弟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后来被公孙康所杀。郭嘉的“兵贵神速”,使袁氏家族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言过其实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夸张失实,不可相信,不可委以重任,一定要慎重。”这就是“言过其实”典故的由来。

马谡是三国时襄阳宜城人,与他的哥哥马良同在蜀中做官。马良被刘备任为侍中,马谡由于喜欢谈论军事,很受丞相诸葛亮的看重。但刘备对他并无好感。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孙权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大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亲率大军伐吴。吴将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大破刘备,马良也死在乱军之中。刘备遭此失败,忧郁成疾,临终前召诸葛亮嘱咐后事。当时,马谡经诸葛亮推荐,做了成都令,得知刘备病危,也赶到白帝城。

马谡在场,刘备没说什么。等到只剩诸葛亮一人时,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丞相您要留意呀!”诸葛亮虽然当面点头称是,可心里有不同的看法。

刘备死后,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出师伐魏。他屯兵汉中,西出祁山,第二年接连攻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魏明帝曹睿发兵五万,派右将军张邰西御蜀军,并调司马懿从东路会师,共同对付诸葛亮。

诸葛亮料定张邰必定争夺汉中要地街亭(今甘肃清水东北)。当时,不少人建议让魏延、吴壹两位名将作先锋,诸葛亮却看中了马谡。他交给马谡两万人马,去守街亭。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要在山下设营寨,多架栅栏,加强壁垒,还另派行事谨慎的王平为偏将军做马谡的助手;派魏延驻阳平关,遥应马谡。

马谡到街亭后,决定在山上扎营。王平劝阻不过,请马谡让他带一部分人马在山下另立营寨,与大军互为犄角,以便彼此接应。马谡只拨给王平一千人马。

王平在离山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当即画了地图,连夜派人送到大营,交诸葛亮验看。

诸葛亮接到布阵图后,大惊失色,正要设法补救,街亭失守的消息随之传来。

原来,就在当天晚上,张邰、司马懿两军会合后,立即把马谡所驻扎的山头团团围住,切断水源,导致蜀军不战自乱。由于王平只有一千人马,被张邰挡住,只能死守营寨,却无法前来救援。无奈,马谡只好孤军突围,两万人马突围后已所剩无几。幸亏王平沉着撤退,魏延及时接应,才杀退追兵,救下马谡。

街亭失守,全军退到阳平关。诸葛亮按军法挥泪将马谡治罪。马谡留给诸葛亮一封绝命书后就自杀了,死时39岁。诸葛亮也请求后主刘禅免去其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后主准奏。

诸葛亮流着泪说:“孙武所以战无不胜,在于纪律严明。如今四海分裂,北伐才开始,要是废了纪律,如何治军?先帝临终时曾叮嘱我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在用人方面,我确实不如先帝英明啊!”看来,智者千虑,总有一失,在识人、用人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例。

同类推荐
  • 探索太阳系(自然瞭望书坊)

    探索太阳系(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植物为什么能杀死蚊子?

    植物为什么能杀死蚊子?

    植物真的能杀死蚊子吗?是的,有些植物确实能杀死蚊子。你可别以为这是玩笑。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哦!你肯定会问,是哪种植物这么神奇呢?告诉你吧,就是一种叫“除虫菊”的植物。孩子们,你们想知道更多的植物奥秘吗?翻开这本书吧,我将带你们去畅游植物王国,探索植物的奥秘。
  •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科普读物从来不拒绝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统一,它强化生动性与现实感;不仅要让青少年朋友欣赏科学世界的无穷韵律,更关注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的出发点正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共同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处世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医方论

    医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

    本书系统地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管理方法与开发技术,重点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说明了物流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技术,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物流信息管理具体的实际应用实例。
  • 穿越之美女厨神

    穿越之美女厨神

    初夏,从小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至于胆小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会怕人不相信,20出头的人,从来不敢一个人睡,即使一个人睡也要开着灯,顺便在枕头底下放吧刀,据说放刀能够辟邪,不让恶梦缠上自己……
  • 待嫁新娘:夜歌

    待嫁新娘:夜歌

    【本文慢热】《原名:待嫁新娘:夜歌》自她重生那日起,便已注定情海路上,桃花嫣然,风波不断。夜,“若不曾遇见你,我的心,只会属于自己。”季夜“若不曾遇见你,王侯之位,又与我何干。”幽冥境主,“若不曾遇见你,我怎会动了凡心,祸了江湖。”无尽涯主,“若不曾遇见你,我便不出无尽涯,不灭沧海阁。”前世今生恩怨纠葛,扯不断理还乱!朝堂江湖波诡云涌,逃不脱斩不断!几番纠葛,几番破灭,衣袖轻擦胭脂泪!且看红颜如何逆天而行,又如何倾绝天下!
  • 最好的人生

    最好的人生

    本书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为背景,是一部让人惊艳的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也是国内首部建筑人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南方大学建筑系几位高材生在近20年来建筑地产行业不同的理想追求、人生浮沉和价值嬗变。作品以女主公杜卷耳的爱情、亲情、友情为轴线,以离城、丘城、宛城的城市化建设和黍村、沙泽、马坡的乡村变迁和保护为背景,既展现了作者在建筑人文精神上的深刻洞见,也抒写了房地产业风起云涌的背景之下人性中关于名与利、灵与欲、罪与罚、现实与理想、卑劣与崇高等宏大命题。
  • 洪荒异史
  • 佛说未生冤经

    佛说未生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可爱微微甜

    小可爱微微甜

    甜宠爽文【意外救了一只小狼狗,小狼狗要以身相许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意外救了一只小狼狗,小狼狗表示要以身相许,从此同吃同住一起上学,可是画风却变成了……‘苏啾啾,本少爷饿了,快去给本少爷做吃的。’‘???’‘苏啾啾,没有我的允许不许离开我半步,不许看别的男人,不许靠近别的男人半步,快去给我写作业!’苏啾啾怒摔:“说好的以身相许了?”怎么就变成他的保姆兼跟班了???
  • 鸾倾宫之如妃当道

    鸾倾宫之如妃当道

    一朝为妃,宫中权势瞬间倾倒。恩宠于身,傲然新旧容颜更替。如玥满心以为,这是她入宫以来最好的时候。大权在手,能与皇后分庭抗礼。恩宠不减,即便新人娇艳,可皇上的心始终怜惜自己。岂料小公主的夭折,再度掀起后宫里血雨腥风的争斗。刺骨的伤痛背后,竟然是蓄谋已久的杀害!
  • 一九三七

    一九三七

    一九三七年,也即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昭和十二年。这一年注定会成为人类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七月七日,二十九军战士陆斌被卷入战争,随后,与侵华日寇展开了殊死较量。北平陷落之后,陆斌留在这座古都,联手地下工作人员、国民党特工,与日寇周旋。日寇埋在华北八年之久的老牌特工为何被出局?日寇参谋部泄露出的密电是真是假?陆斌与国民党特工截获日寇的细菌武器,却因此蒙受了很大损失,其中有何内情?日寇似乎已经暗中收网,要将潜伏在北平的地下工作人员与国民党特工一网打尽,这些人该如何杀出血路,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