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6300000008

第8章 海雯在美国刚上小学时一句英语也不会说(4)

一位来自广东湛江的考生填写到:太阳出来了,冰雪在广东湛江没有。结果被判零分,还有一位考生答道:太阳出来了,冰雪放在冰箱里,也就没有融化。这个答案同样十分有创意,但也被判为零分。所以,现代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背书的书呆子,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会之乎者也地背书,无任何生存的能力。

教育界人士虽然天天都在大喊改革教育,但要把一个注重记忆的民族从记忆的道路上拉回来,有那么容易吗?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获取诺贝尔奖的日子对于这个民族也就不远了。

8.我曾经问海雯最崇拜哪位权威人士,她却说,我就是我,权威就是权威,迷上权威还会有创造吗?

随着海雯逐渐长大,她会不会像很多女孩崇拜明星一样迷上美国那些权威人士呢?我曾经问海雯最崇拜哪位权威人士。她却说,我就是我,权威就是权威,迷上权威还有创造吗?我看海雯的作业发现,她用去时间最多的是写研究性报告。

美国各行各业都有许多世界级的权威人士和偶像明星。伴随这些权威与偶像的当然常常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却很少有人迷上他们。

美国小孩的开放和自由程度是很高的,对权威的迷信和敬畏程度却很低。在美国的街头或汽车尾杠这些地方,常可见到小孩涂抹的“挑战权威”或“滚蛋吧,权威”之类的字句。

中国的小孩却恰好相反,开放和自由的程度很低,对权威的迷信和敬畏程度却很高。经常听小孩说“这是我爸说的”、“这是老师说的”之类的话。

盲从,是相当可怕的!如果家长、老师无数次向孩子灌输:家长、老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都必须无条件遵从。久而久之,孩子遇事后就不再独立思考,一味盲从,长大后就只能唯唯诺诺、毫无骨气。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自立于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呢?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不需要上大学去学习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读书就可以学到,大学教育的价值应体现在培养人的思考方式上。有人说最优秀的学生是对教授的每一个论点都持半信半疑态度,而不是全盘接纳,他需要自己消化、证明和理解。

常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往往采取批判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不知道在中国是否算好学生。老师也有很多东西不懂,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老师也需要学习、研究和提高,更何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不懂而学生懂,老师应觉得骄傲才对。

我前些日子与国内的一位朋友吴先生打电话聊天,他儿子现在已上北大,过去就常因为与老师有不同看法而与老师的关系搞得不好,最后不得不转学。

我认为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美国人从小开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另外,从中学开始就重视研究性学习。

许多人也许有这样的体验,幼童时代认为父母有本事:我爸怎样,我妈怎样。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知道3+4=7,而不是等于8。长大了,发现父母太多的东西也不懂,一次方程都搞不清楚。这时呢? 老师懂得多了,“老师说的”可以当论据了。

我常对我女儿说,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不觉得父母笨,还一直觉得他父母处处本事大,那就有可能是自己笨了。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师生间、同学间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问题,应该善意地进行质疑,而不是恶意地诽谤,或是在一旁说三道四,那就是抬杠了。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比较容易先相信别人。但如果你真是使用不合法的手段,除了会陷入法律的麻烦外,还会失去诚信。

有时我想,我们老祖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我们许多人从小就被灌输“求功名”、做“人上人”的等级观念。人们梦想着拥有特权,使得平等、公平在社会上被边缘化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是社会的分子,其实教授需要被人尊重,打工仔同样要得到尊重,只要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公民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有分工,职位有高低不同,但作为公民是平等的。仅以在美国超市收银处的排队为例,不论你是高官,还是穿着制服的警察,这种场合决无特权可言。

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权威观,因为一个孩子对待权威的态度和方式是否正确,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成功。

9.海雯一来美国,上的就是公立学校,没有接受过重点培养或特殊教育,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再平凡不过了。

海雯一来美国,就上的是公立学校,仅仅是黑人聚居区那种普普通通的小学,她没有资格上重点学校,也没有经济上私立明星学校,她没有接受过重点培养或特殊教育,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再平凡不过了。

公立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全日制学校,但教学要求却不如私立学校。在美国,绝大部分学生上的是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

公立学校除了州政府的教育拨款外,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地方税收,其中房地产税是主要税源。由于城市里交通拥挤,停车不便,因此大部分收入较高的人就往郊区搬,造成郊区的房地产升值。房地产升值当然房地产税就多收,地方税就增加,社区环境、治安、学校的经费就增多,学校也就办得好些。而市内房价相对便宜,税收也少,又有公共交通系统,较多新移民和穷人居住,学校也就差些。美国没有户口管制,可以随便搬家,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举家搬迁到好的学区去。这样好区和坏区就自然分开,学生一般按居住地就近上学。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家长的态度紧密相关。中、下学区学校最大的烦恼是家长漠不关心,学校缺乏督导,不必负责。久而久之,自然因敷衍又不思改进而使学校水平下降。而中、上学区则常有父母过度干预校政之怨,也正因此学校时时受到监督,必须配合改善以示负责,学生成绩好是水到渠成之事。

还有一种公立学校英文叫Magnet School,有人称重点学校。如果你对你所居住学区的学校不满意,你就可以申请到这种学校就读。但这种学校入学会有一定的要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可以不收。同时学校还可能在某些学科有特长。但如果你所居住学区的学校不错,而重点学校又不是特别突出,就用不着舍近求远了。因为学生住处离学校太远,每天路上要花掉很多时间。但一些学业突出的重点学校就会吸引很多学生而成为明星学校,其教学设备先进,师资一流。

例如在首都华盛顿西南郊区维吉尼亚州的汤姆斯杰佛逊科技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JHSST),是全美国最好的高中之一。要进这所高中要参加入学考试,同时对学生进行5项审核,实行综合评分的录取制度。每年会有3000名左右的学生报考,而学校只收420名。5项审核为:

入学考试的英文和数学成绩;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习成绩;3篇学生的作文,作文的评审是由15位外校和社区推荐入选的老师负责评审;学生的各项特长,荣誉奖励,领袖才能和社区服务记录;3位不同学科老师的推荐信,因为他是擅长科学的高中,所以其中两位必须是科学和数学老师的推荐。

录选的考生最后还要由15位评审委员会成员投票,8票以上才能通过,再交入学部主任核审才最终录取。慎重、公平和公正地挑选新生程序是学校的制度。学校每天的课时也比美国的普通中学多1个学时,十年级就可以开始选修AP课程,普通中学一般十一年级才可修AP课程。所以该校很多学生高中毕业时,已经获得美国大学一年的学分。

马里兰州蒙郡的布莱尔高中(Montgomery Blair High School),是全美出名的学校,像英特尔科学奖的入围、半决赛到决赛都常常榜上有名。这种重点学校出来的优秀生成绩的确拔尖,从总统学者到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仅从总统学者候选人提名的人数就可看出,2005年度每州50多名的候选人中,这个学校就有6名学生,而巴尔地摩市加上郊县好几十所高中的总和还不如一个学校获提名的候选人多。不过该学校的高考SAT平均分数还不及蒙郡一些其他高中,可学校的确培养了不少精英学生。

美国中、小学以公立学校为主,如果你不上公立学校,也可以上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但上私立学校家长每年要交学费几千上万美元不等。有些私立学校由宗教团体开办,这些学校除了开正常文化课外,还会有一些宗教课程,而公立学校没有宗教课程。也有私立学校与宗教无关。私立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学费和办学机构的资助。

私立学校在课程编排上不受州政府教委管制,教学要求普遍要比公立学校高,对学生高考的入学辅导以及加强与名牌大学的沟通等方面都比较重视,同时也重视如何包装学生。

如果按学生人数比例计算,每年由私立学校考入名校的比例远远超过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也不必塞入一大堆性教育、反吸毒等无关学术的课程。学生的道德标准比较保守,这也是吸引家长送子女上私立学校的原因之一。也有人送子女上私立学校,是为显耀其贵族身份的。

还有少数家长,不把小孩送去学校,而是自己承担教育的任务,称为家庭学校。小孩也可以参加州和全国的统考,有些家庭学校的学生成绩也不错。

公立明星高中最为大多数亚裔首选。一是无须支付私立学校高额的学费;二是学生没有“贵族血统”。所以许多亚裔在买房子时都向这种学区靠近,同时亚裔子弟勤奋努力,入学考试是他们的特长。许多明星高中都聚集了不少的亚裔精英学生,而拉美、非洲裔的学生就非常少见。

2005年,马里兰州蒙郡的非洲裔家长组织强烈抗争,在教育局门前举牌示威,迫使蒙郡明星高中增加非洲裔学生比例。这种对非洲裔学生“配额”式做法,一些亚裔家长也大叫不公平,因为非洲裔学生占去了许多亚裔学生名额。亚裔学生靠努力去考入学校,而非洲裔则靠抗争去改变“游戏规则”。

美国大多数学校都是男女合校,只有一些私立学校才有男子学府、女子学堂之类的学校,不过近来又有些人开始倡导男女分校。

美国是一个性非常开放的国家,性问题已经泛滥成灾。对于孩子性的问题,父母应该正视,而不是回避。

海雯在上小学时,她母亲有时给她讲有关性的问题时,她总是似懂非懂地感到非常害羞,但还能专心地听。但到了初中以后,她母亲给她讲女孩不要在同学家住,不要交异性朋友等事时,她总是说知道了,显得很不耐烦的样子。到了高中,她母亲对她说女孩大了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外面接受异性的物品等问题时,她却说别把她当作小孩子看待。

同类推荐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职场心理健康大讲堂

    职场心理健康大讲堂

    现代职场健康调查显示:由于上班族压力过大,及对生活现状的强烈不满,导致近半数的职场人士有明显的亚健康征兆,其中大部分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会自我调适心理,就无法享受工作的乐趣,心理产生疾患,就无法实现人生的理想。本书从多重角度,列举事实,分析原因,提供方法,帮助职场人士梳理心绪,呵护心灵,调整心态,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向上、身心健康、事业腾达的优秀职场人士。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多维视域的大众传媒

    本书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人文社科项目和中国传媒大学“382人才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本书尽量做到有理论有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希望能在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 斗天御地

    斗天御地

    十万年能有多久,不过弹指一瞬。我是圣仙,无限高于神的存在。上一世因情被人算计,为她忏悔十万年。这一世再下凡界,我注定不凡。
  • 阿兰若

    阿兰若

    阿兰若因背叛了塞拉基安帝国而被处决,她的男友用链条将她锁在一块岩石上,就这样把她丢在了悬崖边。她从未想像过自己的命运会是跌进一个致命的云端,但如果她没死呢?如果她可以展开双翅飞翔呢?很久以前,龙族统宰了云端之上的岛屿世界,但它们的奴隶人类挣脱了龙族暴政的枷锁,人类通过驾驶巨龙飞船,占领土地,扩建和战争,势力在岛群上蔓延开来。如今,所向无敌的塞拉基安人民已经攻破了赢取自由的最后一座堡垒——印马蒂亚。恶魔们必须面对新的敌人:阿兰若,印马蒂亚的公主,龙族变形人。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紫玄宝鉴

    紫玄宝鉴

    先天断脉之体柳枫意外得到玄果续体,居然又碰见修真界名宿炫火真人,得到让整个修真界为之疯狂的‘仙宝’紫玄宝鉴,柳枫将以何种身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陌生世界,以后又将走上何种归途?
  • 大唐玄甲

    大唐玄甲

    重生到贞观年间,苏九却发现自己带着一个修仙系统,以修仙之术,改变大唐的走向,创立一个修仙的盛世。
  •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迷茫,所以叫人生。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用4大要点5种方法8个问题12种诀窍,全面强大你的内心和硬实力,它有系统有步骤地教你如何与“苦逼”的人生死磕到底,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 敬老院的塔

    敬老院的塔

    杜宇啼能把家从文化馆搬到敬老院,应与敬老院里的那座塔有关。 严格地说来,那不叫塔,应叫阁,重阳阁。当初为给它取名,县里的头头脑脑们颇费了一番心思,有的说叫这,有的说叫那,但直到落成典礼那天,还没个定论。主事的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急了,忙跑到前来剪彩的县委书记面前,恳请县委书记给塔取个名。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佚文篇

    佚文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卓越领导的11项修炼

    几十年公司治理心得,数十家企业成败得失,都归结成一句话:一个卓越领导者一定善于驾驭危机,懂得化危为机。危机无处不在,考验无时不有。伟大是熬出来的,领导就是修行。赶紧阅读本书,开始你成为卓越领导的修行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