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400000020

第20章 《边缘人语》读后

我和董乐山同志神交已久,近十多年常在报纸上看他写的短文,多半是他关于翻译、语言、典故的读书笔记,也读过他的一些有关美国社会文化的感想随笔。

今年春天,应约到香港小住一个月,听说乐山同志也应约去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学,可惜因我不能久留而未能晤面。最近三联书店要把他近十年来所写的长短文章合成一集出版,并要我写几句话,我仍然乐于遵命,就冒昧答应下来。

我同乐山同志一样,也是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同他一样,过去也学过一点英国文学专业,后来从事翻译,也是“开始是工作需要”,“并非志愿选择翻译作为毕生的事业,享有选择的自由”,读了他在序言中自己所说的话,颇有同感。

我一生也是“在各门学科的边缘上逡巡徘徊而已”,说不上有什么专门研究,自己过去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自嘲,其中有两句云:“学成半瓶醋,诗打一缸油。”所以同乐山同志的感觉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边缘人”。不过我秉性疏懒,平常读书也很少做笔记,不像乐山同志下笔勤快,所以他的成就与贡献也比我大得多。重读他的许多文章,第一个感觉就是他涉猎的许多书也正是我过去看过的,感觉非常亲切,如睹故人,令我想起很多往事。

如他提到美国作家巴勒斯的《人猿泰山》长篇系列小说,使我想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上中学时,在天津的秀鹤图书馆自己也读过不少《人猿泰山》的系列作品,并曾摹仿它,写过一本章回小说《鹰哺记》,现在这本幼年时期写过的小书内容已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最后一回的题目是“几度寻仇,出生入死;一击不中,远走高飞”。这些幼稚时期的回忆,使我不禁失笑。又如他提起英籍匈牙利作家阿瑟·库斯勒的小说《中午的黑暗》,令我想起解放前在重庆同澳大利亚汉学家弗兹吉拉德讨论此书时的情景。

再如他提起郑念的《上海生死劫》,也使我想起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一次中外酒会初次见到该书作者时的情景。她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当时还未结婚,当然更没有日后悲惨的经历。她当时还用她的原名姚念贻(我同她哥哥姚念庆在小时是很熟的朋友)。

再如他提到美国老报人斯东一九八九年去世前的作品《苏格拉底的审判》,也令我想起我初次读到这本书的情景。那是在一九九○年左右,一位好心的德国朋友知道我曾对古希腊文化感兴趣而送给我的。比如奥维尔的《一九八四》,关于英国汉学家白豪士的《北京的隐士》,阿伦·西利托的《长跑运动员的寂寞》,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后诱惑》等等,这些书都令我回忆起许多往事。

不过在重读乐山同志的读书笔记时,主要的感觉是我对他的文风的欣赏。乐山同志在他介绍或评论一本书,或讨论一个用词、一个典故时,总是言必有物,不说一句空话和废话,不做一点哗众取宠的事。过去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篇《反对党八股》,反对当时某些人的文风,但是到了“文革”后的今天,“假大空”的文风反而愈刮愈烈。

出版界虽然十分繁荣,但真正有实际内容、值得一读的好书好文章反而愈来愈少。乐山同志的文章正与此相反。他写的文章一是真实,二是短小精悍,三是言必有物。读他的文章总有一些收获,不像现在有些东西,读完了感到一无所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希望乐山同志能把他的文集一本一本继续出下去,这对目前的出版界的情况大有帮助。拉拉杂杂,只写这样一点个人感想,就此勉强塞责吧。

一九九四年十月

同类推荐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 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

    本书为劫后余生的萧乾先生站在今和昨、新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用独特的京白抒写过往的人、事、城。幽默、俏皮、利落的文字中糅进了伤感的留恋和深刻的反思。
  • 聪明人?傻瓜?

    聪明人?傻瓜?

    每一种能走、能呼吸,能理智处理信息的生物,都有自己不断更新的故事,故事里有着或积极或者消极,或理智或不理智的结论。我们能在生命中取得最惊人的进步,也经常灵感涌现,然而,我们也都是有缺点的凡人,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缺乏激情,经常以满足一己私利为目的,直到我们一无所有。斯蒂芬·克拉克·布兰得利在17年时间里游历了35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西非。他就是这样一部活着历史。他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是传教士、教师、无家可归者、作家、政治家、环游世界的旅人,那个最聪明的傻瓜。
  • 进藏英雄先遣连

    进藏英雄先遣连

    岁月会流逝,记忆却不曾遗忘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南昌起义的枪声,震碎了漆黑的夜幕;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撒了希望的种子:陕北洛川扛起的抗日救国的猎猎红旗,让倭寇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魂飞破胆:“钟山风云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黑暗的时代推向了尽头,当家作主的人民喜笑颜开。人民解放军从弱小到发展壮大,从小米加步枪到海陆空一体化,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着“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建设要求。和平年代,戍边报国,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八十年铸造了铮铮的铁骨,塑造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魂。
  •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本书精选了余显斌的数十篇作品,这些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精美、想象奇特,精彩纷呈。中小学学生阅读这样一本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对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会大有帮助。本书收录的作品,不是名著,但是属于好作品;没写重大题材,但大都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没有高深莫测的技巧,但或平实、或奇巧、或清新可人、或浓郁奔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学习、借鉴。
热门推荐
  • 岁月有张凶手的脸

    岁月有张凶手的脸

    一次初中老同学聚会,引出四起汽车连环爆炸案;七名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五个似是而非的真相;慢吞吞的女警携手颜值爆表的中学英语老师联合破案——他们是希望破解迷局,还是另有所图?一手遮天的高官、貌合神离的夫妇、游走爱欲边缘的职业二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主、甚至于行走于世俗的僧人……每一个人都在说谎,每一个人都在试图掩饰他们所知的“真相”。十五天的推理追踪,倒计时48小时的最后通牒……当枪声在最后一秒响起——也许,人人都是凶手。当美德在某些时刻表现为软弱,而恶行却在沉默中彰显着力量时,是这个世界在崩坏,还是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
  • 精灵之新世纪

    精灵之新世纪

    图腾与神兽共存,两个星球社会形态的融合,人、动物、神奇宝贝,一切又将何去何从, 当守护之力逐渐落寞, 炎夏地区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新的世纪,是一同携手,还是继续走向灭亡——
  • 游历岁月

    游历岁月

    《游历岁月》是一部散文游记集。作者冯燕新行走于国内外各旅游胜地,根据真实感受,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同时采取夹叙夹议等方式,表达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本书将旅游胜地的美景、生活的质朴与哲思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深度,可读性强。
  • 恋爱就是玩游戏

    恋爱就是玩游戏

    许闲心眼不大,只求与师兄在游戏里双宿双飞霜满天。为此人妖卖萌无所不用其极,可还是看着“妖女”硬生生拐走师兄。愤怒的小宇宙瞬间爆发,勇闯BT副本,岂料一剑刺中了大神。大神:俗话说伤人偿身,负责就好。许闲:大神,虽然我是女号,但我是男人!大神:没事,我不嫌弃人妖。大神嗜好特殊?!求遁隐技能爆破天!大神:我人在这里,乖乖到我怀里来~
  • 铁掌无敌王小军

    铁掌无敌王小军

    铁掌帮第四顺位继承人王小军根本不相信现代社会还有所谓的武林,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继承帮主的位子然后把帮里的四合院卖个好价钱去环游世界,可是事不遂人愿,警察、神盗门、唐门纷纷找上门来。王小军这时才知道自己的门派在神秘组织“武协”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他肩负的,是将门派发扬光大,他是一个门派所有的未来……慌张啊!
  •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经典译林)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盗个皇帝做老公

    盗个皇帝做老公

    身价过百万的设计师,因出师未捷而无端卷入一伙高级盗墓贼中;神秘地宫他们一无所获,自己却惹上了大麻烦?
  • 后宫心计

    后宫心计

    男人有血流成河的江山—— 女人有硝烟弥漫的后宫—— 这群女子,时而闭花羞月,再者尔虞我诈;间或沉鱼落雁,怎堪勾心斗角… 在高墙之中,争相斗艳只博君王一笑。然则倾城红颜,仿佛绚丽烟花,过眼云烟… 在权术阴谋中,究竟是谁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