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400000002

第2章

万麋倾角,猛虎为之含牙;千禽鳞萃,鸷鸟为之握爪。

——《抱朴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千万头麋鹿(共同)把角伸向前方,猛虎(也会)因此而合上嘴(不敢张牙而噬);千万只鸟雀鱼鳞般地汇集在一起,猛禽(也会)因此收敛爪子(不敢舞爪而搏)。

欲为尊者在于任贤,欲为神者在于同心。

——《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

想要成为尊贵的人,在于任用贤能;想要成为神圣的人,在于(使众人)齐心协力。

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

——《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

(使众人)齐心协力然后可以获得成功。

卿相不得众,国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

——《管子·立政第四·四固》

卿相得不到大家的拥护,是国家的危险;大臣不同心合力,是国家的危险。

合则强,孤则弱。

——《管子·霸言第二十三》

联合起来就会强盛,孤立就会弱小。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一千人同心,就能会发挥一千人的力量;一万人不同心,就连一个人的力量效果都没有。

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

——《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五个手指替换着去弹,不如握紧拳头捣一下。

父子不和,兄弟不调,虽欲富也,必贫而日衰。

——《计倪子·内经》

父子不和睦,兄弟不谐调,即使想要富余,也必然会贫困而日趋衰落。

鹿得美草,鸣呼其友;九族和睦,不忧饥乏。

——《焦氏易林·比之第八·比》

鹿遇到茂盛的野草,呼唤自己的朋友(一道享用);九族和睦相处,(就)不用为饥饿困苦而担心。

贫非人患,以和为贵。

——《金楼子·戒子第五》

贫困并不是人生的祸患,(应)把和睦作为最可贵的。

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

仰慕贤能的人而又能容纳普通的人,毁弃自己立身行事的法则而迎合世俗。

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递战,不如十人俱至。

——《刘子·兵术第四十》

万人不同心,不如百人齐心协力;千人单独战斗,不如十个人一起上。

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

——《六韬·文韬·守土第七》

疏远了亲戚就会受害,失去了民心就会失败。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

君子团结却不勾结,小人勾结却不团结。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庄重却不争执,合群却不勾结。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众人成聚,圣人不犯。

——《说苑·卷十七·杂言》

麋鹿结伴成群,虎豹(也会)避开它们;飞鸟排成行列,鹰雕(也)不敢来袭击;普通的人团结在一起,国君(也)不敢侵犯。

昆于危难,乃覆之安。

——《太玄经·昆(第五十四)次八》

共同对待面临的危难,将会使倾覆变为安定。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文子·卷九·下德》

积聚大众的力量去行动,就没有不胜利的;集中民众的智慧去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人以义爱,党以群强。

——《文子·卷七·微明》

人由于有义而相爱,党由于群体而强大。

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吴子·卷上·图国第一》

英明的君主,准备使用他的民众(作战),(必须)首先搞好内部团结,然后再进行战争。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心书·出师》

不要因为自己地位高贵就轻视别人,不要因为自己有了独到的见识就与众人不和。

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第九》

团结一致就会力量大,力量大就会强盛,强盛就能战胜一切。

耳齐则聪,目齐则明,心齐则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郁离子·省敌第九》

(两只)耳朵共同注意听,就灵敏;(两只)眼睛共同注意看,就明亮;心神集中,就专一;万众齐心协力,就天下无敌。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传》

两人同心,如同刀那样锋利,可以砍断金属;同心的话语,那气味像兰花一样香。

以不道愚人,人亦以不道报之。

——《傅子·问刑第二十》

用不正当的手段愚弄他人,他人也会用不正当的手段报复。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

具有阴德的人,必然会有公开的还报;具有隐行的人,必然会有显赫的名声。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

行善的人,上天用幸福来报答他;不行善的人,上天用祸患来回报他。

报怨以德。

——《老子·六十三章》

运用德来报答怨恨。

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七十四章》

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材的人,必然要伤到自己的手的。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记·曲礼上第一》

最高尚的人以德为贵,其次的人尽力于施恩报恩。

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

——《礼记·表记第三十二》

以仇恨来报复(别人对自己所欠下的)怨仇,那么人们就会有所警戒。以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所施予的)恩德,那么人们就会受到鼓励。

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礼记·表记第三十二》

用恩惠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仇恨,这是求安容身的人;用怨恨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这是(应该)处以刑戮的人。

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

——《列子·卷八·说符》

给了他人利益,就会收到实惠;给了他人怨恨,就会招来祸害。

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

——《六韬·武韬·顺启第十六》

器量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容纳天下;威信盖过天下,然后才能制约天下;仁慈盖过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恩惠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盖过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

——《六韬·武韬·顺启第十六》

为天下人谋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使天下受害的,天下人就反对他;使天下人安生的,天下人就感激他;杀戮天下人的,天下人就灭亡他;顺应天下人意志的,天下人就归顺他;使天下人穷困的,天下人就仇恨他;使天下人安定的,天下人就依靠他;危害天下人的,天下人就远离他。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第十四》

运用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运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用恶报恶,乱莫甚焉。

——《论衡·谴告第四十二》

运用恶来回报恶,祸乱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从你那儿出来的事,(还得)返回到你那儿去。

杀不辜者,天予不祥。

——《墨子·天志中第二十七》

杀害无辜的人,上天让(他)不吉祥。

未有种稻而得麦,施祸而获福也。

——《牟子·第十五章》

没有种植了水稻却收得小麦,散布祸患却获得幸福的。

恩意无不答,礼敬无不报。

——《潜夫论·交际第三十》

(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情谊没有不报答,(别人对自己的)尊敬礼貌没有不回报。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诗经·大雅·抑》

没有说出话来却无反应的,没有施予恩德却无报答的。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人家)把桃子送予我,(我)用李子来报答他。

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尸子·卷下》

用恩德来报复怨恨,(这)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

——《说苑·卷十六·谈丛》

做善事的人,苍天用恩德来报答他;做恶事的人,苍天用祸患来回报他。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

——《说苑·卷十六·谈丛》

积累德行没有所谓细小,积累怨恨没有所谓巨大,多和少(都)必然要得到报应,这是理所当然的情势。

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

——《文子·卷六·上德》

种植黍子的人不会收获到稷;(与人)结下怨仇的人不会有恩惠报复。

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

——《新语·术事第二》

胸怀道德的人会得到福报,挟持恶意的人会得到凶报。

未有爱人而不自爱者,此人心也;未有害人而不自害者,此天理也。

——《省心短语》

没有爱别人而不爱自己的,这是人的本性;没有害别人却最终不害了自己的,这是必然的道理。

居家不欺亲,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何用求福报哉?

——《省心短语》

在家里不欺骗父母,做官不欺骗帝王,对上不欺骗苍天,对下不欺骗百姓,在私下里不欺骗鬼神,哪里用得着求福求报呢?

为善则善应,为恶则恶报。所以成名灭身,惟自取如何耳。

——《省心录》第二十三条

做善事就会有好的报应,做恶事就会有坏的报应。之所以有的成名、有的身败,只在于自己如何选择而已。

善恶报缓者非天网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

——《省心录》第六十一条

善恶报应缓慢并非天网稀疏(多所遗漏),而是要成就君子,毁灭小人。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荀子·宥坐第二十八》

行善的人,上天用幸福报答他;做恶的人,上天用祸患报答他。

抑人者人抑之,容人者人容之。

——《至游子·上·五化第二》

压迫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压迫他;宽容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宽容他。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忠经·证应章第十六》

做善事(上天)降给你无尽的吉祥,做恶事(上天)降给你无数祸殃。

惟天监人,善恶必应。

——《忠经·证应章第十六》

苍天在监视着世人,行善行恶必然有报应。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论语·述而》

别人清洁而来,应赞扬他的清洁,不要总记住他以往的不洁。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不怨恨天命,不埋怨他人。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子张》

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贤慧人又容纳众人,赞美善良人也理解没有能力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自己要想站得住就得让他人也站得住,自己要想发达就得让他人也发达。

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

受到侵犯不去计较。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已经完成的事不再反复说,已经进行的事不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不去加以责备。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论语·尧曰》

宽容会得到众人的支持,诚信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不去追究过去的罪恶,怨恨自然就减少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在小的问题上不理智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器量狭小的人,算得什么!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孟子·万章上》

不怀愤恨,也不记冤仇。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君子贤德却能宽容无能,智慧却能容纳愚笨,知识渊博却能宽容肤浅,纯洁却能容纳多种多样。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子妒臣,则贤人不至。

——《荀子·大略》

人在交往中如果嫉妒他的朋友,那么其他品德高尚的朋友就会同他远离;国君如果嫉妒他的臣属,那么其他品德高尚的人就不会前来效力。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君子贫穷时心胸宽广开阔,富贵时恭敬而从容,休息时精神不懈怠,劳累疲倦时面貌庄重,盛怒时也不罚人过重,喜悦之时也不奖赏过度。

君子宽而不慢,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

——《荀子·不苟》

有德行之人宽厚却不轻慢,廉洁却不损伤,明辨却不争执,察实却不过激。

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

——《荀子·不苟》

有德行之人心胸宽广的时侯,敬重天道,遵循常规;心志狭窄的时侯,敬畏礼法,自守节操。

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韩非子·说难》

像龙那样的动物,虽然比较驯服,也会让人去骑它;但是如果去碰它喉下的鳞片,则必大怒而杀人。比喻忍耐有限。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不吹开毛并且在皮上寻找小毛病。比喻不要太苛求。

不洗垢而察难知。

——《韩非子·大体》

不洗去污秽去察看很难发现的问题。比喻不要过于苛求。

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大体》

泰山对于土石没有讨厌,因此才能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于溪流没有取舍,因此才能形成它的浩渺。比喻胸襟广阔。

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墨子·亲士》

江河不会讨厌小山谷的溪水充裕超过自己,因此能成为大江大河。比喻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胸怀宽广。

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

——《管子·小谨》

人没有宽广的胸怀,只是谨小慎微,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形势》

海洋不拒绝汇入的河水,因此能宽阔浩瀚;高山不拒绝土石,因此能高耸入云。

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老子》

男子汉要立身淳厚,不要用刻薄态度为人处事。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他相争。

君子不为苛察。

——《庄子·天下》

有德行之人不以苛刻来显示精明。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庄子·徐无鬼》

一听到他人的过失,就终身不忘。比喻心胸狭小。

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庄子·徐无鬼》

大海不拒绝东流入海的河水,是因为它的容量极大。比喻心胸开阔。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庄子·至乐》

小的衣袋不能装进大的东西,短的井绳不能打上深井里的水。比喻不可心胸狭小。

鼓不藏声,故能有声;镜不没形,故能有形。

——《文子》

鼓藏不住声音,因此能发声;镜子不隐藏形象,所以能照出形象。比喻宽容大度。

度在身,稽在人。

——《列子·说符》

度量在自己,考核在别人。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观微子》

有德行的人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宽容别人难以宽容的,处别人所不能处的。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臣》

能忍耐,就会做成事情;宽宏大量,德行就会高尚。

宽而栗,柔而立,……直而温,……吉哉。

——《尚书·皋陶谟》

宽容并且又庄严,柔和又有能力,正直而又温和,那么他会一辈子有福。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尚书·伊训》

位居上位的人能宽宏大量,位处下位的人必能竭尽忠诚。

厚将得众。

——《左传·隐公元年》

宽容忠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支持。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战国策·齐策》

只注意细节的人难成大器,计较小的耻辱的人必不能成大事。

日在井下,不能烛十步;目在足下,不可以远视。

——战国·鲁·尸佼《尸子》

太阳在井下,光亮照不远十步;眼睛总看着脚下,不可能有远见。比喻心胸狭小,成不了大事。

用智褊者无遂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博志》

虽然聪明却心胸狭隘,是不会成功的。

君子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不以人所不能者愧人。

——《礼记·表记》

有德行的人不以自己能干而去责难人,不因别人不能干而去使人为难。

心小则易伤以忧。

——《灵枢经·本脏》

心胸狭窄就容易因为忧虑而损害身体。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山太尖细了则高不了,水太狭窄了则深不了。比喻对人过于苛求就不会得人心。

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

——汉·刘向《说苑·政理》

黄钟大吕,不可以用来伴奏复杂的舞曲。比喻成就大事的人不苛求小事。

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

——汉·刘向《说苑》

江海能容纳众流,因此才能永远做百川的领袖。

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毁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

贵贱对于自己,如同一晃而过的条风一样;毁誉对于自己,如同一闪而过的蚊虻。

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

——汉·王充《论衡·别通》

大海不汇百川流水,怎么会有巨大的名声。比喻宽容大度,才有所得。

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有所不容。

——汉·陆贾《新语·辅政》

能够明察的人也会有看不见的时候,心胸宽广的人也会有不能够宽容的时候。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汉·韩婴《韩诗外传》

同类推荐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热门推荐
  • 厨师之路

    厨师之路

    这是个小人物的奋斗史。 我叫刘小飞,是一家餐馆的厨子。女朋友生日那天我花了一个月买了条金链子给她,却被嘲讽又穷又土,一气之下我远走他乡,来到了一个极其贫困的地方。这里物资匮乏,也没有像样的厨师,我觉得我的春天到来了,在这里我拿出了自己的绝技,不仅得到了众人的追捧,更得到了众人的尊重。
  •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本书通过对乔布斯成功背后暗藏的闪光点集中描述,给自己创业或者正在职场中奋斗以及即将走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参考。这些忠告将让你避开绊倒你的石头或木桩,让你找到一条充满花香的小径。善用这些忠告,将可使自己的生活多姿而充满喜悦,引领你走向幸福的成功之路。
  • 特种兵之勇者为王

    特种兵之勇者为王

    (最真实感人的军事小说,强烈推崇)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本性怯懦的兵,被送进特种部队磨砺,经历着魔鬼般残酷的特训,见证着英雄和王者的崛起。与强敌争锋,于战场搏命,一步步成长,悍勇成王。ps:本书系作者继《特种兵之特战狼牙》《特种兵之战狼出击》后第三部特种兵故事,人品保证,欢迎入坑。
  • 卢乡公牍

    卢乡公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谋妃入瓮,冷王强宠下堂妻

    谋妃入瓮,冷王强宠下堂妻

    临死前,她方雪梅才知道自己这一世活的多么荒唐。她本以为作为罪臣之女被流放是她此生唯一的归宿,可天不亡她路遇流寇中箭最终倒在了梅林,他将她救起护她周全,原以为这是上天垂怜,却不料,他居然是当今圣上的十二皇子,一场秘密协定,她看着他另娶她人,一杯毒酒了此残生。再醒来,竟然重生为当朝尚书嫡女,这一次她要改写一切,让害她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家族要护,大仇要报,江山帝位,也要分一杯羹。这辈子,且看谁斗得过谁!她容颜清丽,绝世无双,心却如冬日最冷的寒冰。“方雪梅你听着,我只要你,若无你,这江山这权势我要有何用,你这一生一世都休想逃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惹鬼之上山描碑

    别惹鬼之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亡名单

    死亡名单

    本书讲述了:藤椅上的男尸、带血的子弹、丢失的珠宝盒、午夜的枪声,死亡的气息笼罩全城!碰巧参与调查此案的万斯却语出惊人,称自己在五分钟内就可破案,随后竟接连拟出六份名单,这使得周围所有人都存在作案嫌疑,随着案件的发展,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可结果却是对灵魂最深沉的拷问……《死亡名单》是惊悚悬疑类小说的经典之作。
  • 禹迹Ⅰ:冷月寒

    禹迹Ⅰ:冷月寒

    一百个甲子之前,有熊氏人分为两脉,分别由黄帝与炎帝掌控,并以炎帝统领的神农氏族为尊。有熊氏族以伏羲所留的一柄长剑为尊,随着上一任炎帝身死,轩辕黄帝放逐了炎帝的直系后裔,另立傀儡来统领神农氏族。后天下洪水肆虐,轩辕氏族的大禹为治理洪水,足迹遍布山海,这里因此被人们唤作“禹迹”,并推演新历,以这一年为禹迹元年。传说中伏羲遗留下的那柄神剑(轩辕神剑)暗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 重生之萌猫翻身记

    重生之萌猫翻身记

    别人结婚都是由女孩变女人,她夏安好结个婚竟然从人变成了猫!苍天啊,这是什么情况啊?她昨天还是个俏新娘,怎么一睁眼就变成了猫?夏安好郁闷非常,但让她更郁闷的是,照顾她的人,竟然是和她有深仇大恨的面瘫君,赵一世!苍天呐,这是在玩她吗?好吧,为了打发无聊的猫生,夏安好决定好好的报复赵一世一番。有事没事在他床上拉个小粑粑啊,刨出他家的盆栽啊,推倒他家的花瓶啊,打翻他家红酒啊,弄坏他的鼠标啊,抓伤他的脸啊……反正只要能惹到赵一世的,让赵一世抓狂的,她都非常乐意去做哇。什么?赵一世给她找了一只公猫,要她和公猫配种?!尼玛,赵一世,我和你没完!于是乎,腹黑男主和恶作剧妖女的战争,便悄悄地上演了……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