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400000007

第7章 《第二性》波伏娃

一句经典

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的。 

——波伏娃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伏娃具有作家、哲学家、散文家、戏剧家等多重身份,主要作品有《西蒙·波伏娃的美国纪行》、《满大人》、《老年》、《第二性》等。

成书背景

波伏娃曾经回顾自己与萨特相伴多年的感情历程,思考自己作为女人为什么总处在被动地位。萨特启发她说:“如果你是男的,你的成长经历就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你应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这句话成了她写作《第二性》的一个动机。她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查阅了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生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书籍。那时的波伏娃已经是出版过《女宾客》等小说的知名作家,但总被人看做是萨特的跟班,写作《第二性》是她体内所蕴涵的巨大能量的爆发。

波伏娃曾在《第二性》序言中谈及她写此书的缘由——

“我犹豫很久,一直不能决定要不要写一本关于女人的书……人类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人不就女人的本身来解释女人,而是以他自己为主相对而论女人的,女人不是天然进化发展形成的一种人类。对男人来说,女人所表现在他们眼中的只是一个性感的动物,她就是‘性’,其他什么也不是……男人是主要的,女人只是附属品而已……我们在目前女人的处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成就?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哪一条路是不通的?如何能从处处依赖男人的环境下变成独立?什么样的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们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难?这些都是我不得不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些只代表着我对女人命运问题的关心。”

思想品读

《第二性》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它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

在这部最全面的展示波伏娃才华的巨著中,她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严肃的态度、大胆的笔触,在上卷中俯瞰了从原始社会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西方妇女处境、地位和权利的演变和有关女性的种种神话,说明了女性并非是天生比男人低劣的第二性,以及女人如何变成了永恒的弱者。下卷中,波伏娃更以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提示了女性从童年到老年的整个个体发展史的性格差异,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艰难的人生抉择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指出她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观、爱情观和家庭观。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妇女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值得商榷,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

作者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无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

作者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

在本书的第二卷,作者沿着从童年到老年这条生命发展轨迹,以各类妇女(女同性恋者、妓女、恋爱中的女人或情妇、神秘主义的女人或修女、独立的女人或职业妇女)为对象,广泛探讨了女性的个体发展史,尤其是探讨了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类型女性的生理、心理及处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说,妇女要得到解放,就必须正视她们同男性的自然差异,同男人建立手足关系。

全书以马克思的这样一段话为结束语:“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或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

这是意味深长的,它在暗示着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妇女研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这部论著中,波伏娃提出了两个最具有权威性的和启发性的著名观点。

一是“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形成的”。

在《第二性》发表之前,在西方社会,人们认为男女的差异是天然的,人们以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为依据认为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天生的、生物性的、器质性的,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因而在很多人看来,男性对女性的控制、支配与奴役、压迫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和社会选择、分工的法则体现。

而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则否定了这种本质论的理论,她用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探讨说明是男权社会的文化沉淀、后天习俗的流弊、道德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化的教育把女性逐步禁锢在个人的圈子中,使之处于次要、附庸的他者地位,揭示了妇女是后天才变成次于男人的第二性的原因。波伏娃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第二性问题同制度、法律、宗教、习俗、基督教道德传统对妇女的压迫与限制联系起来,从社会学的层面上去挖掘第二性形成的根源问题。

另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有关妇女解放问题:“当女人受到的漫无边际的束缚被消除的时候,当她能为自己并通过自己去生活,并且当男人(他们至今仍是可恶的)把她松开的时候……她只有获得和他们一样的处境,才会得到解放。” 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尤其强调妇女必须从主观上对传统的爱情观、道德观、价值观进行重新评估,从而确立一种新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而正是这一视点准确地戳中了传统的社会道德伪君子们的痛处,才导致了《第二性》遭受到他们的诋毁。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开启了妇女解放的大门。

影响与评价

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在法国出版时,在社会上引起两种极端的反应。梵蒂冈把它列为禁书,而女性主义者则奉为至宝。该书在法国上架第一周就卖出2万本,完全超出了一本哲学著作的预期销量。迄今为止,它的法文版累计销量已超过300万册,英文版、俄文版、日文版与德文版的销量也已数百万计。

《第二性》出版时曾受到多方指责,被视为丑闻,堪称惊世骇俗之作。它真正为人们所接受并引起世界性反响还是在1970年以后。这本书在发表30年后被公认为是妇女思想史中独一无二的著作,在20世纪西方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波伏娃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波伏娃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第二性》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想和生活的10本书之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圣经”,迄今为止对女性问题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

1986年,波伏娃的逝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各种美誉纷纷而至。而当时的法国共产党总书记马歇的话尤其深刻:“波伏娃远不同意共产党人的所有观点,她同我们的争论是毫不动摇的,但我代表法国全体共产党员向她致意,因为她始终代表着我们社会进步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 

同类推荐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热门推荐
  • 冬官考工记

    冬官考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The Clue of the Twisted Candle

    The Clue of the Twisted Cand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璀璨王牌

    璀璨王牌

    为了信仰而战。渴望着一切战斗的胜利。即刻飞翔,飞向那变幻莫测的球场。红土场上的荣光,钻石王牌的骄傲。一如钻石般的璀璨。傲立于球场中央,那最为闪耀夺目的炫彩。便是王者最为诚挚的誓言!!我们是谁!?王者青道!!!
  • 故国梦

    故国梦

    不靠谱的师父师娘,掳了个少年,硬说是自己的良配。咦,好像还真是。可他跟自己的妹妹怎么定亲了?更糟糕的是,自己稀里糊涂地好像也认错人了。哎哟,这可该怎么办啊。
  • 梦为蝶

    梦为蝶

    纯短篇,之前的脑洞,以后会不会扩写不一定,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在恒星之上冲浪的故事……
  •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你会看见一个为爱执着的胖女孩的逆袭人生,你会看见几个小姐妹闪闪发光的文字梦想,你会看见老爸老妈孩子般的模样,你会看到一个男人把积蓄挥霍个精光后面对窘境的姿态,你还会看到一年换了六份工作的小师妹如何走出迷茫,故事有温暖的,有孤单的,有明亮的,有疯狂的。这些故事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出现成的走人生的途径,却可以让我们看透一些困惑和迷茫,认真前行,下定决心把每一天都过得起舞飞扬,不想再辜负美好时光。
  • 不染君尘

    不染君尘

    本故事讲述的是二位仙子下凡体验人间疾苦生活,但不知哪根弦搭错了,他们之间原本纯净如水的忘年交友谊,玩着玩着就变了味……还双双堕入魔道。但在天上当不了仙王,入了魔道却因着深如幽洞的执念,而称上了双王。且看二位翩然仙子,如何步步堕入深渊。
  •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选择力: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念看来,选择的多样性使得理性人的收益最大化——每个人都能选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过多的选择不仅常让我们感到迷惑,还让我们的生活不堪重负,每次创业、升职、跳槽,最终的现实和最初的愿景往往失之千里;陷入生活的困境……鉴于此,本书探讨了有关选择的全部秘密——正如同有些人善于从货架上拿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也总有人总是做出明智的选择,迎接越来越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