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6300000007

第7章 海雯在美国刚上小学时一句英语也不会说(3)

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部只是一个研究和监督机构,只有非常有限的资金可以支配,而掌管教育大权的是州政府的教委和地方教育局。教委是民选的官方机构,定期举行教育会议,听取民众、社团组织代表、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来制定和修改教育政策。教育局则是政府行政部门。

就像中国一样,各个省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准也有不同。美国也是如此。前不久我们开车到过前总统克林顿的老家阿肯色州(Arkansas)时,从它的建筑、周围的环境看,你就会感觉到这位领导美国经济高增长的两任总统的故乡是个贫困州。州政府的财政当然会影响到教育。美国也是东海岸和西海岸的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水准也相对高些。

在美国的大城市,市内的学校往往校风都欠佳,这与中国完全不同。纽约市这样的大都会,有中国城,有便利的市内公交地铁,有较多的工作机会,对新移民很有吸引力。但是,人多事杂,学校教学水准不高、族裔矛盾、帮派暴力、毒品交易等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这些移民集中的学校。黑人、西语裔以及一些亚裔在校内打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身材处弱势的中国学生常会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因此,对于有子女上学的家庭,在搬迁、购房时,社区和学校都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实,美国社区的好坏只要开车经过,从房子、汽车、卫生、绿化和人种就能区分社区的贫富。常常一条大街,一条小河就可区分开两个贫富世界。相关的资料都可以在当地图书馆查得到,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信息。

美国也有“先进集体”称号之类的学校,他们叫蓝带学校(Blue Ribbon Schools)。美国对学校的最基本要求是: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业标准,学校必须做到安全、无毒品。而蓝带学校是表彰那些学校具有较强的领导班子,这样的学校领导能使全校有明确的使命感、有高质量的教学、能挑战更新课程、有良好制度和措施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学习环境、有家长的高度参与、能帮助所有的学生达到更高的标准。

候选学校由各州教育局选送给教育部。为了保证可信度,教育部会组织专家小组走访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和社区人士,以进一步核实,最后由教育部颁发荣誉。

近年来布什总统在大力推动“不让一个小孩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政策,教育部也更重视这项计划。评选还是相当严格的。海雯就读过的学校都没有过这种头衔,可见选评非常不易。

7.海雯上三年级时,英语水平还不行,老师怕影响学校整体成绩而没让她参加州统考。她上五年级时,却成为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海雯在上三年级时,英语水平都还不行。老师怕影响学校整体成绩而没让她参加马里兰州的统考,这令我有些失望。那时,我能说她是聪明学生吗?但海雯在上五年级时,她已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了。可见只要努力学习,进步就会非常快的。

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海雯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在智力方面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而已,理解能力不错,但钻研精神欠佳。

我向来认为,天赋也未必仅仅局限在读书或做研究上,有些人善于发明创造;有些人擅长行销;有些人在艺术上极具天赋;有些人则在厨艺上精益求精;有些人乐于独自默默无闻地工作;有些人却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力;有些人能制造原子弹、让卫星上天;有些人则卖汉堡、炸鸡一样名扬世界。有些人可不一样,天赋超人,聪明绝顶,但往往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

2005年3月,许多媒体都报道美国内布拉斯州神童布兰登·布雷默在家中以手枪射击头部自杀身亡的新闻,他年仅14岁。

小孩在学业上天赋超群,但在心理上呢?这种天才是我们想要的吗?

没有人怀疑中国人的天赋,中国的中、小学生普遍成绩优秀,随便派几个学生出征国际科学奥赛,也能大把大把地捞取金牌。但是在诺贝尔奖面前,本土的中国科学家还在争取零的突破。我们是否也要反思问题的所在呢?玉不琢不成器,那怎样琢才能成大器呢?中国人的天赋、勤奋,全世界有目共睹,要使中华民族真正成为世界的强势民族,我们的教育还应做些什么呢?

偶尔也会有些朋友要我帮他们辅导一下小孩的数学问题。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孩会跟着你的思路走,一旦不清楚,会马上发问。有些小孩则不同,你辅导得满头大汗,最后他(她)问你可不可留下辅导的稿纸。遇到这种情况我想大概是做了一场无用功。我事后通常会建议家长注意小孩的学习方法和节奏。

上数学课,我不认同学生一定要记笔记的做法,尤其是推导的过程。我认为学生一定要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不是埋头记笔记,课堂上没听懂,然后拿着笔记回家再慢慢琢磨,这样长期下去,不但时间比别人花得多,而且总是慢半拍。有时并非小孩天赋不好,只因为慢了半拍,无法调整过来,从此便落在后面。

但遇上拿着讲稿照本宣科的老师,学生也就无思路可寻了。海雯经常回家抱怨她的物理老师上课不知道在讲什么。我建议她可以到图书馆借一两本参考书,自己也应该看得懂呀!但她就是没有太多兴趣去钻研物理参考书。

亚洲学生在学业上尤其是考试成绩上优于美国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亚洲学生每年平均在校日比美国学生多,有些多达240天。而美国学生平均在校日只有180天。同时,亚洲学生的课后作业明显多于美国学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董巴斯教授(Sanford M· Dornbusch)几年前曾对美国旧金山地区的7836名高中生所做的调研发现:亚裔美国男生平均花在课外作业上的时间是每周11.7小时,白人男生8小时,黑人男生6.3小时;亚裔美国女生12.3小时,白人女生8.6小时,黑人女生9.2小时。每年进入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奖或英特尔科学奖入围决赛圈的华裔学生都不少,其中很多还是出生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而中国本土的学生也在国际奥林匹克科学竞赛中取得很多奖项。因此,有人认为中国东方式的基础教育的基本功十分扎实,决不亚于西方教育。

论世界一流大学,不论是看学术水平,或是用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来衡量,美国高等教育占当今世界老大地位大概无可非议。而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很多人觉得并不怎么样,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下降,校园暴力、毒品以及少年母亲等问题已困扰美国教育多年。

许多美国学生并不努力学习,读写能力欠佳,数学就更不用说了。常听说老美在超市或商店工作,如果没有收银机或计算器,很多人加减法都做不清楚,这的确是事实。美国一些大学机构也抱怨一些中学毕业生还需要补修演算、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可美国大学的生源绝大多数还是美国的中学毕业生。所以,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一塌糊涂也不合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觉得美国中、小学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我认为中国教育死背硬记的东西太多,这种方法在中、小学知识积累阶段还行。虽说造就了不少书呆子,但起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但这种教育方式容易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考试的机器。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的天才加上勤奋却造就不了和美国人一样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和诺贝尔奖得主呢?当然。除了历史、政治原因外,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是否也需要检讨呢?

我在网上读了一篇作者苗体君题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诺贝尔奖》的文章,觉得很多都非常有道理:

2002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了,中国的科学界和文学界仍然没有能实现零的突破,为什么至今诺贝尔奖仍然同中国无缘呢?过去中国的学者们认为:诺贝尔奖是用西方的标尺,对东方国家有文化歧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只是中国人自我安慰的好办法。为什么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其也处于东方却频频获奖呢?

并不是中国科学界及文学界的成果和作品没有引起国际的注意,而是确实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特别是现阶段中国的学术风气不正,心态浮躁,抄袭剽窃现象众多,学术腐败日盛,这就很难有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推出来。在国际体育界中国人创造的佳绩让世界折服,而独有诺贝尔奖至今中国人只能对世界保持沉默,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人不是缺乏智能,迄今为止已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人获诺贝尔奖,他们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国的土地上奋斗获取的。让他们在中国的话,他们可能会一事无成地走完他们的人生?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功”的人要忙于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交际;身居要职的领导,其职责就是用剪刀修理长得过高的一些枝干,真正的人才最终只能与大家保持一致;如果人才缺少人与人交往的知识,这个人才就会凄苦地度过一生。

其次是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思考的精神。没有独立的思考,人云亦云,也就谈不上学术的创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要招聘一位研究助手,当时许多人蜂拥而至。爱因斯坦为众多的应聘者出了一个物理学的名词,要求他们用笔试的形式解答。众多人苦思冥想以求答得更完整些,但只有一个人翻开手边的物理学辞典,把辞典上的解释抄在了试卷上。爱因斯坦就录用了这个人。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样的名词没有必要花心思去牢记它,只需翻翻辞典也就行了。

人的精力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把精力用在思考上才更具有意义。一个只注重记忆的人,也只能是一个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是百害而无一益。中国古代自隋唐开始就注重应试教育,读书人只知道死记硬背,求取功名,在科学上则无任何创新,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谈不上什么取得成就之类的东西。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依然秉承科举的死记硬背式的教育,不允许学生有创新。不久前一次全国性的中学语文应试比赛,其中有一道填空题目是:太阳出来了,冰雪______。

试题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太阳出来了,冰雪融化了。填其他内容均不得分。东北哈尔滨每年1月、2月份的气温在-16℃至-36℃之间,即使太阳出来了,冰雪也不可能融化,但应试的学生必须填“融化了”。

同类推荐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跳出教育看教育

    跳出教育看教育

    可以说,一档财经对话节目《冬吴相对论》激发了作者的灵感。作者发现,这虽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新信息,两位主持人新颖的见解吸引着作者“追”下去,从而产生了与教育相关的听后感、读后感。这是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维方式,适合教师、家长,以及中学以上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赤松领禅师语录

    赤松领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是太有才了

    我真是太有才了

    纪文是一个小公司白领,每月领着微薄的薪水。临近清明,他在网上偶然搜到一则佣金八万的天价代理扫墓招聘!要求:男,年龄20-28岁,未婚,无对象。这让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纪文很是心动……
  •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足球之召唤千军

    足球之召唤千军

    一个梦想着做中国足球教父的人获得召唤系统后发达的故事,他召唤出来的球员和培养出来的教练主导了中国足球的崛起。
  • 抛弃性格缺陷

    抛弃性格缺陷

    青少年不得不看的励志书。每个人都是性格的美容师,抛弃性格缺陷,展现完美自我。2011最潮性格说明书,洞察你想知道的一切。让自卑、怯懦、孤僻、狂傲……见鬼去吧。
  • 末日手机控

    末日手机控

    打破囚笼,挣脱自己施加在身上的枷锁触不可及的并非为力量而是命运! 这是一本随缘更新的书ㄟ(▔,▔)ㄏ
  • 落花镇

    落花镇

    王小必一口气游开,钻进深水,像只蛤蟆一样趴在水底不敢动,实在憋不住了才探出头来吐口气,随手掐了根芦杆又潜回水里。把芦杆咬在了嘴里,趴在水底的王小必想,村里早就传开了,说日本人要来。穿黄衣服会不会是日本人?
  • 当妈妈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当妈妈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当妈妈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是一本最实用的亲子沟通宝典,简单高效,能说给您的孩子听,做给您的孩子看。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亲子沟通的难题总是让不少家长不知所措。本书围绕自立、自信、情绪、赞赏、行为、合作等主题,基于亲子沟通时经常出现的场景、家长最为困惑的心结,记录了作者十几年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于暖暖温情中,为广大的家长朋友总结出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读过本书,你会发现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原来并非一件难事。”
  • 吃货王妃

    吃货王妃

    失恋王妃简介:失恋醉酒,她遭遇车祸,灵魂抽离之际,耳边只剩下刚甩了她的负心汉的话:吃相像猪,饿死鬼投胎的吧?老娘就是一个吃货,吃货犯法了?一朝穿越,她成了皇妃。本以为古代以胖为美,她现在穿金戴银,日子过得舒坦,可以好好的遵从本性吃个够,却没想到她所在的皇朝还是流行凹凸有致的S美。因为前世被甩的记忆,她装模作样减了几天肥。最后饿得半夜出来偷食。谁?竟敢和老娘抢东西,为了一个梨,她把未曾谋面的丈夫给咬了。一番恶斗,她顶着乱糟糟的乞丐头,得意地看着眼前咬牙切齿的男人:”怎么的,不爽啊?不爽就来咬我啊!”男人眼中的皎洁一闪而过,下一刻,她的唇一痛,真的被咬了!片段一:丫鬟小翠慌慌忙忙地跑来议事厅禀报王爷:“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和表小姐打起来了?”某王爷慵懒地卧倒在贵妃椅上,眼都没有斜上一眼,继续和幕僚议事:“淮南水灾,昨日赈灾之事,皇兄特意交代下来,你们可是有上好的对策?”幕僚一向听闻王爷宠妻,不解地问道:“王爷,王妃打架,您竟然是不担心吗?”某王爷自信一笑:“本王的王妃生猛,何惧她小表妹风一吹就倒的蒲柳之资。”丫鬟大喘了一口气,接着道:“不,王爷,王妃身子不适,差点给背过气去…”话还没有说完,某王爷已经用了轻功,一溜烟就不见了。下人慌慌忙忙地请了御医,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王妃为了表小姐桌子上的一盘樱桃不至于落入他人之口,竟然一盘子全部吞了,这才让樱桃子卡了喉咙。某王爷一脸铁青:“本王不是吩咐过,不准任何人和王妃抢食物,来人,把王妃的表妹带来,杖打三十。”本文一对一,溺宠,男女主身心干净,小白。
  • 活在漫威修个仙

    活在漫威修个仙

    拳打奥丁,脚踢灭霸,探寻漫威修仙的正确姿势。这是一个正经人在漫威世界搅风搅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