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600000012

第12章 红色风暴(1)

1966年8月18日,最高领袖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了百万红卫兵小将及革命群众,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一壮举把史无前例的“文革”推向新高潮。

几天后戴乃迭骑车进城,去协和医院探望住院的朋友。本打算为病中的朋友买束鲜花,可所有花店都关闭了。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发现花店都被红卫兵们关掉了,因为买花种花都是资产阶级趣味,与革命格格不入。”甚至“古玩店、书画店也关门了……今早上附近学校的红卫兵们来外文局各办公室巡回检查,警告一些男人要留工人阶级发型(即光头、平头发式),甚至剪掉了某人的头发”。留长辫子的女孩子们也被剪了辫子,都成了齐肩的短发。戴乃迭适时地加了一句幽默的评论:红卫兵们一定巴不得能得手给披头士们把头发剪了。

“如果你坐公交车,车上也有红卫兵大声宣读毛主席语录,或者什么新指示、新命令。”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戴乃迭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向母亲报告着这场运动。“根据红卫兵的命令,银行不可以给任何人的存款付利息”;“红卫兵好像接管了城市,把他们认为封资修的街名、公园名、商店名都改了。”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创建的协和医院改成了反帝医院;北海公园成了工农兵公园;紫禁城变成血泪宫……

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为了一睹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舵手的龙颜,开始或行军,或搭乘免费火车向北京进发。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伟大领袖在天安门广场八次检阅红卫兵,据说人数达一千二百万。每当伟大领袖在天安门广场出现时,人们雀跃欢呼,挥舞着手中的“红宝书”,高喊着节奏划一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外地来京的红卫兵遍布北京各个角落,他们在学校教室、机关办公室安营扎寨,连外文局的办公室也住着外省来京的红卫兵。戴乃迭亲自骑车去城里的友谊商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专为外国友人服务的“友谊商店”可以买到特供或紧俏商品)买当时最时尚的领袖像章,送给驻扎在外文局的红卫兵。

进入12月,严冬到来之际,最高领袖不再频繁检阅红卫兵,革命小将们也不再大规模地从全国各地向北京进军。戴乃迭在1966年12月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北京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挤了,三百多万外地进京的红卫兵大都已撤离北京。我们外文局共接待了二千六百名红卫兵。”在红卫兵驻扎外文局期间,戴乃迭亲自采访了部分红卫兵,以了解他们的雄心壮志,并向母亲作了详细报道:

我采访了十五名初中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四岁。他们来自山东,徒步行军三百英里(约合四百八十三公里,作者注)。他们来京有三个目标:(1)见毛主席,(2)从政治上和体魄上锻炼自己,(3)来北京获取革命经验。第一天他们一鼓作气,走了四十英里;结果第二天个个脚上起泡,双腿浮肿,有些人想改乘火车(红卫兵可以免费旅行)。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那样做不够革命,又继续步行。有一天他们走了五十英里,夜里只睡了六小时。真是一帮能吃苦的孩子。他们一路上很辛苦,因为气温低、寒风吹,他们夜里就住在沿途的农民家里,而且努力保持当年红军的革命传统,为农民打扫院子、挑满水缸,损坏任何一点东西都照价赔偿。当农民们听说他们是去北京见毛主席,都激动异常,纷纷让他们给毛主席带好,并竭尽全力帮助这些学生们。有一个六十岁的老农——在中国六十岁就算老人了,怕他们迷路,一直陪着他们走了两个多英里。这里不像英国那样有很好的地图做向导。他们每天还学习毛主席著作,并运用毛的教导解决每天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在全中国进行的大规模学习运动(顺便提一下,随信给希尔达寄去一本《毛主席语录》,是炽的建议)。十一月十九号这一天,他们听说二十号将是毛主席今年最后一次检阅红卫兵,但他们距北京还有三十英里,他们急坏了。于是又有人建议搭乘顺路的卡车,但这一建议又一次以革命的名义被否决。宁可夜里不睡觉,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行军到底。然而,一场北京惯常的沙尘暴让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又耽搁了几个小时的行军。但最后皆大欢喜,毛主席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检阅了他们!(1966.12.13日信)

戴乃迭信中提到的大规模毛主席著作学习运动当然也波及“外国专家”。戴乃迭在两个月后的另一封家书中说,他们要到天津的解放军驻地去听取战士们总结学习和运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这也许旨在激励外国友人同样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包括戴乃迭在内的外国专家们就被派往北京郊区的人民公社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早上空着肚子,六点半下地干活。出工之前,大家先在工具棚集合,读毛主席语录、唱革命歌曲。八点半,大家早已饥肠辘辘,才回家吃早饭……我们还旁听了社员们的政治学习,听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的报告,听他们讨论冬储蔬菜的计划。(有两个农民建议入冬前蔬菜卖得越多越好,因为冬储后蔬菜水分损失,不再新鲜,卖不出好价钱。但大多数农民反对,认为不应该只考虑赚钱,要首先想到为人民服务……)那真是非常民主的讨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66.11.16日信)

1967年1月,戴乃迭写道:“文化大革命澎湃向前,我们局里也经历了大规模领导换班、人员交替。很多老领导都受到冲击,有些部门由‘群众’掌管了大权。天天都有大大小小闹闹嚷嚷的集会。”这些集会当中,当然有对杨宪益的批判会,只是作为外国人的戴乃迭并不知情。她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杨宪益在运动中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我并不了解细节。许多事一个外国人是不会知道的。有一段时间杨宪益情绪很低落,但现在好多了,他正在写检查。”

1967年6月,戴乃迭在信中夹了两张朋友在紫竹院公园为她照的相片,“公园里还是安静的,但你无法想象文革现阶段的噪音,”她向母亲报道,“外文局的两派造反派都开始了广播大战:他们把大喇叭插在地上(有一个甚至就在我家窗外),把音量调到最高,都想以音量压倒对方。”

戴乃迭还在一封封的家书中反复地强调“我们一切都很好”“千万不要为我们担心”“杨宪益不会出什么大事,我和孩子们更不会有什么事”……显然,远在英国的母亲很为他们担忧。“杨宪益受到的批评多是因为他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生活方式,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是戴乃迭故意对丈夫的境况轻描淡写,免得母亲担心?还是作为局外人,她对运动的观察不仅是局限的,而且掺杂了个人对运动单纯的理解?事实上,杨宪益自1966年7月,就深陷困境。

问题始于杨宪益20世纪60年代写的四首“反诗”。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拉开了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批判斯大林“大清洗”运动的序幕,并导致了一直效仿苏联的中共与苏共的分裂。中国共产党先后“九评”苏共,指责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为“修正主义叛徒集团”。杨宪益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写了几首诗,表示对赫鲁晓夫的同情与支持。

杨宪益是个喜欢直抒己见,信手拈来的诗人,常常有感而发。诗写了随处一扔,也并不关心诗的下落,他注重的是写诗以言志的过程。如今这四首反诗已无人记得内容,杨宪益本人也只记住了其中一首的头两句:“猎猎东风夜撼关,会看春色破层寒。”就是这四首诗,在文革初期以大字报的形式在外文局赫然出现。随后,批判杨宪益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贴满了外文局的楼里楼外。“声讨我的大字报,数以万计,贴满了外文社大院的每座楼,”杨宪益在自传《白虎星照命》中回忆道,“最突出的莫过于用粗体字抄录的我那几首支持赫鲁晓夫新路线的诗,并配以红色大标题,指责我为反动修正主义分子、赫鲁晓夫的孝子贤孙和其他一些胡言乱语。”这些声讨批判很快又增添了一分闹剧色彩,因为有人指出杨宪益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没有资格成为“修正主义分子”。于是乎,杨宪益的帽子又变成“反革命分子”。

“一九六六年的八月及以后的日子里,批斗会的声讨和高音喇叭的喧叫,夜以继日,折磨着人们的神经。”杨宪益回忆道。他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社会的弃儿”。白天在办公室,除了随时随地会被召去批斗,便没有人搭理他。晚上回到家,发现戴乃迭和孩子们生活依旧,甚至有时还满怀热情。所以戴乃迭可以骑车去友谊商店为红卫兵们买毛主席像章,可以热情地采访驻扎在外文局的革命小将。戴乃迭是运动的局外人,是充满好奇的旁观者。而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已经击碎了杨宪益的正常生活,他像“弃儿”一样游离于家庭之外。“那个红八月是令人恐怖的……连我也害怕了。”

杨宪益自以为是个轻易不会害怕的人。“当年我坐在去成都的邮车顶上,国民党士兵举枪瞄准我的时候,我没有害怕。在我们乘船沿长江去南京的途中,一天夜里说要沉船,人们惊恐万状,我也没有害怕。但这一次,我紧张了,我害怕了。”因为杨宪益是孤独的,是被完全孤立的,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知道他的恐惧,或了解他内心的不安。也就是在这样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杨宪益开始出现幻听症状。

“当我独自坐在办公室时,我觉得听到了同事们讨论批斗我的计划,并有人悄声说如何将我打死。”被孤立、被封锁了任何消息的他只能竖起耳朵,竭尽全力地去捕捉任何一点谈话声音。不管是隔壁办公室还是楼道里的声音,他都警觉万分,声音越低,他就越努力地听。除了听到关于陷害自己的密谋,杨宪益有时也会听到某某人在审讯中被打死的消息。

一天,杨宪益看到新上任的女支部书记正经过他的办公室,他赶紧打招呼,然后低声说:“某某人不幸身亡,我很遗憾。”女书记惊愕:“你说什么?!午饭的时候你会在食堂看见某某同志,他出差刚回来。”看到杨宪益一脸疑惑的样子,女书记冷笑了,“你恐怕神经有问题吧。”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

    名人传记丛书——安德鲁·卡内基——他与财富间“令人费解”的故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再造唐朝:郭子仪

    再造唐朝:郭子仪

    公元697年,一个可爱健壮的男婴诞生在华州郑县郭家老宅里,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要靠他力挽狂澜!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他留给后人的除了真迹,还有风骨:“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他可是记得清楚,昨晚这女人从内衣里面抽出来几张钞怎样子对着自己耍酒疯的,好在一夜醒来,脸上的五指印光荣褪去。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她才可以在自己面前这么放肆。吞了吞口水,回头看着车尾排队等候的车,回暖防备的躲在西装里掏出来,“给,记得还我钱。快点,我要迟到了。”“东总监?东总监?”一旁的职员捅了捅走神的回暖,会议室的人都安静的看着她。“啊?什么事?”回……
  • 天才儿子笨妈眯

    天才儿子笨妈眯

    简介:她是小说家,因为一本书跑到饭店里去当服务生。他是全世界名榜上最有潜力的年轻总裁,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一个平凡的作家和一个捧在手心里怕摔坏的大少爷。他们之间会放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简介1:什么,要我去写服务生的生活圈,有没有搞错哦!从来都没有写过这一方面的书,一下子,叫我从何而写,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叫我去饭店里学习,只给我半年的时间来写,不会对我那么残忍吧!不会那么倒霉吧!我只不过来是来学习当服务生的,为什么当着当着就当到别人床上去了呢!赶紧把衣服穿起来,从他脖子上取下一条项链,赶紧的往门外跑。该死的女人,昨天既然敢给我下药,习惯性的摸了摸脖子,没有摸到经常摸到的东西,着急的把整个房间都给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母亲留给我的‘山’字型的项链,想起昨天晚上那名女子,会不会是她拿走的,眯着眼睛紧紧的握着双拳,在心里狠狠的发誓,不要让我找到你,要不然我会叫你生不如死。简介2:在某个小区的住户门口,站着二个人,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束玫瑰花,一个手上抱着一位五岁的宝宝,正站在门口练口才。“我不喜欢你,我也不要你做我的爸爸。”某宝宝窝在某女的怀里,怒瞪对着正抱着一束玫瑰的某男子道;“你不喜欢我没事,只要你妈妈喜欢就可以了。”无视某宝宝怒气瞪过来的眼神,深情的看着正一脸呆样的女子道;“我不喜欢你,我妈妈就会不喜欢你。”某宝宝把某女抱的更紧,好像那是他的所有物一样,只要一放松就会成为别人的了。“你不喜欢我,可是你妈妈喜欢我啊!要是你耽搁你妈妈的幸福,我想你也不会开心,对不对。”某男子得意的看了一眼某宝宝。“反正我不喜欢你,我也不会让妈妈嫁给你的。”某宝宝气的从某女身上滑下来,跑进房间里去。“哈哈哈。”某男子看着一脸生气的宝宝跑到房间里去,高兴地大笑了出来。简介3:在某个超市里面,有一对父子正在那里对峙。“喂,你的脸怎么那么臭啊!是不是别人惹你生气了。”某个宝宝对着铁青着脸的男子道;“你到底有多大了。”铁青着脸的男子冷声的对着某宝宝道;“你好凶,我不告诉你,我要周叔叔,啊呜呜。”某宝宝闭着眼睛对着正在变黑脸男子哭道;“谁是周叔叔,你妈妈是谁。”“我就不告诉你,周叔叔对我可好了,不会对我凶,还会给我糖吃,不过,他很快就会变成我的爸爸了。”某宝宝眼里都是泪水的看着那名跟他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子道;
  • 御夫记

    御夫记

    穿成农家小孤女,亲戚极品,名声吓人,看我踩牛鬼蛇神。 夫婿钱财都得抓,改善处境,挣钱发达,种田经商两手拿。 提前选个好夫婿,好好调教顺心意。 重活一世,委屈谁都绝不委屈自己!
  • 与老板的雇佣婚姻

    与老板的雇佣婚姻

    夏可可终于明白流年不利是什么意思?相恋九年的老公被小三抢了。本来想留着养老的工作也被新人挤了,净身出户,总的找个临时工作养家糊口。还要遇上欠抽的老板大人,天天呼来喝去的压榨剥削,不过为什么这个号称离婚三次,冷血无情的财阀二代,独独对她那么人情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穿越到古代最想干什么?看美景,吃美食,顺便勾搭帅哥?从我穿越到古代的第一天起,我的想法只有一个:怎么才能穿回去!其实说起来古代也没有那么悲催,也不过就是没电没网,没有自来水。好吧,即然来了,就要放弃自己宅女的身份,告别以前舒适便捷的日子,我接受,可你要我找不到工作,沦为人家小妾,开什么玩笑。这里有帅哥,是没错啦!这里有权贵,是没错啦!那个平常的我,在古代一众大咖面前,狂刷存在感,是不是还有些小激动呢!可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白领,一个月领点小薪水,平平淡淡过一生。回去,无论如何都要回去。
  • 精神光芒

    精神光芒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

    ps:新书——《花瓶女配开挂了》……为了活着,方若华穿越到一个又一个的小时空。拿到手的底牌再差,方若华也能反转出锦绣人生。
  • 时光深处的柔软

    时光深处的柔软

    周遭浮躁个人乏力时,走进那片时光,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心的抚慰与拥抱,你会因此拉近与真与善与美的距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阅读才是最奢侈的享受。不想迷失自己的人,向往真善美的人,以满腔热情想与生活来个熊抱的人……来吧,捧起《时光深处的柔软》,你便与最美好的自己相遇了。
  • 狗头金(中篇小说)

    狗头金(中篇小说)

    石钟山,男,1964年生,1981年入伍,在空军及总后等单位服役16年。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为止发表长篇小说8部,中篇小说50余部,短篇小说100多篇。曾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和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等。根据其《父亲进城》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曾红遍大江南北。现为武警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一伙淘金人终于淘到了一块狗头金,当晚老福叔抱着狗头金就死了。随即,为了独占狗头金,老蔫背着狗头金逃走;弟弟小树欲用狗头金砸死哥哥大树,反而被哥哥大树开枪打死了……一块狗头金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人性的善与恶。然而,狗头金最后落归何处?
  •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

    《空中客车——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空中客车公司如何从民机行业的小兄弟一跃成为行业翘楚这一奇迹背后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公司如何克服多国合作伙伴之间的体制矛盾和政府压力,展示了公司在世界民机市场上挑战强者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全书可以说是欧洲民用航空工业整合的发展简史,是欧洲航空工业与美国航空工业的竞争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