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0800000003

第3章 中华文明的演进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多民族的融合外来文明的吸收雅与俗的互动以复古为革新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主要的发源地之外,还有许多文明的遗存散布在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多元文明互相灭绝,而是互相整合。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首先是民族的融合。在长期的交往中,以汉族为主体,形成56个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距今大约五千年至七千年,在黄河流域就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长江下游出现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多处文化遗存。同时在北方草原地带也出现了以游牧和狩猎为特点的文化。进入传说时代,黄帝居住在中原一带,炎帝本是羌姓部落的首领。居住在北方的人统称为狄,居住在东方的人统称为夷,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居住在西方的人统称为戎。传说尧时推举舜为继承人的便是四方部落的首领,而在禹之后的皋陶、伯益都是夷族。可见在远古时代就开始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远在黑龙江流域的肃慎也成为周朝的属国。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融合,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遂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一方面,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与汉族在纷争中交往融合,逐渐同化;另一方面,大量汉族人南下,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与南方各民族融合。唐代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松赞干布,加强了西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尤其值得注意。在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建立起规模空前的统一国家,汉族和蒙古族的交融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清朝以后,大量满族人迁居山海关内,汉族人迁居关外,形成汉满杂居的状况,促进了两族的融合过程。同时,清朝与西藏的关系更加巩固,在新疆设立了行省,使中国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上所述,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过程中,只有加入进来的,没有分裂出去的。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创造。

其次是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无论是与印度佛教文明的接触,还是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引进,都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就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个局部而言,至少表现为五点:一、从此有了三世的观念和三界的观念,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想象世界,扩大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二、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三、促进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四、扩大了汉语的词汇。五、使文学观念更加多样化,例如真与空的观念、心性的观念、境界的观念、象和象外的观念等等,都与佛教有关。明代中叶西方文明开始传入中国,但那还只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规律。物质文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铁器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进而带来整个文明的进步。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文明的传播,进而带动了文明的进步。一些具有进步性的制度的建立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郡县制的建立、科举制的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官制度的建立,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发展对整个文明也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对德治的重视、百家争鸣的局面、唐诗的繁荣,都具有带动整个社会和文明前进的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例如雅与俗的互动。所谓雅,是指社会上层的或见诸经典的部分;所谓俗,是指社会下层的或见诸非经典记载的部分。雅与俗是相对而言的,例如魏晋南北朝的世族与宋元以来的市民,前者的文化可以归之为雅,后者的文化可以归之为俗。见诸“四书”、“五经”的文化可以归之为雅,见诸戏曲、小说的文化可以归之为俗。朝廷的礼制可以归之为雅,民间的习俗可以归之为俗。就一个侧面而言,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的。道教在汉末起源于民间,到了东晋、南朝得到不少世族的信奉,其地位逐渐提升。到了唐朝,皇帝大力提倡,使之具有与儒家和佛教等同的地位。这就是一个由俗化雅的过程,当然上层的道教和民间的道教仍然有所不同,这又当别论。孔子招收弟子讲学,本是一种私学,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遂得到官方的权威地位。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不断向民间普及,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思想在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贯穿在民间习俗、乡约、家规以及大量的戏曲、小说作品之中,这又是一个由雅到俗的过程。每一次的雅化或俗化都可以视为文明的一次演进,雅与俗的互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又如,以复古为革新也是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由于尧、舜、禹甚至更早的大同时代被视为理想的社会,所以变法维新的势力为了顺利地推行其革新的措施,有时便以复古为旗帜,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清代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人复兴今文经学,借《公羊传》微言大义,议论时政。康有为更是借以推进维新变法,在当时影响颇大。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以复古为革新更加普遍,唐代的陈子昂反对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促进了唐诗的健康发展,为盛唐诗坛的到来做了准备;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提倡三代两汉的古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和文体,也是以复古为革新的明显例证。

同类推荐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透过细节看清朝

    透过细节看清朝

    本书力图穿越时空,仔细搜寻历史长河中的种种草蛇灰线、蛛丝马迹,从而透过历史细节,看清清朝的真正面目,为读者揭开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秘密。历史是有前因后果的,而且这种因果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个伏笔,对于后来的历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异界之勇将无双

    异界之勇将无双

    平行空间,另一块大陆,兵法权谋的争斗,为皇朝霸权奠基一个空前的帝国,面对新兴燃起的烈阳国,其他老牌帝国将如何对待?本书将演义一场所谓的“纸上谈兵”,历史武将的诞生将给本书添加一个什么样的色彩呢?尽请关注。
热门推荐
  • 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

    东方小学的大操场在围墙外面。右边开一道小小的侧门,钻出去,眼前便豁然开朗。所谓操场,就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土坪。左前方挖了个大沙坑,供学生跳远用。沙坑左侧整出条笔直的百米跑道——不过是将土夯平,铺上细砂,两边用水泥砌出三寸高的界线。此外还有个篮球架——用钢筋水泥铸一条巨型独臂,上端往前伸出两尺远,像持盾牌那样抓着块篮板,孤零零地站在操场右侧的一个土坡下。土坡连着坟山,大大小小的坟堆沿着县机械厂的围墙朝东方小学那边蔓延。大多数坟前竖着青石堑成的碑,这些坟堆通常比较饱满;少数无碑坟又瘦又矮,有的眼看就要没入地下,却还顽强地隆起背,彰显其不容忽视的存在。
  •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这世上的 一切信仰是否值得?自由或者神,某些快乐被谎言埋葬。童话里的妖魔,它们曾经是这山林里的精灵啊, 是那些不屈的生命啊,它们追逐风越过竹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永生自由的它们啊!后来,后来呢?它们被铁链与山丘埋葬,斯格拉柔达变成了这世上最大的坟墓。从很久很久前,这世界便丢失了一粒种子, 于是世人便开始信仰神,妖王变成奴才,山民变成信徒,谁再也找不到“我”。猴群里的猴子,熊群里的 熊,随风摇摆的竹予,一群一群,一片一片,它们一模一样,毫无差别。“带上我的眼睛去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只妖跟罗布说,然后它死了。自此之后,平凡的我们便开始寻找梦想中那个童话的结局——我是自己的王!
  • 穿越成草包上神

    穿越成草包上神

    哈?仙术?本上神才不稀罕!本上神有空间精灵,只要随便召唤出一个精灵,就可以灭了你们,况且本上神还有那么厉害的一个未婚夫,who怕who?(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叛逆青春:恶魔禁止令

    叛逆青春:恶魔禁止令

    他说:世上无难事,只怕遇变态。绝对是真理!是谁说爱情不需要谋略计算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防贱防诈防情敌,斗情斗爱斗妹控,追爱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左边骑士表哥明着阻挠,右边妹控哥哥暗中搅合,旁边还有个温柔王子献殷勤。让他不得不学会降龙十八掌,拍死一切萌发的烂桃花。只是,日防夜防,闺蜜难防,这年头,不仅同性可以当情敌,连异性都来掺一脚,真想诚恳亲切的问候一声祖辈同宗。
  • 某咸鱼的异世界日常

    某咸鱼的异世界日常

    一个自称咸鱼的穿越灵魂在异世界和一群穿越了几百上千年的前辈们混吃等死的搞笑日常。武圣:邵羽要向帝国宣战啦!圣魔导师:邵羽要开后宫啦!丹圣:邵羽要怼生命法庭啦!魔王:邵羽要毁灭世界啦!邵羽:不!我不是!我没有!你们别瞎说啊! (写着玩的,酌情阅读,请勿较真)
  • 星空寂旅

    星空寂旅

    莫一凡人过中年,灵魂穿越到异世界大陆,重生于同名少年身上。和修真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星灵相遇,自此改变了前世平庸劳碌的命运。他的崛起经历,平淡中也有惊险,紧张中不失诙谐。口号:人生若能回头过,世上再无懒惰人。
  • Ponkapog Papers

    Ponkapog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域超凡入圣

    域超凡入圣

    步凡,出生在一个传承十万年的大陆守护世家,不平凡的出生带给他的不是莫大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而是那无限巨大的责任。神人大战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世界。外魔入侵和内魔蚕食,主角怎样一步步走出困境超凡入圣修炼出“域”之境的真谛。
  • 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博弈论》内容简介:正所谓世事如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棋逢对手的时候,也有兵败滑铁卢的瞬间,要想料事如神、见招拆招,就要看清楚棋盘上布的每一个子,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在于这每一步走得是不是正确、精彩,无论是在商场、官场,还是在职场,人们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中,也都会遇到不同的冲突和竞争,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策略地思考问题,以理性的角度分析和筹划,预测对方的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动,以取得优势,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就是《20几岁学点博弈论》要展示给读者的生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