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900000006

第6章 邓小平是抓走我的龙

张维迎

我的父母,他们没上过一天学,不理解高考、志愿、专业、大学、研究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能对我的职业选择提供什么意见,但他们却教会子女从小就要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这恐怕才是我受之终生的东西。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我个人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命运大转折的机遇。

我出生在陕西省吴堡县辛庄村,考上大学之前的19年,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贫困落后的西北农村,孩提时代一直与贫困和饥饿相伴随,再有想象力也不可能想到今天的我。

父母亲都是不识字的人,但一直对读书人存有敬畏之心,也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所以无论家里日子过得多么拮据,都要一心供我上学。我自己也算争气,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好学生,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考试多是满分。但经历了“文革”这个非常时期,我和我们这代人并没有像今天的孩子们循着“小学—中学—大学”这样一个基本规范的求学之路继续自己的学业,也没有办法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高中两年我在县城中学上学,这算唯一的两年“城市”生活了。1976年1月高中毕业后,我成了“回乡知识青年”,虽然没有“下乡知识青年”那般威风,但也确曾想在“广阔天地”干一番事业。回乡不久后的17岁那年,因为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我当了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连副指导员,18岁那年又当了生产队会计。我曾当面给地区军分区司令汇报过我们村的民兵工作,他是我上大学之前见过的最大的官,曾希望我去当他的兵。我还经常给县广播站写些通讯报道稿件,因此也结识了县城政府工作的一些“笔杆子”,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些指点。

当时的农村提供给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进步”的资源总是极为有限,而且总是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回乡青年,干得再好,机会其实是非常渺茫的,体制内的上进渠道几乎是没有的,不像城里来的下乡知青那样还有着招工、招干等回城的机会。机会少,竞争就激烈,而村里的宗族势力在决定个人的命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村里有王姓、张姓和霍姓三个家族,势力最强的是王姓家族,最弱的是霍姓家族。居于两者之间的张姓家族虽然也偶有像我这样被“使用”的机会,但也就是让你干事而已,好处自然是轮不上的。而我,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显然也不是太“识时务”的,看到乡亲们过着窘迫的生活,村干部们还在吃吃喝喝沾公家的便宜,自然会不时地提点意见,这样就不免得罪了某些掌权的人。于是,我成为村里主要负责人的“眼中钉,心中刺”,有人曾针对我扬言“除非天上来龙抓,否则他休想出去”。后来,在我录取前被“政审”甚至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些人也曾合谋着坏我上学的事,想到“上面”告我,让我走不了。只是因为那个“上面”是他们能力不及的“省里”,才不得不作罢。现在想起还有些后怕,要不是邓小平这条龙,我是不可能离开黄土地的。

国家要恢复高考的消息,最早我是从县宣传部的一个干事那里听说的,当时并没放在心上,因为觉得自己高中物理化学都没怎么学过,怎么会有希望?他鼓励我说,你可以考文科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上大学读书还有“文理”之别。后来是那年10月份的一个早晨,正要下地去干活的我从广播——这是村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里,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的恢复高考的消息。当时,隐隐地觉得它可能会跟自己有点关系。

机会是不能放过的,但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力,又时逢秋收季节,当然是没有专门的时间复习的。每天我依然和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只能抓住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间和晚上煤油灯下看两眼书。直到考前十多天,在父母家人的支持下,我才不再下地干活,有较多的时间学习。考试是在离县城二三十里的任家沟中学里进行的,坐在教室里,看到四周黑压压的考生,我才真正意识到考大学是怎么一回事,心情反倒放得开了。现在看来,那年的考题实在简单得可笑,但有些题我却好像闻所未闻,只能“跟着感觉走”。比如地理考中国的风季特征,我就答西北风东南风什么的;语文考翻译文言的《愚公移山》,我就按照“文革”时妇孺皆知的毛主席的翻译答题。

分数线公布了,我的考分过了录取线,这算过了第一关!

填报志愿时,我的基本原则是考上就好,所以先填那些最有可能被录取的学校。第一志愿报了西北大学中文系;因为给县里的广播电台写过通讯,所以第二志愿报的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新闻采编;第三志愿是延安大学的中文系。填完这三个志愿,看到志愿表上还空了一格,不知道填什么,就随手写下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几个字。把北京大学作为上大学的“第四自愿”,我可能是唯一的考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十七年后我会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老师。

体检、政审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当年考试成绩对个人是保密的,我也找不到关系打听自己的成绩。听说过线的考生中三个里才能录取一个,成绩是参考,政审、关系很重要,我没有关系可找,外祖父又有政治污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只能听天由命了!

有消息说过了年的正月十五是发通知书的日子。春节过罢的正月里,我整天和村里同龄的朋友们打扑克玩耍,但心里是焦虑的。正月十五过了好几天,也没等来什么通知,我由焦虑变成绝望,不再打扑克了,又开始背着书包下地干活,一有空就找安静的地方看书,准备下一年再考。有人用讥讽的口气问我没有考上还看什么书啊,我就说考不上慢慢考呗。

大概是3月底的一天,我在地里劳累一天回到家里后,母亲告诉我,村里接到省里的电话通知我考上大学了。大学已经开学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原来,是年龄偏大的没有被录取的“老三届”考生给邓小平写了封信,中央即下发了扩大招生的文件,主要从大龄和原来政审有问题的高分考生里招生。我虽然不是“老三届”,但搭了他们的便车,有幸被录取了。高兴自然是高兴的,一边交接自己手上的会计等工作,一边到外婆舅舅家里去告别。报到的日子是4月20日。临行前,亲戚朋友每人五毛一块的凑了二三十块钱给我上学用,全村人都来送行,我们家用小米年糕、萝卜白菜招待大家。本来此时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蔬菜之类的更是紧缺,好在母亲一直坚信我能考上,所以早就有所准备。

去西安上学路程并不方便,我要从县城坐长途汽车到山西介休,然后再坐火车到西安。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坐公共汽车,一切都很新鲜。我被录取到了西北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这个专业是伴随着这次扩招而诞生的,所以班上的五十名学生都是扩招进来的,年龄大的同学较多,最大的长我14岁,有不少是带工资上学的。我的志愿里没有这个专业,但说起来我还是有点“专业基础”的,这源于高中毕业时一位政治课老师送给我一本苏联人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在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时看过这本书,当时并不能完全看懂,但觉得里边讲的东西蛮有意思。大学考到了这样一个专业,教我们的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何炼成老师,他讲课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我自然喜欢上这个专业,所以学得比较好,每次考分都很高,单科都在前三名,总分当之无愧是第一。刚入校时,我在同学里算是比较“土”的,普通话说不好,穿的布鞋、衣服都是自家做的,在那些有钱的城里来的同学面前免不了有些自卑,但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我赢得了尊重。我现在也常常会对学生说:人不要自卑,好好做自己的事,只要你自强不息,是会赢得尊重的。

大学四年,我的日子过得清贫而充实。四年里,除了五一、十一学校发餐券改善伙食,我从来没有自己买过有肉的菜,每次吃饭都是选最便宜的菜买。但每次寒暑假只要回家,我都会从自己省下来的奖学金里买两样东西带回去:一箱挂面,一袋白面。所以大学期间我最心疼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跟同学打赌:习仲勋是否陕北人。我输了,结果请那个同学吃了八毛钱的饺子。

1981年,快要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考研,并不是我早就有做一名经济学家的志向,而是当时毕业生的分配原则是“哪儿来哪儿去”。这就意味着我要被分配到老家去,这是我不愿意的,所以考研的动力还是比较大的。真正考上研究生以后,我才觉得自己是可以做点学问的,以后就没有再想着干别的工作。

人生也许真的是阴差阳错,不太好精心设计。在每一个关节点上,我们都会面临很多岔路口,当时几乎浑然不觉,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线索可循,而这样的线索也或多或少地跟不同的人物有关。比如即使在“文革”那样的环境里,我高中的数学老师还是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两年的课程,这对我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至关重要。如果不是何炼成教授利用扩招机会创办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我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者。如果不是1982年春天碰到了茅于轼先生,我也可能就不会迷恋上西方经济学,成为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而从初中到高中教过我们物理的一位老师,当年仅仅因为一句“苏联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就被划为“右派”,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被下放到陕北的小村庄教书,而对我来讲,则是因他祸而得福。我上大学期间,他已经回北京了。1985年,我在甘家口买西瓜时居然又遇上了他。再比如学外语。我初中学了两年俄语,因为有位“右派”老师是学俄语的。大学里最早学的英语教材都是油印的,自己又没什么基础,所以对学好英语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但糊里糊涂学了两年半后我居然成为班上考100分的两名学生之一(另一位是初高中都上英语课的北京知青),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也才有了以后到牛津大学读书的可能。在牛津读书期间遇到James Mirrlees这样一位导师,使我有幸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弟子。我的父母,他们不识字,不理解高考、志愿、专业、大学、研究生是怎么一回事,也不能对我的职业选择提供什么意见,但他们却教会子女从小就要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这恐怕才是我受之终生的东西。

30年过去了,再次回望1977年的高考,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是国家后来一系列变革的开端,而这样的标志和开端,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走过1977年高考的人。个人的命运很难与国家的命运分开,这是我的体会。

作者简介

张维迎,1959年生,陕西吴堡人。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1990年曾在国家体改委工作。主要著作有《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2010商业模式》(2008),《中国改革30年》(主编,2008)等。

同类推荐
  •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中国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文艺之旅上直抵人心的吉光片羽。继《像艳遇一样忧伤》、《没有过去的男人》之后,民谣歌手钟立风最新文字作品《在各种悲喜交集处》。Do.友多闻,讲述与周云蓬、李健、万晓利、小河等众多友人的往事趣闻;Re.素履行,分享作者心中最精彩的音乐、电影、小说之美;Mi.旅梦人则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以及其他世界旅行的记录,有着某种不确定和幻梦般的色彩。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收有玛格丽特·杜拉斯的48篇随笔、小说,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具体篇目包括《作家的身体》、《八二年10月》、《幻影纷至沓来》、《披巾的那种蓝色》、《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化学气味》、《话语的高速公路》等文章。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 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
  •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陆诺桐十八岁那天,陆靖安闯进她的房间,以最强硬的姿态将她压在身下质问她:“你有什么资格嫁入纪家,在我眼前幸福?”陆靖安想告诉陆诺桐,她的幸福,除了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可是他们的爱情,终究上不得台面……那晚雨夜陆诺桐被一巴掌打的口鼻出血……浑身湿透的陆靖安,跪在已故父母的面说出最大逆不道的话,气死长辈……“哪怕陆氏倾覆,哪怕我死,我也要娶她。”
  • 猎人者

    猎人者

    男人仍然闭着眼,好像已经睡着了,而林燕,则一动不动地站在床前。因为像头的位置在卧室里面的墙上的空调内……
  • 女配她总是不在线

    女配她总是不在线

    红豆穿了,好巧不巧的穿成了小妾逆袭文里的正妻……她想哭,正妻这职业不好当,不仅会是个蛇蝎心肠的坏女人,就连她生下来的孩子也会是歪瓜裂枣……不过还好,她还没孩子,所以她要逃。但可惜,她逃错了方向。寒冷的山崖上,是一个男人站在树下优雅的笑。“你可以选择跳下山崖自尽,我绝不会阻拦,只是……”他看了眼怀里抱着的婴儿,淡然道:“我会杀了你的孩子与你一起陪葬。”“这也是你的孩子……”红豆呢喃。他轻抚孩子的脸,“这个孩子能出生,不过是我用来防止你离开我的手段罢了,既然她没用,那她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风里传来他更冷的声音,“方红豆,你既然弄不死我,那永生永世……都别想离开我。”
  • 圣始之路

    圣始之路

    人为什么或者?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且看主角如何演绎人生的不同精彩路。
  • 答王郎中

    答王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位萌妻

    上位萌妻

    因误会,他们分开了三年。三年后,她携帅炸了天的宝宝归来。在机场偶遇了要出国的他。“顾伊一…,你个没良心的还知道回来啊。”她的闺密在出口处朝她喊。“小姨…你再朝妈咪喊一句的话,你的礼物就没有了哦~”戴着鸭舌帽一身黑衣的宝宝双手插着口袋低低的对面前的人说。“…小豆丁,你是不是不爱小姨我了?”女人嘟着嘴说到。“你说错了……”男孩抬起头来朝她微微一笑。“我就知道你还是爱我的。”女人弯下腰刚要抱男孩却听到了一句让她吐血的话。“本宝宝什么时候爱过你?”男孩说完这句话拖着自己小小的行李箱大步朝前走了。………………
  • 绣满田园:山里汉,小娇娘

    绣满田园:山里汉,小娇娘

    【推荐新书《极品农媳:山野汉子,强势宠!》】云绣在如花的年纪本想干一番大事业,谁曾想一朝穿越,竟成了山里汉的便宜媳妇。山里汉长得英俊威武,无家可归的云绣觉得跟他凑合凑合在一起过日子也不是不可。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俩人日子过久了,英武不凡的山里汉妻奴本性越来越藏不住了!“媳妇儿,我会对你好,好好疼你。”“媳妇儿,我发现我一秒钟都离不开你,就像是鱼儿离不开水。”“媳妇儿,我会用我结实的臂膀、魁梧的身躯好好保护你,再也不会让你受任何伤害。”云绣怒,一脚踹开花美男,“滚开!不要挡着老娘去挣钱!”【穿越女、重生男】
  •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年情殇

    七年情殇

    她爱他,整整七年,可是他的心却一直被遗失在另外一个女人的身上。忘记他,花了一辈子的代价,但却依旧逃不出他的禁锢。嫁给他的那天,她以为,她会幸福,虽然明明知道这是一场为他所爱的女人而设计的一场戏码。离婚那天,她哭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却在饭店中遇见了他和他最爱的她。......他不爱她,却在初次见她时乱了思绪。他不爱她,却在第二次她静默逃开的时候占有了她。他不爱她,却像囚鸟一般禁锢着她。......爱情,当真只能走到穷头末路时才知道......本文是作者在听了十几遍陶晶莹的〈太委屈〉之后的宜情之作。刚开始写的时候受〈太委屈〉的影响实在太大,好在写到冬那篇的时候解脱出来了,亲文若喜欢的话,就去感受一个本文的意境吧。此为虐文,入坑者慎重!废话不多说,老套的台词借鉴一下:有票票的砸票,路过的收藏,两样都没有的打PP!.....................................................................................作者的话:推荐自己的旧作:《七年情妇》《假面夫君》《幼稚新娘》《负朱颜》新作连载:《丑妃——暮雪》欧阳明日:《卑贱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