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岁月让我哥杨宪益渐渐适应了失去乃迭的那一段难熬的日子,慢慢学会把伤逝之痛深深地压在心底。我们兄妹相处也可以聊起过去,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在陈年往事中也会拾起文学翻译的话题。
似乎人们一说起杨宪益这个人,便会提到他译过《红楼梦》,我哥也就反复自称不过是个“翻译匠”,语气十分无奈。作为他的小妹,也曾经在工作之余随意译点什么小东西,对他为何自称为“匠”,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杨宪益在高中求学时代,就喜欢从他才读过的外国经典名著中找出一些使他有所感,或引起什么兴趣的诗歌片段译成文言古诗,这种癖好,或是大胆的尝试,把外国经典变成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字,这种随心所欲的翻译工作,对于他也是一种玩法。口中念念有词,笔下再三推敲,这样自得其乐的情趣也许只有书呆子才懂得体会。
我从二十几岁时试译的英诗好像从来也没有想起给他看,请他指点一番,也许是由于我有自知之明,非常自卑,也许本来也是“好玩”。倒是多年前他出版过一本淡绿色封面,上有银字的小册子《近代英国诗钞》,我确是翻了一遍,当时他的书柜中有许多册,只要有人感兴趣,就随便拿走。杨宪益说:“一本小书,看着玩的,没什么价值!”我怕他散光,也拿走几册,估计他家中早已荡然无存。
2009年春,我谈起不妨把咱们俩译过的英诗编成一册《兄妹译诗》,也算是一种好玩的纪念吧,他说:“好呀,我不反对”我说:“那我翻译的,你可得给我看看改改!”,他马上说:“太麻烦了!无所谓!”,以后此事搁浅。
两年前十一月二十三日,我哥杨宪益永远闭上了眼睛,带走他的寂寞、他的茫然,他那些说不出口的遗憾和失望,还有他的口头禅“无所谓!”这个世界上从此失去了这个被人称誉是“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匠”!
我翻阅着他那本破旧的绿色小书,不禁凄然,这就萌发了不妨把《兄妹译诗》付印的想法。小时我总是拽着我哥的衣袖跟来跟去,跟他逛市场,看电影,到书店买书。他的中学同学嘲笑我,叫我“小巴儿狗”……现在我那些译笔拙劣的译诗也跟着杨宪益的“神来之笔”一并付之铅印,像是给我们兄妹的少年、青年和中年打开一扇小木窗透透空气,然后再关闭。他仙逝时还不到九十五岁,我那时刚过九十不久,如今我已过了九十二岁,这本小书就当作献给杨宪益的双年祭吧!
仅仅是人生的一场游戏而已,性格使然!Character is fate!
写于2011年11月
秋雨淅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