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300000005

第5章

刘备出身好,系出名门,排起来是当今天子的叔叔;刘备名声好,天下人都知道刘备仁义,没有不良纪录;刘备是支颇具实力的“潜力股”,上升空间很大,别的不说,在曹操心中看得上眼的人物,就只有他了;更重要的是刘备当时不缺猛将,关羽、张飞、赵云都有万夫不挡之勇,缺少的是运筹帷幄的谋士,而诸葛亮自己正是这方面的人才。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坐上刘备这辆快车。或许是对所要托付终生的主子的考验,诸葛亮对待择主一事特别谨慎,宁愿刘备多跑几趟,以考验未来主人对自己的“渴求度”。即便冒着刘备因扑空打消聘请自己的念头的危险,也在所不惜。事后证明,诸葛亮没有上错车,借助刘备给予的信任,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孙权呢?赤壁之战前夕,他到东吴促孙、刘联盟,孙权的谋士张昭劝诸葛亮留在东吴,诸葛亮回绝了。不是因为孙权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孙权不能使自己尽情施展才能。为什么?因为东吴此时谋士众多,人才济济,自己不可能得到充分倚赖。

曹操那里也是如此,郭嘉、荀彧、程昱智囊团内重要人物,在曹操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诸葛亮后去者吃亏,很可能会事倍功半。

有专家研究表明,很多公司的高级领导,都是在公司开创时期,就已开始为公司效力。有的是主要开创者,有的是第一批雇员,总之,他们都是早期加入公司的人。先来的就比后来的更容易占据主要领导岗位。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他到刘备那里求职,因为面丑狂妄而不受重视,只能当个县令,这只是表而原因,更重要的是庞统来得晚了,刘备有了诸葛亮,对人才的“渴求度”降低了。后来庞统的遭遇,表明他也算找对了马,只不过是自己命运不济罢了。

那么,当形式发生变化时,该如何呢?

魏征在隋朝末年追随武阳郡丞元宝藏策应李密的起义,担任典书记。后来被李密看中。然而,在李密那里,魏征并不得志,“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后来,魏征随李密归顺了唐朝。在担任山东安辑大使期间,窦建德率兵攻陷了黎阳,魏征成了大夏国的一名起居舍人。后来,窦建德失败,魏征重又回到唐朝。在唐朝最初的几年中,魏征先是在太子李建成府中担任洗马。李世民登基后,将其拜为谏议大夫等职。可以说,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魏征是数易其主,用一般人的眼光,肯定不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至少不是一个忠臣,不能为主人杀身成仁。然而,历史并没有因魏征的这些“问题”而对其有所贬损,相反作为一着名谏臣,他在历史上颇有地位。

与魏征比起来,冯道的“善变”更胜一筹。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李从厚即位不到四个月,同宗李从珂即兴兵来伐,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姐夫石敬瑭的军中。第二天早上,冯道及诸大臣来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从珂兵变,并率兵往京城赶来。冯道这时一反常态,极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从寒微之族被任命为宰相的,按理说,此时正是他报答明宗大恩的时候,况且李从珂起兵实属大逆不道。但冯道所想的是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刚愎,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宽和优柔,权衡了利弊之后,他决定率领百官迎接李从珂。

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开国元勋。只是李从珂对他实在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把他放到外地任官,后来又觉得过意不去,才把他调回京中,给了他一个没有多大实权的司空之职。

不久,石敬瑭同李从珂发生冲突,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做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儿皇帝”。他以恢复明宗为号召,把原来明宗的官吏大多复了职,冯道也被复了职,石敬瑭对他既往不咎,冯道仍是高官得做。

生存之道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就是要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当某一个人处于大的形势面前,能够对当前的形势和力量对比进行一个准确的分析,明确各方的厉害和冲突关系,从而让自己站在有利一方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为“俊杰”。顺势而为、识时务者,才能在变局中得以自保,并会有所作为。当然,那种为了一己私利的“墙头草”之人,不是俊杰而是小人。

生存之道13

视变局而动,处世圆滑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能够生存于变局中的人,都是懂得圆滑处世之人。蒯通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蒯通是范阳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诛灭暴秦,蒯通也乘时而起。当时,武信君武臣受命进取赵地,声势浩大,蒯通见事有可为,白头巾红臂带打扮一番去见范阳县令,范阳令几日来正胆战心惊,见蒯通如此打扮,觉得很奇怪。

“白巾者,为吊你县大人;红带者,为贺你县令大人也。”蒯通说,“天下势不可阻挡,城内城外都说你是死定了。不过,幸亏遇上了我蒯通,说不定也还能逢凶化吉呢。”蒯通将反秦形势,范阳形势,县令既往,何去何从分析得头头是道。又许诺保证只要归降武臣,依然可做县令。如此如此之后,劝得县令写下降书。然后,蒯通又出城找武信去了。这时候的蒯通连武信君都没见过面呢!

幸亏武信君早已闻知蒯通贤士大名,很恭敬向他请教平治之策。蒯通说,一味攻打,自然也可胜利,但时间尤慢,代价也大。莫若劝降纳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武信君很是赞成。于是,派他招降范阳令。

范阳令开门归降,轰动燕赵各城,一时间,各县令争先恐后献城开门,武臣兵不血刃,传檄而下燕赵之地三十余城。

蒯通初试锋芒,声名大振。担接下来几年,他却又回家隐居了,天下形势因陈胜吴广军的失败变得扑朔迷离,他要看一看。

汉王三军,大将军韩信进军齐国,正待渡河之际,郦食其劝降齐王成功,韩信欲罢回军。蒯通则认为机会来了,星夜去见大将军。韩信听说是当年传檄定千里的名贤蒯通来了,喜得赶紧询问进退之大策。蒯通力主继续进军齐国。以几十万大军乘机掩杀毫不设防的齐国,等于是既摘了郦食其的果子,又卖了那位好不容易成功的可怜懦生。韩信不信,此策也只好先在一边放一放。

蒯通之所以力劝韩信攻齐,还是看上了天下即将出现的三分格局。当时,楚汉相争,你死我活而难分胜负,主动权实际已落入韩信之手。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所以,韩信已成为双方拉拢争取的重点。蒯通则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韩信能据齐自强,崛起到楚汉之间,鼎足而立。养精蓄锐,扩大力量,一旦天下有变,即可发兵出击楚汉,收拾残局。应该说,如此帝王之策而又有如此天赐良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蒯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失算了。韩信回避了蒯通的建议,他认为汉王待自己不薄,自己也没有多大的野心,不必招致天下非议。任凭蒯通如何劝说,韩信只是不听。蒯通害怕起来,只得佯疯避祸,做了巫师。

事还未完,韩信后来被吕后设计擒获,监刑之际,才想到后悔不听蒯通之言。迟了!可由此又带累了蒯通,他也被抓了。

蒯通又一次显示出自己的权变圆滑。

刘邦问蒯通是否鼓动韩信叛汉自立,蒯通承认得很痛快:“对,我的确这样做过。可惜他当时不听我的计策,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如果他用了我的计策,皇上哪能杀掉他呢?”

听了蒯通的话,刘邦气得发抖,立刻下令把蒯通烹死。蒯通连声高呼:“冤枉。”刘邦问:“你教唆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蒯通回答说:“当初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的英雄都起来反对。这就好像秦朝丢了一只鹿,天下英雄都抢着捕捉,谁跑得快,本事大,谁就能逮住它。那时候,天下的人并不知道陛下能当皇帝,都是各为其主。我也是一样,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这能责怪我吗?况且,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罢了。难道陛下能把他们都烹死吗?如果只是因为我过去忠于自己的主人,就被杀死,天下的人会怎样看待陛下呢?”刘邦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把他的死罪赦免了。

蒯通不仅免于被烹,后来还当了相国曹参的幕客。

正是圆滑使蒯通逢凶化吉,摆脱了危险。如果他仅仅是一个老实人的话,就很难保全自身的性命了。

生存之道

俗话说:“圆的不稳,方的不滚”,“圆”为灵活性,为随机应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为坚守一定之规,为以不变应万变。做人处世内方外圆,才能达到“圆滑”之境界。

生存之道14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

叔孙通以制定了朝见帝王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成为西汉开国初期的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汉书》还专门给他立了一篇传记。

其实,叔孙通的崭露头角开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时期,他便以博士的头衔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在搞焚书坑儒,坑的就是这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坑的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孙通居然能幸免于难,真不知他用的什么手段讨好了秦始皇。

到了秦二世时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世皇帝召来了一帮博士儒生询问对策:“南方有一些兵卒攻城夺地,你们看该怎么办呀?”

有三十余名博士纷纷进言道:“臣民不允许聚众闹事,聚众闹事就是造反,就是不可饶恕的死罪,请陛下立即发兵击讨!”

偏偏秦二世采取鸵鸟政策,不肯承认老百姓会起兵反对他。所以一听这话,他脸色都变了,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叔孙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说道:“他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一家,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兵器也早已收缴销融,天下百姓表示永远不再用武,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会有造反的人?南方那些兵卒不过是那些鼠窃狗盗的小偷小摸,何足挂齿?当地的官员早已将他们拘捕杀戮,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他这番话果然对得秦二世的欢心,结果,那些说是造反的博士们都被送交司法部门审讯,而叔孙通却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赏赐,秦二世将他的官职也升了一级。

等到叔孙通返回住所,那些博士们责问他道:“你怎么那么会巴结讨好?”

叔孙通说:“你们太不聪明了,我也险些不免于虎口!”

其实,他已清楚地看了了秦朝即将灭亡的形势,当夜使逃出秦都咸阳,投奔陈胜、吴广的队伍去了。陈胜、吴广失败以后,他先后又顺过项梁、义帝(公元前206年,项羽佯尊熊心为义帝)、项羽,最后项羽失败,他投降了刘邦。

刘邦这个人不喜欢读书,叔孙通为了迎合刘邦,脱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装,特意换上一身刘邦故乡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赢得刘邦的好感。

当他投降刘邦时,有一百多名学生随他而来,可他并不向刘邦推荐,而他所推荐的,全是一些不怕死、敢拼命的壮士。学生们不免有了怨言:“我们追随先生多年,又同先生一同降汉,先生不推荐我们,专推荐一些善于拿刀动剑的人物,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叔孙通说:“汉王现在正是打江山的时候,自然需要一些能够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打仗吗?你们别着急,且耐心等待,我不会忘了你们!”

当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那些旧部下全不懂得一点君臣大礼,有时在朝堂上,也争功斗能,饮酒狂呼,甚至拔剑相向,刘邦显得很不耐烦,这一点让叔孙通看出来了。他便趁机建议制定一套大臣朝见皇帝的礼仪,刘邦自然同意。

由于他的那一套礼仪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尊严,使得刘邦十分开心,高兴地说:“我今日才体验到当皇帝的尊贵了!”

于是叔孙通加官晋级,一次便得到了五百金的赏赐,成为朝廷的近臣,一直到汉惠帝还恩宠不衰。

叔孙通以一人之身,便能适应秦始皇之暴、秦二世之昏,陈胜之陋、项羽之威、刘邦之薄、惠帝之懦,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文人遭劫的年代,不只苟全性命,而且处处得意,荣通富贵,很不容易。探索一下他保身取宠的诀窍,可以发现,全在于“变与不变”之间。

所谓“变”,是要在摸清君主的脾气、秉性、喜怒、好恶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对策:叔孙权通对秦始皇采取的是“默”,对秦二世采取的是“骗”,对刘邦采取的是恭维;对惠帝采取的是“吓”。这些手段都很奏效。

生存之道

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大多是圆滑、世故之人的处世之道。这些人了解上司的需求,并能想方设法满足上司的需求,从而他们往往深得上司的赏识和器重。当然,我们反对整天去揣摸上司的意图,围着上司转,处处溜须拍马,但领会上司的意图是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位上司都希望自己的意志得到执行,计划待以贯彻,这样也有助于提高效率。

生存之道15

越是得势,越是居安思危

人们大都重名利,成名使人有成就感,精神振奋;得利能够使人有满足感心情愉。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也惧怕灾难,灾难令人感情痛苦,心智受到伤害。趋利避害是人的共同心理,无论是君子或是小人,在这一点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的人在功成名就时仍然“夹起尾巴做人”从而趋利避害;而有些人则一副志得意满、天下唯我独尊的姿态,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见利忘害者。真正的处世高手,在自己得势时也不会咋咋呼呼。

汉朝时的萧何计诛韩信后,汉帝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人国库,移做军需。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同类推荐
  •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真理少一分则不能称之为真理,多一分则是谬论;谦虚是必要的,可一旦过了头就变成虚伪了,让人烦;自信是我们喜欢的,可过了头就是自负了,给人狂妄自大的感觉;坚持原则是应该的,但如果不懂机动灵活,就成了刻板僵硬、迂腐;这也就是所谓做人做事的分寸、尺度。做人要有分寸是指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世界因为有分寸、有尺度而变得完美与和谐;人生也因有分寸、有尺度而拥有许多成功的喜悦。本书,将告诉您何谓“分寸”,何谓“尺度”,做人做事如何把握。相信每一位读者开卷阅读后都会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卡耐基语言的突破与沟通的艺术

    本书不仅仅是口才训练书,也是一本综合开发自我潜能的修炼指南。一经问世,就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一个奇迹:10年之内发行了2000多万册,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本书不仅仅谈论公开演说术和所有的演讲技巧,而且还囊括推销术、谈判技巧、辩论术等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克服恐惧、建立自信的方法,阐述了演讲口才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指导人们克服人性和心理弱点,学会语言的艺术和技巧,顺乎自然地发挥自我潜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谈话,博得赞誉,从而获得人生和商业的成功。
  • 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本书搜集、选取了老板最应该讲给员工的365个故事,旨在启迪员工心智、增强企业战斗力,让员工和企业实现双赢发展。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琢磨故事中的道理,仔细思考:你能从中学到什么?你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或者能否避免同样的错误?最后,真诚地希望你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感悟故事中的道理,领略故事中的魅力,并将其运用于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完善自身心智的同时,和企业一起扬帆远航!
  •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者的法宝。两个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牢房的窗口同时向外望着:一个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
  • 治家金言

    治家金言

    《徽商的智慧:治家金言》讲述徽州地区大量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尊祖敬宗、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热门推荐
  • Otherbound
  • 末世系统之萧霖

    末世系统之萧霖

    末世降临前:萧霖对被继母怂恿试图扣押自己学费的亲爹使出了传说中的终极大杀招:断子绝孙腿。末世降临后:萧霖与从天而降狠狠砸到自己后脑勺的逗比系统携手并进,愉快的踏上了末世写文的康庄大道!
  • 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白香集

    白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房东

    我的房东

    我只是个普通毕业生,为什么会有惊天阴谋针对我,还发生在我刚毕业的那一天?!
  • 爷你要hold住

    爷你要hold住

    成亲第一天就被夫君羞辱,面对这个俊美如斯却对她一脸鄙夷的妖孽,某女愤怒难忍,撩起衣袖上前直接将其扑倒,“你大爷的,信不信老娘将你捆起来挂到城墙上展览三天。”一朝穿越,自己竟成了刚嫁入王府的王妃!好吧,王妃就王妃,以她卑鄙无耻两面三刀的性子,能找个人嫁出去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嫁的还是堂堂一国王爷,不算吃亏!可是,谁能告诉她为神马王妃还要被追杀?为神马逃命回去还要被王爷嫌弃?为神马那个美若谪仙的王爷夫君见了她就一副苦大深仇的模样?奶奶的,她一定要将这妖孽夫君吃干抹净,然后……有多远就踹多远!(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靖乱录

    靖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慧书:修身之道与处世之术

    智慧书:修身之道与处世之术

    在格拉西安的著作中,《智慧书》被评介的次数最多,其影响也最大。该书仅于1686年至1934年间就在德国先后出现过十种译本,而叔本华的译本从1935年到1953年竟然接连再版了十二次。《智慧书》主要讨论各种谨慎的行为,由300条绝妙的格言警句组成。此书出版于1641年,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它以简洁精辟的语言,与读者探讨如何以一种智慧的方式生存于世。《智慧书》的行文句法也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如:“简洁,会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种行文方式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时却不大容易让人理解。
  • 诗意盎然

    诗意盎然

    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不应该遇见的就是唐韬。可是,不运气,偏偏从小就认识了他。而且,就这样时不时的萦绕在她身边,像不散的阴魂。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认识了姜成睿。上帝垂青,让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体贴温柔的存在在她的生命中,像是最温情的阳光。可是,就是这样的他,不得不撇下她,全家移民去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