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9900000003

第3章 罗伯特·卡帕(1)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他憎恨战争,揭露战争,最后亡于战争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罗伯特·卡帕

“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罗伯特·卡帕

“我憎恨战争,所以要(用镜头与笔)揭露战争。”——罗伯特·卡帕

罗伯特·卡帕是“一个有趣的、穿大兵服装的拍照片的人。”——英格丽·褒曼(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曾是罗伯特·卡帕的恋人)

“罗伯特·卡帕不仅留下一部战争编年史,更留下一种精神。”——约翰·斯坦贝克(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曾是一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好友)

罗伯特·卡帕简介

战地记者,—个象征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近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战地摄影师,被誉为“战地之神”、“战地摄影的鼻祖”。古往今来,无数拿相机、对镜头的人当中,没有谁的相机比他更简陋的,却没有谁的成就比得上他了。在全球战地记者里,数他的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尽管他已去世多年,但正因为他的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本书不得不要给他单辟一章,而且是放在开篇第一章。

有人这么说:“一个普通人,如果不知道罗伯特·卡帕,那叫做‘遗憾’;一个摄影工作者,如果不知道罗伯特·卡帕,那叫做‘无知’;一个战地摄影记者,如果不知道罗伯特·卡帕,那叫做‘羞耻’。因为,他是摄影记者中极少数被‘伟大’一词所修饰的人。”这番话想必并非言过其实。

卡帕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只手有6个手指,原名安德烈·弗莱德曼,卡帕是他的笔名。卡帕早在17岁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当摄影家。他在德国柏林大学政治系求学毕业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讯社做暗房工作,不久后在**主义驱赶下,无奈到法国巴黎当摄影记者,曾一度穷困潦倒、一文不名。后来,由于一些摄影作品受到一家摄影杂志社重视,他便被委派到战地进行现场采访,从此背着他那部小小的徕卡相机,开始战地记者生涯,不时穿梭于枪林弹雨当中,与死神较劲。在短短的41年人生历程中,他竟采访过5次重大战争!

1936年西班牙内战,卡帕亲往战场,9月5日拍摄了一个战士中弹将要倒下。这幅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具有悲剧英雄色彩的作品,以《共和国战士之死》、《西班牙战士》、《战场的殉难者》、《阵亡的一瞬间》等标题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全球摄影界,成了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了卡帕的传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采访的,还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摄影家葛尔德·达娜,他们共同奋不顾身地出没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后来达娜不幸死于坦克履带下,悲伤的卡帕只好流泪告别西班牙,但从此永远凝视关注着战场。他一生的摄影创作多取材战争,他把照相机作为揭露战争的武器。卡帕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我憎恨战争,所以要(用镜头与笔)揭露战争。”

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1938年卡帕作为盟军(主要是美英,后来还有苏中等国)战地记者,与《西行漫记》的作者、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等人一同来华,并约定赴圣地延安采访。但到了西安后,因受到国民党当局阻挠,卡帕未能成行。当时他是抗日战争期间唯一能在中国战区采访的盟军记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摄了许多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新闻照片,及时公之于世,反响甚大。

卡帕其后又去了英国、北非、意大利等地战场进行摄影采访。1944年他随联合国部队开辟第二战场,参加了在法国北部诺曼第的登陆战,拍摄了大量极为精彩的报道照片。

1946年卡帕与波兰籍的西摩和法国籍的布勒松在美国纽约相聚,他们组成了“梅根摄影通讯社”(也被译为马格南图片社),在巴黎和纽约分设办事机构,卡帕被选为第一任主席;后来陆续加入了一些其它著名摄影家,如美国的罗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后的30余年中,凡西方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了大事,都有他们的摄影记者在场。他们以忘我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线拍摄,为新闻摄影的形式和内容树立了新的典范。有人称其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组织,摄影顶尖高手的云集地”。

二战之后,卡帕接着拍摄战争和废墟,和废墟上的人们。他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所以他要奔赴战地,亲临一线。

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劝阻,悄悄来到印度支那越南战场,他用照相机反映了《越南的悲剧》(其最后一幅作品题名),5月25日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仅41岁。而也是他不久前拍摄的《在亲人的葬礼上》,后来荣获195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因此他成了第一个、且是最著名的一个死于越战的美国记者。在50年代开始、70年代结束的印度支那战争中,在越南的土地上共有135位新闻摄影记者殉职。

1954年6月25日美国各大报刊都登出了卡帕的死讯。第二天著名的《每日新闻》用大标题报道“关于卡帕之死”,纽约各地电视台、电台、时报也以极大篇幅刊登报道,一致赞扬他是一个最勇敢的战地摄影家。为纪念他,此后世界上曾举办13次以上卡帕个人作品展览,许多有世界影响的摄影书刊都介绍过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国、英国、法国出版过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质奖”,用以鼓励在新闻摄影上有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关心人的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及“梅根社”其他已牺牲了的优秀摄影家们。

堪称人类摄影史上最杰出战地摄影家的罗伯特·卡帕,以裸露的真实向人们展示了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二战、越南战争的历史画卷;而他同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的爱情悲剧,更为其记者生涯增添了几抹绚丽的色彩。

2003年海南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作家阿列克斯·凯尔肖撰写的《战地记者卡帕传》。中国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为该书作了篇有趣的《序言》。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了罗伯特·卡帕著的《失焦:一个战地记者的反战遗言》。

“战地之神”的战地生涯

他生在匈牙利,在德国受教育,在法国谋生,在西班牙内战中成名,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媒体工作,到过中国、英国、北非、意大利等地,后来被派驻日本,最终死在越南……这就是他的曲折人生。他活得真实、自我,虽不乏粗糙,却非常可爱。他贪杯好色、嗜赌成性,但关心人类命运,对不同国籍、种族、性别、贫富的人一视同仁。

唐师曾说,罗伯特·卡帕是在“用生命拍照”。看卡帕的照片,不会让人觉得技巧的重要性,而是显露出一股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这种大勇的精神使他的照片被任何派别的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会批评他表现得够不够精致,传达得够不够有力,裁切得够不够紧凑,快门机会够不够恰到好处,调子够不够丰富。他最出名的照片《共和国战士之死》品质相当差,而另一帧《诺曼底登陆》甚至模糊不清,焦距、光圈、快门在他的照片里都是无用的名词。他是用生命在拍照,而不是用机器,因此卡帕是被一般人称作“伟人”的唯一摄影家。

这位浑身散发着迷人魅力的男子,他的作品却丝毫没有诗意和摄影者心知肚明的形式美感。这位马格南的创始者,因为作品的朴素和直率而不朽。这些素面朝天的作品,却远远胜过他的许多后继者颇具匠心之作,他让我们面对的是时间、空间、事件的真实,而不是一幅人文主义的、感人的摄影作品。那是一种将你拽进一个场景的力量;你没有旁观的余地,马上就置身其中,而且通常是惶惶然地置身其中。

卡帕最初成名于1936年***主义在许多国家相继抬头,佛朗哥西班牙内战期间,与当时许多著名人士一样,他参加了人民战线的情报部;他所拍摄的《共和国战士之死》,捕捉到一个战士跳出战壕,准备向敌人发起冲击,却突然身体停住,被对方子弹击中头部,中枪倒下的瞬间状态。卡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条件反射地迅速按下快门。此作被形容为有史以来最具戏剧性的战争照片,堪称一幅经典之作,他的国际声誉也由此获得。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两年的简朴生活、深入思考以及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他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湖上泛舟,在岸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在卢梭看来,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有着阻碍作用。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延安延安

    延安延安

    由中共陕西省委、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纪录片《延安延安》(上下集)以口述历史的形式,真实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中央红军从进入陕北到中央机关离开延安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与当地群众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历史。本书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的同名图书扩容版,收录并整理了大量电视片由于时间限制而未能收入的最新史料和珍贵采访,不仅是电视片《延安延安》珍贵的文本留存,更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典范教材与生动解读。
  • 愿你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

    愿你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

    我希望你不怨世俗、不惧前行,最终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这是22个传奇女人在权谋的天地中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世间女子的爱恋何其相似,她们不再是戴着假面的剧中人,而是与每个人都有共通的人生。本书谈的是名著中光怪陆离的故事,可初衷却是人生俗世的喜怒沧桑。这一类女子或美丽,或智慧,或泼辣,或大气,她们的人生选择和际遇让后世赞叹又唏嘘。原来生活的不如意不是我们背叛初衷的理由,透过她们的人性姿态,我们会懂得在与我们相同的人生际遇里,她们更懂得努力和坚忍的意义。
  • 祖先图腾故事

    祖先图腾故事

    远古时候,世界混浊一片,没有天,没有地。那时候,只有创世主——迦萨甘。迦萨甘四肢兼具,五官齐全,长相和人差不多,有耳能听,有眼会看,有舌头可以讲话。迦萨甘先创造了天和地。最初,天只有圆镜那般大,地只像马蹄一样小。迦萨甘把天地做成三层:地下层、地面层和天空层。后来,天和地各增长为七层,而且在慢慢地长大。
热门推荐
  • 三国5:出师北伐

    三国5:出师北伐

    《三国·第5部:出师北伐》为日本现代小说版《三国》的第五部。讲述曹操、刘备分别离世后,吴、蜀、魏三国或为保全国土,或为中兴汉室,或为扩张势力而展开的政治、军事行动,着重描写诸葛亮倾心辅佐幼帝,安定蜀南后挥师北伐,最终病逝五丈原的悲壮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乖乖校花的混混校草

    乖乖校花的混混校草

    可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吻过之后,她的这颗心似乎也被带走了,分开后,竟然一直想着他。她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他是父母离异没有人要的坏男孩,面对那么多男孩子的追求,她只为他心动……青涩的爱情,甜蜜的日子,经历过的伤害,都无法让父母停止他们的百般阻挠。谁能告诉她,她该怎么办?
  • 冷情总裁的小娇妻

    冷情总裁的小娇妻

    男主腹黑毒舌,女主傲慢无礼,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新一代的傲慢与偏见,强势来袭。
  • 佛说犊子经

    佛说犊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荟萃了人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更会给你一种博人、精深的智慧。这智慧像大海,像天空,让每个渴望幸福快乐的人,都能摆脱痛苦,走向成功!
  •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本故事纯属虚构】人人穿越,她也穿越。可是她的穿越显然不是很幸运。好吧,有了帅帅的哥哥和慈祥的老爹,原以为这辈子幸福得冒泡了。谁料生日过后,她的身体发生了惊世骇俗的变化。拜托,这里没有终极一家,也没有异能行者,为什么给她一双紫色的眼睛啊!
  • 树木与树叶

    树木与树叶

    若山牧水作品的主题为歌颂自然美、旅途、恋爱和酒,整个《树木和树叶》系列共37篇长短不一的短歌和散文组成,挑选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自然美和旅途)且短歌或俳句篇幅较少的文章做成一部散文集。笔触清新,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
  • 重生之有你一生幸福

    重生之有你一生幸福

    前世,单纯如她,却惨遭杀害;重活一世,看她如何在世人面前做高冷霸气女神,在他面前做蠢萌傲娇女孩。世事多变,亲生父母逼她做出选择,一面是弟弟,一面是求而不得的父母;再次面临死亡,她该选择逃避,还是面对?尘封的记忆解锁,一切该走向何处呢……我不是个温柔的人,可是为你,我愿意温柔;我不是个善良的人,可是为你,我愿意倾尽一切,换你一世安稳
  • 后来的木匠

    后来的木匠

    “很久的若干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后,如果还以为木匠就是那么一班子灰头土脸,提着装着刨刀、墨斗等等工具的竹篮,行色匆匆穿行于人群之中,脸上挂着劳动者辛勤汗水的家伙,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没有到过疑城。因为这个年代的木匠是最受尊重的白领,通常能被称为木匠的人总是经常被以各种各样的名义邀请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他们当然拒绝西装和领带,而穿着对襟的长衫,优雅地发表各种言简意赅的讲话。至于长衫的颜色其实是非常讲究的,疑城最有权威的民间组织——木匠协会对此有传之已久的明文规定,从黄色到黑色到灰色代表了三个层次的木匠,人们仅从该木匠长衫的颜色就可以确定他的技艺以及级别。
  •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本书是人物传记读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生。莎士比亚是商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和表演。在牧师布莱尔的引导下,他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一位剧作家、诗人。他一生中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三十多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首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优美精炼,内涵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对欧洲及世界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