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4100000003

第3章 求学问教故事(3)

孙敬,字文宝,非常喜欢学习,每天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学习。等到困乏得要躺下睡觉的时候,他便用绳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让头悬起来。后来,孙敬终于成了当时有名的大学士。

孙康映雪

“孙康映雪”形容勤学苦读。

此典出自《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

这段话意思是说:

晋代人孙康,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但是没有油点灯,他便常常在晚上借着雪光读书。孙康清淡寡欲,从不随便与人交往。

孔席墨突

孔席:孔子的坐席。墨突:墨子的烟囱。人们用“孔席墨突”形容忙于世事,到处奔走。

此典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千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之利,而除万民之害。”

这段话意思是说: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到处奔走游说,甚至有时连坐席也没有坐热,就又起身走了。墨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之道,也是不辞劳苦地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往往到了一个地方,烟囱还没有烧黑,就又动身走了。因此圣人不以山为高,不以河为宽,忍着耻辱求谒当时的国君,不是贪图俸禄,也不是羡慕爵位,而是想担起天下重任,为天下百姓兴利除害。

庭训

“庭训”指父教。

此典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问伯鱼:“您在老师那里听到过特别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天,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诗》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在官场上就不会说话。’于是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自立为人。’于是我回去就学《礼》。我只听说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只提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了解到学《诗》的道理,了解到学《礼》的道理,又了解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问津

“问津”表示请求指点学问的门径。

此典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春秋时期有两位隐士,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有一次,他们正一起在田里干活时,孔子经过那里,孔子叫学生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的位置。长沮问子路:“那位在车上手拿马缰绳的是什么人?”子路回答道:“是孔丘。”长沮又问道:“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道:“是的。”长沮说:“他自己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没必要问我。”子路又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问:“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答道:“是的。”桀溺说:“如今礼崩乐坏,有如滔滔大水到处奔流,但是又有谁能改变这种趋势呢?你与其跟随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随避开社会的人呢。”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覆盖种子。子路回来把他们的话转告了孔子。孔子叹息说:“同鸟兽是无法合群的,我不跟那些贵族统治者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合乎正道,我孔丘当然就不会和他们一起去改变它了。”

无怨无德

“无怨无德”说明既没有仇恨,也没恩德,大家平平而过,一般普通朋友的关系。

此典出自《左传》:“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听,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二年,晋、楚两国在郑(在今河南郑县东)展开大战,晋国大败,晋大夫知莹被俘。知莹的父亲知庄子亲自领兵去援救,射死了楚王的儿子毂臣及大夫连尹襄老。晋国要求用楚公子及大夫的尸首交换晋国的知莹,楚国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楚王在为知莹送行时问他将如何报答他,知莹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对你有过怨恨,你也没有对我有过别的恩惠,我既不埋怨你,你对我也无恩,无恩无怨,所以不知如何报答你了。以大王的威名,使我回到晋国,让晋君亲自判我死刑,纵然死了也是不朽的;如果蒙大王之恩德免于死,如果晋君再任命我担当军旅之事时,修治晋国边疆,那时,虽然和楚君相遇,也不敢回避。我只有竭尽全力卫国,没有二心,这就是我对大王的报答了。”

吾道东矣

“吾道东矣”是说自己的学术见解东传。一般指师生学业相传。

此典出自《后汉书·郑玄传》:“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示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他曾入太学学习《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和《九章算术》,博学多才。又跟随张恭祖学习《礼记》、《左传》、《古文尚书》等。

当时,马融的门下有四百多名学生,其中学有所成的有五十多人。马融平时骄贵自矜,郑玄投在马融门下三年了却还没有见过他的面。马融叫优秀的学生向郑玄传授学业。郑玄日夜钻研、诵读,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倦怠。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附会经义以占验术数为主要内容的书,如《河图》、六经诸纬和《孝经纬》等。一次,马融召集门生考证和研究这些书,他听说郑玄对算学很有研究,就在楼上召见郑玄。郑玄一一回答了一些疑难问题,谈完以后,郑玄辞别马融,回到了家乡。马融感慨地对学生说:“郑生今天走了,我的学问也传到东方了。”

五不足恃

这个故事说明:人贵自立。

此典出自《魏文侯书》:“魏文侯问孤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顽;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魏文侯问孤卷子说:“是不是父亲有德有才,就可以依赖呢?”孤卷子回答说:“不能。”又问:“儿子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孤卷子回答说:“不能。”又问:“哥哥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回答说:“不能。”又问:“弟弟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回答说:“不能。”又问:“臣下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孤卷子还是回答说:“不能。”魏文侯听了,顿时变了脸色,愤怒地质问道:“我向您问了五种情况,您竟然都说不能依赖,为什么呢?”孤卷子回答说:“父亲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尧的,可是丹朱却被流放了;儿子有德有才,没有超过舜的,可是瞽瞍却很愚顽;哥哥有德有才,也没有超过舜的,可是象却很傲慢;弟弟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周公的,可是管叔却被处以死刑;臣下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商汤王、周武王的,可是夏桀王、商纣王却受到了讨伐。由此可知,寄希望于别人的人,是永远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也是不会长久。您要治理好国家,还是从您自身做起吧!又怎么能依赖别人呢?”

先教而后师之

这则故事讽谕那些口称向人家学习,实际上却是强人以从己的名实相违的人。

此典出自《公孙龙子·迹府》:“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这段话意思是说:

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宾客,孔穿是孔子的后裔。有一次,孔穿和公孙龙见了面。孔穿对公孙龙说:“臣下住在鲁国,久闻先生大名,仰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早就想向您求教,今天才得见面。但是有一点却不敢赞同于先生的,那就是先生的白马非马的学说。请先生放弃白马非马的说法,我就愿意做先生的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错了。我的学问,就是在于白马非马的学说呀。如果我放弃了它,我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您才愿意向我学习,这是荒唐的。而且您所以想要跟我学习,总是因为智力与学问不及我吧。现在却叫我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了;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象罔寻珠

“象罔寻珠”比喻探求或取得真道。

此典出自《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次,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向南瞭望,回来的时候,把玄珠弄丢了(故事中用“玄珠”象征“道”)。于是黄帝派知去寻找,知竭尽思虑,也没有找到;黄帝派离朱去寻找,离朱努力辨别形影,也没有找到;黄帝派呼吃诟去寻找,吃诟努力聆听音响,也没有找到。于是,黄帝派象罔去寻找,象罔既不思虑,也不辨别形影、声音,完全无所用心,最后居然找到了。黄帝说:“真奇怪,象罔无心无形无智无虑,就可以得道吗?”这个故事的意思说,只有无心忘形、绝智去虑,才能得到真道。

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表示有步骤地诱导别人学习。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无才,如有所立卓尔。”

孔子的学生非常崇敬孔子。有一次,颜渊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老师善于有步骤地来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做不到。我用尽了自己的才力,才似乎觉得可以独立工作了。”坐在颜渊旁边的一个学生听了也附和着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可雕”意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无法教育、不堪造就。

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一天,孔子给学生们讲课,而宰予却在大白天呼呼大睡。孔子非常生气,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批评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延师教子

这则寓言说明延师教子,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这家主人不仅不尊敬老师,反而想把老师当做奴仆看待,想方设法要剥削他的劳动力。难怪老师最后声明说:“仆实不识一字。”——这实在是一句极其巧妙、极富有智慧的推辞性语言。

此典出自《一笑》。

有一个人想聘请老师教他儿子学习。

最后找到了一个老师,主人对老师说:“我家里很穷,对先生失礼的地方很多,可怎么好!”

老师说:“您说话太客气了,我原本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主人说:“粗菜淡饭,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因为我家里没有奴仆,所以像是打扫庭院卫生、开门关门这些事,都请先生代劳,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碰到家里妇女儿童想买些零星杂物,想让先生去买,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真是太好了!”

老师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感到不要惊讶。”

主人诧异地问:“什么话?”

老师回答说:“我很惭愧自己从小就没有学习!”

主人说:“你说话太客气了!”

老师说:“不敢欺骗您,其实,我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夜不就席

“夜不就席”指夜晚不上床睡觉,形容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宋史·邵雍传》:“雍少时,自雄其力,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北宋哲学家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共城(今河南密县东北)人。邵雍年轻时,自认为很有才华,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功名。他酷爱学习,什么书都学,刚开始读书,就刻苦磨砺自己,天冷不生火炉,天热不扇扇子,夜晚也不上床睡觉,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表示错一次已经过分了,还能再犯第二次吗?常被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僖公二年,晋献公曾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建议,不能让晋国借路去打邻国,但虞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僖公五年,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宫之奇又劝虞公不能再借路了。可是虞公依然不听他的劝告。宫之奇说:“虢国是我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将随之灭亡。不能让晋军进来,外寇是难于对付的。我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哪能再上当呢!”

虞公认为晋与虞有着氏族关系,如果他灭了虞国,神灵是不会保佑的,所以虞公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后来晋国消灭了虢国后,回师时就把虞国灭掉了。

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指称诗文的改正者。诗文经旁人更改一字就更加完美,故称修改者为“一字之师”。

此典出自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人以谷为一字师。”

唐朝时期,有一个和尚名叫齐己,他非常喜欢写诗。他写诗的态度也十分严谨,诗写成后,还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并虚心向别人请教。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言诗,题名为《早梅》,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向他的朋友郑谷请教。郑谷把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反复看了几遍之后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的意思,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非常佩服,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于是“人以谷为一字师。”

义方之教

“义方之教”说明父母教育子女,应该采限适当的方法,既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溺爱;过与不及都不能教好孩子。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春秋时,卫国君王卫庄公的次子州吁是庄公的宠妾所生,因为自幼深受宠爱了,所以不爱读书,刁蛮专横,而庄公对州吁的行为也是听之任之。卫大夫石碏向庄公劝说道:“我听说一个人爱他自己的儿子,就应该用正当的方法去教育他,避免他走上邪路。像公子州吁那种骄傲、矜夸、嗜欲过度和任性放恣的行为,很容易走上邪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主上你的过分宠爱所造成的。……一个人能够宠爱而不骄傲,或者虽然有点矜骄而自己能够控制住,虽然心有怨恨而能自己持重的人太少了。……做父母的要爱他的儿女、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该对哥哥尊敬……”庄公没有听从石碏的劝告,结果,后来真的发生了州吁杀死哥哥自立为国君的邪恶事情。

尹儒学御

“尹儒学御”比喻功到自然成。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还要有决心,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锻炼和摸索之后,必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同类推荐
  •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多元文化模式与文化张力:西方社会的创造性源泉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展现了某种非凡的创造性。就文化而言,这种创造性究竟出自何方,在现有的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是难觅恰当答案的。本书通过对占希腊文化两重性及其张力的解读,对西方文化的多元性的分析,尤其是对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日耳曼精神之间的张力、冲突与融合的解读,阐述了西方文明如何在吸收他者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历程,以求对上述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此外作者还对为什么说西方正经历一个“末人”的时代,其文明的“悖论”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从中获得某种反思和启发。
  • 聚散一杯酒

    聚散一杯酒

    本书为“艺术经典”丛书之一种。郑重是著名的艺术家传记作家,在艺术界享有盛名。本书是郑重历年所写关于书画家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的文章结集。郑重对现代中国书画名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许多画家是朋友。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开卷书坊·我之所思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种。作者精选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颇有影响力评论文章三十七篇,分三个专题,第一部分评论中外小说,如《1Q84》、《日瓦戈医生》、《天香》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现代人物的评论文章,如评鲁迅、周作人,周作人与俞平伯,钱锺书与周作人等,有些属论辩,有些含考证。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一些杂文,涉及名家、出版、儿童图书以及时下一些文化现象,是对当下的思考与发言,亦颇涉及文坛与学界。刘绪源的杂文多有新见,以思想见长,但却不枯燥,可读性极强,是不可多得的案头读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隐世小富婆

    重生之隐世小富婆

    【本文1v1暖宠,甜文,重生后:男女主身心干净,双洁,简介无能】重生源头,苏木兮果断将前世狗血人生扼杀在摇篮里,励志做个学霸闪亮开挂,抓住未来某商机驰骋商场混入富婆圈,顺便拐个全能男神做老公,然后生一双儿女继承她的家产。
  • 追捕迷糊小可爱

    追捕迷糊小可爱

    在他又一次‘狠心’逼走自己的N号男友后,她终于忍不住爆发:“靠!老娘我到底要怎样做你才会放过我!”“做我女人。”只见他唇角噙着的那抹笑意愈加邪魅,起身,将她逼到墙角,温热的气息暧昧地扑面而来,他薄唇轻启,似笑非笑,“如果你不同意,两个选择,要么你死,要么我死,不过,我想我很爱我自己……”
  • 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亲小丫头:爱上霸道少爷

    亲亲小丫头:爱上霸道少爷

    涩涩新文《首席一吻成瘾》正式发布了,欢迎新老读者入坑哦~【已完结】“原谅我的懦弱,原谅的我放不下,对不起,是我没有守住我们的爱情!”某女含泪说出。“也许还是我不够好,才是使你一次两次的放弃我,离开我,是我不够好,我不怪你!”某少爷望着天空。“如果爱上你是我犯罪的开始,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就算爱你爱到下地狱,我也回不了头了。”某富家千金强忍泪水。“原谅我再也无法远远地看着你,守护着你,原谅我也是一个人也有想要霸占你的爱,也想住进你的心里。”某少爷用力的嘶吼。一段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的倾世虐恋,一点点拉开帷幕。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四季滋补粥

    四季滋补粥

    中华传统养生智慧讲究人体养生要顺应天时,四季气候条件不同,人体也会有相应的变化,饮食上也要相应地调整。《美食天下第1辑:四季滋补粥》分为春季清补粥、夏季温补粥、秋季平补粥、冬季进补粥四个章节,选取130道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滋补营养粥品,所选食材易得,且滋补养生。
  •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

    6000年前的巴比伦,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繁华的城市,每个巴比伦人都了解金钱的价值,并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富有。完备的理财原则指导他们致富、储蓄、投资赚钱,他们的收入像汛期的河水一样源源不息,为他们的富有生活提供保障。而这些简易朴实的理财智慧,沿用至今也不显得过时。作者乔治·塞缪尔·克拉森很荣幸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财富运动中,从而完成他们的愿望。而《超级富翁的9个习惯:古巴比伦的理财圣经》更是用许多有趣的故事来更具体地解答读者最关心的问题,鼓励读者增加存款数目,积累财富,在解决个人财务难题等方面给予读者最真切的启发。
  •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
  • 空姐小花

    空姐小花

    话说,一个强大的女主一定要有一个华丽的靠山。靠山在手,神马都是浮云!戴小花的座右铭便不得不是:女人,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空姐之争的路上,她之所以可以逆天,完全是因为此朵花心腹黑病体男——丁下柳!他可以赢得姑娘们大片芳心。对于他,泡妞都是闪电地,被骗也是自愿地!
  •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