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900000006

第6章 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

并非说是同为意大利人,托斯卡尼尼(A。Toscanini,1867—1957)和普契尼(G。Puccini,1858—1924)就一定有着不解之缘。人海茫茫,本都是素不相识,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开始结识,并有着漫长时间的不解之缘,恐怕不都是出于偶然的因素,总有些命定般的原因。如果从托斯卡尼尼最早指挥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生涯》开始算起,到普契尼逝世为止,他们之间的交往,起码有着二十八年的历史。二十八年,对于托斯卡尼尼也许不算太长,因为他活了整整九十岁;但对于仅仅活了六十六岁的普契尼来说,却不能算太短,占了他生命的近二分之一。

这不能不引起我对他们的极大的兴趣。

让我对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之间存在的并不仅仅是友谊,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乃至不可调和的厮斗,常常如一块块突兀的礁石,阻挡着他们两条河的汇合和前进,使得他们生命和艺术之流激起浪花,溅湿彼此的衣襟。我便在听托斯卡尼尼指挥的音乐,尤其是指挥普契尼的歌剧录音磁带时,常想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存在这样的友谊、这样的矛盾、这样充满矛盾的友谊?音乐家之间,彼此结为美好而和谐的友谊的人有不少,比如舒曼和勃拉姆斯、肖邦和李斯特,被称为强力集团的巴拉基列夫、莫索尔斯基、鲍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什么原因使得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的友谊像是一条起伏不平的小路,让他们总是磕磕绊绊?

应该说,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最初的友谊是顺风顺水的。一八九六年二月一日,对于他们两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托斯卡尼尼指挥的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在都灵首演。在这之前,他们两人都小有名气,公平地讲,托斯卡尼尼的名气更大些,他成功地指挥了瓦格纳的《汤豪舍》和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为他带来了声誉。而普契尼在此之前还只是一个二流的作曲家,他所作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歌剧,全遭到失败,只有一部《曼侬·列斯科》获得好评。《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的精心之作,是他下的赌注,关系到他是否能从二流泥潭中一跃而出。但是,一直到演出之前还有评论家说《艺术家的生涯》不过是昙花一现而不会成功。因此,普契尼一直把心提到嗓子眼,托斯卡尼尼每天排练这部歌剧的时候,普契尼都要到场,心里揣着惴惴不安;音乐评论界和出版商也很重视这部歌剧的首演,关注着演出是否成功。这让他两人的友谊出场显得气势不凡,而且有着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托斯卡尼尼为普契尼带来了好运,他一丝不苟的排练和精彩绝伦的指挥,使得首场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一连演了二十三场,让观众叹为观止,让普契尼更为折服。这一年,普契尼三十八岁,托斯卡尼尼二十九岁。

为什么有着这样好的友谊基础,他们的友谊会出现矛盾、波折,甚至破裂?我不大明白,为什么在一九二一年,当时欧洲最著名歌剧院斯卡拉剧院,计划演出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和《蝴蝶夫人》三部歌剧时,托斯卡尼尼坚决拒绝出任指挥,而只是派他的助手出场?而普契尼在请人出面调和不成之后,为什么气急败坏地出言不逊大骂托斯卡尼尼是“充满恶意”、“没有艺术家的灵魂”?真的是后来托斯卡尼尼自己解释的那种原因:“我不喜欢《蝴蝶夫人》”吗?未免太简单了吧?虽然,托斯卡尼尼是一个对艺术格外认真的人,对于他不喜欢的音乐,他是不会接受的。反正我是不能相信仅仅是这样一个原因,会导致托斯卡尼尼果断地做出这样一个伤害普契尼同时也伤害米兰观众的决定。因为如果托斯卡尼尼真的不喜欢《蝴蝶夫人》的话,他完全还可以指挥另外两部歌剧,况且,《艺术家的生涯》和《托斯卡》这两部歌剧,他都曾经指挥过,并获得成功,这时候却撒手不管了,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还有一点让我不解的是,普契尼写作《蝴蝶夫人》是早在一九〇四年,当时托斯卡尼尼批评这部歌剧“长得令人生厌”,普契尼听说后立刻改写脚本,缩短乐谱,有不少章节重写,完全是按托斯卡尼尼的意见修改了的呀。

在一本介绍托斯卡尼尼的书中,我看到这样简单几句对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的介绍,其中说他们两人之间友谊的裂痕出现在一九一四年,即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不同,政治的态度导致了艺术的矛盾。这我就想象得出了,他们的友谊不可能不出现裂痕,即使普契尼再如何请人出面调和,也是无济于事的。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托斯卡尼尼对曾经为法西斯垂首做过事情的富尔特温格勒和卡拉扬的态度,托斯卡尼尼拒绝和他们同台演出,以及他那句著名的话:“在作为音乐家的富尔特温格勒面前,我愿意脱帽致敬;但是,在作为普通人的富尔特温格勒的面前,我要戴上两顶帽子。”托斯卡尼尼对普契尼肯定不会原谅,便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后来,在一本意大利人写的托斯卡尼尼的传记中,看到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一九一四年的夏天在维亚雷焦海滨度假时,两人为刚刚爆发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不同而矛盾爆发。托斯卡尼尼是支持协约国的,而普契尼支持德国,两人因此争吵起来,托斯卡尼尼突然愤而起身,怒斥普契尼而后闭门不出,气得整整一个星期不上街。当有人劝他和普契尼讲和,他说:“我坚决不和他讲和,相反,碰到他,而要打他几个耳光!”这和他对富尔特温格勒的态度是一样的,我们便不会奇怪了。

不过,我有时会想,如果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虽然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普契尼没有对托斯卡尼尼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而只是藏在心里,只谈艺术,不谈其他,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会不会维持下去?就真的能不至于出现后来一九二一年斯卡拉剧院演出矛盾的爆发了吗?

我看不见得。

性格所致,会使得看似平行的两条线越来越远。作为艺术家,有的会极端地表现在艺术之中,有的会极端地表现在艺术之外的为人处世里面,托斯卡尼尼的性格是毫无保留地表现在这两者之中。他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排练四五个小时当中不吃饭,也不饿。同普契尼一贯的折中主义不同,他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人。他又是一个独断专行、极其固执己见的人,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事情,他不会和别人商量,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他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到死也不会宽容他人的人,更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稍微的妥协。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容易暴怒的人,这一点并不是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的缘故,他从一开始走上指挥台就是这样,据说如果他听到乐队里有人没有全神贯注或吹错、弹错,他会立刻勃然大怒,毫不留情地大骂人家是“畜生”,是“杂种”,是“无耻”,毫无节制,没人敢上前制止或劝说他,这可以说他的修养实在有些难以恭维,也说明他其实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他就像一条笔直的线,不懂得有时是应该拐弯的,哪怕稍稍有些弧度和弹性。

曾经听说有关托斯卡尼尼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他一次听一位指挥家的排练,听到这位指挥的节奏不对(其实很可能是不符合他自己心目中的节奏),他丝毫不知道忍耐,不知道该给同行一点面子,立刻容忍不下去了,拍起手掌,示意人家节奏应该是这样的。结果,乐队竟按照他顽强手掌的节奏进行演奏,把那位指挥晾到一边。

托斯卡尼尼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坚硬且棱角过于峥嵘的人。一次排练,他尚且不容于他人,他怎么能容忍和自己政治观点相左的普契尼?不少人劝他和普契尼讲和,他的妻子也这样劝他,他都不为之所动。所以,到了一九二一年斯卡拉剧院演出和普契尼的矛盾爆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七年,他们的矛盾非但没有随时间淡化和消解,反而随日子长大,结上一个解不开的死疙瘩。

即使没有这一矛盾的爆发,也还会有其他的矛盾爆发,便是很可以理解的事情,而且可以断定是必然的事情。这里除了托斯卡尼尼性格的因素,也有普契尼的性格在起着作用。普契尼是一个和托斯卡尼尼的毫不妥协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折中主义,必定要和托斯卡尼尼发生矛盾。而普契尼对于托斯卡尼尼的嫉妒,也必然是产生矛盾的另一条导火索。因此,虽然托斯卡尼尼的性格并不因为他是一个大师就一定那么可爱,但是,普契尼的性格就更不可爱。两个这样性格的人偶尔相处,也许可能会迸发友谊美丽而夺目一闪的火花,长期相处,不爆发矛盾才怪,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给他们两人火上浇油。虽只是出于偶然,却含有必然的命定,在劫难逃。

说实在的,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这样两位意大利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最有名并且照耀了整个世界乐坛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这样淡然结束,真是让我惋惜甚至扫兴,或者说有些不甘心。我一直寻找他们最后的结尾,就像读一部小说,希望读到自己期待的结尾一样,惊鸿一瞥,出乎意料,而心存一丝幻想。

幸亏不是幻想,他们的结尾多少让我感到一些安慰。虽然,他们的结尾没有在普契尼活着的时候出现(普契尼比托斯卡尼尼早死了三十三年),毕竟令人欣慰的结尾还是出现了。

是在普契尼逝世两年之后。托斯卡尼尼突然出任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的指挥。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是他呕心沥血之作,一直写到公主死去的时候,他自己也死去了。这场音乐,据说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听到并看到,在音乐声中,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又走到一起。我想这大概不是托斯卡尼尼的妥协,或对死者的一种悲悯,而是对艺术的一种真诚,《图兰朵》确实是普契尼的精心之作。

托斯卡尼尼在指挥到公主死去的时候,突然指挥棒在空中停住了,整个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戛然而止。托斯卡尼尼慢慢转过身来对观众们说了那句《图兰多》在我国上演时被报纸不断引用的话:“歌剧到此结束,普契尼写到这儿时,心脏停止了跳动。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

这话说得充满哲理,更充满感情。这话让我感动。

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九四六年的春天,在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首演五十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托斯卡尼尼虽然人在美国,还是记起这样的日子,在电台指挥了普契尼的这部歌剧,并灌制了唱片。这一年,托斯卡尼尼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

只有在美好的音乐之中,人们才能消弥芥蒂而相会相融。托斯卡尼尼说得不对,并不是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而是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同类推荐
  • 爱欲与哀矜

    爱欲与哀矜

    一本献给所有热爱阅读与写作者的私人版《午夜巴黎》。“你要读的下一本书,你要遇到的下一个人,会改变你的生命。”《爱欲与哀矜》收录沪上才子张定浩近十年所写的文学随笔二十余篇。其中所涉及的,从格雷厄姆·格林、爱丽丝·门罗到奥登、布罗茨基,从《斯通纳》到《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基本都是作者钟爱的作家与作品。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阅读之书,也是一部写作之书。作者在阅读中探寻写作的秘奥,继而在写作中完成阅读的使命。他以为好的写作都是为了被爱,而好的阅读,则指向爱。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条白云般的哈达,高高举过头,献给你,青藏铁路;献给你,青藏高原;献给你,珠穆朗玛;献给你,拉萨……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一条有体温的枕木,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西藏;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热土;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拉萨,我的众神之都……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颗一颗铺路石,密密匝匝地,众志成城地,扛起青藏铁路,完成历史和未来的同期叮嘱……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只一只春蚕,浑身透亮地,吐着蚕丝地,铺设着一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上)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上册收录了开创天地、斩妖除魔、海底精灵、荒谬滑稽等内容,如混沌天神的诞生、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出世、亚当和夏娃、伊甸园、希腊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等故事。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热门推荐
  •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她以为自己遇见鬼了,没想到捡到一个武功高强的帅哥,她以为他失忆忘记了所有就会乖乖呆在自己身边当保镖,没想到他竟然和那个杨氏下一代继承人长得一模一样的。他本是现代含着金勺出生的少爷,却阴差阳错的在古代做了一代官爷的大公子,再回现代已失去所有的记忆,成了霸道多变的大小姐的保镖。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社会契约论》立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理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 雪与雪之间的距离

    雪与雪之间的距离

    那些年的青春残片,“胖穷丑”女生因自卑而努力为学业奋斗,以时光为代价追求一段注定无望的感情。幼稚天真和敏感自私所带来的悔恨,时过境迁后的彻悟与万劫不复,在那里,永远下着雪。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收选了多位民国大师和学人关于读书、治学等的文章,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读书经验和治学方法的大师学人文选合辑。这些文章基本刊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野草》《文饭小品》等杂志上,阅读本书,可以领略这些大师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智慧。清闲时一读,赏心悦目;困厄时一读,如坐春风。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大师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年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 穿越:邪帝的妃(全本)

    穿越:邪帝的妃(全本)

    她穿越到了两千年后的雪域帝国,与东雪域帝国之主白帝一见钟情。白帝特许她挑选一名奴隶做侍卫,奴隶市场,一名全身镣铐的男人冷不叮的攥住了她的手,他的嘴角阴鸷的勾起,蓝眸中闪动着掠夺的光芒:“娘子,请买下我!”她好心救他脱离水深火热,让他在她的身边做一名贴身侍卫,他却在趁机毁掉她所有的一切,而他竟是雪域帝国黑暗的主宰——另人闻风丧胆的夜帝。★★传言:夜帝只爱一个女人,他身边的女人个个因为像她而存在!最像的就是她……本文故事地点为假想的两千年后,背景是虚构的未来亚洲大陆,不是真实的,大家不要拿来跟古代比较,也不要跟现代比较,更不要跟西方比较,比较的结果会让你疯狂,哈哈……★★
  • 乐府古题要解

    乐府古题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本书主要是考虑大学生掌握场景语言技巧已成了提升语言艺术和综合素养提高的必需。
  • 血蝶当归

    血蝶当归

    我生是栖在当归的蝶,却不愿归,一生踏仙路,只求轮回终,殊不知……轮回,是一个圆。粉丝群:642627883【樱家】
  • 时光念木一

    时光念木一

    青梅竹马的爱情该是让人羡慕,令人向往的。季时光很庆幸他在最好的年纪遇上了可以和他相伴一生的孜木一,如果没有孜木一,也许就没有如今的季时光。如果没有季时光,或许孜木一也不是现在的孜木一。他们是对方的救赎,也是对方不可缺失的。
  • 诡案迷情

    诡案迷情

    你相信人死能够复生吗?你知道被榨干血液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见过传说中的铁处女吗?你想过那些判了死刑的人最后都去了哪里吗?在这个世界中许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荒诞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爱情和复仇究竟哪个更重要?若上天对你不公,又有何权利要求你善良。这世上最可怕的从来就不是鬼,而是……人。你好奇吗?来,进来,我告诉你,这个故事就是从一个被抽干了血液的女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