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900000005

第5章 舒曼和舒伯特

舒伯特(F。Schubert)生于一七九七年,死于一八二八年,仅仅活了三十一岁。

舒曼(R。Schumann)生于一八一〇年,死于一八五六年,活到了四十六岁。

两个人活的时间都不算长。而且,两个人都是贫病交加,都是死于疾病。从病情来看,舒曼死于长期的精神病,痛苦的折磨比舒伯特更为残酷。舒伯特是喝了脏水染上肠胃病而致死,怎么也比舒曼好些。但是从贫穷的角度来看,舒伯特比舒曼还要悲惨。舒曼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舒伯特一生除了有过一段暂短的教书生涯之外,从来没有稳定的工作。有时,他连买谱写乐谱的稿纸的钱都没有,他连一件外套都没有,只好和别人合穿一件,谁出门谁穿。他的音乐那时并不值钱,现在看来极为著名的《摇篮曲》,能换一盘土豆;而同样有名的《流浪者》,只卖了两个古尔盾。舒伯特死后所有的遗产都加起来,充其量也只值二十四五个古尔盾。

最重要的,舒曼一生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美丽善良而又才华出众的钢琴家克拉拉对他生死相依的那一份爱情,足以使得舒曼感到慰藉,并为后来的历史传为佳话。而舒伯特一生没有一次爱情,他终生没有结婚,而且从不谈论女性。据说,舒伯特二十一岁,唯一一次外出到匈牙利一位伯爵家教授钢琴的时候,曾经爱上了伯爵家的小女儿,但那只是一次单恋,他从未对人家说出口,而且那女孩当时只有十二岁。待六年过后那女孩十八岁时,他们偶然间得以重逢,却已是云烟散去。

舒曼和舒伯特彼此一生从未相见,舒伯特比舒曼大十三岁,只不过是大了一轮,如果舒伯特能够稍微活得时间再长些,我想他们是如此惺惺相惜,肯定能够相见的。舒伯特死的时候,舒曼仅仅十八岁,在舒曼这十八年中,舒伯特除了外出到匈牙利教书一次之外,都只生活在维也纳,而舒曼却是在莱比锡和海德堡求学,彼此两地遥遥相隔。而且,那时舒曼是在攻读法律,只是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音乐更在遥远的天边。命运让他们天各一方。

我现在偶尔会想象,如果那时命运成全了他们,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相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我真的很难想象,以舒伯特的羞涩,舒曼的热情,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以他们彼此迸发出的艺术和思想的光芒,他们会如何相互辉映,彼此激进?但会不会也出现摩擦?如瓦格纳和李斯特?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托斯卡尼尼和普契尼?艺术性格突出的音乐家,往往会在区区小事上格格不入而产生矛盾,彼此不愉快乃至剑拔弩张。因为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原来关系不错,但后来却闹得一团乱麻,我对舒伯特和舒曼也不得不有些隐隐担忧。如果真的是那样,还不如不让他们两人相见呢。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象而已,他们也许即使相见也不会出现这种担忧,相反没准能出现一段更为美丽的佳话呢。事实上,虽从未相见,舒曼却同舒伯特保持极其友好的关系,并对舒伯特的音乐尤其是遗作的挖掘起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舒曼,舒伯特的遗作《C大调第九交响曲》,便很难问世为大家知道并喜爱。

舒曼是一个极为热情的人,他对同时代音乐家的热烈鼓吹和提携,在音乐史上是有名的。他曾经撰写对李斯特、肖邦、柏辽兹和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评论,如今成为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在音乐家之中,能够写一手漂亮文章的有那么几位,舒曼应该说是写得最漂亮的人了。而且,他从来都是那样热情而厚道,从不像德彪西那样刻薄过。他对舒伯特更是情有独钟,他不止写过一篇文章为天才早夭的舒伯特鼓吹,他不止一次为发现舒伯特这个奇才而兴奋不已、赞叹不已。说起舒伯特的音乐,他总是充满感情:“没有一首作品不是倾诉他的心灵的。古往今来只有少数几首艺术作品能像舒伯特那样鲜明地保留下作者的印痕。”他还这样说过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着星光树影梦到他”。读到这样的文字,总能为舒曼的真诚,也为舒伯特终于获得知音而感动。

舒伯特(肖复兴作品)舒伯特在世时得到的知音实在并不多。只有贝多芬看到舒伯特的乐谱惊异地大叫过这是谁作的曲?但那已是贝多芬的病重的晚年,舒伯特得知这一消息赶去看望贝多芬时,贝多芬已经垂危在病榻上了。贝多芬去世时,是舒伯特为贝多芬擎着火炬送葬,据说归来的途中喝酒,舒伯特举杯竟对大家说了一句:“为在座的先死者干杯!”不料一语成谶语,一年半后,他自己竟先死于他人。死前,他只要求能够将自己葬在贝多芬的墓旁边。

舒曼到维也纳去的那一年,对于舒伯特是极为重要的一年。那是舒伯特逝世后的第十一年,即一八三九年,那时舒曼二十九岁。如果不是舒曼去了维也纳,也许舒伯特还在地下沉默。或许在以后也会有人发现舒伯特的才华,但毕竟不知要等待何等时候了,起码要推迟许多时日。

舒曼那一年去维也纳有两个目的,一是去看望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二是去舒伯特的哥哥家寻找舒伯特的遗作。舒曼到达维也纳郊外维林墓园,拜访了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地,舒伯特并没有紧挨着贝多芬的墓,中间隔着一位伯爵的墓地,舒曼特别羡慕这位伯爵能够长久地躺在他们两人的中间,有两位音乐大师陪伴。只是贝多芬的墓前有几株红玫瑰,而舒伯特的墓前没有任何装点,这让舒曼的心里多少有些替舒伯特不平。舒曼说他自己的夙愿终于如愿以偿,他还多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贝多芬的墓前捡到一支钢笔,他把这支钢笔当成了圣物,给了他无限的灵感。

他在归途中拜访了舒伯特的哥哥斐迪南,斐迪南拿出舒伯特的许多遗物给他看,舒曼说他当时看到这些东西兴奋得抑制不住浑身发抖,这是一个懂得艺术又懂得心灵的音乐家具有的品质,这是只有舒曼才会有的表现,他后来将其中一些遗作以《遗物》为题发表在他主持的《音乐新报》上,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舒伯特的价值。

在这次拜访中,舒曼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他认为它具有“天堂般的长度”,高度评价了这部交响曲:“我直率地说一句,谁若是不知道这首交响曲,那么可以说他对舒伯特知道的不多。”他认为当时的交响曲多数“都只是贝多芬的微弱的回声而已”,是“海顿和莫扎特傅粉假发的可怜剪影,而这假发下面是没有头脑的。”而舒伯特的这首交响曲的意义在于“绝不止是包含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绝不只是表达已经被音乐家表现过成千上万次的喜悦和悲哀的情绪而已,它还蕴蓄着更多的东西。这首交响曲把我们引入一个好像从未到过的境界之中。”

在具体评论这首交响曲的时候,舒曼这样写道:“这首交响曲,除了具有炉火纯青的作曲技巧以外,还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精细入微的明暗色调,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全曲充满了我们已经很熟悉的舒伯特的浪漫情调。他这些神妙的漫长的乐句——正像长篇小说一样滔滔不绝,难以遏止,而又绝不使人厌倦;恰恰相反,它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把读者愈来愈深入地引进他的创作天地之中,流连忘返。”

舒曼回到莱比锡,将舒伯特的这首交响曲交给勃列特考普夫与格尔特出版公司出版,送给万豪斯音乐会主办机构,最后通过他的极力推荐和努力,由门德尔松指挥,在莱比锡音乐大厅演出。舒伯特一辈子都没有听到自己的什么交响曲,更不用说这首在他逝世之前才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了。但是,现在他听到了。在他的这首《C大调第九交响曲》中,他听到了有他的音乐同时也有他和舒曼的心灵共有的回声。两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里紧紧握手。

我也曾经到过维也纳的维林墓园,拜访过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地,我看见在他们两人墓地之间没有一个什么伯爵的墓,只有一条人们踩出的小小的路。我看见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前都摆放着鲜花。从墓地来看,贝多芬的更为朴素一些,舒伯特的则雕塑得颇为漂亮,白色的大理石上雕刻着这样的题词:“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更把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或许,是后人重新修葺过的。

站在舒伯特的墓前,想起舒曼和舒伯特,“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想起他们这一段生死两地之间的交往;这一切该是多么的难得而感人。人世中,有许多丑恶让我们悲观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但也有许多美好和纯洁足以让我们能够抬起头来,让我们的眼睛里充满晶莹的泪花而拂拭去浓重的阴霾。能够给予我们这些美好和纯洁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依赖于艺术,而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依赖于音乐。因为,我已经越来越不相信人世间的那种越是真情浓郁越是充满虚情假意的化妆过的情感;我也越来越不相信文学和影视戏剧中的伪劣的形式主义和煽情的制作方式。我只依赖于我认为好的音乐,在这样的音乐面前,人和音乐一样透明。在这样的音乐面前,让我的心滤就下一点杂质,暂时与世隔绝,而分外沉静安宁。

因此,千里迢迢到维也纳来,就是为了看望那些我心仪已久的音乐家。站在维林墓园前,我应该感谢那些音乐家,包括舒曼和舒伯特。

只是,行色匆匆,我没有找到舒曼的墓地。或许,舒曼的墓地没在这里,而在他的家乡杜塞尔多夫?

我也没有舒曼的运气,在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地前捡到一支给予我灵感和好运的钢笔或别的什么。我只捡了一枚椭圆形的树叶,正是深秋季节,那枚树叶金黄金黄的,如同舒曼或舒伯特遗落在这里的一个音符。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郁达夫谈旅行

    郁达夫谈旅行

    《郁达夫谈旅行》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游记散文集。郁达夫在创作了诸多在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小说、散文作品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游记性文字,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祖国南北的山水、城市,乃至东南亚地区,在本书中也能看到相应的文字。这些游记作品中许多也早已成为了名作,比如《感伤的行旅》《钓台的春昼》《北平的四季》等,也都收录在《郁达夫谈旅行》一书中。郁达夫式的优雅与感伤,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热门推荐
  • 净土决

    净土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守候瞬间的永恒

    守候瞬间的永恒

    若琳代替好友馨语相亲,谁知遇到极品男人韩皓轩,阴差阳错的是韩皓轩居然看上了冒牌馨语。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韩皓轩得知若琳并非馨语,却仍旧为若琳着迷。就在此时,若琳的母亲生病了,而对她伸出援手却是她多年来的暗恋对象穆景言。如果说若琳是灰姑娘,那么韩皓轩无疑是白马王子的典范,后来出场并且魅力不亚于韩皓轩的穆景言就算得上一匹黑马了。
  • 深宫魅影之贤后难当

    深宫魅影之贤后难当

    她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却也是天下最悲哀的女子,一道圣旨嫁入皇家,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奈何红颜多劫难,一夜间,新后变太后,红纱改素缟,萧蔷祸起,边境告急,政权更替,明明是未满十四岁的少女却扛起了江山重任,一身凤袍,锋芒初露,回眸一笑,不知迷乱了谁的眼,扰乱了谁的心,城墙上,她说:哀家这一生再无所求,只愿有一人可依,然此愿终不得求……
  • 爱你爱得心好累

    爱你爱得心好累

    为他做了一切,只落得“谎言”两字,他揽其他女人在怀,残忍道:“你不配有我的孩子。”他可以和其他女人有很多孩子,却容不下她的一个孩子。当真相揭开,她选择离去。世上哪里有破镜重圆,多的是覆水难收...
  • 那一道曙光

    那一道曙光

    生活随笔,没有什么好可以介绍的。望,谅解。
  • 海贼之寻宝巴基

    海贼之寻宝巴基

    我叫巴基,是一个小丑,但我不是来逗你们笑的!不要看我的鼻子,不然我要打你了。(有系统,跟船流,单女主,还很水,不暗黑不血腥不死人,不喜别看)
  • 教练万岁

    教练万岁

    《全能运动员》作者过关斩将的新书。跑不快?跳不高?缺乏耐力?体重超标?罚球不准?不会投三分?受伤了?想要康复训练?我来帮你解决!我是一名教练,一名创造奇迹的教练!——————过关斩将创新大作,首次尝试架空方法写体育,欢迎品读。
  • 妖娆毒仙

    妖娆毒仙

    灵药仙符,仙丹灵兽,她苏媚情通通都要,开启刷宝模式,大道路上从头再来,风生水起!曾经的她,是个妖媚至极的狂妄妖女。绝世容颜,惊世才情,却没有得到与之匹配的爱情,反而被众人唾弃,万夫所指。现在的她,浅笑嫣然,冷心冷情,莲花般沉静如水的面容下却是如寒冰入骨般的决然!不再追逐那虚无缥缈的感情,只为求道!此时,细嫩的芊芊食指悠然一指,那些亏欠于她的,又怎么能不一一讨还呢!
  •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

    《俞敏洪人生哲学课》浓缩了俞敏洪的创业心得,提炼了俞敏洪的人生感悟,对他的整个事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广大青少年以及创业者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蓝图。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俞敏洪人生哲学课》中寻找到创业的经验、人生的感悟,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在未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