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0800000003

第3章 青春与生命的自觉

——读《我看》

1938年2月至4月,穆旦随西南联大部分师生一起由长沙西迁昆明,经历了长达68天的“三千里步行”。6月,在美丽的边陲小城蒙自,他写下了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诗——《我看》,深情地唱出了他蕴积在心中的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这次西迁途中的所见所闻,给年轻的诗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这是年仅20岁的他第一次那样长久地贴近自然和原野,第一次接触到广阔的现实社会。对于穆旦这样一个一贯自觉地体验社会、体验个人心灵成长的诗人来说,这是一段重要的经历。从这时起,他开始了对自然、对生命、对时间、对永恒等巨大命题的追问与思索。这种哲思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我看》就是其早期的一个代表。

《我看》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在西迁途中就已开始了酝酿,在《三千里步行》组诗之二——《原野上走路》一诗中,他热烈地表达了对青春与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永恒伟力的崇拜。当年轻的诗人第一次离开“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甚至“不断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转身投入“自由阔大的原野”时,他的激动可想而知。他用全身心感受着原野——看缤纷的色彩,闻甘美的果香,“倾听着春天激动的歌唱”,他拥抱“春天”和“阳光”,就是在拥抱以它们为代表的自然与生命的力量。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时间的久远和自然的永恒,他看到“年青”的自己是“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心中燃烧的是“那曾在无数代祖先心中燃烧着的希望”。从这些诗句里不难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渴望融入自然,获得永恒。

如果说,《原野上走路》是年轻的诗人在原野里尽情欢唱的旋律,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的自然流露,那么,《我看》则是诗人在跋涉结束之后延续下来的更为深入与冷静的沉思。

《我看》共有五节,前两节可以看做一个段落,它具体描绘了一组在诗人眼中反映出的自然风景。之所以说是从诗人眼中反映出来的,而不是客观的景物描写,是因为在每一句诗句前面,诗人都用了“我看”两个字,这就凸现了一个抒情的主体。于是,描摹景物的同时就是主观抒情的过程,诗中的景物渗透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这是一幅暮春傍晚的图景,带有南方温润的特点,首先给人带来自然界平和宁静的优美感受,同时传达出一个北方青年心中新鲜温柔的喜悦之情。这自然之美并不是静态的美,风和飞鸟在寂静无声中由近及远,从“我”的面前去向了“远水”和“深远的晴空”。流云和大地更是在沉默中静悄悄地变化,变得“红晕”和“沉醉”。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图画,它不是对自然粗略的一瞥,而是用身心与自然交流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的美丽生命的流动。这幅图画是在描绘青春、生命的流动与发展,更是在这动静之间传达一种对时间的敏感,暗示时间无声流转的过程。

诗的第三节,开端就是诗人一声直抒胸臆的吟哦,仿佛是他在长时间的凝望之后发出的一声情不自禁的感叹。接着,诗句里出现了“你”,诗人有了一个面对面直抒情感的对象。这个“你”,就是代表了生命和永恒的自然。“我”“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与“你的心胸”相比,是那样的渺小和“枉然”,个人的恩怨情感在自然的“丰润的生命”面前被淘洗得纯净无比。诗人是在大声赞美自然与生命,更是在渴求一种对个体生命局限性的超越,希望把自己的天地融汇在自然的天地之间。这一节的最后一句“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无疑是对前面两节诗句的最好诠释。

第四节依然是诗人对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的对比思考,但他似乎找到了一种精神升华的途径。自然是永恒的,它从远古时候起就在接受着哲人“怀着热望”的“咏赞的叹息”。这“热望”一定也是对永生的热望,这“叹息”也一定是对人生苦短的叹息。穆旦在这里不仅是与“远古的哲人”产生了共鸣,更是与人类世代共求的理想产生了共鸣。但是,他知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无法像自然那样长久,所以,“远古的哲人”并不能获得永生,全人类的肉体生命也都不可能获得永生。然而,肉体的消亡并不是结束,“生命的静流”——哲思——却可以“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那就是说,热爱自然的生命可以融入自然,渴望升华的人格与精神可以获得永生。

如同一部乐曲,诗的最后一节进入了高潮,一种咏叹调的旋律强烈地响起,并且鲜明地点出了主题。生命渴望着“飞奔”和升华,渴望着与鸟、云、树一样舒展和富有生命力,渴望着被“天风”挽着“坦荡的漫游”,与自然完全交融在一起。他祈盼“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那样,个人的“欢笑和哀愁”就不再“枉然”,个人的生命也就超越了物理意义的生与死,而像自然界中的花朵那样在季节的转换中“燃起”和“吹熄”,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读这首诗,如同浴入美妙的音乐。诗人甜美浪漫的思绪随着如歌的行板时卷时舒,使人想起音乐家瓦格纳的一句话:“诗人的最完整的作品应该是那种作品,它在其最后的完成中将是一种完美的音乐。”那个时候,穆旦还没有系统地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他诗中的感受方式和传达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他日后充满智性的诗作相比,这类作品虽然缺乏一定的深度,但更具有轻灵天真的性情。在这种性情的支配下,他的沉思避免了沉重,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明丽色彩。虽然这里也有“忧戚”和“哀愁”,但并不让人感到“强说愁”的感伤,相反,它给人以健康积极、毫无矫饰的美好印象。

(张洁宇)

同类推荐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闪着泪光的事业:蒋巍中短篇报告文学选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十几篇中短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一批感动中国的人物和时代先锋,既有铁道、公安、审计战线上的英雄,也有服务于农村村民的基层干部、工作在农村片区的片警等,展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第四病室》以一个病人的十八天日记,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苦难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第四病室里,有钱就能享受到特权,没钱就只能在病床上哀号等死。住院病人要自己另外花钱买药和生活用品,工友的冷漠无情,医生即使有再高超的医术但是没有特效药品也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存困境被赤裸裸地体现出来……而如此人情淡漠,环境恶劣的第四病室,却依然顾客不断。全书以第四病室内病人谈话的内容为主,传达出作家对生命的追问及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就像作者在全书最后说的:我们每个人“应当变得善良,纯洁,对别人有用些”。
  •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热门推荐
  • 将军传:暴君的狂妃

    将军传:暴君的狂妃

    她是远近闻名的女将军,一朝心死,重换身份回到他身边,只为找出真相!从前战场对峙的敌人,却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这一场为爱的角斗,谁赢谁输?为国?为家?还是为了自己?她爱的?爱她的?此战一起,非爱不能停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我在武侠世界能加点

    我在武侠世界能加点

    吴起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幸亏吴起有系统,虽然有些坑爹吴起最开始以为这是个武侠世界,然后他见到墟天境
  • 宅斗作弊器

    宅斗作弊器

    从前,有一个书香门第的少女捡到了一颗自称系统的破珠子,得知自己是所谓“未来世界养成游戏”的女主角。系统:你爹在你十岁生日的时候会死。系统:本游戏的内容是将你从十岁抚养到十六岁。系统:本游戏共有十名可攻略对象,七百九十六种不同结局,五千四百种隐藏结局,一万八千多个豪华事件。“砰!某颗啰嗦的珠子被塞进梳妆盒中。这既是一个小家碧玉在系统和舅舅调教下成长奋发上进的故事,也是一个金光闪闪的系统最终沦落为作弊器的血泪史。
  •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 双生缘之爱归来

    双生缘之爱归来

    他言语纨绔,年少轻狂,一战而骄,自以为强者。(亓千劭)她寄人篱下数年,九年后有幸飞上枝头当凤凰,但庭院深深,她向往的不过是桃花谷那般闲情逸致的生活。要说他们苦恋中最大功劳者,定是皇后无疑。先是求婚,到种下情人蛊,到机关算尽,她都是步步为营。“隐影风者”――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当年,他手执多变“幽闵扇”,一夜屠灭江湖三大邪派,以闪电般的速度和超强的武艺屹立武坛。(君乾风)大婚出逃,借着半截玉箫,“双毒”引力走江湖。借助父亲的资本,自己的实力,建造了骇人听闻的传奇。青春少男少女,怀着使命或梦想逐步前行,情窦初开,多少心酸的故事慢慢袭来。
  • 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

    催眠是一门严谨的、系统化的心理科学。很多时候,催眠都具有神奇的效果,它能帮助人们克服许多人生难题,尤其是可以深入人心,探知人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心理意识。催眠心理学之于女人,更是实用至极。无论是女人希望通过催眠自己的心灵来获得宁静与幸福,还是想要通过催眠他人来探知他人的内心,都需要掌握相关的催眠心理学知识。本书从催眠心理学的历史开始谈起,运用趣味的语言来将看似难懂的催眠心理学简单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掌握并熟练运用。跟随《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跟随心理催眠师上官文姝一起去修炼心理催眠技巧,你将拥有开启潜意识、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力量,从而获得成功、幸福、快乐的心理秘方。
  • 萌妖当家,执剑上神!

    萌妖当家,执剑上神!

    【已完结】放心入坑!不一样的仙侠,有【门派】,有【宫斗】,有【美男】,有【妖物】,有【诙谐】,有【肉吃】,偶尔客串下后妈。记得【收藏】哦~O(∩_∩)O哈哈~她是桐山上一朵毫不起眼的小松茸。再过几日她便可以幻化人形,游玩世间,却被一只灵鹰错当是千年灵芝叼回炼丹房里炼药。“上神,我不是千年灵芝我只是一朵不起眼的松茸。”“虽然药效差了点,但是还是能凑合着用。”某松茸汗颜,松茸也能当灵芝用吗?上神,您练的是假药吧!“上神,别把我丢进炼丹炉里。我很用的,我会吃饭,睡觉,打豆豆。现在天冷了,上神你留着我吧。”某松茸狂放电中。某男捏起松茸直接以一种弧形抛物线的形式,将松茸直接丢进炼丹炉。隐约听到某男充满磁性的声音。“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一朵松茸。”
  • 问斜阳

    问斜阳

    《问斜阳》创作于1980年。这部作品是琼瑶搬进自己和平鑫涛共同的可园后创作完成的第二部作品。纪家是欢乐的。但是,纪访竹却不属于那间笑语喧哗的客厅。她独自坐在自己的卧室中,蜷缩在一张圆形的藤椅里。一盏落地的弧形吊灯,伸在她的头顶,一圈柔柔的光线,把她整个的笼罩住。她坐在那儿,怀里摊着一本书。她用手托着下巴,呆呆的,静静的,深深的出着神。多愁善感的访竹,遇上了三十二岁,结过三次婚的顾飞帆,他们真心相爱相惜,在即将结婚前,顾飞帆第一任妻子微珊却回来了,顾飞帆的矛盾该如何化解?访竹又会如何面对生命中无奈的变化呢?类似于“一帘幽梦”的爱情故事,是否像汪紫菱和费云帆一样幸福结局?
  • 半城烟色

    半城烟色

    女主楚茉是黎国齐云王爷之次女,因一个算命先生的话而被送到茉砚山,十五岁时,被师傅送下山。下山之后,路中偶然撞见一具被毒杀的尸体,楚茉因好奇案情,深夜前去探听,不想竟被一陌生男子发现,几番追逐后,败下阵来才知晓此人正是江湖人称“少年神算”的洛衍,楚茉以为是衙门仵作的男子,竟是江湖“民医”宋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