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后,刘备把当日的经历告诉了关羽、张飞,并且嘱咐二人说:“我们栖身在此乃暂策,凡事宜谨慎。平日里,我之所以学圃种菜,那是故意做给曹操看的,让他觉得我胸无大志,这样他就不会对我有所戒备。”听完之后,关羽、张飞才知道刘备种菜学圃的用心。
如此看来,刘备是个装糊涂的高手。
而三国时的蜀将张裔,就是因为不知道收敛自己,在事关性命的当口,应该装装糊涂却表现得比对方聪明而差点丢了小命。据史书记载,张裔,蜀郡成都人,在他担任益州郡太守的时候,当地一个大头领叫做雍阉的,背叛蜀国,把他抓起来送到吴国去了。后来吴蜀两国和好,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要他会谈之后请求孙权释放张裔。张裔被送到吴国好几年,他一直未显露自己的身份、才能。因此孙权也还只当他是个平常的俘虏呢!于是邓芝一提起,他就同意释放张裔。待到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才接见他。一来呢,孙权这个人好开个玩笑,二来也似乎是要试探一下张裔的才智如何。因而孙权问张裔说:“听说蜀地有个姓卓的寡妇,私奔司马相如,你们那儿的风俗为什么这样不讲究妇道呢?”
孙权借了这个发生在蜀地的故事来取笑张裔。但这张裔也没示弱,对孙权说:“我认为卓家的寡妇,比起朱买臣的妻子来,还要贤惠一些。”张裔说的也是汉武帝时候的故事,不过发生在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国时属东吴的地盘),有个叫朱买臣的,起初家里很穷,他妻子嫌他寒酸,和他离了婚,后来朱买臣发迹,当了会稽郡太守,他的前妻又来依附他,最后到底感到羞愧,自己上吊死了。张裔用这个故事,对孙权反唇相讥。孙权没占上便宜,又换一个话题,对张裔说:“你回去以后,一定被重用,不会做普通老百姓,你打算怎样报答我呢?”张裔巧妙地回避了如何报答孙权的问题,只表示很感激孙权释放他,说:“我是作为一个有罪的人回去的,将要交由有关部门去审理,倘若侥幸不被处死,58岁以前是父母给我的生命,从这以后就是大王您给我的了。”张裔这段话说得很得体,孙权很高兴,谈笑风生,并流露他很器重张裔的神色。
张裔刚辞别孙权走出宫廷的侧门,就很后悔在孙权面前没能装糊涂。于是立即动身上船,并以加倍的速度航行。而孙权也果然认定张裔是个难得的人才,怕他为蜀汉王朝效力,于自己更为不利,遂改变主意不想让他走了,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让其成为自己的对手。立即派人来追,直追到吴蜀交界的地方,张裔已进入蜀国地界数十里了,追兵才无可奈何地回去了。看来,聪明人有些时候也要装装糊涂,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张裔起初没装糊涂,幸亏及时意识到了,才得以逃出虎口。
生存之道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的确如此,一个人如果过分认真,那么很可能一事无成。该糊涂时,就别显得太明白,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甚至是灾祸。在待人世处中,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更有利。
生存之道22
不知者不为罪,装作不知避祸端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祸福往往是瞬间之事,应变的最终目的是去“祸”存“福”,应该怎么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
我们知道不知者不为罪,还要知道有时装作不知才能避祸端。一般的人面临突如其来的灾祸,会慌张行事暴露自己,而小小的王羲之则有过人之处,能够面对灾祸机智应付,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道”之计,从而化险为夷。
王羲之的家族,是东晋有名的望族,他的两位伯父是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的佐命功臣,一位叫王导,任东晋宰相,另一位叫王敦,任大将军,掌管东晋的兵马大权。当时社会上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氏家族在东晋政权中,权势之盛,地位之高,无与伦比。
王敦虽已位极人臣,享尽荣华,但他的野心很大,把眼睛瞄着金銮殿上的宝座,一心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王敦的谋士钱凤,一直在给王敦的野心鼓动打气;他自己也存心借此捞个开国元勋。二人气味相投,成为知己。
初夏的一个早晨,王敦起床不久,钱凤急匆匆地走进王府大门,直奔客厅而来。王敦得报告立即到客厅与他见面。钱凤欲言又止,向王敦使了个眼色。王敦抬起右手挥了挥,几个仆人都知趣地退了下去。二人关起门来,谈起了谋反的机密。
钱凤用极为神秘的口气,小声地对王敦说着。钱凤带给王敦的似乎是一个不祥的消息,王敦听着听着,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二人情绪紧张,叽叽咕咕地谈了好一阵子。王敦突然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手一挥,正在开口说话,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透过窗子,看到对面房间里垂着的帐子动了一动。这使他想起侄儿王羲之还在床上睡觉。
王羲之这年才十一二岁,平时最受王敦器重。王敦把聪明机灵、悟性极高的王羲之,看作是维持王家世家大族地位的“荣誉”标志之一,是王家下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因此,经常把王羲之带在身边,留在自己府中生活。这一次,王羲之已连续几天吃住在王敦家中了。他的卧室恰好紧挨着客厅。当钱凤到来时,因为双方都紧张,王敦便把王羲之在屋里睡觉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王敦站起身来,看到帐子动了一下,才想起来。于是,王敦大惊失色,对钱凤说:“不好!羲之还在这里睡觉。我们刚才说的话,让他听去了可怎么办?”
策划起兵、夺位,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一旦走漏了风声,策划者的身家性命将彻底毁灭,王敦和钱凤对此是十分清楚的。经王敦一提起,两眼身出凶光的钱凤对王敦急促地说:“大将军,计划泄漏出去,我们死无葬身之地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啊!”钱凤怂恿王敦去杀王羲之。
半晌,王敦没有吭气。
“大将军,要成大事,不敢作敢为不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钱凤焦急地催促王敦下手。
听了钱凤的话,王敦心一横,脚一跺,说:“对,不能儿女情长。”接着转头向着王羲之睡觉的那个房间点点头,“羲儿呀,你就莫怪我这做伯伯的无情无义了!”王敦说着“飕”的一声,拔出了寒光逼人的青龙宝剑,提剑直奔王羲之床前,钱凤紧随其后。
王敦左后撩起帐子,正待挥剑砍下去,却突然停了下来,原来王羲之这时发着微微的鼾声,睡得正香甜哩,头歪在一边,胸脯随着均匀的呼吸一起一伏,王敦掀起帐子,王羲之也毫无反应。王敦爱怜地望着十分钟爱的侄儿,庆幸自己的密谋并没有被侄儿听去,于是,打消了杀侄儿的念头。王敦收回宝剑把它插入鞘中,拉着钱凤的手走了出去。
王羲之差一点就成了伯父王敦的刀下鬼。实际上,打钱凤进门时起,王羲之就醒来,无意中偷听到了伯父与钱凤的话,很快,王羲之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
王敦提剑走来时,王羲之紧张的心几乎堵住了嗓子眼,他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两眼闭着,神态自若,完全像睡着一样,一点破绽也没有露出来。王敦因此才没有下手。
王羲之以自己的机警,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生存之道
一个人知道别人的事情越多,往往危险越大,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或秘密,而这些隐私或秘密又是别人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所以,有些事情不该知道的就不要知道,即使知道也要假装不知道。这样才会远离是非和祸端。
生存之道23
适时示弱,获得别人的同情
在别人面前,适时示弱,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能激起对方的同情之心与恻隐之心,从而使自己得以自保,或使自己得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专权的事例屡见不鲜。汉元帝时,宠信宦官石显,封他为中书令,朝政大小事务由他裁决。而石显精于算计,他时刻担心着周围的人向皇帝说自己的坏话,对自己不利,于是想方设法向皇帝表示他的忠诚,说服皇上相信他是无辜的。
一次,石显被派往各宫去办点事。他觉得这是一个检验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的大好时机,于是向皇帝奏请说,他担心事情办完之后时间太晚,未央宫宫门被关闭而进不来,请求皇上下诏给门卫,让他们给自己留门。皇帝当即给各宫门卫下达了口谕。
办完事后,石显故意拖延时间,在各宫尽量逗留,直到半夜才回来,让门卫给他开门而进了后宫。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告发石显,说他矫托旁诏擅自开启宫门。
皇帝看后,笑着把那封揭发信给石显看。石显流着泪,做出特别无辜的样子说:“陛下明鉴,您非常信任我,经常让我去各宫里办些事情,于是有许多人不免嫉妒我,总要抓住一些机会陷害我。这样的揭发信不会只有一封,以后可能还会有。对于这种捕风捉影的话,只有靠圣明的皇上您洞察了。微臣出身寒门,确实不能以区区一身让大家都满意,不能禁受住天下之怨。我愿意辞去现在的官职,接受后宫洒扫除垢的差遣,以表明我对陛下的忠诚之心,死而无恨。只希望陛下能相信我。”
元帝认为他语出于情,于是被他感动了,蒙蔽了,相信了他,不仅不让他辞官,反而多次慰劳勉励,让他好好干,给他比以往更多的恩赐。从此以后,石显更加荣耀起来了。
在这里,石显就是因为巧妙地扮演了一个弱者,激起了汉元帝的恻隐之心,从而达到了让皇上相信自己的目的。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运用这种方式,博得对方的同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比如,小孩子如果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时,就会以哭泣,或者故意装作痛苦和无助的样子,来博取大人的同情;而乞丐则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样子,让人一看就觉得可怜;甚至,当老板要开出员工时,也会向对方诉诉苦,让对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从而减轻对方的心里的不满。
锋芒毕露必遭人忌,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装扮得弱一些起来。因为人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对过于完美的人和事总是心怀警戒,暴露些小缺点,出点洋相,反而可以增强你的亲和力。
人都有一种嫉妒的心理。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态平衡,有利于人际交往。社交中,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经历,现实的烦恼,给人一种“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一举成名”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例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天上掉馅饼,偶尔的运气好。
在与人的交往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生存之道
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示弱都是一种生活技巧,是做事的一种灵活方法,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有的人常常善于示威、示强,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毫不示弱”标榜自己,殊不知,显示强大不一定强大,“毫不示弱”反而会使自己变成弱者。人们总是同情弱者的。适时、适度地示弱,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示弱是一种“障眼术”,是在自己弱小、无力还击时,保护自己免受“硬伤”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段。
生存之道24
先装疯卖傻,后绝地反击
我们知道,醉拳很厉害,醉拳之厉害在于似醉非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不堪一击,而其实呢?醉眼蒙蒙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对手麻痹大意之时,却会挨上狠招。如果说装醉打拳乃格斗之上乘功法,那么装疯卖傻则是待人处事中的上乘谋略。
魏明帝曹睿死后,大将军曹爽用升爵释兵权的计策,把司马懿的兵权夺了下来。司马懿见曹爽兵权在握,门客众多,不便与之争锋,便索性将朝中一应事宜皆由曹爽裁处,自己在家推病不出,并让两个儿子也离职在家闲居,以避杀身之祸。
得势后的曹爽整天饮酒作乐,出城畋猎。府中上下人等,不管是服饰,还是器皿都和宫中无异。就连地进贡的珍奇玩好之物,都必须得经他筛选后再送入宫中。美女佳人充斥府中,又重建楼台亭阁于府中。骄奢淫逸,不可一世。
有一天,曹爽的弟弟曹羲劝他说:“兄权威极重,又常出城畋猎游玩,一旦被人暗算,后悔可来不及了。”曹爽说:“我大权在握,谁敢奈何于我?”曹羲说:“还是谨慎些为好。”曹爽沉思了一会儿说:“现在我所惧的只有司马懿一人,他若不暗中生事,我便彻底无忧了。这老儿称病一直未上朝,不知近况如何,待我遣人去打探一下消息。”
这时,曹爽的门客李胜刚要去荆州赴任刺史,曹爽把他叫到身边说:“你今日先去司马府上,借口向司马懿辞行,顺便打探一下府中的消息。”李胜得到命令之后,马上便来到司马府。
司马懿听说李胜来府中向他辞行,便对两个儿子说:“李胜乃曹爽府中得意门客,他今日向我辞行是假,打探我的病情才是真。待我哄他一哄。”说罢,脱去冠戴,散开头发,上床围被而坐。又唤来两名奴婢扶其后背,待李胜来见。
李胜来到司马懿床榻前一看,拜曰:“一向不见太傅,未想到会病成这样。今日天子封我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
司马懿嘴流口水,一字字含混地说:“并州接近朔方,应当好好为之备。”
李胜纠正说:“我将去荆州,并非并州。”
司马懿指了指自己的耳朵,然后又摇了摇头,最后若有所悟地说:“噢,你是刚从并州来啊!”
见司马懿耳聋,李胜凑近他的耳边说:“吾去汉上荆州耳。”
司马懿点头说:“原来你是由荆州去并州啊。”
李胜回头对左右侍从说:“太傅怎么病得这么重了?”
左右侍从说:“太傅自患病以来,耳就聋了。”李胜说:“请纸笔一用。”
侍从取过纸笔后,李胜写完欲言之语,呈给司马懿。
司马懿笑了笑说:“我耳聋了,你此去要多保重。”说完,对侍从指了指自己张开的嘴。侍婢见状,马上端来汤羹,用匙筋往司马懿嘴里送,一匙汤羹未喝完,却弄得汤流满襟,同时还哽噎,咳嗽不止,待司马懿喘息一阵后,只见他拉着李胜的手说:“吾今病重,死在旦夕,二子不肖,望卿多教之。卿若能见到大将军,嘱他千万看视好我的两个儿子。”说完,倒在床上喘作一团。
辞别了司马懿,李胜便来到曹爽外向曹爽细叙了司马懿的详情。曹爽听罢高兴地说:“既然老贼病已如此,我还有什么可虑的?日后他死了,我就更无忧了。”
待李胜出了府,司马懿起身对两个儿子说:“李胜回去一定会向曹爽禀告我病重的消息。如此一来,曹爽必不会再顾忌我了。待他再出城畋猎时,我们可乘城中空虚,设计夺其权。”
后来,司马懿果然在曹爽出城谒明帝墓并顺路畋猎的时候,占据了京都,把曹爽的大将军之权又夺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