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600000003

第3章 小麦的种植与田间管理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古代以来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已有4000多年。

我国小麦古时主要在北方种植,南宋时期北人南迁,南方开始发展种植。

到明代时,小麦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小麦栽培的技术。

在古代周朝的时候,有个天子叫周穆王,他特别喜欢玩耍作乐和到处巡游。

当时中亚的大宛、安息等地都有麦的种植。《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游时,新疆、青海一带部落馈赠的食品中就有麦。

小麦起源于外高加索及其邻近地区。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早,据考古发掘,新疆孔雀河流域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距今4000年以上。

云南省剑川海门口和安徽省亳县也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碳化小麦。说明殷周时期,小麦栽培已传播到云南和淮北平原。

甲骨文中有“来”和“麦”两字,是麦字的初文。《诗经》中“来”、“麦”并用,且有“来”、“牟”之分,一般认为“来”指小麦,“牟”指大麦。后来古籍多用“麦”字。以后随着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的推广种植,为了便于区别,才专称“小麦”。

从考古发掘以及《诗经》所反映的情况看,春秋时期以前,小麦栽培主要分布于黄淮流域,春秋战国时期,栽培地区继续扩大,据《周礼·职方氏》记载,除黄淮流域外,已扩展到内蒙古南部。另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时的吴越也已种麦。

战国时发明的石磨在汉代得到推广,使小麦可以加工成面粉,改善了小麦的食用方法,从而促进了小麦栽培的发展。

据《晋书·五行志》记载,晋大兴年间,吴郡、吴兴、东阳等地禾麦无收,造成饥荒,说明当时江浙一带,已有较大规模的小麦栽培。其后,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麦的需要量大增,更刺激了南方小麦生产的发展。

据《蛮书》记载,唐代云南各地也种小麦。宋代,南方的小麦生产发展更快,岭南地区也推广种麦。到明代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仅次于水稻而跃居全国第二,但其主要产地仍在北方。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了小麦栽培技术,如轮作和间作套种、种子处理、整地及田间管理等。

在轮作方面,汉代北方已出现小麦和粟或豆的轮作形式,宋代则在长江流域普遍实行稻麦轮作。

明清时期,北方的小麦、豆类和粟及其他秋杂粮的两年三熟制有很大发展,而且在山东及陕西的少数地方也出现了稻、麦两熟。

山西朔县还出现了包括小麦在内的5年轮作制,南方的浙江、湖南和江西的一些地方还产生了小麦和稻及豆的一年三熟制。

在间作套种方法方面,明代的《农政全书》和清代的《齐民四术》都记载了松江等地在小麦田内套作棉花的棉麦二熟制。

另外,在《农政全书》及清代《补农书》、《救荒简易书》和不少地方志中,记载了在小麦田内间作蚕豆及套种大豆等。

明清时期的林粮间作也有发展。《农政全书》中有在杉苗行间冬种小麦的记载。清代《橡茧图说》也记载了在橡树行间冬种小麦的经验。

对于小麦的种子处理,《Ⅺ胜之书》中载有“以酢浆并蚕矢”在半夜“薄渍麦种”后,天明即行播种的方法。

明代《群芳谱》指出麦种以“棉籽油拌过,则无虫而耐旱”。《天工开物》也说“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

清代《农蚕经》曾介绍了用信煮小米为毒饵,调油后拌小麦种子,可诱杀地下害虫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用干青鱼头粉、柏油、砒及芥子末拌小麦种子,可防治“蜚虫”即麦根椿象的经验。

在整地方面,北方自古以来重视保墒防旱。《Ⅺ胜之书》中强调早耕,因为耕得早有利蓄墒保墒和增进地力。

清代《农言著实》还指出先浅耕灭茬,后再耕地,随即耙耢,就能保墒,无雨也能播种。《农圃便览》则强调浅耕灭茬宜早,耕后必需耙细,才能保墒。

南方的稻麦两熟田,在整地方面则普遍重视排水防涝,开沟作垄以利排水。

适时播种是古代普遍重视的问题。早在《吕氏春秋·审时》篇中就分析了小麦播种适时及失时的利弊。《Ⅺ胜之书》强调要适时播种。

《四民月令》认为播种时间要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主张瘦田要早播,肥田则可迟播。

《齐民要术》明确将小麦的播种期分为上、中下三时,指出迟播的用种量要增加。因各种原因而不能适时播种时,古代也有很多补救措施。

明清时期的农书也有相关论述。明代《沈氏农书》就说因田太湿不能下种。清代《农蚕经》又指出:

早种者得雨即出,苗瘦者得雨即肥。隔秋分十数日,如不甚干即种之,不然愈待愈晚愈干,悔何及矣。

另外还有采用冬播和早春播种的。

古代普遍认为要多施基肥。元代《农桑衣食撮要》及明代《群芳谱》等都提出麦田内先种绿肥,耕翻后种麦易茂。种肥多用灰粪,也有用豆饼者。

古代也要求多次施追肥,还重视腊肥的施用,如《农政全书》说“腊月宜用灰粪盖之”,《齐民四术》也说“小麦粪于冬,大麦粪于春社”。

古代还有因科地土壤性质不同而施用不同肥料的经验。王祯《农书》指出“江南水地多冷,故用火粪,种麦种蔬尤佳”,火粪就是烧制土杂肥。

在灌溉方面,《Ⅺ胜之书》指出“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既可抗旱,又能使麦苗耐寒而安全越冬。清代《三农纪》又指出在小麦孕穗时灌溉能够增产。古代还注意在麦田保雪抗旱。

锄麦是古代麦田管理的重点。《Ⅺ胜之书》指出秋季锄麦后壅根。早春解冻,待麦返青后再锄,至榆树结荚时雨止后,候土背干燥又锄,能“收必倍”。

理沟是古代南方稻田种小麦的重要管理措施。南方麦田理沟,有利于排水、压草、抗倒伏,而且还有利于下季种稻。但理沟的时间宜早不宜迟。

古代一致认为小麦要及时收获而不能迟延。古语云“收麦如救火”,若少迟慢,一遇阴雨,即为灾伤。很多农书也都强调早获。

在贮藏方面,《Ⅺ胜之书》及《论衡·商虫》都提出要晒至极干后贮藏。晋代《搜神记》还说麦子用灰同贮可防虫。

宋代《格物粗谈》还说用蚕沙与麦同贮可免蛀。清代《齐民四术》则强调,要对容器进行消毒杀菌后再贮麦。

延伸阅读

小麦是外来作物中最成功的一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历史上种植的作物不少,而像麦一样受到重视的不多。

先秦时期,在季春之月,天子就为小麦丰收向上苍祈祷,此等重视程度是其他作物所没有的。

汉时思想家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在关中地区推广宿麦种植。朝廷还向没有麦种的贫民发放种子,并免收遭受灾害损失者的田租和所贷出去的种子等物。

正是由于历代朝廷的重视,小麦在我国得以成功推广,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古代作物种植格局。

同类推荐
  •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本书为科普通鉴的第12卷,介绍了从远古到现今的农业科技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六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与化肥的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发展、从农具到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的发展,应该以科普知识的形式,普及给每个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此,本书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广大的者作为必备的科普读物。
  • 特色南瓜

    特色南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现代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

    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

    本书是荟萃养殖业最完备的工具书。囊括了最实用的养殖技术,最详尽的致富方法和合适的致富项目。
  •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木头猛男追新娘

    木头猛男追新娘

    偷窥狂?他才不承认自己是变态。这要怪可得怪她自己懒惰加迟钝,将她的私生活大剌剌的摊开在他面前。原本他没有进一步认识她的打算,直到一场小车祸让他们从此有了交集。唉,就知道不该一时心软出手帮她,给了这女人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天知道他生平最最讨厌与人接触,老天爷却塞了个爱到处乱跑的女人给他,病才好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蛮荒地区拍照,他只好不嫌累的千里迢迢去追新娘……
  • 说话细节全书

    说话细节全书

    《说话细节全书》从说话的基本功、说话的原则、说话的分寸、说话的准则、说话的艺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社交、公关、应酬、婚恋、面试、职场、推销、谈判、管理、辩论、演讲、会议等人生中各个重大场合的说话细节,旨在引导读者走出说话的误区,掌握说话的策略,快速提高说话的能力,提升魅力、轻松交往、顺利办事、和谐生活,赢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事业和人生。
  • 文王之什

    文王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问鼎南北朝

    问鼎南北朝

    公元523年,此时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只是一名油库吏,日后以七千之众连克三十二城直下洛阳的陈庆之还不是那个人人传唱的白袍将,自号宇宙大将军逼死梁武帝萧衍的侯景也不过身处边关。分裂北魏的高欢,宇文泰是名不见经传的队主,日后隋唐帝王将相的爷爷们也只是一名名无足轻重的小吏。柔然叩边,民不聊生,宫廷内乱,南梁虎视眈眈。就是在这风起云涌之时张景宗来到北魏,他要逆天改命!
  • 鸡零狗碎的日子

    鸡零狗碎的日子

    通往煤场的两条铁轨宛若两把锋利的大砍刀,把四道街北头与南头齐刷刷地切开。四道街北头这片矮趴趴的平房,如同丢在荒郊野外的弃儿。煤场卖煤时扬起的黑煤灰,再加上平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缕缕黑烟,呛得人喉咙发紧,擤出的鼻涕吐出的黏痰都夹带着黑丝。正月里的雪,即便如鹅毛似的落下来,也徒有其表。怎么也不似腊月的雪洁白硬实,落到地上的雪松软得如一块用过的破布,污染得令人生厌。柳春把一撮子炉灰渣儿倒在雪地上,刚要转身回屋,又想起什么似的瞥一眼于奶奶家屋顶的烟囱,只见黑烟像梗阻的肠子一股一股地往出蹿。
  • 六王之后:美人如鸩

    六王之后:美人如鸩

    (完结文)第一次见面她是王后,他是小贼;第二次见面她是国君,他是奴隶;第三次见面她被人劫持囚禁,他生死作陪;第四次见面他成了她的宿敌!一切情爱化作骗局!一个是为爱人出卖自己的天之娇女,一个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奴隶将军,他们相爱,他们伤害,只因站在权利的两岸,最后是野心战背叛了情感还是情感压制了野心?(过程有虐,结局HE,1vs1)群号:340689405
  • 女人精品店全攻略

    女人精品店全攻略

    生意做遍,不如开店。开店就开家最好赚钱的店,在“她世纪”的年代,千店万店不如开家女人精品店。最鲜活、最实用、最全面的女人精品店经营技巧,为你白手起家创业开店支招,帮你解析经典旺铺的成功秘笈,赚最好赚的女人的钱,理最好理的店铺帐。
  • 冷地

    冷地

    所谓冷地,最初是一片无光的世界。与冷地所对应的是另一片光明的世界:云间。所有冷地之众都是云间世界的流放者。然而冷地并非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所在,被流放至此的人们发明了科学技术,发明了电与灯,久而久之,原本贫瘠的冷地世界因为各种创造力被统治者所鼓励而显现出非凡的科技能力。在冷地,一切想象力与探索都是被鼓励的,欲望得到鼓励、审美没有固化标准;而云间则相反,云间的统治者不鼓励创新,并且以统治阶层本身的审美情趣作为世界法则,违反法则的人们则被放逐至冷地。如此一来,云间之众越来越少,冷地之众越聚越多。
  • 龙舞戮尊

    龙舞戮尊

    三界之中,六道之内。神王,仙帝,人皇,魔尊,妖君主掌五方世界。五方世界混乱不断,却没人知道,他们争斗的真正原因,五界暗中交锋,世界风起云涌,一切明里暗中的动作经久不息。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危机不知何时已悄然降临。那神秘的所在,埋藏的是千万年的命运,种下这众生命运的,是千万年前的因果。命运的走向早已被相遇的巧合安排,直到,他的出现,他裹挟着些许希望,降临到了人间。“风萧萧兮易水寒,在下萧兮。”
  • 喊山

    喊山

    山是有灵性的,这里的兵都这样认为。山是会说话的,这里的兵都深信不疑。这里的山是穷山,山上不长树,山下不长草,疯长的是无法排解的愁绪。这里的山是大山,挡住了天,挡住了路,挡住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挡不住的是四季风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座大山,一座哨所,哨所旁是一栋营房,营房里住着两个兵和一条狗。这就是大山深处的一户特殊人家。大山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战备仓库,这里被列为军事禁区。说不清走过了多少岁月,说不清经历了多少风雨,自从有了这仓库就有了这深山哨所和这守山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