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4700000008

第8章

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体,与什对翻。姚兴造浮屠于永贵里,倾竭府库,广事庄严,而兴命不得延,国亦随灭。又齐跨山东,周据关右,周则多除佛法而修缮兵戎,齐则广置僧徒而依凭佛力。及至交战,齐氏灭亡,国既不存,寺复何有?修福之报,何其蔑如。梁武帝以万乘为奴,胡太后以六宫入道,岂特身戮名辱,皆以亡国破家。近日孝和皇帝发使赎生,倾国造寺。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张夫人等,皆度人造寺,竟术弥街,咸不免受戮破家,为天下所笑。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刀刃段段坏,火坑变成池”。比来缘精进得富贵长命者为谁?生前易知,尚觉无应,身后难究,谁见有征?且五帝之时,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寿、无夭横也。三王之代,国祚延长,人用休息,其人臣则彭祖、老聃之类,皆享遐龄。当此之时,未有佛法,岂抄经铸像之力,设斋施物之功耶?《宋书·西域传》,有名僧为《白黑论》,理证明白,足解沈疑,宜观而行之。

且佛者觉也,在乎方寸,假有万象之广,不出五蕴之中,但平等慈悲,行善不行恶,则佛道备矣。何必溺于小说,惑于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录,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吝,可谓大惑也。亦有缘亡人造像,名为追福,方便之教,虽则多端,功德须自发心,旁助宁应获报?递相欺诳,浸成风俗,损耗生人,无益亡者。假有通才达识,亦为时俗所拘。如来普慈,意存利物,损众生之不足,厚豪僧之有余,必不然矣。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

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吾亡后,必不得为此弊法。若未能全依正道,须顺俗情,从初七至终七,任设七僧斋。若随须布施,宜以吾缘身衣物充,不得辄用余财,为无益之枉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虚谈。

道士者,本以玄牝为宗,初无趋竞之教。而无识者幕僧家之有利,约佛教而为业。敬寻老君之说,亦无过斋之文,抑同僧例,失之弥远。汝等勿拘鄙俗,辄屈于家。汝等身没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刘知几

LIUZHIJI

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永隆进士。武则天时兼修国史。中宗时参与修《则天皇后实录》。专攻史学,通览各史,所着《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之书。

载文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若乃宣、僖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不道,其恶存乎楚赋。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为谤者,何也?盖不虚美、不隐恶故也。是则文之将史,其流一焉,固可以方驾南、董,俱称良直者矣。

爰洎中叶,文体大变,树理者多以诡妄为本,饰辞者务以淫丽为宗。譬如女工之有绮縠,音乐之有郑、卫。盖语曰:不作无益害有益。至如史氏所书,固当以正为主。是以虞帝思理,夏后失御,《尚书》载其元首、禽荒之歌;郑庆至孝,晋献不明,《春秋》录其大隧、狐裘之什。其理谠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若马卿之《子虚》、《上林》,扬雄之《甘泉》、《羽猎》,班固两都、马融《广成》,喻过其体,词没其义,繁华而失实,流宕而忘返,无裨劝奖,有长奸诈,而前后史、汉皆书诸列传,不其谬乎!

且汉代词赋,虽云虚矫,自馀它文,大抵犹实。至于魏、晋已下,则讹谬雷同。榷而论之,其失有五:一曰虚设,二曰厚颜,三曰假手,四曰自戾,五曰一概。

何者?昔大道为公,以能而授,故尧咨尔舜,舜以命禹。自曹、马已降,其取之也则不然。若乃上出禅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谕重沓,迹实同于莽、卓,言乃类于虞、夏。且始自纳陛,迄于登坛。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徒有其文,竟无其事。此所谓虚设也。

古者两军为敌,二国争雄,自相称述,言无所隐。何者?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说所能掩蔽也。逮于近古则不然。曹公叹蜀主之英略,曰“刘备无俦”;周帝美齐宣之强盛,云“高欢不死”。或移都以避其锋,或斫一冰以防其渡。及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古者国有诏命,皆人主所为,故汉光武时,第五伦为督铸钱掾,见诏书而叹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至于近古则不然。凡有诏敕,皆责成群下,但使朝多文士,国富辞人,肆其笔端,何事不录。是以每发玺诰,下纶言,申恻隐之渥恩,叙忧勤之至意。其君虽有反道败德,唯顽与暴。观其政令,则辛、癸不如;读其诏诰,则勳、华再出。此所谓假手也。

盖天子无戏言,苟言之有失,则取尤天下。故汉光武谓庞萌“可以托六尺之孤”,及闻其叛也,乃谢百官曰:诸君得无笑朕乎?是知褒贬之言,哲王所慎。

至于近古则不然。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诸斗筲下才,罪不容责。夫同为一士之行,同取一君之言,愚智生于倏忽,是非变于俄顷,帝心不一,皇鉴无恒。此所谓自戾也。

夫国有否泰,世有污隆,作者形言,本无定准。故观猗与之颂,而验有殷方兴;睹鱼藻之刺,而知宗周将殒。至于近代则不然。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国止方隅,而言并吞六合;福不盈眦,而称感致百灵。虽人事屡改,而文理无易,故善之与恶,其说不殊,欲令观者,畴为准的?此所谓一概也。

于是考兹五失,以寻文义,虽事皆形似,而言必凭虚。夫镂冰为璧,不可得而用也;画地为饼,不可得而食也。是以行之于世,则上下相蒙;传之于后,则示人不信。而世之作者,恒不之察,聚彼虚说,编而次之,创自起居,成于国史,连章疏录,一字无废,非复史书,更成文集。

若乃历选众作,求其秽累,王沈、鱼豢,是其甚焉;裴子野、何之元,抑其次也。陈寿、干宝,颇从简约,犹时载浮讹,罔尽机要。唯王劭撰齐、隋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诣实,理多可信,至于悠悠饰词,皆不之取。此实得去邪从正之理,捐华摭实之义也。

盖山有木,工则度之。况举世文章,岂无其选,但若作者书之不读耳。至如诗有韦孟《讽谏》,赋有赵壹《嫉邪》,篇则贾谊《过秦》,论则班彪《王命》,张华述箴于女史,张载题铭于剑阁,诸葛表主以出师,王昶书字以诫子,刘向、谷永之上疏,晁错、李固之对策,荀伯子之弹文,山巨源之启事,此皆言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苟书之竹帛,持以不刊,则其文可与三代同风,其事可与《五经》齐列。古犹今也,何远近之有哉?

昔夫子修春秋,别是非,申黜陟,而贼臣逆子惧。凡今之为史而载文也,苟能拨浮华,采贞实,亦可使夫雕虫小技者,闻义而知徙矣。此乃禁淫之堤防,持雅之管辖,凡为载削者,可不务乎?

书事

昔荀悦有云:“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干宝之释五志也,“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则书之,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于是采二家之所议,徵五志之所取,盖记言之所网罗,书事之所总括,粗得于兹矣。然必谓故无遗恨,犹恐未尽者乎?今更广以三科,用增前目:一曰叙沿革,二曰明罪恶,三曰旌怪异。何者?礼仪用舍,节文升降则书之;君臣邪僻,国家丧乱则书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于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阙。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但自古作者,鲜能无病。苟书而不法,则何以示后?盖班固之讥司马迁也,“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又傅玄之贬班固也,“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寻班、马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弹射,递相疮痏。夫虽自卜者审,而自见为难,可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上智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苟目前哲之指踪,校从来之所失,若王沈、孙盛之伍,伯起、德棻之流,论王业则党悖逆而诬忠义,叙国家则抑正顺而褒篡夺,述风俗则矜夷狄而陋华夏。此其大较也。必伸以纠摘,穷其负累,虽擢发而数,庸可尽邪!子曰:“于予何诛?”于此数家见之矣。

抑又闻之,怪力乱神,宣尼不语;而事鬼求福,墨生所信。故圣人于其间,若存若亡而已。若吞燕卵而商生,启龙而周灭,厉坏门以祸晋,鬼谋社而亡曹,江使返璧于秦皇,圯桥授书于汉相,此则事关军国,理涉兴亡,有而书之,以彰灵验,可也。而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录,其事非要,其言不经,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盘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

惜哉!无是可也。又自魏、晋已降,着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驱蝇而践笔,毕卓沈湎,左持螯而右杯,刘邕榜吏以膳痂,龄石戏舅而伤赘,其事芜秽,其辞猥杂。而历代正史,持为雅言。苟使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固异乎记功书过,彰善瘅恶者也。

大抵近代史笔,叙事为烦。榷而论之,其尤甚者有四。夫祥瑞者,所以发挥盛德,幽赞明王。至如凤皇来仪,嘉禾入献,秦得若雉,鲁获如麇。求诸《尚书》、《春秋》,上下数千载,其可得言者,盖不过一二而已。爰及近古则不然。

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瑞弥多,政逾劣而祥逾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而为丰;刘、石应符,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徵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非无别。其烦一也。

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擅雄伯,自相君臣。经书某使来聘,某君来朝者,盖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国之大事,不可阙如。而自《史》、《汉》已还,相承继作。至于呼韩入侍,肃慎来庭,如此之流,书之可也。若乃藩王岳牧,朝会京师,必也书之本纪,则异乎《春秋》之义。夫臣谒其君,子觐其父,抑惟恒理,非复异闻。载之简策,一何辞费?其烦二也。

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着书,止列司徒、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着于一乡,行无间于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裴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何则?始自太上,迄于中古,其间文籍,可得言焉。夫以仲尼之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皞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黄能之祟。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五羖大夫,假赵良而见识。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梼杌之记,其所缺略者多矣。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而多别,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斯又言满五车,事逾三箧者矣。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惟夫博雅君子,知其利害者焉。

吴兢

WUJING

吴兢(670-749),唐中期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一生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朝代,武则天时召入史馆参加国史的修撰工作。他参与编写了《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本人撰写了《唐史》、《唐春秋》,《贞观政要》是最重要的一部。

崇儒学第二十七

太宗初践阼,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

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学生通一大经以上,咸得署吏。国学增筑学舍四百余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亦增置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学生,以备众艺。太宗又数幸国学,令祭酒、司业、博士讲论,毕,各赐以束帛。

四方儒生负书而至者,盖以千数。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尊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学。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贞观十四年诏曰:“梁皇侃、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炫,并前代名儒,经术可纪,加以所在学徒,多行其讲疏,宜加优赏,以劝后生,可访其子孙见在者,录姓名奏闻。”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有一人,并用其书,垂于国胄,既行其道,理合褒崇。自今有事于太学,可并配享尼父庙堂。”其尊儒重道如此。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

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昭帝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古义者,此则固非刀笔俗吏所可比拟。’”上曰:“信如卿言。”

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时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而师古辄引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太宗称善者久之,赐帛五百匹,加授通直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

韩愈

HANYU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死后赠吏部尚书,谥“文”。世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就创作而言,他主张“文道合一”。

在文章和现实的关系上,他提出“不平则鸣”的着名观点。在文体改革理论方面,他反对骈体文,提倡在先秦两汉散文的基础上确立奇句单行的“古文”的新型文体。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中国传统哲学的“两个世界”出发,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三重形态”,并分别论述了这三重本体论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又考察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中的具体表达、象征言说和终极关怀,并对此作出了创新性阐释。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新反经【上下】

    新反经【上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相关研究现状,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思路与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等等。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黄瓜架下的童话城堡

    黄瓜架下的童话城堡

    这本寓言集,收录了作者根据近年来发表的童话寓言习作中,精选了百余篇。作者本着“有趣、有益”为创作理念,同时努力实践了“童话中有寓言,寓言中有童话”的美学追求,并将“童话”、“寓言”这两个概念融合在了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十分适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
  •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勤于动脑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黄金泪(一)

    黄金泪(一)

    事情来得突然。那个黑魆魆的庞然大物出现在路虎的视野里时,车里的人微微一愣。就在这时,对方占据了内侧车道,咆哮着迎面冲过来,远光灯和车顶上的一排大灯瞬间齐亮,形成一片炫目的光晕。双方车头即将接触的瞬间,路虎下意识地向右打轮一闪。一串刺耳的摩擦声之后,失控的车一头向幽深的山谷冲去。前几天上京暴雨,这段路出现滑坡,路边的护栏大多被毁。山谷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闷响。
  • 胜鬘经挟注

    胜鬘经挟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

    80载人生风云,50年商海沉浮,倾心讲述,娓娓道来。一直以来,亚洲首富的光环和“商业之王”的美誉掩盖了真实的李嘉诚,人们只见其圆融,不见其正直;只见其激进,不见其稳健;只见其商业,不见其慈善。近年来李嘉诚年事已高,深居简出,他知道再不述说或许就来不及了。《李嘉诚:成功没有偶然》从李嘉诚传奇神秘的一生入手,极尽真实、原本地讲述他的过往,囊括其人生转折的每一个关键点:如何获得第一桶金;如何从小老板变身“塑胶花大王”;如何依靠房地产使财富暴涨;如何连续多年稳居首富宝座……
  • Black Heart and White Heart

    Black Heart and White He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香似故人

    书香似故人

    《书香似故人》内容来自北京电视台的十佳栏目《书香北京》,编辑此书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读书,体会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以及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 秒杀冰山总裁

    秒杀冰山总裁

    俞文静在A市聋儿语训中心上班,是一名专业的语训老师,用她的专业与耐心,让听障儿开口说话。上班时,她是文文静静的语训老师,下班后,她是酒吧里妖娆的舞女,她在酒吧里跳舞,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兴趣爱好。聂辰景,聂氏总裁,为了证明爱情,他与父母断绝关系,与女友在外租房子并生下爱的结晶,女儿因早产听力损伤,在六个月的时候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医生建议助听器。在爱情面前,面对孩子的残缺,让他的女友选择抛夫弃女。聂辰景与俞文静本无交集,三年前,被聂辰景的挚友算计,他们有过一夜情,三年后,因为聂辰景的女儿,和聂辰景父母的撮合,他们有了交集,抛开一夜情,从初识到结婚,他们只用了两个月。小剧情一“文静,糖果想要一个弟弟或是妹妹。”聂辰景说道,她疼爱女儿,不忍心拒绝女儿。“你的基因不好,我可不敢冒险。”俞文静冷静的拒绝。“……”聂辰景深邃的黑眸蓦地一沉,冰火跳跃。“第一个孩子是聋儿,第二个孩子也是聋儿,这样的几率很大。”俞文静分析给聂辰景听。“你质疑我的基因,为什么还嫁给我?”聂辰景问道。“我喜欢糖果,糖果也喜欢我。”俞文静眨了眨眼睛。聂辰景头上三条黑线,嘴角一抽,嫁给他,是想成为糖果的妈妈,并不是想成为他的老婆。小剧情二“俞小姐……”“请叫我聂太太。”俞文静打断顾妙蕊的话。“我是糖果的妈妈,辰景最爱的人,现在我回来了,请你离开,把女儿跟爱人还给我。”顾妙蕊姿态高傲。“糖果叫妈妈的人是我,户口薄上我才是聂辰景的配偶,请你离开,别打扰我们的幸福生活。”俞文静完美回击。“辰景爱的人是我。”顾妙蕊歇斯底里的吼。“那又如何?聂辰景娶的人是我。”俞文静冷笑一声。“俞文静,我不信我不在的这些年,辰景从来没想过我。”顾妙蕊很自信的说道。俞文静耸耸肩,淡淡地说道:“有些人想着想着就忘了,有些梦做着做着就醒了。”
  • 粉川

    粉川

    小说以扎实的文字功力,独特的叙事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讲述了一个乡村戏班小戏子与四个迥然不同的男人之间,爱恨情仇生生死死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