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9500000004

第4章 火焚巨兽——十九路军奇袭日军战车之谜

很早就注意到在日文资料里,提到过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袭击过日军战车部队,并给日军刚刚装备的制式主力战车89式中型坦克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可惜,这段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至今没能找到相应的记录。

说起这次战斗,需要谈到日军战车发展的一个创举。前面提到,日军装甲部队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它也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较早地在战车动力上采用柴油发动机代替了汽油发动机。这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战车动力的发展方向。今天的世界装甲车辆,大多都采用柴油发动机。最早采用柴油机的日军坦克,是1934年7月定型的89式乙型中型坦克,它采用一台三菱A-6120VD气冷式柴油发动机代替了89式甲型的戴姆勒118马力六缸汽油发动机。

89式坦克,一般被认为脱胎于英国维克斯C型战车。而根据有“日本战车之父”之称的原已未生中将回忆,这种坦克的设计综合了维克斯C型战车和此前超重失败的日本“第一号战车”的特点。这种战车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中排不上号,但在中国战场堪称巨兽。中国军队除了从印度打回来的远征军中装备有美式M3、M4坦克,整个抗战期间还没有比它更重的战车。

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原乙未生《日本战车发展史》中,记载作出这种改变的原因,第一是为了节约燃料,第二则是“吸取第一次上海事变89式坦克作战中汽油发动机生存力低,容易起火的战训”。

所谓第一次上海事变,就是我国常说的“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入侵上海闸北,驻防的蔡廷锴部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中国军队的拼死抵抗打得日军三易主帅,击毙敌第七联队联队长林大八少将,活捉日军大队长空闲少佐。日文资料介绍此战时,对“支那精锐十九路军”的评价始终多有敬畏。

林大八曾经担任过吉林特务机关长、张作相的“吉林督军署总顾问”,是日军里的中国通,死后被敬为“军神林联队长”。此人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个在中国阵亡的日军将领,他的死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那就是林大八阵亡于3月1日,日军第三次总攻的前线阵地,是被机枪击中身亡的。对面的中国军队,一半是十九路军,一半是中央军第五军,所以林大八到底是死在了哪支中国军队手里,至今是个说不清楚的事儿。

由于钢产量不足,加上日本陆军坚持白刃战第一的作战思想,日军战车从设计上就被作为步兵支持武器。装甲薄、火力弱、战术落后的日军战车只有在和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作战时可以耍耍威风,在太平洋战争和对苏作战中则屡屡被打得一败涂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军使用的战车始终评价不高。

其实,即便是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当时也曾经给日军战车部队沉重打击。八路军山东部队就曾在曹各庄用得意的诱敌深入战术,歼灭过一支配属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执行扫荡任务的日军战车部队。日本《春兵团的战斗》一书中曾描述过这次战斗。

既然改装柴油发动机是吸取战训,说明一二八事变的战斗中鬼子的坦克部队肯定吃了咱们不小的亏。

然而,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并没有摧毁日军中型坦克的记录。从战斗中的记录看,中国军队有击中击毁日军战车的战例。但从描述看,大多应该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轻型装甲车。无论十九路军还是第五军,都缺乏能击穿89式10-17毫米装甲的有效武器。89式坦克重量12吨,如果放在欧洲闪电战的战场上只能算是三流装备,但在当时的亚洲战场堪称庞然大物。几年以后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威力最大的英制6吨半战车也只有它一半的重量。如果真的曾将其摧毁,中方应有记录。

中方的资料没有找到,日方的资料呢?

日本战史学家儿岛襄的《日中战争》一书,被认为对一二八抗战的战场描述比较详细客观,包括空闲少佐被俘、日军侦察机被中国高炮击落等作战细节都有专文介绍。他在书中描述过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击毁日军装甲车的战斗,提到89式坦克左侧前方有一个大观察窗是设计的败笔。因为中国军队在89式坦克面前吃亏后,曾组织神枪手专门瞄着这个地方打,杀伤日军车内人员。

89式坦克左侧的确有一个观察窗,是个窗套窗的设计,想法是行军时候开大窗,作战的时候开小窗。想法虽好,无奈那个小窗视野实在太窄,战场上日军多不得不打开大窗以利观察,结果成了这种坦克的阿喀硫斯之踵。

遗憾的是,儿岛襄也没有记录中国军队在这一战中曾摧毁过89式中型坦克。

莫非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战斗?

然而,根据日军作战记录,在上海战场,确曾损失了两辆89式坦克。日军在上海投入的89式坦克隶属于独立第二战车中队,指挥官重见伊三雄大尉(这名有点儿耳熟吗?你要是熟悉太平洋战争史,有这种可能。1944年此人被击毙于菲律宾,当时已经是中将坦克旅团长,为日军装甲部队战争中死亡职务最高的将领)。日军对89式这种当时的新式武器,抱有试验和检验的目的。因此,这个独立第二战车中队装备两种坦克——日本国产的89式坦克五辆、法国进口的雷诺NC战车十辆,以便对比两种坦克的实战能力。到《淞沪协定》签署的时候,该中队的89式坦克只剩了三辆。

另外两辆哪儿去了呢?若是简单的遭到中国军队的人员杀伤,甚至击穿其装甲薄弱部位,并不能将这样的巨兽摧毁。战场上中国军队并无俘虏这种坦克的记录。所以,即便曾将其击伤,日军坦克也肯定逃了回去。而这种情况下,不大可能使其享受从花名册上除名的待遇。

一定是遭受了灭顶之灾,才会让一向好面子的日军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相应记录,似乎更像是日本陆军打了窝囊仗以后,一贯的维护脸面的做法。

再查!

再次的查找我甚至找到了这次战争中日军对雷诺坦克与89式坦克战场性能对比的报告。

根据日本方面的看法,89式坦克的表现,比雷诺战车要好。其主要优点,第一是性能稳定,第二是火力强大。性能稳定是因为雷诺坦克的毛病太多,故障频出,经常开到中国军队的阵地前就“立往生”了,成为死靶子。而火力强大则是因为它装备了57毫米短管加农炮。89式坦克的57毫米短加农炮基本没有打击装甲目标的能力,却适合摧毁固定的机枪掩体等目标。日军记录中提到一条经验,即战车上装备火炮比装备射速高的机枪更有价值。面对对方以机枪据守的阵地,如果也用机枪对射一般会形成对峙,但如果轰上一炮对方通常就失去斗志而丢掉阵地了。俗话说“老兵怕枪,新兵怕炮”,十九路军倒不是新兵,但是基本没有重武器作战经验,日军的这条战斗总结有一定道理。

其实,这种战车的设计并不怎么出色,造型笨重,布满硕大铆钉的车体宛若巨型蟾蜍,作战中在山西原平第一次遇到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中国军队姜玉贞旅,被打得落花流水,日本陆军装甲部队的招牌人物百武俊吉大尉当场阵亡(同时还阵亡了另外两个战车中队长)。

这个百武俊吉和重见伊三雄是日军早期战车部队中最出色的两个指挥官,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独立战车中队的中队长。如果百武不死,估计到太平洋战争和重见一样,也能混个装甲旅团的旅团长了。这种89式战车在上海受到好评,关键原因还是它的设计重点恰好适合当地战场。例如,它17毫米的正面铆接装甲如果被平射炮击中很容易被摧毁,可基本没有平射炮的中国军队,其轻武器却无法击穿这种装甲;它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动作迟缓,连日本士兵都讥笑其为“铁牛部队”而不是自称的“铁狮子部队”,但这个速度伴随步兵前进正好够用。

不过,这份报告中,也没有89式坦克遭到攻击损失的记录。

这样,萨也基本死了心,估计即便真有这样的战斗,也已经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吧。

谁想无心插柳,日前到大阪日本桥吃“锦鸭料理”,出门的时候忽然看到右厢有个小书店,便随手买了几本旧书。其中一册2002年第3期的《丸》杂志(总683期),里面有个《日本装甲战斗车辆》的特辑,有一篇装甲兵专家三味由纪雄的文章(P76)恰好提到了这次战斗,证明这并非子虚乌有,日军的89式战车确实在战斗中吃了中国军队的苦头。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89式战车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内容颇为枯燥。但是谈到促使日军为这种战车开发柴油发动机时,提到其原因之一是一二八事变中与中国军队的一次战斗证明了其汽油发动机的生存力不足。

按照文中的描述,这次战斗是日军的后方阵地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奇袭,交火中日军的一个战车停车场也遭到打击。这时,日军在该车场的战车都处于“保管”即维护状态,无法投入战斗。中国军队的炮弹也没有命中日军战车,但还是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中国军队用迫击炮猛烈攻击了慌乱中的日军,其中一发炮弹恰好命中战车队列附近一辆两轮带斗摩托车。这辆摩托车立即被摧毁并起火燃烧,而烈火沿着地面的汽油滴迹延烧开来,停放在一旁的89式战车也被引燃殉爆。

区区百余字,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具体被摧毁了几辆89式坦克,但战斗过程描述得颇为清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正是这次战斗让日军痛下决心,开发柴油机动力的主力战车。

如果这是十九路军袭击日军坦克部队的全貌,在双方的作战记录中难以找到也并不奇怪。

这是因为,对于远距离发动袭击的中国军队来说,看来这次的战果有点儿误打误撞,并不是专门对着89式去的。他们无从了解给日军造成的具体损失,自然也不知道打掉了日军的战车部队。而对于日军来说,对这种窝囊仗的态度一向是避重就轻——按照日军只记录双方在战场上损失的逻辑,这次89式战车被袭击的现场并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的后方,当然不能算是战场损失喽。这对“皇军”来说并非新鲜事,所以才有用两个星期攻打下中国几个军据守的重镇洛阳,仅仅损失55人的伤亡报告。今天美军的伤亡报告也与此类似,你只要中弹后不是四分五裂,被战友发现的时候还有一口气的话——哪怕喘完这口气当场就过去了——也只能算是受伤;你要是被人家活捉点了天灯,哪怕是大家亲眼看见你被烧成一根木炭,只要烧得够彻底找不到可以鉴定DNA的组织,你也只能算是失踪。

看来大家对于自己损失这种损伤士气的事情,都是半斤八两。

既然真的存在这一战,尽管资料有限,我们依然可以对这次战斗的详情作一些分析和推导,或许可以看到这一仗文字记载背后更多的内容。

首先,有哪支中国军队具备发动这次攻击的能力?

这个线索,恐怕要从中国军队奇袭时候使用的武器——迫击炮来寻找踪迹了。

通常,我们认为一二八事变中在上海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只有十九路军。实际上,在当地参加战斗的中国军队,还包括至少三支陆军部队,那就是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组成的中央军精锐第五军(军长张治中,附教导总队一部),宋子文所部税警总团(前期指挥官王赓,后期指挥官莫雄),以及原定接防十九路军闸北防线的宪兵第六团。此外,中央和广东空军也派机参战。这段历史颇为错综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例如第五军实际由国民政府的两个直属警卫师组成,曾强渡蕴藻浜,打得十分惨烈,勇猛顽强不亚于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将领称税警总团参加抗战是因为被日军包围,不得不请求加入战局。而从作战过程看,税警总团从未出现过被包围的情况,其参战纯出主动请缨。如此说法当是十九路军与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矛盾的反映。中国军队尽管内部矛盾重重,你死我活,但在外敌面前,还是能够做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虽然,一边和敌人打着仗一边相互算计的事情,也没少干。

这几支部队中,除了宪兵六团没有炮兵以外,十九路军、第五军、税警总团都装备有相当数量的迫击炮,足以发动这样的袭击。事实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迫击炮部队曾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方在评点中方武器装备时,评价最高的三种兵器就是——捷克ZB-26轻机枪、大口径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不过,这里面,我认为最有可能发动了这次攻势的,当属十九路军。这样说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而是因为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上校军械处长王大文曾回忆,十九路军发动抗战之后,受到上海各界热烈支持,踊跃捐献。十九路军用这笔捐款向上海各洋行购置到一批新式的武器弹药,立即分发各部,每连得三支捷克式ZB-26轻机枪,每团的迫击炮连得六门迫击炮。萨的看法,得了这批新武器的十九路军各部,如果不拿这批迫击炮到前线用一用,未免太不合当兵的对新武器那种好奇心了。

而且,从后面的分析,也感到十九路军动手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么,这次作战的时间会是什么时候呢?

应该发生在2月中旬或更晚的时候。根据日军记载,89式坦克所属的第二独立战车中队,是随第二十四混成旅团即久留米旅团投入战斗的。这个旅团2月2日奉命集结,9日到达上海。在这之前,上海的日军主要为海军陆战队,并没有重型装甲车辆,只有从英国购买的维克斯·克鲁斯丁M-25装甲车。诡异的是,根据日本《战车マガジン》1985年第8期《中国军的机甲化》中曾经提到,在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也使用了克鲁斯丁装甲车,双方战车之间交手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

然而中国当时在前线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都没有战车部队,也不曾提到在这次作战中有战车部队和日军交手。难道是日军看花了眼,把第五军的卡车当成了装甲车?

还有一种可能是日军所说的并非克鲁斯丁装甲车,而是卡登·洛伊德(carden-loyd)两栖装甲车。宋子文组建税警总团的时候曾从英国进口了24辆,1929年交出了18辆给新成立的陆军机械化学校,手中的另外6辆不知所终,或曾参加过一二八抗战。由于税警总团不属于正规军,它的战史比较混乱,缺乏这方面记载也是可能的。

根据十九路军的作战史料,此战颇有可能是发生在2月15日的夜袭钱家湾战斗。

2月中旬,日军久留米旅团等援军到达后发动了第二次总攻,十九路军在顾家宅等地与日军反复拉锯,最终依靠各部顽强的抵抗和对江南水网地带的熟悉击退了日军的攻击。15日,六十一师副师长张炎为了清除日军出击据点,指挥所部夜袭位于敌军战线后方的钱家湾。其战况记录如下:

“夜袭钱家湾”的方案在张炎副师长心中已定。晚10时,他亲自带领两个营,悄悄地接近日军宿营地,先摸掉敌人岗哨,由士兵组成的敢死队,人人身上浇满汽油,绑上手榴弹冲向敌营。随着一片爆炸声,敌营顷刻间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又集中火力猛攻钱家湾,日军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慌不择路,只顾逃命。

——杨文、乃良《“一·二八”季家桥之战》

所谓捆绑手榴弹,自己身上浇上汽油出击,当属宣传。这种打法既没有在双方的战史中有所记录,也不符合战场现实—自己身上浇了汽油,冲击过程中如果做滚翻、匍匐等动作,很容易被战场上到处都有的明火引燃自焚,根本达不到杀伤敌人的目的,还不如手提一桶汽油冲锋更有效些。从战斗描述的敌军阵地遭到破坏情况来看,更像是遭到了中国军队火炮的攻击,而以当时十九陆军的装备,能够携行冲锋的火炮非迫击炮莫属。这也是一二八事变中仅有的对敌后方阵地实施奇袭的战斗记录。

考虑到钱家湾正好在战线之后,日军的89式坦克在这里开辟临时的停车场,作为向前方出击的前进基地和损伤后的修理所比较合理。而日军阵地被袭击后燃烧的记录,也和日军记载89式坦克遇袭一战的情形比较吻合。

由于材料的限制,对这次战斗的考证,只能进行到这个程度,但想象一下:

黄浦江畔钱家湾的日军坦克部队前进基地,暗夜中精壮的日军装甲兵们得意洋洋地加油装弹,准备第二天给河对岸的中国军队致命一击。双方的枪炮弹不断划过夜空,突然照亮了一支如鬼魅般出现在日军阵地后方、面涂焦油、身背斗笠的中国军队。不等慌乱的日军哨兵做出反应,一阵乱鸦投林式的迫击炮弹从天而降,把日军的前进基地炸成一片火海。被炸散了架的三轮摩托飞上半空,地面上的火焰顺着汽油的滴迹飞卷开来,一道火线直奔正在起动的日军战车油箱。剧烈的爆炸伴随着日军装甲兵的惨叫,巨兽一样的坦克顿时变成了大型火炬,把夜空照得更加灿烂,掩映出远处上海市区楼房大厦的影子……

怎么有一种战争片长镜头的感觉?

同类推荐
  •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群:586998980现代AI工程师猝死,魂穿大周朝。这是一个女权世界,三国鼎立。白子玉初到异世界,刚满十六岁,要出嫁了!出嫁?神马情况?喂,那个导演,这穿越剧本明显不对啊!这里是男频,是不是拿错了?难道不应该是让我娶一个,啊不,是至少娶一个公主吗?什么?没拿错剧本?是真的要让我出嫁?呵,笑话……这根本就不是男主角该有的戏码!……大周朝,女大将军府邸,内外一片喜庆。白子玉憋屈,咆哮道:“开什么玩笑?我可是正儿八经的纯爷们!怎么可能嫁给你一个女人?!”云无忧好奇道:“郎君不似一般男子,某甚是喜欢……”“???”白子玉一脸懵逼。
  • 锦衣杀明

    锦衣杀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结党营私,热衷内斗,杀!假传圣旨,陷害忠良,杀!自私自利,拒不缴税,杀!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投机倒把,里通外国,杀!藐视大明,虽远必诛,杀!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民国无间道

    民国无间道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正式开始后,中国的爱国人士纷纷加入了抗日的革命洪流当中。此时,蒋介石的“锦衣卫”——军统局也展开了一场与汪伪76号特务组织的暗战。本书详述了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令读者对那个迷雾重重的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民国时期,三大特工组织,在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民国时期的无间道。
热门推荐
  • 科学家谈世界末日

    科学家谈世界末日

    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和说法很多,这些预言和说法大都有理有据,这一定时期内曾在许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恐慌和不安。本书就事关地球人类命运的“世界末日”问题进行了科学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 小狐狸离家记

    小狐狸离家记

    《动物自立童话》之一,《小狐狸离家记》是一部中长篇童话。在一座丘陵里,狐爸爸把他的两个女儿赶出了家门,让她们流落到野外。外面的世界到处充满了凶险,不仅有天上的鹰,还有地上的狼,以及人类和狗,这些天敌会时刻要了她们的命。狐姐姐不幸死在人类挖掘的陷阱中,但狐妹妹花旦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同黑狗和农民们斗智斗勇,不仅一次次成功逃生,还对伤害她的人进行了报复。这篇童话借由小狐狸的形象为小读者们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榜样。
  • 六月·七月·八月

    六月·七月·八月

    不要看我丑陋,不要看我土气,不要看我不善言辞,也不要看我周身带着秦巴山地的泥土气息,我可是以一位诗人的眼光看待大千世界的。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些诗意,我就能一把将它抓住,并穿透它的五脏六腑,七颜八色。别的不行,我就这点本事。所以跟我打交道的朋友越来越觉得我有滋味,是个聪明的可以信得过的人。他们喜欢把我当老酒来品。老酒就是我这种滋味儿。与朋友快活地相处,是人生的一种最基本的乐趣。所以我把它看得很重要。可是,一进入六月就不行了,孩子们过了欢快的节日,把一切烦恼和苍白都留给了大人。生活像一块干裂了的土地,且不说长不出好庄稼,甚至连草都不长。
  • 农门贵妇

    农门贵妇

    祖母偏心,忍不忍?大伯自私,忍不忍?堂姐欺压,忍不忍?遇到一家子极品怎么办?闻芮说:三十六计,溜为上计。发家致富嫁情郎,带着亲娘奔小康。
  • 冷面神尊:霸爱纨绔妃

    冷面神尊:霸爱纨绔妃

    千年等待,她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人儿。于是乎,方圆十里,只要有雌性动物接近,一律灭之!美名其曰;护花!他:听说,我冷漠,傲娇,对你态度恶劣,恩?某女惊:纯属造谣!你华贵,高冷,神秘,无人可比!某男似笑非笑逼近她:原来我在你心里这么高大上?不过……这还不够深刻。某女诧异;深刻?于是某男强势壁咚,翻身压制,“我免费教你啊。“一不小心,寻找千年的暖暖小夫君秒变腹黑闷骚帝,宠到她求饶!她嘤嘤捂脸,自己找到的夫君,哭着也得抱着。
  • 台儿庄涅槃

    台儿庄涅槃

    本书稿以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重建为线索,回顾了1938年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台儿庄大捷的前因后果,重现了中国军队如何在抵御外侮的正面战场上取得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全过程。台儿庄大捷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本书更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始末,献礼给血浓于水的海峡两岸,献礼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遗物术秘

    遗物术秘

    四千年前,大禹制九鼎以定国,分派九州,由九人分别看管,后这九人纷纷从九鼎内感悟出区别于地球传统‘道法’的新术法,血脉也被鼎改造成了特殊血脉,籍此发展成了九个庞大的家族。这术法初期不及道法,但依旧凭着诡异与多变,以及九个家族的团结,与道教分庭抗礼,在王朝更迭中保持昌盛不灭,为每一任帝王重用。直到秦朝,“秦家”天才子弟秦时月,将九鼎之一融入了体内,炼成本命战斗遗器,将新术法的威力提升到了超越道法的程度,自称新术法为遗物术。秦时月野心强大,手段毒辣,秦家凭他强大起来,为求独霸天下,秦家在秦时月的率领下,向其他八大家族发难,抢夺八鼎,爆发大战·······
  • 绝境英雄(上)

    绝境英雄(上)

    一九四二年春,缅甸沦陷,脆弱的“驼峰”空中补给线屡遭重创,国民政府紧急运作,几经周折,开辟了从南亚到新疆的驿道运输线,成功地将援华物资运抵重庆……转眼到了一九四三年秋天,负责物资调拨和运输的公路总局驻印度代表陈振轩回到重庆,返回印度的途中决定绕道北平去呼和浩特。新运输线开辟后不久,日本人就嗅到了味道,有情报显示,日本驻张家口领事馆调查室正在物色间谍,伺机潜入新疆刺探情报,破坏新西北运输线。军统绥远站站长史弘接到上峰命令后,首要任务是安全护送陈振轩从北平抵达呼和浩特。
  • 竹马,又名蓝颜

    竹马,又名蓝颜

    有没有那么一种男人——他是你24小时的便利店,予你所求,不求回报。在你开心的时候,站得远远的,在你难过的时候,第一个借你肩膀。他沉稳、他俊逸、他高大。他不是你男朋友也不是你老公,他从不说喜欢你却是对你最好的人。他有个名字,叫竹马。又名蓝颜。
  • 我的亲亲吸血鬼老公

    我的亲亲吸血鬼老公

    一个是大学女生,一个是不是人却迷倒一片身份尊贵的强大腹黑吸血鬼亲王,再加上一不停在旁边打打酱油是人不是人的生物,故事就这样河蟹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