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洲村乘坐20分钟缆车,从海拔380米上升至1280米处,走过一段不长的幽深引道,抵达古柏峰,便开始笔架山游览。这是一条循环线路,由木质游步道和悬空栈道连接而成。木质游步道沿笔架山顶铺设,穿过十里杜鹃长廊;悬空栈道则沿笔架山北侧山腰架设,仿佛三清山西海岸栈道再现。山谷对岸,即是井冈山主峰南面。循环路线上步步有景,处处如画,古柏峰、望指峰、松涛峰、扬眉峰、观岛峰、石笋峰、天烛峰、将军石、金鸡报晓、弹指一挥间等,峰回路转,石林竞秀。云海、流泉、奇花、异草,次原始森林等,扑面而来,争奇斗艳。信步山间,不急不缓,约两小时即可游完全程,饱餐秀色,养眼怡神,几不知天上人间。
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我不得不赞叹景区线路开发的科学和合理。索道,使人瞬间走近主峰,融入过去只能望山兴叹、梦中赏花的绝景。木质游步道不仅便于行走,而且铺设在杜鹃花最集中的十里长廊山脊上,居高临下,近可左右拥花,零距离观赏四周杜鹃,远可放眼眺望满山繁花盛景。与木质游步道相连接的悬空栈道,蜿蜒而平坦,盘桓其间,笔架山和主峰那千载深藏闺中的奇峰秀壑尽收眼底,风起云涌,令人目不暇接。
过去,人们来到井冈山,更多的是关注革命遗址以及与之相关的黄洋界、大小五井等自然景观,虽然巍峨,却少雄奇。如今笔架山景区的开辟,使井冈山的天生丽质全方位展露,红色魅力四射,绿色分外妖娆。红绿相间,雄秀辉映,这才是井冈山的真面目,是井冈山旅游的应有格局,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管理学家喜欢说,细节决定成败。笔架山景区的开发,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精品佳作。十里杜鹃,无疑是井冈山自然风光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木质游步道贯通其中,占尽风情。悬空栈道沟通主峰与笔架山,沿途皆为峰峦、奇石、秀壑,妙不可言。景点命名或形似,或神似,或神形兼备,恰到好处;或留出命名空间,立牌向游人征名,引得游人参与、互动,实属明智之举。
在十里杜鹃长廊,一株苍劲的猴头杜鹃旁边,立有“杜鹃王”说明牌,而离此不远处,还有一株千年杜鹃,树干虽不如“杜鹃王”粗壮,但数枝并立,树冠茂盛,树旁的立牌征名,引来游人热议。我说:前面有“杜鹃王”,这儿就叫“杜鹃妃”吧!同伴表示认可。
沿线还时不时看到一些小小的说明牌,中外文对照,制作精美,虽然只有一两句话,却是画龙点睛之笔,让人过目难忘。
在行洲村缆车入口处,路边说明牌上那句“走一趟峡谷,等于30天晨练”,指的大概是此游的天然氧吧功效,颇为引人入胜。
在下缆车登引道的台阶旁,说明牌写道:“笔架山景区谢言——由于您的环保意识,才使我保持得如此美丽。”言简意赅,让人心领神会。
“因为自然,所以最美。”
“落叶的飘零值得欣赏,乱扔垃圾却令人生厌。”
“人类呼唤绿色,绿色呼唤文明。”
……
温馨的提示,微笑的力量。这等诗的语言,心的呼唤,爱的情感,如夏日清风,冬日阳光,远比我们常见的那些“后果自负”、“禁止践踏”、“罚款×元”之类的用语更文明,也更有效。这就是文化,微笑、高雅的生态文化。
时下正是盛夏,整个笔架山循环线路几乎隐藏在浓浓的绿荫之中,我们身上虽有些微汗,心里却感到惬意和凉爽。可以想象,假如是在暮春季节,十里杜鹃激情燃烧,奇峰秀壑流光溢彩,那该是何等壮观的井冈风骨、杜鹃王国、绿色海洋啊!
2009年6月
和谐土楼
过去,人们到福建旅游,首选目标是武夷山;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福建土楼,成了游人的新选择。
福建土楼,是指闽西南永定县、南靖县、华安县等地的客家夯土民居建筑群,约有数百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期以来,这些土楼深藏于山沟乡野,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土楼撩开面纱并走出深闺,走向世界,还要感谢美国。
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间谍卫星发现了土楼,并误认为是“导弹发射井”,拍下无数土楼俯视图,经过20年的研究,仍然无法破解这些核武设施的“秘密”。高空遥测不如实地考察,198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一对夫妇装扮成游客,进入福建省彰州市南靖县探察,包括走进田螺坑“四圆一方”土楼群,这才恍然大悟。美国为之松了一口气,中国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具有突出价值且不可替代的文化古迹,一种深藏却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
福建土楼的确不是冷战的产物。它们是客家先民为了防风、防水、防震、防野兽等自然灾害以及防盗贼危害、防土匪攻击,适应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因地利宜,就地取材,而在山区精心修造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这种追求防御性能而不以进攻为目的的民居,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的发展,到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前后历经千年,是中华民居一大瑰宝。
与冷战思维相反,中华文化几千年追求的都是和谐、和睦、和气、和平,福建土楼的建筑目标和特点,集中体现一个“和”字,是凝固形态的中华和谐文化的一篇精彩华章。
福建土楼与外部环境和谐。客家土楼选址,注重避风、临水、近路,方便生产、生活。多坐北朝南,前临水塘,后倚山丘,左有流水,右通道路,楼、山、水、路配置和谐,景观协调而完美。同时,又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卵石等建筑材料,构筑成一种自给自足、自成体系,既节约、坚固、防御性强,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讲究自觉不自觉地糅进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文化元素,是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福建土楼建筑处处体现和谐。土楼形态各异,以圆楼、方楼为主,包括凹字形、半圆形、八卦形等。除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外,它们还很讲究自身的协调。比如: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在中轴线上,横屋和辅房分布于左右两侧,整体上两厢对称极为严格。多以厅堂为核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此外,廊道贯通全楼,而各户又自成一体,互不通气的建筑极为罕见。永定县那座被印上邮票、近年又在影视中频频亮相的“土楼王”承启楼,就是一个经典。这座巨型圆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福建土楼强调居住者之间的和谐。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均为一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生活。往往一部土楼史,就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人无须翻阅族谱,便知晓家族源流、兴衰荣损。
永定县名气最大的土楼叫振成楼,大概因为比“土楼王”承启楼晚建200年,人称“土楼王子”。当我们在导游带领下,走进这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时,我们立即浸润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这座保存完好、四周开阔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有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浑然一体。外环楼为梁架式土木结构,内环楼仿西洋式装修,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体现了近代中外文化在闽西南山区民居建筑中的融合。
振成楼为两兄弟所建,大门对联曰:“振纲重规,成德达材。”厅堂挂有多幅对联,如“干国家事,读圣贤书”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上乘。主楼两侧,右侧为书院,左侧为烟叶加工作坊。楼内至今还居住着14户人家,这个家族注重教育,注重修身养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土楼里走出了1位中科院院士,45位大学生。民国总统黎元洪题赠“里党观型”,实不为过。
我们从广东梅县经大埔县进入永定,看过振成楼、承启楼后便前往龙岩市。一路上,土楼频现,卓尔不群。我们既惊羡客家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感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感谢美国人的发现与提醒。今天人们热衷于看土楼,当然不是冷战思维所驱使,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要回归族居时代,而是感受先民智慧,体悟和谐文化,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
2009年10月
走溪口
时隔17年再到溪口,恍若隔世。
剡溪仍旧静静向西流。昔日小小的民国名镇,如今游人如潮,店铺密集,土特产品压满层层货架。更让人惊叹的是,老镇之侧崛起新镇,几乎等于一个普通县城的规模。过去,这里没有企业,农田广袤,如今农地除为新镇、企业所占外,都改种苗木了。溪口在“蒋介石故里”之外,又新增了一顶“中国苗木之乡”的桂冠。
溪口确实变了。蒋氏故居“丰镐房”,已按原貌重新整修、陈列,修旧如旧,内新外旧,相关展室内配有简洁明了的老照片和新说明。导游的讲解也增添了不少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逸闻和趣事。
文昌阁是离丰镐房不远的一幢蒋氏别墅。上世纪30年代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到溪口不玩文昌阁,就等于上北平不玩颐和园一样的傻。”我1991年探访时只有一幢楼,现在另一幢已恢复重建,室内均按当年蒋、宋生活原样陈设,并有蒋经国闻母死于日军轰炸的消息后,含愤书写的“以血洗血”碑。蒋氏父子也曾抗日的历史,而今已成社会共识。
与文昌阁比邻的蒋氏祠堂曾毁于“文革”,现在也重建了。大门上“忠孝传家”匾额,为蒋氏所题,十分抢眼。蒋氏在世时,当地人就说“这里是阿拉宁波最大的祠堂”,如今更显雄壮,俨然一座规模宏大的太庙。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难以想象的事。
坐落在雪窦山上的妙高台,是蒋氏1930年建造的又一处别墅,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亮过相。别墅位于雪窦寺右上方,为蒋氏儿时和伙伴们玩耍的地方。据说蒋氏当年说过:“将来我要在这里建幢房子!”30年后兑现了。赵家璧1932年写的游记《溪口归来》有这样的描述:“这一行溪口的乡民,就在文昌阁的阴影下,享受着他们所歌颂者所乐施的清福,依旧在种着田,晒着谷。年幼的,一半还与从前一样在牵牛,在田里唱着牧歌,有一半进了武岭学校念书了。我们问起一家没有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去的老农人,他说:‘念书有什么用呢?看牛的童子要是有运气,谁知道将来不会也做总司令的呢?’”
这就是溪口当年部分乡民对蒋氏发迹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并不认为这位给他们“清福”的“所歌颂者”是什么天才,只是有当官的运气罢了。不过,蒋氏重视教育,亲任武岭学校校长,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造福桑梓的有远见的举措。
当年,蒋氏到妙高台,是坐轿子登小道盘桓而上,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如今游客驱车而行,十几分钟就到了。妙高台为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上层3间不大的房间,是蒋宋夫妇的起居和会客处,下层是警卫室。那时不通电,也没有自来水,电灯、电话、收发报,是蒋氏来后临时安装的。说是别墅,设施却也十分简陋,连抽水马桶都没有。蒋宋都属猪,嫁猪随猪,不知在美国长大的宋美龄住在这里是否感觉委屈。虽然妙高台海拔不足400米,但环境清幽,确有些蒋氏所说“妙不可言,高不可攀”的意境。站在窗前平台上,苍松掩映,满目青山,据说当年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泉水声,如今流泉听不见了,但山麓后修的水库为妙高台增色不少。当年看守妙高台的和尚说,蒋氏非常喜欢这里,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平台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不许别人烦扰他。蒋氏一来,数百卫兵就住在雪窦寺,这一带明岗暗哨,昼夜警卫,“我们当和尚的也忙得不可开交,而这清净世界,因为人一多就免不了有些纷扰”。蒋氏不许别人打扰他,他却纷扰了别人,连庙里清静无为的和尚们也未能幸免,这大概就是蒋氏风格,也是名人故里的惯例。
蒋氏有很深的家乡情结。据当地统计,十年中蒋氏回过溪口26次。宦海风波时起时落,他高兴时回,不高兴时也回,回时多在春节、清明或中秋节。如今改革开放换了人间,蒋氏人去而楼不空,溪口成了宁波地区的旅游热点,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上海、江苏一带的游客潮水般涌来。每逢双休日,游客爆满,溪口镇汽车进不去,妙高台汽车上不来,旧镇新城满是游人。所幸我们来时是周一,游人相对少些,汽车可以上山,但妙高台人群仍是川流不息。这与17年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溪口的变化源于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建跨海36公里的大桥是宁波人深谋远虑的大手笔,它使偏安浙东一隅的宁波一举而成为旅游热土,长三角两小时黄金旅游圈也因此呼之欲出。我们在溪口吃完午饭,驱车过桥,下午4时便进入上海女儿家中,轻轻松松,好不惬意。
宁波人顺势建桥,乘势出击,蓄势发展,在埠外开拓客游市场。国家从今年开始调整假期,这对以中短线为主打的宁波、溪口来说,真是天赐良机,恰到好处。他们首先把目标锁定上海,把2008年确定为“宁波旅游上海推广年”,在沪举行启动周系列活动,并巧妙地把“溪口之旅”与“大桥之旅”连接在一起。3月推介,5月以来便客流涌动,财源滚滚。今年“五一”假期,3天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而去年为5.5万人次。5月10日、11日,是“五一”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其中10日接待5.37万人次,超过2007年春节以来四个黄金周5.2万人次的日平均接待量。更令溪口人高兴的是,游客对溪口的知晓度也明显提升了。
溪口是宁波地区优质景区的龙头,正在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总体形象,打造景区精品亮点,向5A级景区冲刺。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开光在即,这又将成为天下之最。旅游集散中心即将建成,集销售、咨询、投资、导游、邮政、放映、沙盘展示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旅游打名人牌,虽说司空见惯,但巧妙各有不同。溪口人牌艺之高,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欣喜、敬佩之余,也有困惑和隐忧。走在溪口,走在浙东,沿途基本上看不见农田,高速公路两旁的农舍从早几年的两三层发展到四五层甚至六七层高,有的还自诩为东方“曼哈顿”。此种现象,福焉祸焉?就全国而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无疑是对的,但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旦发威,宜农不农将如何?一旦突破18亿亩红线,或遇大灾,又将如何?人们走在路上,看在眼里,话常说田,心在忧天。
2008年5月
查理温泉
布拉格春色宜人。常常是一阵微雨迷蒙后,便雨停雾散,风轻云淡,阳光明媚,空气格外清冽沁人。3月3日,我们从布拉格西游卡洛维发利温泉城时,就遇上了这样的天气。
卡洛维发利温泉城,距布拉格120公里。相传,1348年,查理四世率皇家卫队在此狩猎,射中一鹿,鹿负伤逃窜,猎犬紧追,双双跌入冒着热气的水中。猎犬获救后,毫发无损,野鹿伤亦不治而愈。查理四世说,此神泉也。如今,反映这个故事的大型木雕图,就挂在温泉长廊第一泉眼旁。查理四世是捷克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温泉城建设的首功者,又把这里称为“查理温泉”。这一称呼,自然为温泉城注入了一些文化元素和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