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800000003

第3章 激情与责任铸就辉煌——沙滩红楼前的感悟

又一次来到了红楼!

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次参观红楼了,但每一次去都是兴趣盎然,而且都会有真切而新鲜的感悟与收获。红楼建成于京师大学堂成立二十年后的1918年,但却成为老北大最突出的建筑、永恒的标志与象征。在我看来,北大学生参观红楼,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就是近距离地了解老北大的历史,进而感受其中的精神魅力。因为,在北大的百年历史中,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老北大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时刻之一,让人神往不已,其中可说可道的实在太多,而红楼正是那个时期北大的代称。如果认真体悟的话,任何一位热爱北大的同学都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说得夸张些,进入北大的学生都应该来看看红楼,了解一下真实的老北大。

现在很多的北大学生,说起北大,可能就会说北大有个“一塔湖图”,对沙滩红楼则不甚了解。殊不知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正是从红楼时期的北大开始定型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是以红楼为中心展开的,五四运动的游行队伍是从红楼后面的民主广场出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无可争辩地确立了北京大学在全国文化界、教育界和思想界的领袖地位。今日我们称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除了那些显在的硬件条件以外,还包含着太多太多文化和思想的分量。因此才有很多人把北大称为精神的圣地、学术的殿堂。饮水思源,我们在自豪于这些成就的时候,理应把这些传统的根子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而红楼作为那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则无疑是那一段光辉历史的最好见证者。1952年以后,因为全国院系大调整,北大告别了沙滩红楼,来到京西燕园。校园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北大宝贵的精神传统却一脉相承,并经过一代代北大人的努力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扬光大。

红楼时期的北大,大师云集,才俊荟萃,学风自由而上进,人物博学而风流,真是一个空前的辉煌时代。面对红楼,如同面对一位沧桑睿智、博大雍容的谆谆老者,又如面对着一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学少年。既让人在尊重中沉思,又让人在感动中奋发。走进红楼,看到的是一间间不能再普通的教室;人去楼空,只能让人在历史中追寻那已去的辉煌。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蔡元培、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追求真理、忧国忧民的面容,可以听到师生们指点江山、往来切磋的声音。正是这些被历史记住了的面容和声音给死气沉沉的中华大地带来了一缕缕阳光和一声声惊雷,从而改变了古老中华的精神面貌。1899年6月19日《北华捷报》上的一篇报道说到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时讲:它“向大学堂的所有成员,乃至整个北京城的居民,放射出‘甜蜜和光明’”。而这种“甜蜜和光明”在红楼更得以延伸。红楼的落成,似乎是北大人给北京城乃至整个中国带来的一团现代意义上的熊熊烈火,北大人则扮演了盗火者的角色。在这团熊熊烈火中,北大人给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带来了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个人自由的祈求,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观红楼,让我想起了北大的传统。北京大学的创立,可以说是由三条历史文化因素交汇的结果。一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浪潮中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和体制的传入,使北大人具有了放眼世界的胸怀和融入世界格局的追求,此所谓“现代追求”;二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国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让北大人时时刻刻都在忧国忧民,事事都以天下为先,这是可贵的“忧患意识”;三是从西汉以来的在士人阶层中形成的“太学传统”,让北大人疾恶如仇,每逢不平便挺身而出,这是马寅初先生所说的“牺牲精神”。“现代追求”、“忧患意识”与“牺牲精神”犹如三条川流不息的大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汇入了北大人的血液,最终构成了北大人基本的精神格局,最终让北大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具体表现在当时的师生身上的,便是挥洒不尽的激情和勇于承担一切的责任感。

斗转星移,时光的流逝可以淡化很多东西,但是却淡化不了北大人高贵的激情。翻看老北大人的文章,总是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满纸文章,无不洋溢着慷慨悲壮的激情,这激情,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前程撕心裂肺的呐喊。今天的人们,太需要用这种激情来为自己提提神了。当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曾深情地呼唤着青春的力量,他迫切地希望青年人“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是何等的气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陈独秀,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后,斩钉截铁地说:“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又是何等的气概!像这样的文字实在举不胜举。当年的很多青年人就是被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和热血沸腾的激情深深打动,才奔向了光明,成为了时代潮流的引领者。难怪马寅初先生在回忆五四时期的北大时,曾有这样的感慨:“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只要真正了解了北大的光辉历史和蕴藏其中的苦苦追求,就自然会明白马先生的说法的深刻内涵。

与激情相连的,是老北大人强烈的责任感。在他们眼中,唤起民众的觉醒,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这种责任感,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参观中,发现那个时候的北大人竟是那样地亲近平民大众,几乎每一位北大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平民意识。老校长蔡元培不仅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而且身体力行,在北大创办平民夜大,让普通大众也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都在提倡建立平民的文学;李大钊则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高呼“庶民的胜利”;刘半农、邓中夏等人则亲自来到民间,或搜集民歌,或为民众大力宣讲新思想和新知识……在这些老北大人身上,已经没有了传统士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独善其身的清高。他们热爱大众,亲近大众,启蒙大众,用自己的新思想和知识提升着民众的整体素质。这一点,在今天看来,又是多么的难得!

激情与责任铸就了辉煌!红楼作为历史的陈迹见证了北大的那一段光辉历史,积淀着老北大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这种可贵的精神传统就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还是马寅初先生所总结的“牺牲主义”。一言以蔽之,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因为如此,在红楼学习和生活过的北大人都对红楼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提起红楼时期的北大,他们总是饱含温情和敬意。正如老校长胡适先生《三年不见他》诗中所写到的:

三年不见他,

就自信能把他忘了。

今天又看见他,

这久冷的心又发狂了。

我终夜不成眠,

萦想着他的愁、病、衰老。

刚闭上了一双倦眼,

又只见他庄严曼妙。

我欢喜醒来,

眼里还噙着两滴欢喜的泪,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

在老北大人心中,红楼是那样的可亲可爱,又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在他们心中,红楼是一座不可忘却的丰碑,上面不仅铭刻着老北大的辉煌历史,而且凝聚着几代精神贵族的文化追求。真希望今天的每一位北大学子,在谈论“一塔湖图”时,能抽空去沙滩红楼看看,去真切地感受一下沙滩红楼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并将这代代相传的红楼精神内化在自己的血液中。

(杨虎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2级硕士研究生)

同类推荐
  • 她心境:女人一生最应珍视的110种心情

    她心境:女人一生最应珍视的110种心情

    女人的漂亮,必须从她的眼睛中去看,因为那是她心灵的窗户和爱居住的地方。还生活一个微笑、爱一转身就是痛、感悟幸福,感悟爱、女人,很特别、天使在人间、妇人的幸福……本书为您讲述女人的心境,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从“煤结”到“煤解”

    从“煤结”到“煤解”

    煤炭资源整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2009年,作为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整合先行省,山西掀起的煤改作为起笔,已经足够浓重。其后的趋势,更有人称其为“风暴”,说它牵动数以万计的“煤老板”的命运,甚至显得微不足道,即使将它上升到牵动亿万民众神经的高度,应该说也不为过。煤炭资源整合,在三晋上北下南的地图上一路驶来。从雁门关外到河东大地,从吕梁之巅到太行山麓,整合发展如火如荼。潞安集团,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决战中,领导班子全过程、全方位组织指挥,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诸多部门联合行动,整个企业倾力而上。
  • 侏儒与国王

    侏儒与国王

    身处风暴中心的侏儒,洞悉宫廷暗室深藏的秘密。三个国君的非常人生,六幕命悬一线的生死传奇。悲壮而滑稽的戏仿,大胆而淋漓的颠覆。生杀予夺间,谁是操纵命运的那只隐形之手?苍凉瑰丽的蒙太奇画面,直击灵魂深处的犀利拷问,丰富浓稠的叙事容量,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为你呈现一个叫做侏儒的生物,在大时代中的行走笔记。如同看一部李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充满光影的变幻,和敲打心灵的思考的低音。
  •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您正在掀开的《散文诗帕拉莎》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 在这本《散文诗帕拉莎》中,屠格涅夫有时用他一支饱含诗情画意的笔恬静地、满怀深情地为我们描绘着他的祖国俄罗斯那片美丽丰饶的天地。那蓝天、 白云、峡谷、亚麻田、滚滚的麦浪、高翔的云雀……和善良的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
热门推荐
  • 十朝诗乘

    十朝诗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琴堂谕俗编

    琴堂谕俗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别偷走我的心

    请别偷走我的心

    他因为一段情变的冷漠,高傲、她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的他的告白,幸福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琉璃梦的破碎,她发现这只是幻觉梦一场,原来她一直只是一个替身……
  • 爷,福晋又有喜了

    爷,福晋又有喜了

    三岁那年,二人御花园初遇,他一眼认出,欣喜若狂。八岁那年,二人湖边再遇,她的一颦一笑,都刻在了心底。九岁那年,二人月下谈话,他道一句,心仪之人闺名唤做锦娘。……一刻心动,两颗心慢慢相遇,遇见彼此,何止有幸三生。〖小剧场一〗“额娘,阿玛什么时候回来陪悦儿啊?”。“唔,你阿玛去后院除草了,很快。”〖小剧场二〗“阿玛,额娘肚肚里终于有小妹妹了吗?”。“乖,相信阿玛,这次还是个弟弟……”〖小剧场三〗:“笨阿玛,为了我的妹妹,弟弟们归我,额娘归你,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重生+穿越+宠文+一对一】【卿卿初入江湖,文笔不精之处,还望指教】
  • 爱和陪伴(第二版)

    爱和陪伴(第二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孩子让父母时刻要反省自我,重新认识自我,这样才能给予她好的榜样;孩子让父母不断唤醒自己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一起创意生活;孩子让父母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一起通过小事来成就自我;孩子让父母用开放的心态带领她一同学习接纳、尊重自己和他人;孩子让父母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持续学习,一起发现新的美好……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神荒纪

    神荒纪

    神荒有神山,山名玄离。千年浩劫降,玄离封,自此无故事。神荒有乞丐,乞丐不知名,遇恩师美人,踏天地,自此有传说。
  • 我在二次元偷东西

    我在二次元偷东西

    陈阳有着到各种影视世界的异能,正常来说是应该进入二次元世界学习超吊技能的发展,不过陈阳迷上了偷东西,EA?很好,下一秒你的EA就是我的了
  • 揽古随感

    揽古随感

    古者智者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固取文而记之。以畅托古之怀。
  • 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传播

    如何树立政府形象的旗帜,是任何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实施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战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传播理论支撑和实践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传播时代的政府形象战略入手,在梳理形象传播理论依据和分析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构成、传播模式和传播责任进行了学理剖析,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传播实践,在政府形象传播策划、塑造方法、管理和维护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