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1900000002

第2章 引言:观察岁时节日的三个视角

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与生产生活最有关联的,与每一个人也休戚与共的,就包括我们常常所说的岁时节俗。

岁时节日,是与天时、物候周期性转换相适应的,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民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而这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岁时,指一年的时序,是以天象变化为主、先民掌握农事季节规律而划分的时日,是前人认识和归纳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一是节日,是各民族在历史过程生产与生活中结合岁时民俗用智慧和艺术所创造的,并且不同的节日都以年度为周期,具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民俗活动。而把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新词“岁时节日”,则是与新兴节日相区别的,表明传统节日与岁时紧密结合的特性。至于新兴节日,大多与纪念性(如五四、七一、八一、国庆)有关,或是带有国际性(如三八、五一、六一)。

站在21世纪的今天,站在全球化的时代,站在当代社会的视角,对于岁时节日,我们应该有历史观、科学观和现代观。

所谓“历史观”,是要以历史的态度来看待岁时节日。具体而言,有三个层面:一是岁时节日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岁时的选择与确定,是以天文、历法知识为基础的。作为世界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根据现代农业考古发现,早在1万年前我国就有水稻生产,这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而准确掌握农事季节的需要,又催生了“观象授时”,也就是对日月星辰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和动植物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来观察农时、指导生产。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较为完备的历法。而起源于古老祭祀活动的节日,又与远古历法、农历朔望有密切关系。二是岁时节日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演进。仅就古代历法而言,据初步统计,我国历代编定的历法有100余种,其中有60余种被正式利用。历代改革历法的活动频繁,测量、检验工作接连不断,创新、改良之举代有所闻,这使历法日趋成熟和精密。节日的发展,更是形成了先秦的孕育期、秦汉的形成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融合期、宋代至清朝的丰满期、民国至现代以来的转型期。三是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岁时节日。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来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并世代相传。

所谓“科学观”,是以科学的理性和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岁时节日。例如: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称“七曜”;以黄道、赤道附近的由恒星组成的二十八星区合为“二十八宿”,并以此作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以日出日落为一天,以月圆月缺为一月,以日远日近、寒来暑往、谷物播种到成熟为一年,这些都是经过科学证明并且为人类持续使用的。而节日的构成,有生产性的、宗教性的,也有纪念性的、娱乐性的,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生产和生活的认识,也带有科学的道理,符合社会的需要。

所谓“现代观”,是指岁时节日在现代的命运以及传统岁时节日与现代社会的契合。岁时节日虽然是从远古时代逐渐演进、完善的,但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检验和社会实践,在不断的扬弃、丰富、提升的过程中,已经得到现代社会的公认,并且为现代社会所欢迎和采用。虽然当代已经有了更为科学的历法,但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传统与人文环境的沉淀,岁时依然出现在日历中,活跃在生活里。特别是事关人的生辰、前途的推算,凶吉的预测,宅院的祸福等涉及民俗心理、民间禁忌等问题时,更是离不开岁时节气的运用。而对于传统节日,更多地进入国家法定假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都有规定的休息庆贺时间。并且,这些假日和其他一些假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还成为世界性的瑰宝,可见传统节日的无限风采和无穷魅力。

古人说过:“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而岁时节日,正是这“四合”,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凝聚力所在,也是永久的天地之气所在。作为每一个人来说,明了岁时节日的根脉,就接上了“天气”和“地气”,就拥有健康之根、快乐之本、幸福之源。

岁时节日确立,是万物化育的;岁时节日知识,是自然养成的。但是,现代人正远离历史,在时光的隧道里逐渐淡化往昔的记忆。我们之所以重拾“岁时节日”的话题,就是为了给当代人寻找远去的记忆,让更多人懂得我们民族之根和心灵之源。

让我们走进“岁时节日”的盛典!

让我们追寻“岁时节日”的精神!

同类推荐
  •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之作《论语》到勾勒生物和人类的历史轨迹的《世界史纲》;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者《国富论》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名著《法哲学原理》,本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著作,是研读中西文化经典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功夫高手在校园

    功夫高手在校园

    一次离家出走,让他意外偶遇世外高人,一次高考失利,让他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五年后,王者归来,看他如何混迹都市,兄弟相随,美人相伴,走上人生巅峰!
  • 恶魔总裁的失忆宝宝

    恶魔总裁的失忆宝宝

    (甜文+小虐+生子)叶子宁,再跟别的男人勾肩搭背,这就是对你的惩罚……
  • 那些闪电指向你

    那些闪电指向你

    台湾中生代代表诗人林婉瑜,关于爱的代表作《那些闪电指向你》简体版出版!《那些闪电指向你》共收录79首情诗作品,林婉瑜描喻了爱情里的各种样态:相遇、单恋、热恋、想念、分离……直抵爱情中的本真和纯粹。林婉瑜的诗常有慧黠创意、迷人想象,诗风具现代感,取用当代流行元素,做出精巧的变造与响应,反应出时代特质,情感别致,意念鲜活。
  • 超级龙宠

    超级龙宠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杨天手里的金蛋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了一只小青龙!在这只龙宠的帮助下,杨天走上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武者修行之路。新书《我的老婆是神龙》已发布!
  • 南梁遗梦

    南梁遗梦

    天生异象,紫宫亡矣。九星连珠,星辰黯然。蓦然走进南朝,江南风光好,多少楼台烟雨中!
  • 重生最强狂少

    重生最强狂少

    纵横万界的最强仙帝,为了复前世之仇,通过上古秘术,重生归来。
  • 热血江湖之正邪大战

    热血江湖之正邪大战

    这是属于热血江湖的世界。一个玩家拿着一个半成品头盔,进入了江湖,看他如何站在正邪两派的顶峰!
  • 大糖坊

    大糖坊

    作家的种类有千万种,最简单的分类可以搞成会讲故事的和不怎么会讲故事的两种,这么划分与肯定否定无关(局限于肯定否定是投资商和经理的做事习惯)。作为读者,我这么说是想告诉你,谢自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