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600000005

第5章 气质:不可不察的人生资本(2)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兴起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为第三个时代。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被称为红卫兵——知识青年的一代,也是反叛的一代。这个时代则赋予其斗争气质。

从1966年到1977年11年间,66、67、68、69、70五届大学生和此间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参加了红卫兵组织,总人数远远超过1亿。

红卫兵是一个仿军事化的青年学生组织,红卫兵集体活动时,常常穿绿色陆军军装,腰扎皮腰带,头戴军帽,胸佩毛主席像章,手执《毛主席语录》,臂缠红卫兵识别标志红袖章,上印有毛泽东手书“红卫兵”三个字及所属红卫兵组织名称。

在1968年-1978年间,大约有1700万城市红卫兵中学生成为知识青年,他们散布在祖国边疆和农村各地,差不多全国大部分县、乡、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红卫兵到知识青年或回乡青年,是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

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极其矛盾的时代。

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为第四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为建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们的平民气质。

自1978年起,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现代化。

这一切来得是那样迅猛,社会转弯的幅度又如此之大,历史仿佛发生了断裂。

农村改革的结果是解散了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把二十多年前集中起来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城市改革的结果是用物质利益代替政治鼓动,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代替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结构。

改革在人格形象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改革呼唤一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格模式。

这一代人是追求独立的一代。

随着狂热崇拜时代的结束,新一代人开始向权威挑战。

他们开始厌倦成人社会的单向度的说教和灌输,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他们开始离经叛道,专门去搜索那些被成人社会拒斥的学说、艺术和生活方式。

他们对强调个人选择的存在主义发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甚至向家长、教师、社会权威们频频发动进攻,在家庭、教室、公开场合与成人社会展开公开的冲突和辩论,一直吵出了“蛇口风波”。一批青年人无法接受外来名人的好心说教,公开向权威挑战。

这一代人把真正的自立置于自强的基础之上。

一时间,我们时常听到达尔文主义式的口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在呼唤强者,崇敬强者,自己争当强者。

从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到发愤读书的学子,新楷模大多是一种出身寒微,勤奋刻苦,拼搏进取的形象。

他们不再沿袭长辈们靠在“铁饭碗”上的传统,开始自谋职业,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

于是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实业家中的骨干。

总之,这一代人,冲破了思想禁锢,脚踏实地,积极向上,从而铸就了人们的基本气质:平民气质。

5气质与民族国家

既然气质具有先天不可逆性和后天的可变性,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第三、第四个问题了。

古代的人,与现代的人,既一样,又不一样。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不必再多作解释。重要的是第四个问题。其实回答了第四个问题也就已经回答了第三个问题。

这第四个问题也就是,一个地方的人与另一个地方的人,他们的气质有什么不同吗?

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生长在不同地方的人,是否就具有不同的气质?

再具体一点、或者再进行一下转换,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与不同的国家的人,他们的气质是不是有差异,如果有的话,那又是怎么造成的?

我们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为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了铺垫。

就我们所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们的成员总会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特征,也就是共性。

比如,我们平时常说,我们中国人一向隐忍、勤劳;而日本人呢,冲动、好斗,喜欢侵犯;法国人浪慢、多情;德国入理智、善于抽象思维;犹太人会做生意;美国人自由、奔放……等等等等。

这些我们在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王朔笔下的李慧芳等等,都是典型的隐忍、勤劳的中国人;而日本人的恶劣好斗本性在二战中已经暴露无遗;而法国人的浪漫多情,我们则已从法国人本身、法国的小说和电影中看到。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以其细致缠绵的笔触描绘了一种异常深刻的爱情,这种爱情看上去是非常现实、非常贴肉的,但实质上它有一种更为深入,更有力量的浪漫精神,这种切入骨髓的、异乎寻常的浪漫精神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而美国人的自由、奔放,我们更是有目共睹的,其典型人物十分多,像黛米·摩尔,她银幕上的形象正是她生活中的实际形象,《人鬼情未了》中那自由中见深情、奔放中见温柔的女性形象,曾使许许多多对美国尚不了解或有误解的人对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而去年走红全球的《泰坦尼克号》,里面的男主角迪卡普里奥,他的自由精神、他的奔放性格,不但吸引了贵族少女温丝凯特,也吸引了无数少男少女。而这种自由、这种奔放,在一个落后,专制的非洲君主国里的苦难百姓身上,是很难看到的。那些在剥削者统治下的非洲人民,他们身上的特殊气质表现是沉静、坚强、百折不回,从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典型气质。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员,往往具备一种同一集团成员都具备的共性。

这也说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他们的气质是有所不同的。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一方水土一方人。

这种不同是怎么形成的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

我们先来分析内在的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命之源,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源头。

在人类诞生之初,自然环境就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带有严格周期性和强烈对比性的事物和现象,四季的交替、月亮的盈亏、鱼类产卵、鸟类迁涉等等。

人类自身的体质特征也显示出种种不同,比如,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体质的强弱、容貌的美丑、血缘关系结构的不同等等等等。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凶残与柔弱、勇敢与怯懦,丰富的想象与思维的迟钝等等的区别都在人类等级、阶层、阶级形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诸如神诋、皇帝、贱民等等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得到发展。

就是在这些简单而普通的线索的引导下,人类使自己进入了一种文化结构中。

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形式化和意义化了。

人不再是作为一个动物而活着,不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生命而活着,而是作为一个概念的现实化身、一个群体的个体显现而活着。

在这种结构中,人也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分子,一个原子,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生物体的一个分子、原子、组成部分,这个大生物体就是人类。

而大生物体又由许许多多小生物体组成。这一个个的小生物体,就是各种各样的阶层、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人既是大生物体的一个分子,也是小生物体的一个分子。

作为大生物体的一个分子,他和其他的人没什么不同;而作为一个小生物体的一个分子,他和其他小生物体的分子,则有不同。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结构。在选择线索、突出重点、强调人类潜力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所侧重,因而各各不同。

如果一种文化使用了脆弱的自为作为民族发展的主线的话,那么,这个民族的成员就会对羞辱所带来的损害与折磨习以为常。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

从上个世纪的法德战争可以看到,比起强劲的德国,法国显得多么顺从。任凭外国侵略者怎么样侵犯、掠夺、强奸,这些统治者总是一再地妥协、投降,反过来还割地、赔款等等。

这正是典型的集团性气质体现。

而如果一种文化选择了勇敢、不妥协作为发展导向的话,那个这个民族和前一个民族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可举日本的例子。且不说日本的所谓“武士道”精神,仅说说这个国家历代以来对中国的侵略吧!

从唐代开始,它就已蠢蠢欲动,后来明代的倭寇、清代的甲午战争、在中国土地上打响的日俄战争,再后来的全面侵华,都可以说明日本有着一个极具侵犯性的民族气质。

所以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往往不同。

这种不同始于最初人类对某些气质的钟爱与对另一些的放弃。

人类在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儿童一样,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后来,则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随着岁月的游移、经历的增多,人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少,这样,人类最初显现出来的特性也就越来越固定化,最终使人类分化成不同的种类,分化成不同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

而最终从属于哪一类人,取决于他的最初的选择。

最初偏爱柔弱的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柔弱的人;最初偏爱刚强的人,最终成为了一个刚强的人。

民族也同样。

国家也同样。

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大致上,这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这种最初的选择对以后的发展道路的影响,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就是说一个民族成员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一个共同的源头,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这个源头与支撑点,就是这个民族最初时候形成、然后慢慢进入这个民族成员血液里和意识深处的东西。

每一个民族都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创造着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某种社会网络,人类在这种网络中能够安全、明智地保护自己,有够各自重新编织或摈弃与其它民族共有的历史传统中的某些网络。

这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害怕孤独、向往认同的一种天性。

人不都是害怕孤独的吗?人类不是像蚂蚁、蜜蜂这些瘦小的动物那样,是群居动物吗?

所以,人在其所出生、所成长的地方,和周围的人一起形成一个固定的集体,是不足为奇的。

这个集体可以是一个部落、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可以是一个阶层、阶级,也可以是一个国家。

而这个集体一旦形成,它和个体的发展就是相铺相成的了。

个体依赖集体而存在、发展,集体同样依赖个体而存在、发展。

共性一旦产生,便由了其独立的轨迹。因而,一旦一个个个体组成了一个个民族、国家等集体,这个民族或国家也就有了自己独立的轨迹。

而这独立的轨迹,反过在从属于它的个体身上烙下鲜明的烙印。

很简单,举个例子:A和B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而需要合作办一件事,为了办成这件事,他们两个人共同组建了一个公司。

自然,这个公司作为两个人的合作产物,在公司的组成、公司的方向、公司的决策等等各个方面,都有A、B两个人鲜明的个人印记,都可以从中看出A或者B的个性。

后来,为了公司有一个正规的发展,他们就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个规章制度,在制定之初,也留下了A、B两个鲜明的个性。

比如,由于这两个人都爱睡懒觉,所以,在何时上班这一问题上,两人达成共识,规定他们公司上班的时间是上午10点。

这样,他们干了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责任心的增长,A的工作干劲大为提高,而且生活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已经能够早上8点就起床了。而B则老习惯没变。这个时候,A和B在作息时间这一点上就有了分歧。有了分歧怎么办?为了工作,必须协调。

同类推荐
  •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

    《女孩20几岁,一定要懂得的100个人生经验》主要讲述了:在漫步青春的同时,我们总是容易忽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但年龄的春天只有一次,在20几岁这个人生的关键期,女孩子需要好好把握,在各个层面完善自己的心智与情感,人生路上难免有风波与坎坷,最重要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
  •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在痛苦的深处微笑

    “越是遥远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越容易摧毁一个人的信心,当你把目标定的低一些,你会发现,成功不过是明天的事。”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是因为他们从没迈出过第一步,去实现的才叫理想,不然只能叫做幻想。幻想的最大害处是它会让你停滞不前,只有理想,真正去完成,去寻找的理想才会让你不断超越之前的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 心态决定状态

    心态决定状态

    西方有智者说过,你改变不了客观,但可以改变主观;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你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心态决定状态,这就是你主导人生境况的砝码。
  •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己对职场人生的深切感悟,从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提炼出数百个经典实例,在着重关注历代官场上那些“不倒翁”们的精彩表演的同时,也适当选取部分鲜为人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实。书中对历代官吏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能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全身而退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深刻的评释。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热门推荐
  • 广陵水贼

    广陵水贼

    我也不知道能否写完,尽量写完吧,这本依旧磨练文笔,开头有些戾气,文笔有些差,文体有些白,我的文笔可以说差,但是我可以这么说,我的剧情一定是很有意思的,起码我给人家说了剧情别人都很感兴趣的。一个还算是熟悉三国历史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成了徐州一个水贼的儿子。在自家阿翁的兄弟扶持下成为了水寨头领。纪洪如何在这个世家林立的东汉称雄呢,我是水贼出身有世家子弟投靠我吗。对,没有。水贼的路子,走的要比世家子弟,难上数倍。有背叛,也有好友。却难有知己,天下乃一人之天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月色笙歌:邪魅太子不好惹

    月色笙歌:邪魅太子不好惹

    “枭月,你可否爱过我?”漓笙身着潋滟夺目的大红嫁衣,原本是属于她最幸福的一刻,却偏偏被她最信任最爱的人亲手撕毁。她的王国,她的子民,却因为她的那一念心动,如今都受尽践踏,凌辱。她泪眼婆娑坚持的问出她不死心的那句话。而他的眼里只有她狼狈的一幕,再无其他。“哈!哈!怪只怪孤当时真情错付,以后你我天涯陌路,世上再无爱枭月的漓笙。”可笑天意弄人,时隔万年,偏偏又与他相遇。一边是深情相付,又有救命之恩的妖魅师父,一边又是前世深爱,腹黑专情的太子殿下。谁能来救救她,哪个生气了就得去哄,一个邪魅一个妖魅,唉,不仅要对付这两个,还得对付那群情敌,累的要死啊!
  • 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次访华,也对杜威自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老中国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也给他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从1919年6月8日开始,杜威先后在教育部礼堂、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作了16次社会与政治哲学讲演,16次教育哲学讲演。此书精选收录了杜威在华期间的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体现了大师的视野和风范。
  • 王牌天后

    王牌天后

    不辣不江湖,有狠不王牌,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潜规则的时明时暗,选秀活动的内幕,明日之星的养成,究竟谁才是天后,究竟谁才是王牌!她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她为你揭秘台前幕后!
  •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

    我才认得梅玲姑娘的时候,梅玲还是一名初中生,头上束着两根朝天辫,走路的时候脑瓜顶上一窜一窜的,一副怒发冲冠的卡通相。有一天,我提着从食品店买来的二斤半核桃酥到老梅家去串门。老梅是梅玲姑娘的爹,我的想象力素来比较丰富,但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却出了点儿岔头儿,因为我没料到,抑或说我没能想象得出来,平素和我没大没小惯了的老梅膝下竟会依偎了这么大的一个宝贝闺女。照实讲,在我见到梅玲姑娘前,我还以为我这辈子跟老梅的缘分不过也就是一对儿棋友而已,闲下来摆摆象棋骂骂闲街的,怪单纯,也怪有趣,没承想我们这一对儿臭棋老道很可能还能进化出比哥们儿更亲情更接近于血缘的某种关系来,这虽是我的一厢情愿,但这种想法却在我脑壳里如萦绕在腐肉周遭的苍蝇一般挥之不去,它令我的梦境在某一个阶段里变得五彩斑斓、有浓有淡,心情更像是不断被放飞出去的鸟儿一样在天空里恣肆翻飞、起起落落,我小心翼翼的在心底下问自己:莫非,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爱情吗?
  • 不要用我的爱来伤害我

    不要用我的爱来伤害我

    有的时候,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但躲开的只是身影,躲不开的却是那份默默的情怀。讲述爱情真谛的故事,直抵心灵的真情告白如果说爱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缘分则是偶尔光顾的浪迹四方的旅人,有缘自会发现,无缘都者任他寻千百度也会错过。
  • HERACLES

    HERAC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冷男有妖气

    傲娇冷男有妖气

    祖上四代都是捉妖师,却偷艺不精的小丫头,为了寻找五年前突然消失的父亲,靠着“割手指”一路捉妖,没想到却遇上了一个傲娇冷男?他是自律千年,一心修仙的得道妖身。然而气息不明,身份诡怪。五百年前,因与妖君一场乾坤之战损了半身修为。五百年后,他再得仙缘,却在追寻逃至人间的妖君灵珠时,遇到了一个狼狈不堪,倔强灵动的世代妖师之后。他告诉那个妖师小丫头,人有好坏,妖分善恶。他冷脸傲娇,不近女色,宛如莲上嫡仙。然而他禁欲自律的身体,却在她无辜明亮的眼底逐渐炽热…
  •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