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1934年出品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编剧:罗伯特·里斯金
主演:克拉克·盖博(饰彼德)
克劳黛·考尔白(饰艾莉)
“影片内容”
华尔街大亨安德鲁的女儿艾莉倔强任性,涉世未深,爱上飞行员卫斯特并与他私订终身。安德鲁不同意这门婚事,一气之下将女儿软禁在迈阿密海滨一艘豪华游艇里。艾莉以绝食抗争,又趁父亲不备跳海而逃。她准备搭乘公共汽车到纽约去找新郎。安德鲁雇佣大批侦探追寻艾莉,报纸上争相报道艾莉出走的新闻。
在迈阿密开往纽约的夜间公共汽车上,艾莉紧挨着刚遭报社解雇的年轻记者彼德。车厢里人多拥挤,两人只能凑合着挤坐在一起。中途下车休息时,艾莉的皮箱不幸被窃,变得身无分文。第二天早晨,彼德读报时认出身边这位小姐正是出逃的富家女。艾莉向彼德承诺,如果他不去告发,日后将有重金酬谢。彼德对她并无好感,但为了写出独家报道重新获得工作机会,还是答应了艾莉的请求。
这天夜里,滂沱大雨冲坏了公路桥,乘客们只能投宿附近的旅店。彼德和艾莉因手头拮据,行李又丢失,便以夫妻名义合租了一间房。为避免尴尬,彼德在房间里两张单人床之间拉上绳子,挂上毛毯,两人各睡一边。他告诉艾莉,这便是圣经故事中的“耶利哥城墙”,约书亚要用喇叭才能吹倒它,而自己没有这个喇叭,因此她会很安全。艾莉犹豫再三,挨到熄灯后换上一身睡衣裹得严严实实,忐忑不安地睡去。艾莉一觉醒来,天色已经大亮,彼德早早起床为她熨好衣服,早餐也准备好了。就在艾莉尽情享受着彼德为她做的一切时,突然有两个受雇于安德鲁的私家侦探闯进来窥探,艾莉与彼德佯装夫妻吵架,机灵地蒙混过去。
在萍水相逢的旅程中,彼德逐渐发现艾莉的可爱之处,艾莉不断得到彼德的帮助,也放下了阔小姐的架子。寻女心切的安德鲁又在报纸上刊登了艾莉的照片并悬赏1万美金,有个同车的推销员据此认出了艾莉,停车休息时,他私下要求和彼德平分那笔悬赏奖金。为避免更大的麻烦,彼德设计吓退了那个贪婪的推销员,他和艾莉商量决定不再乘坐这辆大巴,打算搭便车继续前行。当晚,两人在牧场的草堆旁露宿,彼德就地取材用干草为艾莉铺了一张柔软的“床”。通过短短两天交往,他俩之间不知不觉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第二天上路时,艾莉不慎扭伤了脚行走不便。好不容易搭上顺风车,不料那司机乘人之危,窃走了他们仅剩的行李。彼德奋勇追赶,不但追回了皮箱,连老爷车也成了战利品。两人驾车继续上路,但此时已囊空如洗,彼德只得卖掉自己的大衣、帽子和皮箱以换取汽油。经过一路奔波,眼看就要抵达纽约,但艾莉对彼德恋恋不舍,执意要在旅店过夜。彼德在两张床之间,再次拉起一道“耶利哥城墙”。离别在即,两人各怀心事欲说还休。艾莉陶醉在对爱情的向往中,她走到彼德床头诉说对他的爱慕之情。面对艾莉的直率表白,彼德反而犹豫不决,当他终于下定决心时,艾莉却已泪痕满面地进入了梦乡。
在彼德看来,身无分文的男人是不能够求婚的。他连夜开车赶到纽约,将自己与艾莉的恋爱故事当作头条新闻卖给报社,获得了1000美元稿酬。清晨,旅店老板娘发现彼德开车失踪了,立刻将熟睡中的艾莉唤醒赶出门去。艾莉误以为彼德抛弃了自己,无奈之下打电话给父亲求援。当彼德开着那辆破车从纽约兴冲冲往回赶时,恰好与安德鲁派来接女儿的豪华车队交叉而过,彼德顿时感到自己被艾莉耍了。
艾莉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安德鲁再三追问,艾莉才把自己对彼德的情感和盘托出。此时安德鲁突然想起有个青年记者要求见他,起先以为彼德是来讨赏金的,哪知他只要求安德鲁支付几天来照顾艾莉用掉的几十元零用钱,而拒绝了1万元奖金。安德鲁甚为感动,对这个诚实正派的年轻人大加赞赏。他向艾莉谈了自己的看法,消除女儿对彼德的误会,并鼓励她嫁给彼德。
在结婚典礼上,当牧师问新娘是否愿意与新郎白头偕老的当口,艾莉忽然冲出人群,坐上等候在外的彼德那辆车,二人双双逃离婚礼现场……
艾莉与彼德再次光临那家小旅馆,特意向店主借来绳子、毯子和喇叭。
彼德致电艾莉的父亲:“耶利哥城墙要倒塌了。”
安德鲁立刻回电:“那就让它倒塌吧!”
随着一声喇叭吹响,用毯子搭成的“耶利哥城墙”顷刻间倒塌在两个相爱的人跟前。
“影片赏析”
《一夜风流》改编自塞缪尔·霍普金斯·亚当斯的短篇小说《夜间公共汽车》,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喜剧电影代表作之一,1935年一举获得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制片5个奖项,这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囊括5项大奖的影片,此项记录整整保持了40年。
本片属好莱坞类型片中的浪漫爱情喜剧,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人物性格生动,对话幽默俏皮,观赏性很强。影片拍摄之时正处于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个表现穷小子与富家女婚恋的罗曼蒂克故事,将观众的注意力从烦恼的社会现实转移到一个安乐世界,因而上座率极高。哥伦比亚公司凭借这部小制作在经济上打了个翻身仗,从二流制片公司跃居为一流公司。《一夜风流》的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是意大利人,他与福特、朗格、惠勒一起被誉为好莱坞“四大导演”。卡普拉在影片里着重表现美国乡村和外省生活,主要情节发生在公共汽车开往纽约的路上,男女主人公萍水相逢,在交往过程中成了一对欢喜冤家。故事悬念是百万富翁悬赏追踪离家出走的女儿,不时造成紧张气氛,这种情节模式后来为许多影片所仿效。在片中饰演女主角的克劳黛·考尔白演技出色,捧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桂冠。男主角由克拉克·盖博饰演,他以往擅演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这次一改戏路,将一个粗鲁中带点细腻的失业记者刻画得形神兼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称号,这也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一位喜剧片演员。影片上映后盖博成为影迷崇拜的偶像,男人们争相摹仿其打扮,宽松外套、V字领衬衫等风靡一时。
《一夜风流》是部黑白老电影,今天我们重温时依旧兴趣盎然,不自觉地被其深深感染。影片的魅力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片题材符合观众普遍的心理需求。《一夜风流》的故事是典型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传奇,只不过本片实现了性别换位,即“灰姑娘”换成一位失业记者,而“白马王子”是一位富家千金。从观赏效果来看,这种性别变通并不牵强,不仅没有破坏观众原有的审美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无独有偶,50年代初由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也采用了相似的性别换位情节。这两部轻喜剧风格的影片在基本构思上有着惊人的巧合,都是出身上流社会的女子乔装出逃,半途偶遇英俊的青年记者,由此面临爱情与身份的两难选择,唯一的差别在于结局,《一夜风流》收于大团圆,《罗马假日》则止于哀怨。其实,《一夜风流》所表现的爱情观念已经超越当年那个时代,具有鲜明现代特点,即超越门户、阶层差别的自由恋爱,由此成为一部具有经典意味的爱情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一夜风流》的喜爱与追捧,与其心理上浓重的浪漫情结密切相关。浪漫爱情可能是美国大众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元素,这种爱情神话几乎是在潜移默化中伴随着美国人的成长。据美国学者调查,美国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往往将浪漫爱情的体验视为自己身份与价值的证明。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追求“真爱”乃是最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据美国著名舆论专家路易斯·哈里斯的调查,有90%的美国人相信,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是爱情;有75%的人将爱情中的“浪漫”看得高于一切。正因为如此,以爱情为主题的好莱坞电影尽管一再套用“灰姑娘”模式,依旧能被美国人看好,何况《一夜风流》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面世,为美国观众提供了逃避现实、宣泄情感的精神调料。
其次,《一夜风流》情节编排与视觉表现的唯美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曾对喜剧效果进行阐述:“一部喜剧作品往往通过选材与巧妙的编排来达到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剧中人物和他们的挫折困境引起的不是忧虑而是含笑会意,观众确信不会有大难来临,剧情往往是以主人公如愿以偿为结局。”剖析《一夜风流》的故事结构,不难发现编导将爱情的浪漫性与喜剧浓郁的幽默感巧妙融合在一起,引发受众心理层面的愉悦。编导从旅途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掘笑料,揭示美国人的乐观性格和当时的风俗习惯。男女主人公在旅馆里发生争吵的那场戏妙趣横生,被公认为电影史上经典的喜剧桥段。
《一夜风流》的情节走向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一个朴实感人、接近现实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从陌路人发展到彼此产生情感并逐渐升温。克拉克·盖博与克劳黛·考尔白的对手戏精彩纷呈。盖博将一个表面上粗鲁自负、不拘小节,实质上勇敢机智、幽默正直、富于同情心的男子汉饰演得惟妙惟肖。在影片中,彼德的性格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展现的。例如,彼德与报社老板通电话,其言辞反映了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彼德为艾莉熨衣服、教她吃面包圈、煎鸡蛋,以及在牧场扯干草为艾莉铺床等诸多生活化情节,则表现出彼德对女性呵护体贴、粗中有细、生活经验丰富的一面;彼德在途中随机应变,唬退用心不良的推销员,展现出他具有的责任心和侠义气度;他在旅馆里对“理想爱人”的描述又揭示了他的浪漫情怀。面对如此完美的男性,艾莉情不自禁袒露心声:“我感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这也是影片上映后,克拉克·盖博成为女性观众崇拜的“大众情人”的一大缘故。克劳黛·考尔白也演活了一个不知民间疾苦、天真活泼、率性而为的富家女,她将艾莉的情感变化演绎得细致入微。诸如露宿干草堆、车厢里大合唱、热情帮助遭遇困难的母子、第一次生嚼胡萝卜等情节,都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使这个原本老套的爱情故事具有独特的清新风格,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故事后半段从彼德返回纽约开始,这个部分几乎就是一帖标准的好莱坞叙事配方,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包括那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但尽管如此,一代代观众依然乐此不疲地一遍遍欣赏,这不能不说是好莱坞类型片的魅力之所在。好莱坞梦工厂的电影制造者仿佛是高明的心理专家,他们巧妙运用喜剧和浪漫特有的文化编码,为观众建构一个色彩斑斓、放飞梦想的梦幻世界。在这套文化编码中,创造形式美感是第一位的,其价值取向与观众潜意识中对美的欲望与知识经验相融合,以此触发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帮助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烦恼,甚至将某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再则,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类型片追求形式的简单和叙事的流畅,尤其浪漫爱情片的故事脉络大都遵循一个俗套:主人公从身陷失落和颓废的境遇开始,历经不懈的自我奋斗,最后以事业成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告终。恰恰是这种浅显的世俗化叙事,使观众在电影院这个特殊的“黑箱”里,借助银幕移情效应来满足内心的欲望。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