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4100000003

第3章 求学问教故事(3)

孙敬,字文宝,非常喜欢学习,每天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学习。等到困乏得要躺下睡觉的时候,他便用绳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让头悬起来。后来,孙敬终于成了当时有名的大学士。

孙康映雪

“孙康映雪”形容勤学苦读。

此典出自《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淡,交游不杂。”

这段话意思是说:

晋代人孙康,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但是没有油点灯,他便常常在晚上借着雪光读书。孙康清淡寡欲,从不随便与人交往。

孔席墨突

孔席:孔子的坐席。墨突:墨子的烟囱。人们用“孔席墨突”形容忙于世事,到处奔走。

此典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千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之利,而除万民之害。”

这段话意思是说: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到处奔走游说,甚至有时连坐席也没有坐热,就又起身走了。墨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之道,也是不辞劳苦地四处奔波,周游列国,往往到了一个地方,烟囱还没有烧黑,就又动身走了。因此圣人不以山为高,不以河为宽,忍着耻辱求谒当时的国君,不是贪图俸禄,也不是羡慕爵位,而是想担起天下重任,为天下百姓兴利除害。

庭训

“庭训”指父教。

此典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问伯鱼:“您在老师那里听到过特别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天,他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诗》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在官场上就不会说话。’于是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一个人站在那里,我从他面前快步经过庭院。他问我:‘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自立为人。’于是我回去就学《礼》。我只听说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只提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了解到学《诗》的道理,了解到学《礼》的道理,又了解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问津

“问津”表示请求指点学问的门径。

此典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春秋时期有两位隐士,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有一次,他们正一起在田里干活时,孔子经过那里,孔子叫学生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的位置。长沮问子路:“那位在车上手拿马缰绳的是什么人?”子路回答道:“是孔丘。”长沮又问道:“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道:“是的。”长沮说:“他自己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没必要问我。”子路又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问:“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答道:“是的。”桀溺说:“如今礼崩乐坏,有如滔滔大水到处奔流,但是又有谁能改变这种趋势呢?你与其跟随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随避开社会的人呢。”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覆盖种子。子路回来把他们的话转告了孔子。孔子叹息说:“同鸟兽是无法合群的,我不跟那些贵族统治者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合乎正道,我孔丘当然就不会和他们一起去改变它了。”

无怨无德

“无怨无德”说明既没有仇恨,也没恩德,大家平平而过,一般普通朋友的关系。

此典出自《左传》:“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听,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二年,晋、楚两国在郑(在今河南郑县东)展开大战,晋国大败,晋大夫知莹被俘。知莹的父亲知庄子亲自领兵去援救,射死了楚王的儿子毂臣及大夫连尹襄老。晋国要求用楚公子及大夫的尸首交换晋国的知莹,楚国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楚王在为知莹送行时问他将如何报答他,知莹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对你有过怨恨,你也没有对我有过别的恩惠,我既不埋怨你,你对我也无恩,无恩无怨,所以不知如何报答你了。以大王的威名,使我回到晋国,让晋君亲自判我死刑,纵然死了也是不朽的;如果蒙大王之恩德免于死,如果晋君再任命我担当军旅之事时,修治晋国边疆,那时,虽然和楚君相遇,也不敢回避。我只有竭尽全力卫国,没有二心,这就是我对大王的报答了。”

吾道东矣

“吾道东矣”是说自己的学术见解东传。一般指师生学业相传。

此典出自《后汉书·郑玄传》:“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示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他曾入太学学习《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和《九章算术》,博学多才。又跟随张恭祖学习《礼记》、《左传》、《古文尚书》等。

当时,马融的门下有四百多名学生,其中学有所成的有五十多人。马融平时骄贵自矜,郑玄投在马融门下三年了却还没有见过他的面。马融叫优秀的学生向郑玄传授学业。郑玄日夜钻研、诵读,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倦怠。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附会经义以占验术数为主要内容的书,如《河图》、六经诸纬和《孝经纬》等。一次,马融召集门生考证和研究这些书,他听说郑玄对算学很有研究,就在楼上召见郑玄。郑玄一一回答了一些疑难问题,谈完以后,郑玄辞别马融,回到了家乡。马融感慨地对学生说:“郑生今天走了,我的学问也传到东方了。”

五不足恃

这个故事说明:人贵自立。

此典出自《魏文侯书》:“魏文侯问孤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顽;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魏文侯问孤卷子说:“是不是父亲有德有才,就可以依赖呢?”孤卷子回答说:“不能。”又问:“儿子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孤卷子回答说:“不能。”又问:“哥哥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回答说:“不能。”又问:“弟弟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回答说:“不能。”又问:“臣下有德有才可以依赖吗?”孤卷子还是回答说:“不能。”魏文侯听了,顿时变了脸色,愤怒地质问道:“我向您问了五种情况,您竟然都说不能依赖,为什么呢?”孤卷子回答说:“父亲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尧的,可是丹朱却被流放了;儿子有德有才,没有超过舜的,可是瞽瞍却很愚顽;哥哥有德有才,也没有超过舜的,可是象却很傲慢;弟弟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周公的,可是管叔却被处以死刑;臣下有德有才,没有超过商汤王、周武王的,可是夏桀王、商纣王却受到了讨伐。由此可知,寄希望于别人的人,是永远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也是不会长久。您要治理好国家,还是从您自身做起吧!又怎么能依赖别人呢?”

先教而后师之

这则故事讽谕那些口称向人家学习,实际上却是强人以从己的名实相违的人。

此典出自《公孙龙子·迹府》:“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这段话意思是说:

公孙龙是赵国平原君的宾客,孔穿是孔子的后裔。有一次,孔穿和公孙龙见了面。孔穿对公孙龙说:“臣下住在鲁国,久闻先生大名,仰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早就想向您求教,今天才得见面。但是有一点却不敢赞同于先生的,那就是先生的白马非马的学说。请先生放弃白马非马的说法,我就愿意做先生的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错了。我的学问,就是在于白马非马的学说呀。如果我放弃了它,我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您才愿意向我学习,这是荒唐的。而且您所以想要跟我学习,总是因为智力与学问不及我吧。现在却叫我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了;先来教我然后再拜我为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象罔寻珠

“象罔寻珠”比喻探求或取得真道。

此典出自《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次,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上昆仑山向南瞭望,回来的时候,把玄珠弄丢了(故事中用“玄珠”象征“道”)。于是黄帝派知去寻找,知竭尽思虑,也没有找到;黄帝派离朱去寻找,离朱努力辨别形影,也没有找到;黄帝派呼吃诟去寻找,吃诟努力聆听音响,也没有找到。于是,黄帝派象罔去寻找,象罔既不思虑,也不辨别形影、声音,完全无所用心,最后居然找到了。黄帝说:“真奇怪,象罔无心无形无智无虑,就可以得道吗?”这个故事的意思说,只有无心忘形、绝智去虑,才能得到真道。

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表示有步骤地诱导别人学习。

此典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无才,如有所立卓尔。”

孔子的学生非常崇敬孔子。有一次,颜渊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老师善于有步骤地来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做不到。我用尽了自己的才力,才似乎觉得可以独立工作了。”坐在颜渊旁边的一个学生听了也附和着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可雕”意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无法教育、不堪造就。

此典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一天,孔子给学生们讲课,而宰予却在大白天呼呼大睡。孔子非常生气,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批评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身上,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延师教子

这则寓言说明延师教子,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这家主人不仅不尊敬老师,反而想把老师当做奴仆看待,想方设法要剥削他的劳动力。难怪老师最后声明说:“仆实不识一字。”——这实在是一句极其巧妙、极富有智慧的推辞性语言。

此典出自《一笑》。

有一个人想聘请老师教他儿子学习。

最后找到了一个老师,主人对老师说:“我家里很穷,对先生失礼的地方很多,可怎么好!”

老师说:“您说话太客气了,我原本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主人说:“粗菜淡饭,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因为我家里没有奴仆,所以像是打扫庭院卫生、开门关门这些事,都请先生代劳,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说:“碰到家里妇女儿童想买些零星杂物,想让先生去买,可以吗?”

老师回答说:“可以。”

主人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真是太好了!”

老师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感到不要惊讶。”

主人诧异地问:“什么话?”

老师回答说:“我很惭愧自己从小就没有学习!”

主人说:“你说话太客气了!”

老师说:“不敢欺骗您,其实,我连一个字都不认识。”

夜不就席

“夜不就席”指夜晚不上床睡觉,形容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宋史·邵雍传》:“雍少时,自雄其力,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北宋哲学家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共城(今河南密县东北)人。邵雍年轻时,自认为很有才华,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功名。他酷爱学习,什么书都学,刚开始读书,就刻苦磨砺自己,天冷不生火炉,天热不扇扇子,夜晚也不上床睡觉,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表示错一次已经过分了,还能再犯第二次吗?常被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僖公二年,晋献公曾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建议,不能让晋国借路去打邻国,但虞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结果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僖公五年,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宫之奇又劝虞公不能再借路了。可是虞公依然不听他的劝告。宫之奇说:“虢国是我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将随之灭亡。不能让晋军进来,外寇是难于对付的。我们已经上过一次当了,哪能再上当呢!”

虞公认为晋与虞有着氏族关系,如果他灭了虞国,神灵是不会保佑的,所以虞公没有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后来晋国消灭了虢国后,回师时就把虞国灭掉了。

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指称诗文的改正者。诗文经旁人更改一字就更加完美,故称修改者为“一字之师”。

此典出自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人以谷为一字师。”

唐朝时期,有一个和尚名叫齐己,他非常喜欢写诗。他写诗的态度也十分严谨,诗写成后,还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并虚心向别人请教。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言诗,题名为《早梅》,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向他的朋友郑谷请教。郑谷把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反复看了几遍之后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的意思,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非常佩服,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于是“人以谷为一字师。”

义方之教

“义方之教”说明父母教育子女,应该采限适当的方法,既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溺爱;过与不及都不能教好孩子。

此典出自《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春秋时,卫国君王卫庄公的次子州吁是庄公的宠妾所生,因为自幼深受宠爱了,所以不爱读书,刁蛮专横,而庄公对州吁的行为也是听之任之。卫大夫石碏向庄公劝说道:“我听说一个人爱他自己的儿子,就应该用正当的方法去教育他,避免他走上邪路。像公子州吁那种骄傲、矜夸、嗜欲过度和任性放恣的行为,很容易走上邪路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主上你的过分宠爱所造成的。……一个人能够宠爱而不骄傲,或者虽然有点矜骄而自己能够控制住,虽然心有怨恨而能自己持重的人太少了。……做父母的要爱他的儿女、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该对哥哥尊敬……”庄公没有听从石碏的劝告,结果,后来真的发生了州吁杀死哥哥自立为国君的邪恶事情。

尹儒学御

“尹儒学御”比喻功到自然成。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还要有决心,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锻炼和摸索之后,必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同类推荐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

    本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

    《北大国学课》是普及国学知识的读本,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地理、诸子哲学、诗词曲赋、小说戏曲、金石学、图书学、中医、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常识知识,力求从五千年中华文化中撷取精华呈现读者。立意明确,解读深入浅出,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将深奥的国学细细品读,旨在帮助读者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融会贯通,启发智慧,指引人生。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热门推荐
  • 瑶石山人稿

    瑶石山人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处寄辰音

    何处寄辰音

    竹马这种生物对林妙音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整天嘲笑她智商低手脚笨也就罢了,还总是欺负她。长辈见到他都笑成一朵花,回头瞧见她就是一脸嫌弃,“妙音啊,你看人家洛辰,聪明伶俐,待人有礼,你怎么就,啧啧……”她真是忍无可忍了!苍天啊,请让席洛辰消失吧!愿望在八岁那年终于实现,那个叫席洛辰的人真的在她生命中消失了。从此她摆脱噩梦、发愤图强、考上大学、追求男神、走上人生巅峰……“怎么,见到我很吃惊?”十二年后,俊美耀眼的男生站在她面前,薄唇微扬起好看的弧度。林妙音震惊过后,扶墙泪目。毫无抵抗力的她重新陷入被抢、被占、被嫌弃的境地……一纸婚书锁红杏,攻城掠心步步来。你是我从未舍得放弃的执着,我愿守护也肯等待,当夏至未至,佳音已寄,我终将来到你身边。——席洛辰。【2015合法同住系列,本作品已参与复活赛,喜欢本文的亲可以去投票,求支持!】
  • 霍少掌心宠:甜妻,么一个!

    霍少掌心宠:甜妻,么一个!

    这是一部小白兔被大灰狼看上后逐渐进化成小母狼的心酸奋斗史。-男人笑得邪肆,将女孩圈入羽翼,“你觉得快?我怎么觉得够慢了……”他说得漫不经心,目光幽深地盯着垂涎已久的猎物,女孩惊得花容失色,“半年,最少半年!”男人神态慵懒,悠悠伸出长指,女孩涨红小脸,“一个月?”他摇头,“最多一周。”女孩气极,“臭不要脸!”男人目光宠溺,“默默,我们折中可好?”女孩如捣蒜般点头。“你说一月,我说一周,那就半月吧。”女孩:“……”(本文甜宠诙谐,原名《桔梗不绝望》)
  • 春秋战国门 再吟

    春秋战国门 再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厨艺去修仙

    带着厨艺去修仙

    征服仙界大佬需要高深的法力吗?不,一根鸡腿就够了。征服妖界魔兽需要高深的法力吗?不,一根鸡腿就够了。这是一部美食与修仙的故事。新书上传多多支持。
  • 中原客的诗等

    中原客的诗等

    诗日记。……把摸索到的那盏灯拧亮。那人的身体里原来漆黑一团。仿佛倒扣于风雨中的一口大钟。阴晦、死寂!铜——或者铁已锈得近乎不成样子。突然的灯光,突然抱住了书生千年的隐痛。夏夜。黑云压城!喘息被压得更低——闪电:一束被痛楚击中的神经。从随后的一阵阵怪叫来看。天神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硬汉。暴雨,让人进而联想到了哭泣。好在很快就收住了,跟没事儿一样。
  • 筍谱

    筍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嫉妒滋长

    嫉妒滋长

    李暮春来自农村却因为其舅舅的关系与富家女苏流年同在一所大学读书。一开始苏流年就招惹上她,随后,两人成了死党。苏流年喜欢李暮春,喜欢跟她玩。但是心里因为受其母影响,又有一种别扭的心理状态,经常神经性的嫉妒李暮春……
  • 佛说大乘同性经

    佛说大乘同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