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99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反响最大的自然是那年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在伊拉克战场向巴格达主动前进,有人说其勇敢使“中国战地男记者实在不如”,“男记者要为自己的‘贪生怕死’而‘感到汗颜与羞耻’”,于是他们觉得“叹息、无言、失望、悲哀”。他们未点名,实际上就是指责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等人奉命撤退。王石先后撰文《语言施暴怎能对准战地记者》、《灵魂的拷问该不该?关于闾丘露薇和水均益》(见《中国青年报》)说,不怕牺牲、擅自冲入战火中的闾丘等人应赢得我们的掌声和鲜花;而遵从命令撤离,在相对安全(仅仅只是相对!)的地方采访,也不应受到道义上任何指责。就像我们歌颂***用身体堵枪眼,并不意味着其他所有战士都要接受批判一样。我们应学会平静、宽容、秩序、人性地让人说话。王石写道:“美英联军有人说了,下面的轰炸和激战很难不伤及平民——当然,也很难不伤及战地记者。这时,当看到屏幕上头发蓬乱的闾丘和面容憔悴的水均益,我也为网上曾有过的一窝蜂讥讽和指责感到遗憾。”水均益是在按所供职媒体指令行事,去留由不得他,他的主管让他撤出巴格达是为了保护他。而凤凰台也放话说:“闾丘是在接到撤退命令后自己硬闯到巴格达去的。”何况,迫于社会压力,水均益等人3天后又重新走上巴格达前线。某网友甚至说:“内交外困,记者沦为弱势人群。”真是“人言可畏”!

要确保战地记者的生命和安全。首先得对他们的身份进行确认,如经交战双方任意一方许可,授予合法报道身份,甚至被要求佩戴上袖标,还可携带手枪等以自卫;二,有些随军记者的人身安全不仅受国际法保护,还受其跟随的军方人员维护;三,近年来,一些国际媒体为节约开支而大量聘用特约记者报道战事,他们不属于媒体正式编制,一旦出现伤亡,因雇主没为他们购买保险而得不到赔偿,有人呼吁要维护这类战地记者的权益。在我国,中央电视台水均益等人在赴伊拉克采访前,都获得了平安保险公司提供的价值500万元人民币战争意外保险。我国所有保险公司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免除”章节中均有“战争、军事行动、暴乱或者武装叛乱”内容;即使投保人购买了该保险,但一旦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伤亡,保险公司将不承担任何责任。所以中国记者拿到“战争险”应该说是一个“特例”,这是对他们的工作与行为的很大支持。

战地记者的定义与内涵

马克思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造就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是历史著作家一大永恒主题。然而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的巨型舞台上还是在局部战争的弥漫硝烟中,最及时、最生动、最忠实地将战争实况报告给渴望一见搏杀真相的千千万万公众的,不是军方信使,不是一般作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那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生命为赌本、去摄录战争场面的一族特殊新闻人——战地记者。有人甚至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

根据传统定义,战地记者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报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展江教授(中国研究战地记者第一人)在其《战地记者纵横谈》一文(《新闻与成才》杂志2001年第5期)中认为,战地记者是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一类新闻工作者。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别称是随军记者,而不是军事记者。战地记者既包括文字记者,也包括画家、图片摄影师、电视摄像师等。由战时报道形成的“书本体新闻”文体,兼具历史和新闻、乃至军事的特长,在欧美发展很快。

战地记者是战场第二主人公。作为战争这种重大社会事件见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其诚笃和勇气向世人揭示战争的残酷本质和血腥细节。无论是毒气战、空袭战、闪电战、丛林战、原子战这些现代作战样式,还是决定性战役的决定性瞬间,都有无所畏惧的战地记者在离炮火足够近的地方,以生命为代价摄录目力所及的每一细节。因此战地记者伤亡率通常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美国南北战争死亡记者8人。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消息报》有44名记者牺牲,占该报记者总数1/5。二战死亡记者47人。朝鲜战争死亡记者10人。越南战争中有63名(一说68名)记者殉职。萨尔瓦多内战中有40名记者丧生。在索马里内战中至少有4名西方记者丧生,新华社记者刘江在身中冷枪后死里逃生。在波黑内战前两年中,死于巴尔干的各国记者已达68人,创下二战以来记者年平均死亡率新高。在北约对南联盟战争中,投入战斗的北约部队无一伤亡,但随军进入科索沃伊始就有两名西方记者丧生;而在贝尔格莱德,南联盟有10余名记者殉职,且中国记者首次上了死亡名单,以致引起国人激昂。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短短两个月内就有9名记者被打死。刚刚过去3年的美英联军对伊作战,记者的牺牲更惨重,甚至出现了“战地记者悲哀日”……

战地记者是从战斗员到非战斗员。“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已成历史陈迹。19世纪的战地记者与军人在外表上很难区别,有的身穿戎装,有的甚至冲锋陷阵。美国内战中许多记者担任军职,布雷德利·奥斯本以“穿海军蓝”著称;英军远征苏丹时,中尉军官丘吉尔兼任记者;《每日电讯报》的贝内特·伯利曾击毙一名阿拉伯人;美西战争中克里尔曼在美军冲锋时打头阵并夺得一面敌旗。如今这一切均被国际社会视为严重违反国际法。早在1863年美国陆军部就规定:编辑或战地记者“可被视为战俘加以拘留”,但不能被当作间谍,仍被视为战斗员。这一规定被列入1879年布鲁塞尔协议。1899年海牙公约规定,战地记者应被视为非战斗员,因为他们“随军行动但不属于它个人”;如果某些记者为自卫而携带武器,其非战斗员性质并不改变。战地记者经交战国委派具有上述非战斗员地位,其制服与军装不同,左臂戴上印有“C”袖章,与足球场上队长相似。在20世纪战地记者通常得到国际法保护,但***和一些东方国家往往藐视海牙公约,其记者往往与军人合一,且拒不承认敌国记者相应待遇。在二战瓜达尔卡纳尔岛美日军丛林战中,日军经常故意向身材高大、佩戴袖章的美国记者理查德·特里加斯基斯射击;约翰·里德在一战中从德军阵地朝法军方向开枪,受到同行谴责。

战地记者是联系公众的纽带。战地记者是自拉塞尔报道克里米亚战争时正式登台。当时幽默杂志《笨拙》有一幅漫画,生动表现了英国公众对拉塞尔战地来信的反应:一名绅士读报后怒目圆睁,挥舞手杖,全无体面可言;淑女们或眉头紧锁或捶胸顿足。二战中,战地记者纽带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人物是厄尼·派尔。斯坦贝克认为,“许多职业战地记者目睹的战争及其种类,比军队里任何人都多。”“这些记者是与公众联系的纽带,况且其中有许多人已名扬全国,拥有广大读者,他们在全美已联合起来。”“厄尼·派尔深受国内读者欢迎和器重,以重要性而言大大超过多数将军。” 美国公众认为他开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相互敬爱的社会”。二战中,各反***国家战地记者的作品具有鲜明人道主义色彩。前苏联记者中西蒙诺夫作品人情味最浓郁,格外为普通士兵和百姓喜爱。从二战起,美国记者战地报道遵循一个惯例,每当涉及事迹突出的军人,无论立功、受伤、阵亡、被俘,都要写出其全名、家居城镇,有时还报道其父母、妻子。这大大增加了公众对战局与前线亲人的关切。

战地记者是战争英雄的塑造者。每一名叱咤风云的战地指挥官通常都是战地记者的宠儿。美墨战争中肯德尔的报道使美国人认识了原本默默无闻的扎卡赖亚斯·泰勒将军,帮助他两年后登上总统宝座;美西战争中西奥多·罗斯福只是准军事部队第一义勇骑兵团一名中校,戴维斯以神来之笔将这名粗俗的冒险家塑造成美国人宠爱的神采飞扬的牛仔英雄形象,为他铺平了问鼎白宫之路;内战中的北军将领尤利塞斯·格兰特和二战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也是以类似方式入主白宫的。在英国,拉塞尔以揭短闻名,开创了战地记者与战地指挥官不睦的传统。但统帅们仍然依靠记者提升知名度,从18世纪的基钦纳到20世纪的蒙哥马利莫不如此。在前苏联,朱可夫元帅在远东战场的成名得益于西蒙诺夫等记者;伊万·科涅夫元帅由于鲍里斯·波列伏依等记者的随军报道而威名远播。

战地记者是神话制造者和官方宣传家。战地报道引起争议最多的是暴行报道。战地记者的描写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却多半经不起历史检验。从一战到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内战、伊拉克战争,暴行报道层出不穷。流传最广的是一战中一名《泰晤士报》记者对德国死尸工厂的杜撰,经英军情报部门“艺术加工”而蒙蔽了各国舆论。洛厄尔·托马斯是一战中美国公共新闻委员会派到欧战区的记者,他制造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著名神话,使一个平庸之辈戴上民族英雄花环,而托马斯本人也名利双收。受狭隘民族主义和个人功利双重驱使,战地记者立场往往并非中立,在客观性背后渗透着个人感情色彩。即便是以报道准确公正知名的记者也往往接受本国政府的旨意和暗示,有意无意充当官方传声筒,迫于无奈被收买当附庸。菲利普·吉布斯和弗雷德里克·帕尔默等人在一战后作了深刻反思,后者承认:“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过的是一种双重生活:我被指派充当公开的谎言家角色,以便维持我方军队和人民的斗志。”

战地记者是当代“饭店战士”。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作战样式出现两极分化: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强打弱”战争;无固定战线的内部武装冲突。前者“空中制胜论”重新抬头,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主要打击工具的空袭成为基本战略。留驻交战国的外国记者成为“饭店战士”,他们候在某国首都一家饭店中,待防空警报拉响后观察报道导弹攻击和飞机轰炸。这最早出现于海湾战争,阿内特等外国记者所住的拉希德饭店、以色列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明霍饭店也因此闻名遐迩。此后在美英对伊拉克空袭和北约对南联盟战争中,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水均益、顾玉龙等人亦主要是以这种方式在巴格达和贝尔格莱德从事战地报道。而后者中传统意义上的随军记者基本不复存在。

阻碍战地记者成为媒介人物的因素。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均向前线派出了大量战地记者,但其中几乎没有因战地报道而声名远播的人物,除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如过眼烟云了无痕迹。 仅仅从职业化程度低和从事于非正义战争来分析是不够的。斯坦贝克说,记者天性“好奇、狂热”,常常扰得战地指挥官坐卧不宁,他们都“会在新闻稿上玩些小花样”但“很可靠”,他们的行为方式体现了新闻工作规律,即努力冲击战时宣传和新闻检查樊篱,拨开笼罩在战场之上的重重迷雾去探究事实真相。而严厉的管束、无处不在的新闻控制、清一色的宣传腔,势必消灭其自主性。没有足够活动空间、署名权被取消,甚至思维方式也被强求统一,记者不可能为公众瞩目而成为媒介人物。

作者

2006年7月

同类推荐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 快乐老家

    快乐老家

    这本书充满了快乐自信坚强热情,在探寻世界与人生真相的一系列故事中,让人反思当下的价值体系和思索生活的真正意义。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热门推荐
  • 代嫁童养媳

    代嫁童养媳

    户籍警穿到一个架空的时空,成为代嫁童养媳 公爹儒雅多病,夫婿胖胖憨憨 奈何公爹放不下心中执念,小媳妇只好陪着胖夫婿一路跌跌撞撞,朝京城进发 京城这个坑很是坑人啊… 等着的是石头亲爹那一大家子… 父辈的爱恨情仇,是非恩怨夹杂着朝堂争斗迎面扑来…
  • 剑修师妹超凶的

    剑修师妹超凶的

    听说过想要修仙飞升还得先拯救世界的么?得到了顶级机缘,就要承担顶级的责任和义务。卢小曼卷起衣袖,带着一帮剑修师尊师兄师姐们,干了!丹符器阵,财侣法地,通通都到姐的碗里来!按照某位杀神师兄的谆谆教导——杀人是最重的因果,对修行不利,尽量不要滥造杀孽,但若是一定要动手,就不要给对手二次反扑的机会。卢小曼深以为然,奉为行动最高指导纲领,严格执行这一金科玉律,惹到她的人,一律拍成大渣渣、小渣渣、碎渣渣。蹭师姐胸,抱师兄腰,那是日常。时间长了嘛,某个被抱腰抱得比较多的人不乐意了,每次都是抱了腰就走,抱了腰就走,抱多了很讨厌知不知道,再来要抱抱就要给亲亲喽,不给亲亲就不放手、不许走。给不给亲亲?嗯?不练熟了,将来双修大典,怎么气死那班单身狗?OOOOOOOOOOOOOOOOO虫子窝:26057799,欢迎来打滚,和虫子一块懒洋洋。
  • 唐朝小文豪

    唐朝小文豪

    唐朝皇室后人穿越回到了唐朝建立伊始,武德八年,那个动荡年代。那个时候,初唐四杰还没出生,还没有律诗,还没有词,没有对联。我要成为初唐第一大文豪,归田幽居,挥毫泼墨,吟花赏月。这是他的目标。但这个动荡的年代,不会如他所愿。玄武门之变,抗击突厥,灭梁国……他从旁观,到参与,一路见证大唐的崛起。……qq群:665114328
  • 地狱乐书

    地狱乐书

    国生而民,遂而大国;人生而情,遂而为人;爱生而恨,遂为珍惜。纵然各怀其志,两身无极,也愿用我千山暮雪,成全你天下大义。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魔鹰记(2)

    魔鹰记(2)

    少年林峰,巧逢魔缘,使他反出圣门,如魔脱囚笼傲扬魔界。从此,这位被称为“魔鹰“的少年亦魔亦道,沉浮于正邪之间,却因其怀魔宝异学,几度徘徊在生死之间。而当情与义使他再度重生之时,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把他与整个江湖再次推向生存与灭亡之中。
  • 悍女的复仇

    悍女的复仇

    “如果你敢碰我一根毫毛,我会让你生不如死!”他睁开眼睛,吃惊地发现自己被一个蒙面女人绑架了!他是高高在上的豪门巨子、未来巨星,却被这个充满仇恨的女人绑架,受到前所未有的羞辱……因爱生恨、因恨生爱的爱情大戏!
  • 侦察兵

    侦察兵

    莲花山地处偏僻,海拔虽然不算高,但是面积却最广,一座座山头连绵不断,这样的地形最有利于陆军部队驻防。
  • 陈巷

    陈巷

    它本无名,来往的人通唤他“陈巷”。他的存在如陈巷一样就是个谜,天明而息,日落而起,而那个孩子则却偏偏闯进了他的迷局。“安一,若你此时踏入陈局,此生便再无安逸……”她稚稚的笑着,“陈巷,我就是信你不会害我。”满地黄花堆积,他们生命的交集,就此开始——四围鬼符泣,青衣王孙点灯起。话乌蜻,白衣浪人伏笔迟。
  • 星辰造化诀

    星辰造化诀

    一颗星辰引异象,亿万星辰震乾坤。少年孟辰,传承逆天功法,从此炼星辰,悟造化,踏上无上强者路。揍纨绔,踩天才,收美女,战群雄,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